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去伪存真——明永宣宫廷佛造像的欣赏及鉴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去伪存真——明永宣宫廷佛造像的欣赏及鉴定

  文并图/金申 编辑/胡敏

  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以1.16亿港元的天价,打破了历年来中国工艺品拍卖的世界记录。受此刺激,国内佛造像拍卖活动成交活跃,价格大幅刷新,众多拍卖公司纷纷推出佛造像专场,尤其是明永乐、宣德两朝的宫廷佛造像,更是众多藏家追捧的对象,价格坚挺,一路上扬。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伪品充斥市场,让藏家真假莫辨。金申先生是我国佛像鉴定领域的权威专家,此文系作者的真知灼见,相信能对读者的收藏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不可不读。

  有关明廷佛造像的历史

  明代开国之初,明政府十分注意同边疆的少数民族协调关系,特别是与藏族地区的宗教上层,互遣使者通谊,赠换方物,史不绝书。北京的数座藏传佛教寺院,常住的藏区僧人即所谓番僧达数百人之多。藏族地区修建寺庙,也多仰仗明廷派遣工匠,支援铁器、油料等各种建筑材料,佛寺建成又往往请明廷赐寺名,例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壬寅∶

  西宁番僧三剌贡马……又创佛刹于碾白南川,以居其众,至是始来朝,因请护持及寺额。上赐名曰瞿昙寺。

  明代皇室也多信奉西藏佛教,宫中辟有佛堂,一年中有各种法会。为了适应明廷的佛事和赏赐施供的需求,宫廷内的御用监设有称为佛作的作坊,专门制作佛像法器。御用监佛作的工匠是从各地举荐而来的有特殊技艺者,内中自然有藏族等少数民族和尼泊尔等所谓域外人。

  西藏佛像可说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出于藏族工匠和汉族工匠之手的佛像在风格上也截然异趣,一望而知。藏佛造型优美,比例舒适,手、脚等细部极具写实性。而汉地佛像造型端庄工整,头偏大,姿态较僵板,手、脚等表现也颇概念化,总体上趋于程式化。

  永宣宫廷造像风格主要来源于西藏,但又与西藏本土造佛像不完全相同。它毕竟是皇室御造,故风格上既符合西藏佛像的相好标准,又有内地佛像的特点。佛像的比例匀称,衣纹流畅、富丽堂皇,雍容华贵,体现出皇室气派。

  西藏佛教僧人进京,向朝廷进献马匹、哈达、佛像等物,明廷亦回赐锦缎等丝织物(统称采帛、采币),以及茶叶、佛像、法器等。据《明实录》,明廷首次赐予西藏僧人佛像是永乐六年(1408年),此年:

  如来大宝法王哈立麻辞归,赐白金、采币、佛像等物,仍遣中官护送。

  又永乐十二年(1414年)正月,正觉大乘法王毗泽思巴离京,赐图书及佛像、佛经、法器、衣服、文绮、仪仗、鞍马、金银器皿等物,命中官护送。这些佛像虽然并没有说明是宫廷所造,但此后每有西藏僧人离京,都要赏赐图书、佛像、佛经、仪仗、鞍马等。可以说,佛像已成为祈福祛灾的吉祥物,是双方互赠的不可缺少的固定礼品,其需求量大,自然要专门制作了。

  从史料上看,洪武朝对来京的僧人多赐予实用品,基本上没有佛像。如洪武七年十二月乙巳(1375年1月16日)“以西番僧连贡隆为西番通事舍人,赐文绮、袭衣、靴帽”。在其他条目中亦多载赐衣服、绮帛有差之句,尚未发现赐佛像的资料。从目前发现的明初宫廷造像上,也尚未见到洪武款的;至于汉地佛像偶见带洪武款,但不属于明廷专为施赐藏区寺庙而造的。

  以上可以推知,明廷将赐佛像加以制度化约始于永乐六年,且佛像制作尚有呈样进览、试制修改等程序,则实际制作还应略早些。

  永宣佛像真在哪里?

  带款的明廷造像,目前只见“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两种,均阴刻于台座前方台面上,款识规正。永乐年款字体秀美,为楷书体;宣德年款字体类似隶书,字体较为浑厚有力。传世的永乐、宣德鎏金铜像造型优美,金色充足,尺寸多在二三十厘米左右。

  御用监佛作出品的铜佛像,题材上多数为显宗的释迦佛、长寿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白度母、绿度母等,尤以各种度母像数量多而造型精美。大概因系官造,指导思想上尊扬显宗,那种密宗的多手多臂、形像怪诞的佛像所见不多,男女双身的所谓欢喜佛像仅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出品的十几尊永乐、宣德金铜佛像中出现了威德金刚和胜乐金刚像两尊,除此之外,愤怒神像甚为罕见。

  这主要是从中原王朝的角度来讲,作为皇家的赏赐礼品,题材以显宗的寂静像比较端庄如法,适合各教派都能接受,具有广泛性。另方面这种愤怒像制造工艺过于复杂细腻,费工费料,成本太高,因此之故,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太制作。这两个因素使得愤怒像数量相对颇少。

