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福建宁德支提寺惊现郑和木刻拓片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福建宁德支提寺惊现郑和木刻拓片

  郑宽涛

  早在2005年1月29日,笔者在《江南时报》和《福州日报》发表《郑和曾与建文帝谋面?》一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映,尤其得到福建文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郑和在福建期间曾到过闽侯雪峰寺的事实,得到诸多专家、学者的认同。郑和当年在长乐等候出洋信风期间,还到过福建那些地方?成为许多郑和研究学者的研究课题。

  前不久,福建省宁德市委宣传部吴泽金先生与宁德地方志副主任王道亨先生寄给笔者《关于上金贝古墓与明建文帝下落之谜的探索与研究》一文,文章中还披露了宁德支提寺发现明代郑和木刻拓片的惊人发现。文中称明代木刻《支提寺全图》的拓片内有文字为证郑和曾到过支提寺。他们希望南京研究郑和的专家、学者对此给予更多的论证研究。正是宁德方面提供了这一重要线索,解开了我五年之前的一段疑问。为了深入研究郑和,笔者曾几度受邀到福建考察访问。2004年12月16日笔者受福建省政府的邀请参加了在福州召开的福建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每人得到一本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论文集》。在该论文集中有一篇作者署名曾意丹的文章引起笔者兴趣。文章题目为《郑和下西洋是否到过霍童支提寺》,因为没有注明作者单位,无法直接联系。可能是作者因为没有直接掌握到郑和到过支提寺的资料缘故,文章中作者谨慎的推测郑和下西洋可能到过霍童支提寺。这篇文章在论文集中篇幅较小,仅有一页,当年未能引起与会者的重视。但该文的某些论点引起笔者注意,文中的观点是否成立成为笔者不解的心病。现在支提寺明代郑和木刻拓片的发现,无疑成为打开郑和到过宁德之谜的钥匙。今试论这一课题,求教专家,共同研究。

  一、宁德霍童山支提寺历史沿革

  支提寺位于福建宁德城西北50公里,南距福州127公里,支提山是霍童山的支脉,占地25公里,海拔最高峰800多米,远罗列九十九奇峰,三十六洞天。支提寺为福建历史名刹之一,原名华严寺,雍熙寺、华藏寺。该寺为宋开宝四年(971年),吴越王王钱弘所建,宋雍熙二年(985年)赐名雍熙寺。元未寺毁废,永乐五年(1407年)重修赐名华藏寺,后改名支提寺,支提梵语意为“聚焦福德”,古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语,支提寺全盛时期住僧曾达千余人。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1983年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1985年被列为福建省文保单位。

  支提寺以四大镇寺之宝享誉海内外。1、明永乐年间明成祖的仁孝皇太后所赐铁铸天冠菩萨像《俗称千圣天冠菩萨》,原铸总数1000尊,现尚存947尊,每尊重20公斤,高33厘米左右,其形式或合掌,或结跏跌坐,或结三昧印,呈听、说法相表情各异,形态生动逼真,个个栩栩如生,成为国内至今保存不多明代珍贵文物。2、大毗卢千佛托,系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御赐,铜铸鎏金大毗卢佛像,高2.5米,重约500公斤,莲座周围刻有一千尊浮雕半身小佛像,如莲辨层叠,形象生动。3、《永乐北藏》全藏经书,为明神宗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所颁赐,明版佛教经书大全《永乐北藏》共678函,6780册至今保存完好,不仅成为该寺镇山之宝,在国内外都成稀本。4、五爪金龙紫衣,为明万历年间所赐,质地为京缎,图案为金绣五爪盘龙,主色为紫衣,原配的金钩玉环已遗失,但紫衣至今所幸保存完美。其工艺之精湛细腻,成为明代京杭锦缎织造业保存至今的珍品。另外该寺还珍藏有色釉御碗一只,明代木刻《支提寺全图》等珍贵文物。

  正因为“支提”一词来源于《大日经疏》:“谓诸一切功德聚在其中,是故世人为求福故,悉皆供养恭敬”的佛教术语。《华严注》载:“东方有山名曰支提,有天冠菩萨与其眷属一千人,常住说法”,支提寺成为礼佛者向往的大禅林,霍童山与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成为国内五大佛教名山。六百年来支提寺香火不断,成为福建旅游盛地。

