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西寺古迹 |
 
崇福西寺古迹 范树立 崇福镇的镇名因崇福禅寺而得名。崇福禅寺俗称西寺,地处镇中心,“西寺前”是全镇最热闹的地方。“西寺前”南面本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市河,河不宽,水清见底。河上有座宋代建造的小桥,名曰广济桥,镇上人称之为西寺桥。桥下清澈的河水缓缓流过,人站在桥上时而还能见到水中的小鱼在追逐游动。桥西有一个七八米开阔的河埠头,整齐平坦的船埠全用长条花岗石砌成。再往西就是有名的福和楼茶馆。茶馆面河临窗的座位优雅而舒适,光线明亮,风凉气通。邀三五好友,泡一壶龙井慢慢品味,嗑着南瓜子聊天,海阔而天空,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福和楼街对面有一单间门面的糕饼店。店内的云片糕、芝麻饼、月饼、酥糖等糕点做工精细、味美,颇受镇人青睐。西寺桥东面有一家回族人开设的伊斯兰点心店。回族独特的方法制作的羊肉包子、羊肉煎饺和煎饼,香气扑鼻,味美可口。行人常被四溢的香气吸引,去买几只尝尝,一饱口福。西寺南面临街的山门口有几间平屋,屋内摊位众多,有出售连环画、玩具的,有卖桃子、枇杷之类新鲜水果的,有的摊贩糖盘内卖的是用碧绿的新鲜青梅拌有雪白糖粉的糖拌梅子、糖拌熟老菱,还有用小竹棒串起的一串五六个紫红色糖烧熟荸荠。秋冬季节,水果店还卖熟山茹,随着“熟山茹开镬”的叫卖声,冒着香甜热气的红皮黄心热山茹十分诱人,让你忍不住馋涎欲滴。还有拎着竹篮子卖茴香豆、南瓜籽的小摊来回叫卖着,声音此起彼伏,绵长而悠远...... 旧时的西寺,一走进门便可看见金刚殿前东西两侧两座古朴雄伟的宝塔, 塔高1 2 米, 八角形七层实心砖结构,塔身上塑有造型各异的菩萨,塔顶常年有鸟雀盘绕飞翔,八哥、黄鹏、麻雀的欢叫声不绝于耳。据清光绪《石门县志》记载:“东西列二塔,唐无着禅师造。”僧一峰《重建二塔记略》又云:“语溪崇福,其来尚矣。寺前二塔,雄伟峻拔,足以壮一方,其有关于乡邦者甚矣!粤自吴越国王赐铜亭银盒,盒内藏舍利、宝贝等物于西塔上。”天启二年(1622)《重修二塔记略》云: “ 西塔修时,拆出乌斯藏渗金佛一尊,银盒一座,内有淡红色如梅豆大一颗,不识其物,银弥勒一尊,手执珠一串,放光石一块,珊瑚树一枝,金刚塔一座,血书《金刚经》一卷,西门杨秀才写。东塔修时,拆出银龛一座, 内银佛二尊, 金刚塔一座,银盒一座,坚固子一颗,珠三颗,宝石三块,金花一朵,雄精一块,朱砂一块,重十两,玉梅花两朵,古铜炉一座。”这两座宝塔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因塔身严重倾斜危及附近的民房,顶层各被拆去六、七两层,其余塔身在1966年被全部拆除。镇上传说宝塔顶层有定风珠,等到塔顶拆下时却没有找到这件宝物。不久在镇小校内展出宝塔的实物,我在参观时看见有不少金银珠宝,其中有一尊一寸多高的菩萨,据说是金菩萨。同时展出的还有几本用朱砂写成的经书,虽经历千百年,字迹仍清晰可辨。 走过几株高大参天的古银杏树,便来到了金刚殿。殿阁高大峥嵘, 气势雄伟, 殿内佛像栩栩如生,香烛通明。微风吹来,挂在金刚大殿四角飞檐下的铜铃,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金刚殿北的铁质巨型香鼎有蚕匾大小,常年檀香烟袅袅飘逸,香客络绎不绝。清脆响亮的铜钟声和木鱼敲打声夹杂着和尚喃喃的诵经声不时从西寺内传出。亲临此地,仿佛来到了佛教圣地。清咸丰11年(1861),太平军一把火烧毁了西寺大部分寺院,金刚殿是崇福禅寺唯一留下的寺舍。据民间传说,西寺是被一个名叫陆财天的人带头放火烧的。清咸丰年间, 石门县( 即崇德县,清时因崇德之名与清太宗皇太极年号同,故避讳改称石门县)人陆财天,租了崇福寺的寺产田三亩,每年要交租米三石六斗。遇到年成不好时,收起的粮食连交租米还不够。当时官府的苛捐杂税很重,衙役常来催讨威逼。陆财天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忍痛以月息三分的高利,向城里的钱库司借了高利贷。从此后,陆财天的家境是雪上加霜,日子越来越难捱。