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天竺取经第一人——法显和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天竺取经第一人--法显和尚

  东晋时期,我国有一位著名的法显和尚。对于这位一代高僧,中国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是这样介绍的:

  “法显———(约337年—422年)东晋僧人、旅行家、翻译家。本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县)人。中国僧人到天竺留学的先驱者。……”

  法显确为长治市襄垣龚家沟人。约在公元335年的东晋时期,法显在山西襄垣一个偏僻山庄的普通农民家庭中降生。三岁时,由于灾荒连年,瘟疫流行,他由父亲抱着到寺院出家,十二岁剃度为僧。从此,聪颖过人,志如鸿鹄的法显,即隐居于青灯古寺,伴着暮鼓晨钟,苦读经卷,数十年如一日。

  法显后来逐渐成为有名的僧人。在长期的诵经讲经活动中,他发现几经转译的佛经多有缺失,且谬误甚多,不知所云。为了解决中国佛教经书的这种混乱状况,他不顾雪眉霜鬓,毅然告别僧友,从仙堂寺辗转长安,决心到佛教的诞生地天竺(印度)求取真经。据乾隆《襄垣县志》载:当年仙堂山曾有一修真隐士西行“仙去”,“仙堂旧隐”因此得名。明朝兵部尚书刘龙在《仙堂旧隐》一诗中,也留下了“高士当年不可求”的诗句。这“仙去”的隐士,不可求的“高士”,当就是法显大师。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在长安结伴慧景、道整等十人,踏上了西行取经的征途。据史料记载,法显出行时,已是年届63岁的老人。比28岁时取经的唐僧大35岁。在1500年前的东晋时代,一无车马,二少钱财,一个63岁的老人,决定靠自己的双脚,步行万里,前往印度,需要何等的意志与勇气。

  法显一行出发了。在茫茫征途中,他们遇到的第一大难关,就是如何穿越戈壁大沙漠。那时沙漠里没有任何道路,举目四望,沙海无涯无际,方向难辨。法显记载说:“沙漠中多热风恶鬼,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试耳。行十七日,计千五百里,得至鄯善国。”这样远的1500里的大沙漠,他们竟是以死人枯骨为标记,一步步走出来的。

  出了沙漠,就是冰峰寒冷的世界———昆仑山脉。在路过小雪山时,法显的同伴慧景被活活冻死。临终前慧景说:“我不复活,汝等速去,勿在此俱死。”言毕气绝。法显等抚尸痛哭,掩埋了同伴的尸体,怀着悲壮的心情一行人继续拼搏向前,终于爬过了雪山。

  他们就是这样,逾葱岭,渡流沙,途经西域和中亚31国,徒步跋涉,历尽艰难,走了4年,终于到达了印度。在艰苦的4年行程中,同伴或亡或返,到达印度时,只剩下法显和道整两个人了。

  法显到印度后,才知道佛经在当时的印度同样没有书面文字记载,全靠师父口传。于是,他不得不踏遍印度名山古寺,到处访求,几乎走遍了印度版图上的所有寺院。他到处拜求佛经,终于得到了重要的中国没有的6部佛经,约百万言。他又刻苦学习梵语梵文,以惊人的毅力,用梵文将搜寻到的6部经书全部抄录下来。历经8个春秋,法显取得了西行取经的伟大业绩。

  法显惊人的成就,声震佛教,誉载经壇,在印度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许多人劝法显及其僧友留在印度,他的同伴道整就在印度留下了。然而,法显却执意要回国。公元410年,他独自登上了开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海船,准备从狮子国返回他日夜怀念的祖国。

  法显到狮子国后,在那里住了近4年。当公元412年(东晋義熙八年)秋九月,法显要离天狮子国时,当地人以最隆重的礼节,为他送行。法显所乘的是中国的商船,由三条大船组成一个船队。船队离开狮子国两日后,即在海上遇到了暴风。商船发生漏水事故,商人们慌恐万状,纷纷将笨重的货物掷下海中。法显恐商人掷去佛经,一面尽力保护,一面诵经祈祷。船上的漏洞很快被堵上了。