  二、支提寺文献记载有了新的启示

  我国著名中西交通史学者向达先生,是我国郑和研究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先后校注了明巩珍著《西洋番国志》,(明)佚名著《两种海道针经》两书,整理出版了《郑和航海图》,著作了《中外交通小史》《中西交通史》,发表《试说郑和》等文章。在1929年《小说月报》第20卷第1期1刊他发表的《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一文中,引用了明代谢肇制《长溪琐语》的记载:

  菩萨岭在支提那罗岩之下。成祖文皇帝时铸天官(冠)千身,赐寺中,遣太监郑和航海而至。中流飓风大作……其半沉水中。及舟抵寺,而沉水者已先至矣。先数夜时,远近村人望见冠盖数百,鳞次登岭,若傀儡然,光采异常。及是始悟,故又呼傀儡岭。又有晒衣台,则皆沉水者晒衣其处,迄今寸草不生。

  向达先生引用这条文献,想告诉人们支提山至今留下“傀儡岭”“晒衣台”的地名的典故。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前一项重要任务,是将永乐皇帝所铸天官(冠)千身护送至宁德霍童支提寺。不料在海上发生意外事故。其实天冠千身为仁孝皇后所赐,仁孝皇后死于永乐五年七月,她生前在南京“唱念佛曲,化导愚氓”,将胡广的《圣孝瑞应颂》谱成佛曲,令宫人歌舞之,在都城驯象门内建经厂庵。郑和船队第一次远航归来,当年(永乐五年)冬又起航,两次下西洋时间间隔很短。就是在这期间郑和还亲自护送永乐皇帝所铸天官(冠)千身护送至宁德霍童支提寺,其中很大原因是要完成仁孝皇后的遗嘱所托。天下名山众多,明成祖朱棣敕封霍童山为“天下第一山”恐怕原因也在于此。

  关于铸支提天冠菩萨梵容一事,记载更早文献来源于宋人梁克家著:

  《三山志·寺观类五》“支提政和万寿寺”条中记有:“是岁,钱氏起废为寺,号大华严。”其小字注云:“有开宝九年十一月,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庆寺疏’刻石,今存。‘疏’内云:‘国家自辛未年中,爰舍金帛,命所司建精舍,仍铸天冠菩萨梵容,斤斧功成,藻绘事就……及差灵隐寺副寺主辨隆为寺主。数年挂意,今日启工’。云云。”

  虽然宋人梁克家未言所铸天冠菩萨数量,泛海遇险之事,但文中载明宋代就铸有天冠菩萨。关于支提寺天冠千身的传说还有另外版本。

  据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明)何乔远《闽书·方域志》所载:

  支提山华藏寺,去霍童二十里。寺前有五龙潭,祷雨神应。按《华严经》:“东南有处名山,号曰支提,从昔以来,诸菩萨众於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天冠,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宋开宝四年辛未,吴越王钱俶翻阅《华严经》,因询菩萨住处。大会高僧,无能知者,惟灵隐了悟禅师清耸即从法座起,道所以然。……钱王捐金建寺,铸天冠一千身,航海送来,中遇飓大作,舟人以半沉水。及抵寺,其半投水者已先到矣。故老相传,舟未至时,乡人望有冠盖辉煌,鳞次登岭若傀儡然,后乃觉为天冠也。今沿呼为傀儡岭。而寺旁有晒衣台,则天冠沉水者先期晒衣其处,迄今片草不生。其异如此。寺皆钱王矩度,壮丽异常。

  同是明代《长溪琐语》与《闽书》关于支提寺华严寺天冠菩萨千身,海上遇险之事,前者说郑和船队所为,后者说吴越王所为,让人难于定论。好在《闽书·方域志》还有关于支提华严寺的记载:

  胡元末,寺毁废。皇朝永乐初遣中使周觉成鼎建,勅名华严寺,立田十六顷四十余亩,斋众祝圣。

  这样看来元末,支提华严寺遭毁成为事实,加上改朝换代,宋代天冠千身遭劫无存之说,可以成立。明成祖永乐皇帝旨派太监周觉成督建华严寺,重铸天冠千身,千尊铁佛旱路运输显然不适,郑和船队顺带千佛只是举手之劳,郑和奉旨到支提寺检查一下部下周觉成工作,再表示一下对永乐皇帝忠心。更是理所当然。如果说郑和到过支提寺一说,还有争议,新发现的明代木刻《支提寺全图》拓片提供了直接有力的证据。


