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企业家眼中的当代佛教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企业家眼中的当代佛教

  谢咏禾等

  谢咏禾:我叫谢咏禾,江苏万和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担保业务和理财咨询业务。下属全资子公司有典当行、安全电子印章认证服务公司、贸易公司等。注册资金一亿元人民币、投资类业务主要有创投和风投代理,选择一些优秀的企业和项目介绍给国际风投公司,或由本公司出资或募资择优投资;担保类业务主要为企业及个人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担保;也经营一些中短期投融资项目。

  谢咏禾:感谢《宗风》丛刊的主办单位、发起人、主编及理事会成员对我的信任,推荐我出任副理事长,感谢的同时唯有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从“夏之卷,,开始,《宗风》丛刊增设了“经世济民茶座”栏目。作为本栏目的“版主”,我希望各位踊跃参与,推心置腹,各抒己见,为中华佛教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多提宝贵意见。

  今天座谈的议题有三:l、对中国佛教现状的基本看法,及您本人是怎样理解和认识佛教的;2、对“人本佛教”的弘扬以及佛教与社会和谐、佛教与经济等诸方面的看法;3、对中国佛教未来发展有何建议。

  首先有请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宗风》主编王志远教授作个概述。

  王志远:今天来参加这个座谈会,我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过去我们跟社会的接触,往往是跟某个企业家个人的接触。今天跟这么多的企业家一起开会,而且是开关于佛教的会,这种机遇还不多。另外也是因为这个《宗风》,如果不办这个读物,不把佛教在社会企业界人士心目中的形象作为一个课题,我也想不到要召开这样的会。

  我是中国社科院的,我和周齐教授是同一个研究所的,她研究宋元明清,特别是明代,如数家珍。我们的职责是把这个丛刊办好,目前中国佛教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看起来比较繁荣,但是实际上呢,用周齐教授的一句话,生动形象的一句话,中国佛教是虚胖,胖是胖的,就是虚胖。说实在,没有肌肉,不发达,缺乏运动,没有力量,让人家看起来很热闹,内在的问题却在浮现。所以针对中国佛教的现状,我们必须有一个理论上的思考,什么叫理论思考呢,就是你的思考要超前,能看到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远的将来的发展趋势,它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才叫理论。所以我们做理论的时候,要从一个理性的高度去看,从战略上去看,未来的发展是什么。

  理论从哪裹来?不是闭门思考就能来的。中央从前年开始给我们社科院拨了巨资,对自然科学研究说来几百个亿也不算多,但像中国社科院这样的单位,把几个亿的调研费拨给我们,应该说是比较多的。那么为什么国家要拨这么多的钱?就是要求我们理论工作者要面向社会,了解情况。这证明你们干的事情,得到了上级认可,多了一个了解社会的渠道,而且学者的渠道,相对来说,比较干净,比较真实,没有那么多杂染的东西。学者看到什么说什么,不害怕权威,也不怕丢官,要向中央真实反映,所以中央认为这个渠道来得比较准确。

  而这个调研工作对我们也有很大的教育,我们通过国情调研,了解到很多原本不知道的东西,而且知道历史发展的需要,实际它在客观上是限制着我们的。那么这种思维方式我们要拿到《宗风》丛刊来,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宗风》丛刊的座谈会是有一个前提的,从理论的前提,从思想方法的前提,都有一个新变化,就是说,我们不能单纯地站在佛教自身理论的圈子裹去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仅在佛教中去看问题,是永远看不出名堂的,我们需要走出来,面向社会,而且很重要的一个走向是要面向我们的企业家。有些人会有误解,他以为跟企业家开会,就是跟企业家要钱;企业家也害怕,到我们这裹打秋风来了。因此我首先声明,第一,不是跟企业家要钱,而是要智慧!企业家所从事的职业不同,都是社会的精英。一个社会要向前推进,没有物质的发展是不行的,而你们是物质发展的创造者,社会的推动者。你们是跟千家万户联系在一起的,连老百姓吃的一棵葱也跟你们有关系,老百姓家铺的地板也跟你们有关系,老百姓要找平安也跟你们有关系,国家搞海内外的贸易跟你们有关系,你想,你们从事的工作是多么的有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们用自己的智慧来为社会做贡献。所以我们希望你们把自己的智慧拿出一点点来,来关心中国的佛教。

  中国的佛教有它的特殊性。佛教虽然是外来的,但是经过了两千多年,它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的一个特色,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信仰佛教,它产生了对于中国的向心力、凝聚力。佛教和中国是息息相关的。当然中国也有自己的本土宗教,如道教等。在很大程度上,佛教和本土的宗教已经十分契合,而且在辅世教化方面做出过历史贡献。佛教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无论是理论的完善,还是信众的数量,佛教所占的地位,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它是否能够健康发展,越来越影响到社会稳定、民族发展、人心向背,有很重要的意义。关注佛教,某种意义上就是关注社会、民族、国家,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安定的和平发展时期,但是如何来认识佛教,就是说,今天提出来的话题,是需要大家去思考的,去论述的,特别是希望能够了解到、听到大家对佛教的认识。我们想了解,在你们眼中,对中国佛教现状的基本看法是什么。这样呢,可能比较客观比较公证,起码它是另一个角度。不存在谁向谁请教的问题,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主体,你说你的,你是怎么认识的就这么说。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知道社会上佛教界之外的人们对佛教的看法。

  周齐:一个丛刊对佛教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力量吗?这要看办得怎样。平心看,造只是一个平台,大家可以藉此努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回顾一下中国佛教的历史,居士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比如说,近现代佛教的复兴,常举一个人,就是杨仁山居士,他被誉为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复兴之父。晚清到民国以来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我们看晚清民国以来的书,就不需要注释,大家都看得懂,就是因为话语系统也随之变化了。同样佛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杨仁山居士、太虚大师那样的先贤,在时代变迁时期,有敏锐的自觉意识,为复兴中国佛教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他们一生都在努力。当今也是社会陕速变化的时代,需要有积极的思想,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事。如果这个丛刊能办得类似当年的《海潮音》等等丛刊那样有影响,就有可能促进佛教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近几年,从国家领导到社会有识之士,都在讲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资源,那其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是佛教,佛教文化也是我们思想资源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让这个丛刊能在这方面起到那么一点作用。

  范凯洲(无锡法舟律师事务所主任):我是江苏法舟律师事务所的范凯洲律师,在座的有三分之一与我有过交往。我们所目前有20个律师,30个员工。此前有缘,曾与无锡佛教协会应对一起一系列的案件长达10年,最后我们是百折不回,取得了成功。

  范凯洲:在大学时候应该说对佛教有所了解,后来一直对佛教也保持着兴趣。办案过程中,以及像我们在座的更多的人在各种职场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复杂的情况,有时就会促使我们思考所追求的信仰的作用和意义的问题?对于我们,首先在自己的内心引起的问题就是佛教应当是什么样的?