  “如是大风昼夜十三日”,船队在大风大浪中穿过马六甲海峡,经新加坡,就要转东北方向驶往广州,但却被暴风吹向东去。从巴士海峡或巴拉巴海峡穿过,被迫偏离了传统航道,进入太平洋深海地区。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每当夜晚,大浪相搏,深海无底,令人悚然。法显危坐船上,几经丧命之险,经过105天的艰苦航行,终于完成了横越太平洋的伟大航海壮举,于公元412年12月底,到达一国,名叫“耶婆提”。

  法显和中国船队在“耶婆提”,住了5个月之久,受到了古印第安人的友好接待。据考古论证,法显所到达并记载的地方耶婆提,乃是中美洲洛杉矶到墨西哥的耶卡普尔科一带。这就是说,法显早在公元5世纪初,时间在公元412年,就首先到达了美洲,比15世纪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要早1080年。

  得出这一惊人结论的研究者叫连云山,原《人民日报》国际部评论员,老资格国际问题专家。连云山先生是我市沁源人,他的研究专著为《谁先到达美洲》一书。

  法显一行首先到达美洲,给人类留下了两项最宝贵的科学考察成果:其一,他留下了公元5世纪初,人类由中国南海横渡太平洋直达美洲的起止地点、航向、航程、风向、海流、气象等全面完整的航海纪录,其科学意义不可低估。其二,他留下了公元5世纪时美洲社会是酋长制部落社会情况的记载,那里已是有了相当农业文明的社会。这是最宝贵的古代美洲的历史记载。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实,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大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历史上的大事。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四月,法显和中国船队再次下海回国。船队再经洛杉矶西南部的北太平洋海转为西航,历时115天,粮食和淡水都将告罄之时,船队转西北求岸,又经过12天航行,终于在9月17日抵达中国的山东青岛崂山,回到了中国,再次完成了横渡太平洋的历史壮举。

  法显取经归国,在山东青岛崂山登陆后,受到了长广郡太守李嶷的迎接,全国佛界高僧名侣奔走相告,惊叹不已。当时中国最活跃的佛教活动家、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立即派人将法显迎到建康(今南京)道场寺,正在此研究佛经的130名博学鸿儒,为法显大师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法显到达南京之后,不顾劳累,立即投入讲学、译经活动。在南京5年,他将自己从印度访求到的,经过千难万险带回中国的6部24卷达百万言佛教经典,全部译为中文,填补了中国佛教的一大空白。直接将梵文译为中文,法显是创始人。

  法显在译经讲经过程中,同时将他出国15年,经历当时31国的山川风物、社会民情等旅行考察,包括往返横渡太平洋的时间、气象、海况和全部航行日程记载下来,著为一部旅行记,于公元416年公诸于世。此书原名《历游天竺记传》,后人简称《法显传》,又名《佛国记》。这是一部集地理、历史、社会、宗教之大成的杰作,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法显给后人留下了公元5世纪初,人类由东半球到西半球美洲新大陆的航海资料,这也是他对人类世界的重大贡献之一。

  东晋高僧法显的伟大创举,应当说是长治人的骄傲。

  这里还要附笔说到,与中国佛经有关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就是潞州民女崔法珍。

  我们知道,我国现已有汉文《中华大藏经》出版,它收录经籍1939种,达一万余卷,可谓集历代刊刻大藏经之大成,基本反映了历代所刊大藏经的全貌。《中华大藏经》以它的宏篇巨制、版本众多、历时久远而闻名于世,是中华文化史上的又一座巍峨丰碑。

  但《中华大藏经》,又是以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所藏的金代《赵城金藏》作底本而来的。

  《赵城金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有了崔法珍,才有《赵城金藏》”,这一点人们是确认无疑的。

  原来,在洪洞广胜寺里藏有众多历代经卷,由于金、元年间多年战乱频仍,地属金国的山西,又处在战争的前沿。不仅给百姓带来了灾难,被称为“净土”的佛门,也难以得到安宁。兵灾所及,生灵涂炭,僧侣逃亡,许多寺院经卷散失,被抢、被焚。地处霍山脚下的广胜寺当然也难以幸免。

  金朝虽是“海内用兵,宁岁无几”的朝代,但从海陵王到世宗、章宗,也有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佛教的发展又渐兴盛。修复和重刊散失的典籍就成了各寺院和佛门信徒的一项当务之急。这就有了“民女崔法珍断臂劝募刻经”的动人故事。