  三 天冠说法文中的郑和记载

  据支提寺简介介绍,永乐年间以后,近百年支提寺平安无事,直至正德十五年(1505年)遭到一次兵毁,嘉靖年又遭到倭寇焚毁,至万历元年(1573)朝廷派燕都(北京)人大迁法师重兴支提。时支提寺仅存明永乐镇寺之宝,天冠菩萨947尊与明代木刻《支提寺全图》拓片等少量文物奇迹般保存至今。明代木刻《支提寺全图》拓片虽然许多文字已模糊不清,但为我们提供了宁德支提寺与郑和有关的重要实证。为了便于印刷和阅读,笔者将原文直排改换为横排抄录如下:

  “天冠说法之

  尊宿澄鉴荷南宋荥封于嘉定迨我

  国朝

  成祖文皇帝握乾符以昇位泽被九流

  仁孝皇太后体坤德以资他恩隆三宝

  圣像 铸千尊

  口官郑和口……”

  后段年久不清,好在郑和两字能辩认。从支提寺相关资料得知,该寺历代著名主持有唐代的元表、本净;宋代的元白、了悟、辩隆;元代的平楚、澄鉴;明代的无碍、大迁、天恩、椎云;清代的远门、亘信、无得等。上文尊宿澄鉴应该为元代澄鉴高僧。(明)何乔远《闽书·方域志》提到灵隐了悟禅师,笔者对宋代了悟禅师事迹了解不多。查《补续高僧传》卷19《安岳了悟传》,明代永乐年间还有一位了悟高僧,号无际,一号蚕骨,安岳莫氏子。削发于定远罗围寺,师事本真。了悟传说“因而发通,大著灵异”“四方无贤愚,咸归向之” “登座说法,天花如雨” “所至腾沸”。了悟曾以“妖妄惑众”罪名被拘于按察司狱中。永乐中,召诣京师,命为宗主,登坛说戒,赐号“大善知识”后居南京牛首寺。一日端坐而逝。正是这位了悟禅师最后与郑和同眠一山----南京牛首山。宋代了悟禅师之谜,求请福建专家、学者,尤其支提寺高僧指教。

  四、郑和船队途经宁德海域的依据

  《郑和航海图》本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原载明人茅元仪所辑《武备志》卷二百四十,国内外学者公认其为记载公元15世纪前期郑和船队下西洋的航海图,一般即简称为《郑和航海图》。

  宁德位于东海三都澳深水港湾,可容巨舶为著名优良港口之一。郑和船队当时使用“船取坤未针二更船取芙蓉山内过丁未针一更船过小西洋山,用丁午针一更船取北交头门内过沿山取定海所”通过宁德三都奥外海域,海图中芙蓉山为今浮鹰岛,小西洋山为今小西洋岛,北交为今北茭镇。郑和奉旨顺载天冠千身的船只,只要通过大金门(今三都澳口)就可直航宁德。笔者完全赞同曾意丹先生的见解,“三都澳的深水港湾附近是我国著名的大渔场,是大黄瓜鱼天然产卵场,古代造船、航运捕鱼皆很发达,因而郑和船队有可能在这一带招募水手,造船工匠。因而如在霍童支提山及三都澳,古渔港樟港,三沙镇调查,或可以现郑和下西洋的新史料”。此次发现支提寺郑和木刻正印证曾先生的推断。

  凡历史的考证是一件严紧的事,如果单纯的就宁德发现郑和明代木刻,就判断郑和到过宁德,还过于草率。但是综上所述,宁德新近发现的明代郑和木刻拓片实物,与明代谢肇淛《长溪琐语》中“遣太监郑和航海而至”。(明)何齐远《闽书》中“胡元来,寺毁废,皇朝永乐初遣中使周觉成鼎建”等史料相互印证。再观支提山现存文物,明永乐皇帝御赐山门匾额为“天下第一山”等重要线索,郑和于永乐五年筹备第二次下西洋期间曾到过宁德支提寺是确定无疑的。

 
 
 
前五篇文章

大觉寺的契约文书

从佛教业力观谈企业家如何克制冲动

香烟袅袅青云寺

法源寺的人间四月天

千年古刹河南禅寺

 

后五篇文章

莲花街与闻思寺

灵佑玄风——华峰山建善寺

明兴寺访古

梧州曾有多少寺(下)

台湾最现代化的寺庙 中台禅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