  对社会而言,可能每个个体首先都有一种自我关注的倾向,在此情形下,个体最终究竟能够对社会产生多大的促进作用呢?如何在个体及社会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呢?从哲学角度,我相信任何一个实践都不可能是一种永恒。所以,我觉得现代人在内心中可能会感受到很多虚空。有的人可能会有“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想法。但是,虚空需要回归到现实,那么就存在每个人在社会中需要怎样的修行的问题。可以讲,归结到最后,就是扬善抑恶,使本心及本性得到一种内心的平衡。

  我觉得,任何一个宗教,都表明人们在不断地思索及追求怎样得到一种精神的安慰和一种内心的平衡。

  去年我曾参加自驾游西藏。在古格王国遗址,看到那个时代佛教在西藏也繁盛了很长的时间,古格王国也很兴旺,但到最后却是灰飞烟减。

  所以,宗教对社会、对人民究竟能给一种什么样的帮助?宗教能不能使社会保持稳定?对于宗教而言,是始终重要的问题。

  吴九年(无锡市工艺雕刻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无锡市金石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姓吴,吴九年,无锡市金石珠宝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玉石,珠宝,黄金白金饰品的制作,还有印章,标牌制作,前身是无锡市工艺雕刻厂。

  吴九年:佛教文化座谈会和经济界企业家结合起来这个模式,是一个好的尝试,其收效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我感觉是在努力、在实践,也是符合佛教宗旨的,同时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目标,是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活动。

  再说中国佛教,在国家的开放政策和经济快速发展这么个良好环境下,佛教理论和佛教事业发展也很快,影响越来越大,从公元2000年起始到今,应该说,是发展最好的历史阶段,无论是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条件都比较好,社会也认知和认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东南西北中五大佛像成功落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哪一个朝代都没有完善到这种程度。

  我对佛教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小时候就是跟在外婆身边听“阿弥陀佛”,就是说不要坏良心,要行善积德,就这么理解,反正信佛的人就要这样,到目前为止呢,我也仅仅理解到这个程度。

  实际上这是很深奥的东西,我受到知识面限制,我也只理解到这样。大部分的人都是像我这样的理解,所以我想提一点想法:

  第一,佛教的理论啊、宗旨啊、基本理念啊,基本知识啊,还是要有一个宣传的过程,那么怎么宣传?我前一段时间在天津、北京出差,我碰到一个很特殊的环境,北京有好多素食馆,吃素的地方,它门口都放了好多书,可以自由选择,你可以拿了跑,也可以拿了看,我在那裹十几天,平均去素馆吃了五六次,那些书呢,我认为总体比较健康,也没有涉及到其他的问题,这个很切合老百姓的实际,领导也不反对。也起到了好的作用。那么像我们今天开这个会,办《宗风》的这个丛刊,我认为也是起到了这个作用,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我这个人不懂佛教,但喜欢凑热闹,喜欢去转,看道教、佛教的景点,所以,会有一些感受。如何能把佛教事业搞得好呢?佛教人士要有一个良好的表率,这非常重要。佛教的宣传和被认可,主要取决于我们佛教的专职人员,我称他们为专职人员噢,我不说是大和尚、大师父,就是说,要取决于这些专职人员的言行,他们的言行表率作用很重要。现在不少的专职人员啊,住的是豪华的寺院,坐的是豪华的车,也有那种豪华的袈裟,享受的那个豪华的待遇,真的是豪华!我是旁观者嘛,没有深入到裹面去,那种生活就是神仙的生活了。那你的言行如何呢?影响如何呢?这是我由旁观的角度发问。

  第三,佛事活动有很多形式,在《西游记》裹面也专门讲到佛事,它那个佛事活动是传教、说理、教导人生。但是现在好多寺院的佛事活动呢,就是“叮叮哐”,嘴裹“呜哩呜”,念的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好像就是为超度服务。不能说这个烧香、那种超度法事不对或者不做,我觉得佛事活动应该从基本的烧香行为,提升一些水平,把佛事做得水平提高一点,文化层次提高一点。

  第四,要从大建寺院,上升到帮助老百姓解决疾苦、为社会作贡献,实现角度转变。好多人凡是做善事、做好事肯定就是建寺院,塑一个佛像,塑五百罗汉啊,塑四大金刚,这是个误区。好多东西粗制滥造,无论是从房屋的结构、从它那个风水理论和裹面的摆设,都是粗制滥造的,根本没有意义,何必呢?为什么不建得精致又好看呢?浪费金钱、浪费土地的情况应该制止。

  徐焯(无钖市体育局副局长、何振梁陈列馆馆长):我叫徐焯,是无锡市体育局副局长、体育总会常务副主席,现在还兼任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馆长,在局襄我主要分管全市的体育竞赛等大型活动。

  徐焯:我说我对宗教没研究,确实没研究,但不等于没有一点关注,还是有的。我觉得社会在发展,不能只有一种思想,不能只有一种声音,要提畅多元文化的碰撞和发展。在思想领域也要多样性的综合起来发展,只要是对社会发展有利,我觉得都是一个好事。所以从佛教的思想理念这方面,我所了解的确实应该讲是对社会有意义的,无害的。当然这当中也会有一些消极的东西,那么任何一个派别、任何一个群体,它都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面。之所以要搞研究,就是把消极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尽量要迴避、去抑制或者去铲除。把好的东西、积极的东西、“善”的东西发扬光大,这就行了。