虽说生活贫困,但陆财天自幼就养成了练武的习惯,每年清明节,在芝村迎水会的标杆船和拳船上,他总是一个主要角色。咸丰二年,太平军打到江南,建立天京政权。消息传来,陆财天欢喜若狂,暗里与李秀成派来的人接触,秘密召集拳船上的穷人加紧练武,准备迎接太平军进城。可是,这些举动被当地的地保知道了,他们立即密告钱库司。当天夜里,陆财天被捕入狱,受到严刑拷打。不久,与其相依为命的老母亲因过度担忧和饥饿而死亡,家里的租田也被转租于他人。拳船上的人将此消息告诉陆财天后,他悲痛欲绝,暗下决心要报仇雪恨。 咸丰八年秋天,陆财天乘狱中牢头禁主监管不严之时,越狱逃跑。他当即潜入债主钱库司家,很快进入内房将钱库司杀死。此后,陆财天偷偷出城,化妆成换糖担,一路北行,前往南京投靠了太平军。没多时,陆财天成为李秀成部下的小头目。咸丰十年,陆财天带领太平军进攻石门玉溪镇(今石门镇)。当时,驻守石门东高桥炮船头的清军炮船,连解揽绳也来不及,用快刀割断绳子拼命逃向县城。第二年,太平军又攻入石门县城( 今崇福镇)。陆财天率领部下冲锋在前,攻破城门后, 直冲到大街上西寺前。他说寺僧用西寺寺产田地盘剝穷人,十分可恶,一怒之下,便用火烧了西寺寺院。金刚殿又名天王殿,因殿名与洪秀全天王谐音,才得以保留下来。太平军占领县城后,陆财天在归王府属下任职。后来,太平军战败后,归王邓光明叛变。陆财天不愿意跟随归王投降,独自躲到乡下避难,不久,他被人出卖,引颈就刑。 崇福禅寺乃浙北名刹之一,始建于梁天监年间,称为常乐寺。宋 祥符年间改名为悟空寺。宋天禧年间皇上赐予寺额“崇福禅寺”。从此,崇福寺名声远播海内外。千百年来,禅寺历经沧桑,毁而复生。鼎盛时期,寺内僧房、殿堂林立,东至太平弄,西至五桂芳弄,北至大操场,南至大街,范围甚广。四周红墙围绕,寺外银杏森森,寺桥玲珑有致。凡有人往来镇上,崇福禅寺必是瞻仰观光之地。宋朝陆竣在《崇福寺田记》中写道:“崇福寺其大刹也……僧数且二百余。”原寺有“三殿二塔”,还有“钟楼佛阁”和“五百尊大罗汉堂”,僧房库房,配殿经藏,一应俱全。金刚殿两旁塑有高大威武的四大金刚。殿中央朝南塑有金装弥勒佛,朝北塑有立像韦驮菩萨。佛像肃穆超脱,庄严凝重。左边石台上塑有手持琵琶白色的东方持国天王和手握宝剑青色的南方增长天王。右边大石台上塑有红色的手中缠绕一蜃的西方广目天王和右手拿伞,左手持银鼠的绿色北方多目天王。 解放后西寺的僧房改为镇上的小学,我小时候就在这里读书。当时,南面校门口有一口大井。进校门有个天井,天井东面是教室,西面是食堂。北面有个礼堂,是同学们集中开会的地方。礼堂北面是教师办公室。学校的老教室有二长排,一排是泥地,无窗户。还有一排室内有地板,东西两面有木板门窗,室内光线昏暗。下雨天,教室里有几个地方常漏雨。那时在校门外,还残留有多块十几米长的寺院长方形大石柱。金刚殿后面有一只巨型的黑色铁香鼎尚在,香鼎有蚕匾还大,鼎高二米左右,底座是一块约一米高圆形硕大的花岗石。据史料载,崇福寺内有“一楼二塔三阁四件宝”。 “一楼”是指钟楼,位于金刚殿东南偶,建于元朝廷佑七年。楼内悬挂一口巨大铜钟,被称为“元钟”,重万斤,敲击时声闻十里,现存放在杭州灵隐寺内。 “二塔”是指山门通道旁的两个石经幢,俗称宝塔,建于唐朝乾符年间。塔内藏有舍利珠、佛像、铜佛像和金银珠宝等物。 “三阁”是指“元量寿阁”、“罗汉堂阁”和“藏经阁”。“三阁”内有“三圣尊像”和“五百大罗汉”,还有许多雕塑、绘画、刺绣等古代艺术珍品。 “ 四件宝” 中的第一件宝是寺内留存的历代碑刻:有王厚之临本《兰亭序贴》石刻、唐朝《无着禅师赞宁碑记》、南宋陆竣《崇福寺田记》、蔡开《崇福寺藏记》和僧人妙宁《崇福寺记》碑刻等。第二件宝是历代匾额:有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书《赖赐崇福禅寺》、明朝严世藩书题《祝延圣寿》等。第三件宝是寺内的一口水井,井水清澈,大旱不涸,百姓受益匪浅,素有“冰清玉洁井”之美称。第四件宝是一口日本钟,形似古代编钟,有一丈多长,声音宏亮清越,原是日本国天台寺原物,后由国人重金购得供于寺中。 崇福西寺历经磨难,建筑及寺物几已消亡,仅余一座金刚殿,列为县级保护文物。近年来经省、市文物部门出资整修,容貌壮观,古朴典雅,终为后人留下了可供凭吊的历史文化遗产,应为庆幸。 (作者单位:市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