  崔法珍,金代潞州崔进之女。据称,崔进曾是金代时潞州衙门中的一名小吏。笔者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古称潞州的长治市,但翻遍《潞州志》、《潞安府志》,明版的、清顺治版的、乾隆版的,却怎么也找不到崔进这个名字。或许他这个小吏委实是太小了,近乎平头百姓一个,故而连州志、府志都上不了。而他的女儿崔法珍却创造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

  关于潞州民女崔法珍为何要去刻印这部藏经,史书没有记载。也许是她笃信佛教,要为传播佛祖的经学做出自己的贡献;也许她惊世骇俗,要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总之,崔法珍毅然选择的是一条艰苦卓绝而又不被常人理解的道路。

  试想,一个小小的平民女子,一个还不是佛门中人的弱女子,竟要去刻印一部7000卷的大藏经,谈何容易。这是需要一笔巨资的呀!她一个平民之女,家无几许资财,又没有一位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慷慨资助,钱从何来,还不活活把人愁煞?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刚烈的女子崔法珍竟是铁定了心,舍上了命。她年纪轻轻,居然断掉了自己的一条臂膀,要去“断臂劝募”!这真是一个非常女子的非常之举。何以作出如此的抉择,我以为就是源自于她内心的那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上党人的忠勇和刚烈由此可见一斑。古人的那种舍身取义、舍身成就事业的壮举,怎能不令当今过多的精神萎缩者羞涩、汗颜,无地自容。

  关于崔法珍“断臂劝募”,《赵城金藏》的跋文年序中,记述了这位民女主持募化刻印这部煌煌巨著的始末。

  据载,她是在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年)开始断臂劝募的。募化地主要在山西和陕西两省。她从山西河津出发,过黄河,到秦地白水、昆沙镇、蒲城,后又返回晋南,历太平、解州、安邑、夏县、翼城、猗氏、荣河、万泉、临汾等地,后又南行至芮城、平陆,旁涉晋东南的潞州、长子等地,关于她劝募的行踪路线,在 《金藏》跋文年序中也有记述。

  就像一个苦行僧那样,她一路行走,一路行募,她的行为终于感动了许多人。不少信徒纷纷施钱、施树、施骡,施布,倾其所有,有的甚至以破产相赠。就这样,民女崔法珍以刚强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甩一条独臂,在深沟大壑,在荒岭野村,无论寒暑,风霜雨雪,不倦地行走着,行走着。从金熙宗皇统九年,到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劝募完成,共经历了24年。这24年,她走了几十万里路,经受了多少苦难,谁能说得清!

  雕刻大藏经的经资终于化募筹齐了,崔法珍又忙着招募工匠,终于在山西解州(今运城市解州镇)静林山天宁寺动工了。

  崔法珍主持刻印的大藏经,基本上是《开宝藏》的复刻本,全部经卷总共1379部、6943卷,达6000多万字。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天宁寺的雕刻印制完成。

  为了一部大藏经,崔法珍从断臂劝募,到刻印完成,竟是历经了29年!29年的风雨沧桑,29年的含辛茹苦,民女崔法珍从青丝满头,竟到了双鬓染霜!

  崔法珍将印本送到燕京,受到了金世宗的接见,并在圣安寺设坛为她授比丘尼戒(即尼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她又将经版送到燕京,印行流通。两年后,崔法珍被赐封为紫衣宏教大师。闻名于世的《赵城金藏》,即由崔法珍的刻本而来。

  民女崔法珍岂只是功德圆满,她的贡献当可名垂千古了。

 
 
 
前五篇文章

石墨镌华——长治石刻艺术

石刻的圣迹——中国石窟寺巡礼

山西僧人一千多银洋卖壁画

千年古刹 中兴寺造像介绍

略论西域佛教对徐海地区的影响

 

后五篇文章

如来普渡嘉陵江(石窟篇)

山海相拥的古刹——海潮寺

山西省沁县南涅水石刻馆中蕴含的佛家思想

陕西省石窟寺、造像碑及经幢

陕西省重要碑刻及摩崖题刻(汉~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