  我到灵山去,从来不拜佛不烧香的,那年两个小孩时值考高中,我听人家讲呢就心诚地买了几柱香,东南西北都磕一磕,许了四个愿,后来全部成功,这个例子是我亲身经历的,很难说清楚,也许有心理作用,但是心诚确实有很多事是灵的。像我们搞体育的信佛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我们每一次参加大型运动会,不用去动员,许多代表队肯定要到灵山拜佛。有的是悄悄来,有的是整队来。上一届全运会没想到江苏省会拿四个第一:金牌第一、总分第一、奖牌数第一、精神道德文明第一。结束了以后省体育局就是到无锡来开总结表彰大会,许多人又去灵山烧香。当然,对不对我不敢说,但我想“信”这个并没有坏处,确实你有了一定的信仰,哪怕你半信半疑,对“佛”这个“世界”肃然起敬以后,你不会乱来的。我接触一些信佛的朋友,总的来讲大部分是好人,所以这个现象我也在考虑的。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无锡召开,我注意了整个会议和过程,我觉得是蛮庄重、蛮神圣的。包括我们有些领导平时在做报告的时候,言行不够检点,有的时候口气蛮大的,但在那个场合,他不敢乱讲的,言行举止还是比较注意的。所以我觉得就是宁愿信其有、不要信其无。信其有了以后研究研究,研究研究还是有好处的。佛教的思想理念,你信不信完全是自愿。为什么有些人信佛,有时我在想?信佛的人怎么这么虔诚啊,不虔诚的人你不要信啊,你可以不信它,没有哪个压制你,没有哪个要求你这样讲话,或者你去做那个行动。你确确实实信它了,当然是虔诚的,它没有什么拘束,没有一个压制或者一定哪个要你这样那样做。通过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我进一步了解了“众缘和合,和谐发展”,现在是人本的佛教,我觉得确实很好。社会发展最后都是要归到“人本”的,要大家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能够社会和谐。

  佛教论坛开幕那天我听星云长老讲话就很有感触。他说一个人五个手指头,各有各的作用,应该团结起来,和谐发展才有力量。五个手指攥成一个拳头打出去才有劲,这个思想我觉得还是蛮好。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是一种朦胧状态,觉得佛教是有点意思的,但是佛教究竟是什么,精髓是什么?每一次宣传、参加一次活动可以加深一点理解,得到一点启发,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呢,就是要多做宣传,宣传和谐、宣传人本等等这方面。我们佛教协会,特别是在座的专家,要多搞一些座谈、多做一些宣传,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佛教的思想和理念,同时还要有深化、有发展。非常希望我们这个《宗风》丛刊,包括研究佛教的,确实应研究的更实际一点,更能够有说服力一点,这样更多人了解,我想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肯定是会有作用,有促进。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我们佛教界能够做更多的实事。

  实际上佛教不仅仅是一个领域,它是一个思想,包括健身、素食等,都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凡是对人的健康有好处的,对社会发展有利的,我觉得都应该多拓展。

  袁德培(无锡市富尔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叫袁德培,是富尔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的。

  袁德培:中国历史上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佛教在健康发展的时候,这个国家肯定是兴旺发达的。但是所谓这个健康与不健康,我觉得还是宗教理念方面要解决好。宗教要健康发展,不能让它无限制的泛滥。现在人对佛教的理解是太肤浅了,不知道佛教是什么回事,平时看到为死人超度就认为是佛教。

  陈益龄(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领导):我叫陈益龄,在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工作。在国内大家对民安保险不是很熟,但是实际上民安保险是中国最早的一家保险公司,1949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在香港创建。民安保险集团有26家分公司,分布在南美,北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在香港一百多家保险公司中, 民安保险公司排名第三。而到无锡发展只有不到两年时间。民安保险有60年代的经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强大的经济背景,将来会有很好的发展。

  陈益龄:感觉有点茫然,为什么这样感觉呢?是出于对佛教的认知有限。我们对佛教熟不熟悉呢?好像很熟悉。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的社会当中,是沉浸在中国的历史文化环境中长大的,提到这佛教没有人不知道的,都懂一点,都知道。但是要认真想一下,说今天就关于企业跟佛教的关系来座谈,还真不知道怎么说,所以我感觉比较茫然。

  对佛教我是这样认识的,他当然是一种宗教,但宗教归根到底也是一种思想体系。我想无论儒释道,其实都是一种学术体系,这种学术体系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成为宗教。每个学术体系,它都可能成为人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也就是在规范人的思想和道德行为。实际上信仰一种思想体系,就会受到这种思想的约束,规范你的行为。我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中多多少少存有佛教印迹,对佛教都有一种亲近感,但是真正说皈依佛教,成为佛教徒,那也是从来未想过的事,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关于佛教在中国的现状。应该说佛教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积淀,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很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已经成为中国的宗教,在中国的老百姓当中,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

  但就佛教现状,我感觉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请教或弄清的。第一,把佛教迷信化的思想。好像宗教无所不能,我感觉把宗教这样来对待的,不是很合适,但是呢,很虔诚,很迷信,类似的例子我听到很多,对此我有一些怀疑。第二,是一种很功利的思想。信佛带有目的,去烧香拜佛都带有目的,烧香拜佛变成一种最廉价的投资,最高额的回报,和佛做一个交易,烧烧香,拜拜佛,就希望要得到什么回报,这种现象在信众当中或者在企业界,是很多很多的。为了做笔生意,去拜拜佛,烧烧香,这生意就成了,不拜,生意就不成。好像向佛行贿一下佛就帮我成功。我感觉这是一种庸俗的功利的思想。第三,是一种恐惧的思想。有一种宗教的信仰,出于从内心对佛的一种真诚和尊敬是应该的。当然了,我们讲敬到深处必有畏,但现在少有敬,更多是畏,甚至只有畏。既然佛是慈悲的,是可亲近的,为什么要那么恐惧呢?我感觉,这不应是真正信佛者应该有的思想状态。

  对于佛教的宣传,我想当然应该更多的去宣传。每一种宗教——当然是正教,不是邪教——都是劝人为善的。宗教求善,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宗教的发展对一个社会的和谐是有好处的,信佛可以使一个人内心善意的回归。对企业界,多有一些信佛的人,按照佛的教义去做,可以规范我们经营中的职业道德行为。对于企业间的交流,企业内部的沟通都有好处。然而,很多信众真懂的不多,所以我想应该宣传。提两点建议:

  第一,多一些通俗易懂的读物。我经常到书店来找这些书,我也曾经跟一个和尚问到这个事情,有没有一些普及性的读物可以读一读,到底这个佛教是什么?说佛教是好东西,到底是怎么个好法?这类书很少。我看到一些书,从佛教的起源开始,光介绍名字就多得不得了,看得很累。那么我想佛教的教义到底是什么?它有一套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是怎样的?这些普及性的读物应该多一些。

