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天台山国清寺创建养老养病助念三堂碑记(民二十三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天台山国清寺创建养老养病助念三堂碑记(民二十三年)

  娑婆为极苦之邦,固属客途旅舍。安养为极乐之域,原是本有家乡。但由众生迷而未悟,遂以龌龊旅舍为家乡,而不知有祖父所建至极清净安隐之住处也。由兹起贪瞋痴,造杀盗YIN,轮回于六道之中,沉溺于三途之内,从劫至劫,莫由得出。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间,随机说法。俾诸众生,返迷归悟,就路还家。由众生根机不一,致如来所说各殊。然此诸法,皆仗自力,唯最上上根,即生可以了办。若下焉者,或二生三生始了。其久经长劫不能了办者,居其多数。如来普度众生之心,郁而未畅。于是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俾上圣下凡,同于现生,出此娑婆,登彼安养。圣则速成佛道,凡则渐证菩提。普度孤露无依之众生,大畅如来出世之本怀。上之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下之五逆,十恶,极重罪人,皆为此法所摄之机。吾人上不能如文殊等,下未至于逆恶等,可不奋发大志,以期横超三界乎。溯自大教东来,虽有禅,教,律,密,净之门庭不同,而无一不以往生净土为归宿者。天台山,为智者大师道场,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时教,又复注重于净土一门。虽未见华严末后归宗之文,其立法固暗与之合,足见佛祖原是一个鼻孔。国清寺为大师将入灭定基之寺,至今一千三百数十年,虽屡经沧桑,代有兴替,而赖有高人为之住持,故致至今道风不坠。清乾隆初,宝琳珍公为之重兴,殿堂寮舍,焕然一新。尚有三堂,力未暇及。一曰养老,以诸方名德,本寺耆旧,年老息心,专办己事,不有专堂,何资净业。二曰养病,十方僧侣,孤孑一身,既来依止,即是同胞,一有疾病,不能随众,移此将息,以期速愈。如或世寿将尽,则移之助念堂中。三曰助念,凡病重临终之人,移归此堂,常住即派人轮班助念。住持,班首,当为开导,令其通身放下,一心念佛。面前当供接引佛像,令其心念口念,耳听目睹,除佛之外,一无所念。庶可正念昭彰,随佛往生。此出家修行,丛林宏法,至极紧要之一件大事。为住持执事者,当视人之老病死,为己之老病死,必使各得其所,决不肯含糊了事。则现在之道德日尊,往生之莲品更胜矣。况古人建立丛林,原为老病而设。亦令济济僧伦,有所依止,莘莘学子,有所参承。人谁无老,人谁无病,人谁无死。若不特开一堂,则老者病者,身心难安。身心不安,则于念佛求生,适成障碍。此特立养老,养病二堂之所以也。然老病犹可将就,临终断难疏缓。若工夫未深,佛念未纯,又加病苦沉重,不有知识开导,净侣助念,便归轮回之中,绝无了脱之望矣。即工夫已深,佛念已纯之人,又得大众助念之力,岂不更为速得见佛闻法,悟无生忍乎。是知助念一事,关系甚大。当此命光迁谢,升沉立判之时,既有开导助念之人,譬如怯夫避寇,拟乘邮船远遁,得诸人之扶持,便可一跃而上,遂得安坐以达彼岸。若无开导助念之人,必受破坏正念之祸,勿道工夫未深者,不能了脱,即佛念已纯者,亦难往生。譬如勇士破围而出,拟乘舟逝,被众人之攀挽,即时坠入深渊。或超凡入圣,或依旧轮回,在此呼吸之间,其得失之权,操之于住持者居多半,操之于执事者居少半。若住持执事,视他人之死,如己之父母师友死,必极力如法助念,成就往生。既得往生,久必圆成佛道。是成就一人往生,即成就一众生作佛也,其为功德,何能名焉。至民十七八年,以住持不得其人,遂致一败涂地。十九年,本山耆老,及诸乡绅,恭请前退居可兴和尚,复为住持,以期恢复。兴公又邀挚友静权法师,为之辅助。于是特开学社,宏阐台宗,兴利除弊,百废备举。今又拟建此三堂,堂各五间,其地附近大厨,以期老病所需饮食茶水方便耳。每堂各安照应之人,各立规约。住持执事,时常巡视,不致照应之人,偷懒疏忽,其用心慎密,令人钦佩。命光作记,因嘉其为法为人之诚,遂忘其固陋,而书其大意。愿国清以后之住持执事,及诸方现未之住持执事,各各深注意焉。

 
 
 
前五篇文章

台湾寺庙彩画的维护及其文化向度之研究

青海:拨开心灵迷雾,玉树不再飘渺

珍惜每一片茶叶

赵朴初的书法艺术

为心灵营造一个“家”——南岳广济寺《广济》杂志创刊词

 

后五篇文章

两晋时期之慧远法师姑姑道义

读神会和尚遗集志感

宜春禅宗文化遗址

曹洞祖庭宜丰洞山

丹霞胜境 憨山遗迹--朝阳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