  由于永乐、宣德时期佛像风格比较接近,但又略有细微差异,故一并分析如下。

  面相。不论佛、菩萨面相都丰满端正,宽额,脸型呈方圆,五官位置匀停,眼睑略低垂,表情静穆柔和,略含笑意。若再细分,永乐的佛像似乎更秀美,表情更含蓄,高鼻薄唇,略蕴柔媚之态。此特征在各种度母像上体现得更为充分。而宣德造像脸型较之略趋端庄、丰颐,嘴唇似乎较之永乐时略显丰厚,鼻梁、鼻翼略宽,相较之下,灵动之气略逊永乐造像。总之,永宣的佛像不似西藏本地造像那样,过多强调印度味道的高鼻深目的五官起伏,基本上呈汉族的面相,又揉入了西藏和尼泊尔的韵味。

  佛身。永乐、宣德的造像特别是菩萨像,腰部细瘦,腰部以上呈扇形,上半身偏瘦长;菩萨袒上身,小腹部紧收,脐窝深陷,富有弹性,整体动态呈“S”形,极富人体之美。四肢制作也极秀美,尤其是手脚的刻画非常灵活纤细,写实性很强。

  内地佛像与西藏本土制作佛像的显著区别是衣着的处理手法。内地佛像不太喜欢躯体过分显露的薄透衣着,所谓印度萨尔那特式佛像基本不刻画衣纹的造像多数是西藏造的。内地造像热衷于刻画佛像大衣衣褶的转折起伏,立体感较强。内地菩萨虽然袒上身,但璎珞、项饰等庄身具丰富繁密,又有帔帛于双肩曲卷而下,织物的轻薄质感表达很充分;尤其是下着的裙,纹褶生动,转折自如,颇为飘逸潇洒。

  而西藏佛像由于受尼泊尔影响,且远承印度的萨尔那特佛像遗风,故大衣和裙喜用薄透手法;如袒右肩式大衣,仅在胸部浅浅地刻划一道边缘线以示大衣的存在;大裙紧裹双腿,只有数道装饰性的衣纹,整体上呈装饰性。

  佛、菩萨的冠,制作也很规整,雕饰精美。束冠的缯带较短,多数呈U字形紧贴耳部向上卷曲,束扎的小结呈蝴蝶形。这种小蝶形或扇形结束来源于西藏西部造像的冠饰,但较之藏西造像更显端庄工整。藏西的冠饰制作玲珑剔透,缯带飘扬。耳珰大而圆,饰联珠纹,制作精致。

  莲座的特征较为明显。永乐、宣德的莲座均较低矮,束腰部内收,夹角成锐角,上下有二道联珠纹。莲瓣两层,表层较短,表层莲瓣之间露出下层的莲瓣尖角。永宣的莲瓣形和乾隆的莲瓣形相较可明显看出,永乐佛像的莲瓣细长秀美,生动挺拔,几乎有如菊花瓣。永乐佛座与宣德佛座相比,永乐的莲瓣更为优美清瘦,莲瓣的内缘纹饰很饱满,尖端部上卷成三颗圆珠状。宣德的莲瓣则相对显得宽阔、端庄,而遒劲俊逸不足,内缘纹饰尖端上卷成卷草或象鼻状。

  假在哪里?

  由于明代宫廷佛像的造型端庄,姿态生动,做工精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确立了明初的宫廷佛像的标准样式,历史上深受藏区信徒的喜爱。因此之故,藏区也仿制了一些永宣的宫廷佛像。这些佛像往往不带刻款,有的底部的封底方法也和永宣宫廷佛像不一样,由于制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利,所以不能与为获利而新仿的佛像相提并论,早年藏区制作的永宣样式的佛像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由于明代官式的金铜佛像在拍卖市场上价格猛扬,日新月异,伪作也时有发现,但不管怎么精心仿制,无论如何功夫也不到家,主要表现在:

  (1)造型僵板,动态生硬,缺乏真品的自然灵动感;

  (2)细部如手脚、五官特别是眼睛、耳朵的线条含糊,缺乏挺拔犀利的力度;

  (3)真品器壁的薄厚均匀、底部剁痕规范,伪品往往器壁薄厚不一,剁痕粗率;

  (4)真品分量适中,手感舒适,伪品往往铜质生硬,手感沉重;

  (5)鎏金金色自然,有岁月磨蚀的痕迹,伪品人工腐蚀和打磨,痕迹生硬,划伤粗略

  (6)刻款上永乐年款是楷书,字体秀丽,伪款书写不规范,字体无力。宣德款刻工有力,笔道粗宽,可见刀痕,伪款有的是铸造出来的,很容易识别。

  当然,这些仿品也在极力地追求逼真,不断地改进不足,有的几可乱真,必须慎重购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永乐年金刚萨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明永乐年施文殊菩萨 (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明永乐年施文殊菩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仿品半跏莲花手菩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明永乐年施佛坐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明宣德年施阿弥佗佛坐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明宣德年施阿弥佗佛坐像刻款 (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明永乐年佛像底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明宣德年施绿度母仿品及刻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明宣德年施绿度母仿品及刻款 (1)

 
 
 
前五篇文章

中国古代佛造像的理念与实践研究(章节)

净业寺游记

九华山佛教协会的历史

九华山佛教的历史沿革

记佛教考古专家金申山西之行

 

后五篇文章

古代佛造像的石料产地问题

扑朔迷离的南朝普陀山法雨寺造像

诸法因缘——游蓟县独乐寺

广饶张郭造像头部失而复得记

佛教雕刻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