  第二是个很具体的想法。在灵山佛教论坛开始时,我在看电视时就有一想法,通过佛教的艺术的发展,对普及和宣传佛教会有很好帮助的。人追求美是天生的,如果是在我们的灵山,或者我们国家佛教什么单位,能搞一个大型佛教艺术团,佛教艺术既然可以中国化,当然也可以世界化。可以创造一些新的节目,譬如说,佛祖的诞生过程;佛教的创立、发展过程;佛教的一些故事等等,以舞剧、音乐剧、歌曲或纯音乐等形式表现出来,有一种清新、天籁之音配以优美、气势磅礴的舞台效果。成立这样一个艺术团,去巡回演出,会对佛教的弘扬和普及会有很大帮助。可以借鉴西方的宗教形式,和艺术结合更多一点。我们一想到西方的宗教,就会想到很多油画,唱诗班的一些歌曲、钢琴、弦乐、交响乐,都会想到这些东西。但是想到佛教呢,我感觉一些高雅的艺术不多,但是我想通过艺术来宣传,对佛教艺术和佛教的发展是有推动和帮助的。

  颜冬寅(无锡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我们是市佛教协会的,我们主要是连接信教群众和政府的桥梁,着力协助政府落实政教政策,服务于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欢迎大家来我们宗教活动场所走走,看看。

  颜东宝:在佛教论坛期间,有很多的书放在我们会场,其中一本最好最抢手的就是这本《宗风》。可能带的不多,当时没得到。我是个信徒,我站的角度、我的看法可能和各位有所不同的,我看到《宗风》就联想起很多事情。其实我们佛教宗风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有些还是层面上的东西,宗风才是我们大乘佛教的精髓。我们以前出去恭贺法师升座,恭贺寺院佛像开光,我们送的联、我们送的匾就有“丕振宗风”、“作狮子吼”、“出广长舌”。这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要表明:你这个寺院开光了,法师升座了,目的是什么?丕振宗风!什么是“宗风”?就是你这么一个修持的宗派、宗门,要有自己的特色。那么现在我们一般在社会上所看到的寺院,当然主流是好的,如净慧法师那裹有很多好的宗风,他就是“丕振宗风”。一般来说,我们是教内之人,我们还比较清楚,现在很多的寺院忽视了宗风,应酬了社会一些低层次的需求——如经忏佛事等。这是我们教徒看到很痛心的。我以前跟有的寺院的法师讲,我说:在修复寺院的同时,我们要把禅堂修起来,因为我比较喜欢禅宗。这个“禅”呢,有的寺院的匾额上是“某某禅寺”,却连禅堂都没有,连个钟板都不挂,何为“禅”?说身在佛行,精通教理,现在大殿上面供的是什么佛像?有没有体现出宗风来?有没有突出哪宗的文化来?没有体现出来,千篇一律。寺院裹面佛像菩萨像供得很多,人家以为是多神教,这样做不太好!

  我喜欢讲实在的问题。所以谈到宗风呢,当今许多有识之士,特别是香港的杨钊居士,每年要花那么多的资金,他是为了求功德吗?不是的。他为了想达到什么个人目的吗?不是的。他花那么多的钱为什么?就是要丕振宗风,要把佛教的精髓发扬起来,把佛教的精神文化发扬光大,目的是在这裹。

  现在有一种现象,我只能把它说成是现象:寺院搞得大,活动也搞的很大,要么不搞,要搞就搞成一个特别大的,攀比风日涨。如果都在搞这么大活动,我们的宗风怎么来丕振?佛教是教法和证法,教法就是讲经、弘法;证法就是要修持,以修持印证佛法。现在往往干些什么呢?要把自己的影响炒大,编故事,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好。有的不符合历史史实,编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把它搞的很大,对历史不负责任!这对我们佛教发展不是一个好的事情。

  当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现在是最好的时期。佛教界获得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机会,佛教文化已经赢得了社会的认同。改革开放以后,寺庙搞的很好,很豪华,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社会综合实力的体现。现在寺院是多元化的,它的工作也很多,作为出家人,有很多社会活动如外事、接待、对外联络、公益慈善等等。现在出家人的生活比改革开放以前是好多了。80年代我出差在南京,我偶尔看到有一份画报上面登了一幅摄影作品,是拍了一位法师,披了一件新的袈裟,很好的袈裟,上面绣了花的,我们叫“千佛衣”。这张照片的题目就叫‘‘新袈裟”。我一看,当时我心裹很激动,我说,佛教的春风来了。当然,现在出家人也有电脑、也有手机、也有汽车等等,这是工作需要,宗教也要现代化,也要与时俱进啊!比如说星云大师或海外大德到我们无锡佛教界弘法访问来了,说我们没车,叫辆出租车来接吧,不可能的,只会贻笑大方。

  现在看到社会上有很多假僧假道到人家裹做佛事,就是说佛道不分,这么一个现象,我觉得我还是要借机会说说。现在无锡,其他城市我们不谈,无锡是我们比较了解的,有一种人叫“散居和尚”、“散居道士”,他们出来同样也穿袈裟,但是他们不属于我们僧团,就是刚才我们说的需要治理整顿的这个方面。那么这批人呢,以前可能出过家,也会搞一些经忏,会唱会念,到人家家裹去做了。但是我们在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的出家人,不到人家家裹做佛事,我们是有规矩的。你要做佛事就到寺院裹来做。那现在社会上的散居的,其实他不属于我们僧团,那么对这一类人怎么管?佛教协会,你可以鉴别他是假的,说他是假僧假道,但是我们佛教协会没有这个职能去取缔它。它属于社会治安的范围。所以有这么一种情况,大家不要认为造就是我们佛教团体,我们宗教场所出来的人。

  那么再说这个做佛事,做佛事据传是始自于梁武帝代人作忏,从梁武帝开始。做佛事,祭祖宗、超度亡灵,我们中国人儒家思想本身就有这么一个孝道,大人没了终归要超度一下,诵经作忏表示一下心意,从梁武帝开始,寺庙出家人就有了经忏佛事这种活动。佛事不能不做,但不能滥做!佛事、经忏如法如仪做好,我们有句老话叫“借施主的香花,修自己的福慧”。僧人做佛事不是说我帮你施主做的,而是要为自己修福慧一样,自己修持一样,恳切虔诚把这个佛事做好。那么这个佛事做出来就有感应,就有效果了。

