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 银阁寺 |
 
金阁寺 银阁寺 来源: 番禺日报 曾经听人说过:“不去金阁寺,等于未到过京都;正如不去长城等于未到过北京一样。”把金阁寺与中国长城作比较不免牵强,但对日本而言,金阁寺确实是相当著名和最为辉煌的历史建筑。既到京都,游览金阁寺值得。 金阁寺原名“鹿苑寺”,因其舍利殿“金阁”名播遐迩,后人称之为“金阁寺”。导游介绍:1185年源赖朝在镰仓建立政权,日本开始进入长达600年的封建幕府统治时期。当时这个地方原是西园寺公经的别墅,叫北山第。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钟情这里的山野风光,终于在1397年得到西园寺家族同意转让,接手这片土地建造山庄,其中以金阁为中心的庭园气派非比寻常。这里恭迎过后小松天皇,与中国明朝的官员有过频繁的贸易往来,也为研究日本文化作过贡献。义满将军死后,依其遗言,命名“鹿苑寺”。 走进山门之前,一位寺僧向游客派发一张小宣纸条,中间写“金阁舍利殿御守护”,上段写“开运招福,家内安全”,下段写“京都北山,鹿苑禅寺”,并且盖上两款朱红大印章。一些游客对摺字条放入袋里,珍藏作纪念。拐入山门美景即现:远望山岗起伏凝碧拥翠,近处的谷地幽径回环山水呼应。我们顺参观线路缓行,周围的树木形体秀美,这边几树殷红枫叶旺,那边数株山寒落叶黄,还有挺拔的日本黑松,丰姿傲立的翠柏,粗干长枝的莺宿梅,以及好多叫不出名的青葱大树,让红、绿、黄、紫、青各色林木交杂辉映,宛若彩霞般包围山庄、包围寺庙。眼前环境安静冷艳,心中不免染上丝丝禅意。我们参观了钟楼、书院、茶所;游览了日本著名茶道家金森宗和爱不思归的“夕佳亭”,据说夕阳辉照下这里景色绝佳,可惜现时是在上午;进入“不动堂”参谒石佛像。至为激赏还是舍利殿金阁及其庭园,那金光耀眼的寺庙及它在镜湖池中清丽的倒影,永远是游客争相拍照的佳景!镜湖池借西面的衣笠山为远景,北侧有号称京都三大名树之一的“陆舟之松”,湖内分布小岛屿及历史诸侯奉献的许多风景名石,组成湖泉回游、水景旖旎的庭园。舍利殿金阁立水面之上,共三层,首层为寝殿建筑样式的法水院,二层为日本武士建筑样式的潮音洞,第三层是中国禅宗佛教建筑样式的究竟顶,三种风格融和一体。从外观看,其第二第三层墙体及周边廊柱镶满纯金金箔,屋顶飞檐用花柏薄板叠建,整座建筑的顶上立着镶贴金箔寓意吉祥的凤凰,可以想象,无论在樱花盛放或是红叶飘零的季节,映照在湖光山色里的金阁都那样高贵典雅、熠熠生辉。足利义满是结束南北内乱、使日本幕府时代走向鼎盛的将军,辉煌的金阁寺恰好成为他显赫历史功绩的象征。 导游不经意地说:“金阁寺之外,还有一间银阁寺。”于是大家嚷着要去看。“算了!银阁寺没有金阁寺出名。”导游很怕被缠住不放。带着疑团回国后,有所不甘,我找了熟知日本国情的朋友——原来所谓的“银阁”不过是幢褐色木楼,并无镶贴银箔。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想续祖父足利义满之荣耀,动工建造银阁寺,因财政空虚,竟没有买银箔的钱。银阁陷入名不符实的窘状,难堪了500多年。足利义政才情高雅,却不擅长理政处事,致使足利家族与帛山、斯波家族就继承权而激烈争执,导致麾下的地方诸侯大动干戈,产生长达10年的“应仁之乱”,日本陷入了社会危机。金阁寺和银阁寺文物价值和建筑造价都迥然不同,可是它们都被视作日本国宝,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实在令人诧异。时至今日,富裕的日本仍不想拿钱把“银阁”修葺一新。我细想之下似有顿悟:不想给银阁镶贴银箔的日本人,不仅要铭记“贫穷的昨天”,还要铭记内乱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朋友却说:“日本人对旅游团,会很乐意带去看金阁,银阁就免了。” 这就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心理暗示!一个民族在翻动自己的历史书页的时候,对书写荣光的章节爱不释手,对反映贫穷苦难的章节不想卒读,对记录自己野蛮荒唐的章节想文过饰非,这种对历史采取“选择性记忆”的做法,既很愚蠢,也缺乏自强自信。 我想起凤凰卫视《鲁豫有约》采访成龙:“成龙基金”行善中国,还想在亚洲作慈善,其中想在日本做点事,但对方以“日本没有穷人”回绝了。不想让游客参观银阁寺,是不是不想揭开日本历史那块“贫穷的疤痕”? 我又想起东京地标之一的摩天大楼池袋阳光大厦,它矗立参天的地方,正是曾经关押和处决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巢鸭监狱,这历史遗址今已荡然无存,那页极不光彩的历史不是轻易就淡化去了吗? 我坚信不是所有日本人都不明智地看待历史。但无庸讳言,几十年过去了,有些日本人仍想彻底摆脱战败国的阴影,对历史所作的反应,不就说明这一点么? (杨宝祥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