  再说宗风。在改革开放前,都没有大年三十晚上烧头香活动。吃好除夕晚饭我们到寺庙裹去,因为要去念普佛,年初一是弥勒菩萨,就是布袋和尚的诞辰,在三十晚上我们按照仪规要去预祝弥勒菩萨圣诞。那么居士到寺庙裹去,但是没有这个“烧头香”的说法。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好了,说老实话,物质的条件好了以后,精神上面也有需求。三十晚上去烧香,烧的怎么样?我从1984年到佛教协会工作,没有一个除夕晚上在家裹跟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的,实在太紧张,提前一个月到位,然后公安、消防、治安等等开协调会:灭火器放置哪裹,要用多大能量的消防器材,使用什么功能消防器材,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按照传统我们不需要这么做,但现在是社会需要啊!社会需要,你们不开门,你们考虑你们是站在什么角度!我们不搞的话,这个就变成是不负责任了。所以形成了三十晚上“烧头香”。

  其实面对这些情况也属无奈,老百姓需要啊,市民需要。有一年隆贤法师,我们开原寺的老方丈,这个老和尚比较传统,就把门关了,不要烧香。结果山门险些被人家砸掉,甚至于梅园公园的铁门都被人推翻掉。怕闹出事故来,就赶紧让他们烧吧。所以这种现象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心理需要,日子好过,对物质和精神都需要才产生的这么一个现象。形成这个现象以后,一旦要改,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插话无锡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朱宝奎:我补充一点:烧头香是对本人而言,不是谁抢在先头就是头香。比如年初一我没有空,年初二去,对我自己本人而言是烧头香。所以不要去争的。)

  说到佛教回报社会,像我们无锡佛教界,可能在座的各位还不大了解,因为有许多宗教界做的事情报纸不大宣传。如果说某个企业捐献了几万元几十万元,报纸马上都登载。如我们祥符寺、无锡佛教界用于慈善的很多很多钱,因为我们佛教徒有个心态,做好事本身就是应该做的,也不要去讲它,就是这么个心态,所以一般人还不知道佛教回报社会做了哪许多事情。像我们无相法师,他做好事之后从来不接受采访,这是应该做的好事,就是这么一个心态。再比如说我们南禅寺年轻的僧人,正好我们门口停了献血的车,就停在家门口,我们有的法师就说:没有钱,我的血好,身体好,就献血。我们很多人连续去献。后来有人间:你们做了这么个好事为什么不写信息上报呢,为什么不报上来呢?我们的僧人说了一句话很服众:这个不要报的,我献点血去救人是正常的事。就是这么个心态,很平淡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我们朱会长,一般在生活当中,平时不做什么表现,但是他在路上走,看见一个西瓜皮,一个香蕉皮,他都要弯下腰拣起来走到垃圾箱旁扔进去;地上有个小石子,他也要用脚踢到旁边,处处做的事情都是很小,大家不会发现的。为什么要做这些小事,因为老年人一脚踩上去,一跤摔下去,不是断腿就是断手。这就是佛法,佛法在行住坐卧中。

  当然,有很多东西一般社会上是接触不到的。比如说我们佛教的礼仪,我们每个寺院裹面的规矩,很多很多了,体现的就是宗风。这个我们有句老话叫“三千威仪,百万细行”。我们出家人的威仪,包括我们教徒的威仪,有三千威仪。啥叫“威仪”,就是行住坐卧应有的威德和仪则。三千,细的有百万,细到什么样,哪怕上厕所、进澡堂等等都有他的规矩,也就是规范的生活方式。一般人也是接触不到的。

  我看到《宗风》,感觉很好,就是要丕振宗风!现在有识之士,大德长老。致力于此,因为宗风不振,前途堪忧。我们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前景,还得请有识之士来,乘现在还有老的大德在,老中青结合起来,一起共商大事。

  谢咏禾:

  首先,对佛教现状的看法,其实说到底,真的没有完全看明白,真是枉为居士。我是1996年皈依的,平时也没有深人学习和研究,听听现在大家所感受到的,结合大家所交流的、所谈的,以及我自己的一般了解,觉得佛教现状大致可归为五个方面:

  一类是“旅游型佛教”,旅游型佛教的特点是名山古刹、历史悠远、风景宜人,满足人们旅游的热情和情趣,到那个地方就是找寺庙,肯定是风水好、风光好。

  还有第二种就是“文化艺术类的佛教”,包括佛教文化、佛教艺术,也涵盖宗教哲学,博大精深、美轮美奂,令人高山仰止的唯美主义的那一类,也是现在比较流行和推崇的。

  第三类就是“典型的宗教”,它裹面的清规戒律、宗派林立、规矩很多、形式也比较繁琐,有许多超验的成份,外行看比较神秘,这应该也是一类。

  还有第四类的,就是“迷信的佛教”,因为佛教毕竟是宗教,它和哲学、科学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宗教它有许多超验的成份,对那种超验的成份作神秘化的推崇,敬仰的同时又有不可思议的畏惧心理,表现得盲目而无章法仪轨可言,所谓“既推崇又害怕承担不起”,为了不要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所以呢就宁愿花了几百块钱买个香或者排个队交几万块钱敲个钟之类,种种现象都出来了,就变得执迷,就是迷信。我记得有个寺院山门口好像有幅对联,上联“存心歪邪任尔烧香无点益”,下联“扶身正大对我不拜又何妨”。你存心歪邪就是:“保佑保佑我今天偷东西能偷到,抢银行能抢到。”存心歪邪,任你烧多少支香,没有用处的。你扶身正大,你光明磊落、正气凛然,对我不拜又何妨?到了寺院见佛菩萨不拜又何妨?否则的话,花了几万块钱撞个钟,八百八十八块钱点了个头香,那就保佑的话,佛菩萨岂不成了见利忘义的小人了?所以有这种“迷信的佛教”。

  还有第五类佛教,我觉得是“传统类的佛教”,它是“以教育为主的佛教”,它主张教育、主张教化。在佛教界这是个比较经典的理论。认为佛教不是宗教,它是教育,它是佛陀的教育,教育大家觉悟并自觉觉他。就像我们家庭的教育、社会的教育、老师的教育、孑L子的教育一样。所以我想对佛教现状的基本看法就这几类。

  再谈谈我自已是怎么认识和理解的,我本人非常崇尚的佛教——是作为佛陀教育的佛教,我认为佛教就是一种教育。我反对的是“迷信的佛教”,其它三类我理解还较浅,不能说的很明白,但肯定有它的价值和道理,肯定有它的意义。

  为什么我觉得佛教应该是一种教育——佛陀的教育呢?这与学佛的角度很重要。如果从接受佛陀教育的角度来接触佛教,那么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以及各学各派的经典传承与宗风都是很好的教材,每当我们走进寺庙,把它当成学堂的话,连寺院的格局、佛堂的设置都有教育内容在裹面,你就知道它的教育的精妙之处了。我们走到一个寺庙,走进天王殿,一般拜佛烧香仅看到大肚子的菩萨,四大金刚啊青面獠牙的,见形不见神。其实我们一走进天王殿,看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就说,你到我这来上课了?欢迎!首先给你大度能容,气量大、心量大的感受,就是要有这样的雅量,要有这样的心胸你才能进入我的佛门,然后要笑口常开,要有欢喜心。它是在教育你。如果你把它作为一个神圣的学堂,作为一个教育的场所的话,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它就是在教育你。然后再从左边绕过来看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东方持国天王也是在教育你。“持国”,就是教育每个来学习的人要把自己的定位找准了。你是治理国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你是家庭主妇的,那就管好家;你是学生,就当好你的学生;你是企业家,就管好你的企业……它就是让你有这种心态,让你做好自己的本份,它在教育你。持国天王手裹面拿的是琵琶。琵琶这种乐器讲的是什么?其喻意是和谐,是一种“和”文化。持的意思是掌控,怎样掌控?持国、持家、持企业、持方方面面,都需要有和谐,所以他用了琵琶。意义非常深刻啊。再看下去,应该是南方增长天王。增长天王它就是叫你每个人要进步、成长、精进。佛教讲究精进。让你成长起来。增长天王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有合适自己的定位,要不断地进步和成长。他手裹拿着把剑,剑代表是智慧。在前进的过程当中用智慧破除各种障碍。除了这两个根本的教育,然后还有两个,一个是叫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这两个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就是破万卷书、行万裹路,多看、多听、多学。广目天王拿的是龙,龙是变化多端的,寓意让我们好好看清楚,面对变化莫测的大干世界,不迷惑,能判断出东南西北中。还有多闻天王拿的是伞,伞是挡除那些污垢的、乱七八糟的思想不要来污染我们的心灵。这是从最简单的教育角度来讲,应该怎样来学习和理解佛教。它应该就是一种教育,让人觉悟的教育!

  我们再从佛祖释迦牟尼本人来讲,他是从十九岁出家,经过三年参访,六年苦行,三十岁成道后开始传教。他证悟以后四十九年一直在传教,一直在把他自己悟到的东西传授给大家、教育大家,他其实就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人们往往认为佛教本来是以佛为本,现在为什么提出“人本佛教”呢?昨天晚上我到十二点才睡觉,引出一个想法,按照我个人现有的理解能力,我认为“佛教,,主要是“人教”,而且我认为“佛教”是无神的。因为我们的佛祖、教主释迦牟尼是人,他不是抽象的神,他生长在人间,成佛在人间,弘法在人间,就是因为看到人的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等八种无常痛苦,他才下决心要彻底解除这种人间的烦恼。这是他出家修道的动机和目标。所以我认为佛教当然应为“人本佛教”。因为释迦牟尼、佛祖本身就是人,佛祖出家的动因就是看到了人类的痛苦。佛教和其他宗教,尤其西方宗教,有个造物神的不同,所以佛教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它是“人教”。释迦牟尼舍弃王位和荣华富贵以后,身心净化,超尘脱俗,历经四十九年的教育、传道,一方面出世是净化自己,一方面人世是为了济世度人,自觉觉他。他那种觉悟人生、净化人生、奉献人生、完善人生的境界,是真正体现了人类的精神之光、智慧之光、圣神之光,他还是代表了人类,不是神。所以他不同于其他任何宗教的造物神。

  佛教不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它讲究“缘起”。“缘起”是佛教的根本原理之一。“缘起,,是什么呢?就是“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就是有了父母才有我们子女;有了阳光、空气和水才有我们生命的存在,没有这些就没有生命了。所以我觉得它非常有道理。佛祖的根本教理是‘‘诸法因缘生,缘尽法还减”。佛教讲究的是“因缘”。所以人们送给这样一种觉行圆满的大智慧者,这样一种大写的“人”的称号叫做‘‘佛”。他是达到了超凡境界和觉悟程度的人。 “人本佛教”让我想到的第一点就是佛教是因人而开始的。

  第二点,佛教的主张中“人”只是“十法界”当中的“一界”。“十法界,,中上面四界是“佛”、“菩萨”、“缘觉”、“声闻”,这是已经超越世间的了,接下来是“六道”:“天”、“阿修罗”、“人”、“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由于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我们还悟不到确有这些类别,但是我并不反对佛祖这样判断。我们凡人能看到的,只有人、畜生和部分可感知的大自然,其他可能就是凭想象,或者是凭感受。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力非常有限,不能够说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就不存在。包括科学家霍金,他就已经放弃了万有理论的研究,他认为穷尽人的智慧也不可能完全探究出宇宙百分之九十多的暗物质,所以这些东西我说有待科学来证明,在得到证明之前我不反对有人相信它。那么,就说我们凡人所能感受到的,按照我们自己所接受的教育背景和信息来理解的话,我觉得“人本佛教”的提法,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确实是我们现在的一种普世价值观。包括我们承认的一句话叫“人是万物之灵长”,也是我们现有的知识背景所能理解的。所以我觉得“以人为本”就是现在全世界最推崇的普世价值观。所以我觉得,在并不反对其他法界众生存在的情况下,在同一个宇宙大自然环境裹相处,作为人类,“人本佛教”这个理念的提出,尤其在当代是与时俱进的,恰如其分的,更有利于众缘和合,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以前的太虚法师提出“人间佛教”,后来到印顺、星云法师,我觉得这裹面存在一种衔接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并不矛盾,但是有个提升的问题。太虚法师提出“人间佛教”时是依据当时的社会状态,那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背景呼唤的就是“人本佛教”。而且“人本佛教”和其他宗教有共同的地方。甚至可以提“人本宗教”,伊斯兰教也好,天主教也好,耶稣教也好都可以称“人本”的,因为都是人在作为宗教的具体实践者。但我觉得佛教更“人本化”,与其他宗教比,更适合称“人本佛教”。

  当然,西方的宗教和我们东方的宗教还有侗区别,我发现西方的宗教它是以神为出发点,所有的意志不是人的意志,是上帝的意志。总统宣誓压在手下的不是我自己的意愿,是《圣经》;法官判罪,在宣誓的时候手下压的也是《圣经》;说明这个事情不是按照人自己的意志来的。而我们东方的哲学和东方的宗教,更强调人的作用、人的智慧。释迦牟尼就是个典范,他就是用人类自己的心性、智慧来破除无明,来认识宇宙人生,来排除障碍,让众生追求真理,离苦得乐,从善如流。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佛教,尤其是东方的哲理更贴近于自然之道,而自然之道是用人的智慧去体悟和表达的一种“人本”的东西。

  还有一个概念,我觉得佛教也好,道教也好,或者儒学也好,各派学说也好,包括西方的各类宗教,它们所推崇的都是一种“人本”的东西,人本的核心是“爱、善、和”!说到最后就是个大同。“爱”是人类面对世界万事万物最根本的方法论;“善”是离苦得乐的一种修为方式;“和”就更不用说了,它是世界万事万物之所以能够存在的根源。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裹面,讲究中和、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和”是天底下最行得通的道理,达到了、做到了“中和”,天地的作用就到位了,万物就健康地成长了。所以我们回过来谈这个概念,“人本佛教”其实就是提倡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人类的和平,“爱、善、和”是宗教的基础,是佛教的本怀,是人类的根本!所以当今提倡“人本佛教”是最最恰如其分的。

  杨懿(无锡锦绣前程木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家好,我叫杨懿,来自无锡锦绣前程地板公司,锦绣前程是我们公司的品牌,以地板为主,这几年以楼梯、木门、防腐木等四大系列为辅,无锡为总部,在全国有一百多家专卖店,是中国的驰名商标,也是免检产品, 以民用、工程产品为主-

  杨懿:我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个:我的感觉是目前的佛教比较杂乱,每个镇每个村上都有各种寺庙。包括我有一个老客户的朋友,跟他的三个合伙人去年拿出一百五十多万捐建了浙江莫干山高峰寺,他们到我这裹来买了几千平方的地板、楼梯去装修庙宇。这种现象开始多起来。前两年我有一个朋友对我有些影响,他给了我一本《了凡四训》的书,我一星期看了三次很好,后来我又向他讨要了一些法师的光盘,讲得非常好,就慢慢地入迷。后来大家都要看,我就印了一千本送给大家。小时候觉得寺庙的作用就是劝人为善、做好事、存好心。那时也不懂,到了寺庙就去看看,拜拜,旅游时去参观拍拍照,就是对古代传承下来的东西好奇。这几年了解下来,发现跟我们学的儒家道家思想都一样,都讲的是科学的东西,大自然的东西,非常有意思。这就是我的看法。

  第二个:我对“人本佛教”的看法。一个人一心向善,多做好事,多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抱着我为人人的想法的人就是活佛。佛不一定要神话的,其实做一个好人就是一个活佛。佛学跟我们中国道教、儒教有相近之处,但它超越的比较高,考虑自己的私利比较少。如果我们拥有一些佛学知识并能参悟的话,就能够透过问题看本质,看的比较清,做些事情就会比较正确,比较能够共赢;对企业的经营、工作、生活会有大大的帮助。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人人能够拥有一点佛学的思想,行为的方式,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个:对中国佛教未来的一点建议是这样的,第一呢,还是觉得佛学比较深奥。1949年后我们都是学的都是简化字,有些繁体字就看不懂,佛学书看起来会有点困难。有的法师讲一部经讲几个月几年,他讲的通俗易懂,像讲故事,但我们都能听得懂,非常好。所以建议佛学传播也简单化、普及化。第二呢,就是能够像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各种培训班,我建议佛学也可以办初级、中级、高级的讲座班。信息发布,愿意听的学的一起学习,也是修炼自我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第三呢,就是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民间的佛学交流及探讨会。第四个,确实有些违规的,就像企业开连锁店一样,搞点钱在哪个山头建个寺庙,然后就赚钱。比如上次我们公司去浙江游玩,看到寺庙很多人就去拜拜,进去后就要给我们免费抽签、讲签,实际还是收费,要钱要的太厉害了,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这种太过于金钱利益,太歪门邪道的东西要压制。

  杨淙(无锡万方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叫杨淙,是无锡万方商贸有限公司的,我们公司主要是做流行百货的零售连锁,现在无锡,江阴, 张家港,南京有三十多家分店,现有员工400人,总部在无锡运河东路园园工业园区,各位的儿孙辈对我们品牌的认知度应该是蛮高的。

  杨淙:刚开始的时候,我看台湾地区漫画家蔡志忠的漫画《六祖坛经》,随后我就接触一些佛教禅宗思想,看一些禅宗的公案,其中一本叫《幸福禅师》,整本书按照一年的日历,365天对应365个禅宗故事,很有意思。有时开始看不懂,过一段时间,再重新看的时候就会懂了。有时当自己一门心思钻进去的时候看不懂,而在不同的环境中偶而灵光一闪,突然发现自己懂了。有时当自己学到新的东西然后再去看也能够看懂。后来接触到了《心经》。第一次接触《心经》是看到谭咏麟唱的一首歌叫《心经》,把整篇经文唱了出来,我就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它背下来了。近期我又看到有一本书叫《图解心经》,这是一个系列的、全部用图画的方式解释《心经》、《金刚经》等古籍,又增加了一些现代的理解。

  对于佛教我其实算是一个门外汉,我对宗教这方面认识是不多的。平时更多是从学习的角度来考虑,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就会感兴趣。我认为,在我周围,佛教的现状是形式多于内容。形式是什么呢,就是烧香拜佛磕头这一类形式,每到元旦春节的撞钟活动也是形式。我觉得信佛的话只要在心裹,只是内心的一种修炼,把佛教裹最精炼的一些思想化为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这才是信佛人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个人不太重视形式。真正精炼的思想内容我觉得不多,也很少有组织提倡,让我们这些初学者了解这些精炼的思想内容的途径不多,传播的内容也不多,大多数人都认为佛教比较繁杂,比较深奥。如果多出些如《图解心经》、《图解金刚经》这类比较浅显的读物,让我们更加深人地去了解,倒是个很好的方便法门。

  目前的现状退有一点是民间多于专业。我近期不断收到手机信息,有一堂课在安徽的九华山在开,叫“宗教的智慧”。短信上面写的就是“用宗教的智慧来管理企业”,但讲课的老师不是寺院的法师,我猜那是一个企业家出身的人。在深圳也有这种班,他们很多人进去就穿着袈裟。这种课程能够把企业和宗教结合起来,也是种很好的学习途径。也会增加很多企业家对宗教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去钻研。我觉得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前段时间还看了一本书叫《八戒说禅入这是一个笔名叫“八戒”的人写的,书的内容是评点慧能的《六祖坛经》。他是站在一个比较宽广的角度把《六祖坛经》和《金刚经》做一个对应和比较,裹面的内容也很幽默。如果能多一些这种普及读物的话会很方便我们这些初学者的学习。

  以上就是我对佛教现状的一些看法。我对佛教的理解是这样的,第一点就是“人皆有佛性”,甚至于万物皆有佛性。我觉得这个提法非常好,每个人都是有灵性,灵性就是佛性。每样物质的存在都有灵性,都有能量。第二点就是作为现代佛教是要“人世”的,也就是“人世修”。老板修老板道,员工修员工道,你在什么位置修什么道。这个道行修得好的话,那么自然而然就会跳出这个范围,更上一层。然后我觉得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在宋朝的时候有个百丈禅师,他九十多岁还是在自己耕作,他一直提倡佛教要自给自足,“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百丈禅师就是把佛教和实际的劳动结合起来了,我觉得这个就是“人世修”。虽说他是在空门裹面,但他的劳动其实也是“人世”,第三点佛教教给我们的最大好处就是“放下”。很多的东西都需要放下,佛教裹面很多东西都是教我们要放下,放下以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将来,放在创造更多更美好的东西上。

  关于“人间佛教”的提法,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认为最最基本点就是自我修炼,就是自己把佛教裹面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转化为日常生活行为表现出来,这才会给人带来一种良善的、美好的、和谐的氛围。这就可以真正的做到用十二个字来表述:摒弃形式、知行合一、分享体验。

  对佛教未来有什么看法?我觉得用三个“化”表示,一,“内容通俗化”,就是我刚才举的一些图解心经之类的书籍,虽然它们不是佛教经典,但它们吸引了很多一部分人对佛教的兴趣。特别是蔡志忠的漫画,从小孩到老人都可以看,容易看,容易学,容易记,容易操作。二,“学习组织化”,就拿《宗风》丛刊来讲,可以在北京办个大型的学习会,在各省办个中型的,各市办个小型的,可以定期组织学习和座谈,组织化了以后这种学习的能量就会越来越强,就会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学习发扬。三,“成员年轻化”。释迦牟尼十九岁就出家了,三十岁就悟道了。这个中间他是用了十年左右时间去悟道的。也就是说,从进人这个环境到悟道是要用这么长时间,这还是释迦牟尼,不是我们,我们的灵性没有他高,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以我现在的年龄开始修炼到我悟道至少要五十多岁,这样的结果还是我把自己看高了以后估计出来的。那么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社会发展和佛教的传播不利的。每个人最成熟和精力旺盛的时间在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之间,如果能在这十年之间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传播的话,佛教的推广才能更加的有力。所以我们要吸收更多年轻的力量,三十岁左右,也不要太小,太小了没有生活阅历。从我本人来讲,我也是从三十三岁开始对这些方面感兴趣学习的,在三十三岁之前就是在打拼事业,大学毕业后十年内都没完整看过一本书,不算是个好学的人。到三十三岁之后碰到一些障碍了,有一些体会了,然后就愿意去学习了。这就是我对佛教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孙小勤(无锡市科华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家好,我叫孙小勤,无锡科华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是企业管理咨询和人本教练技术的训练,华夏菁英全国教育机构设在上海、杭州、广州、武汉、无锡,我负责无锡地区。

  孙小勤:对佛教我不很了解,八年前我接触“人本教练技术”,让我学习反省修炼自己的负责任、付出、共赢等,开始了自己心灵成长的探索,“人本教练技术”中引用了佛教文化。在追求心灵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断训练关注自己当下的想法、情绪、感受,来修炼的自己身、心、灵统一。同时我坚持反思,检视自己与周围的一切,自己是否活出了爱、放下、感恩、利他等等,通过由内而外的修正自己,追求自己的理智、情感和能力不断地进步。2005年以来我的人生经历了二次大的挫折,投资的失败、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我坚持修炼,让我获得了内心的力量,终于突破、战胜了自我。我粗浅地感觉到,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情,当我用放下、爱、不贪心、积极的心态等去面对,就能战胜自我,使自己内心获得宁静。当人内心宁静时,其外在的表现就是与人和外界的和谐相处。所以觉悟对人是有着很大很大帮助的,这是我几年来的最大感受。

  近几年由于工作关系让我有机会每年与近百家企业接触,每当我与这些企业主交流时能深深地感觉到,存在着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内心对立,企业与外界环境的对立,相互有较多的抱怨,缺乏爱和感恩。今天,因与《宗风》有缘我们相聚在这裹,我的内心很激动。感谢《宗风》走进企业,因为有许多企业家需要佛教文化,当企业主内心发生改变,就会影响员工及身边人的改变,这将对创造和谐社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对《宗风》的影响力及作用充满了信心。

  为了让《宗风》能贴近生活,我提二点不成熟的想法:第一,知识的传播要通俗、易懂。以前我也买过几本书,但感觉太深奥了,也就看不下去了。是否可以设立一个形式多样的由浅人深的系统的介绍佛教文化知识的专栏,便于让更多的人能读懂。

  第二开辟一个介绍如何来实践佛教文化的栏目。可以让通过学习、实践后得到成长的人来与读者分享他们的故事,譬如:人为什么活着?怎么与人和谐相处、与环境和谐相处?怎样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更主要的是这些精神怎么去运用?他们不是圣人,就活在我们身边,会使人感觉很亲和、很近。别人为什么会成功?他们的内心为什么这么的愉悦?佛教文化真的该走进我们了,让人们不断地修炼、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外在行为。

  吴坚(圣雄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畏):我姓吴,叫吴坚,我的公司叫圣雄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我们在无锡有个包装厂。

  吴坚:我以前学了佛教很多基础的东西,入门的东西,但是没想到今天来的企业家能说出那么多的大道来,说明佛教论坛是应该在无锡开,这裹佛教的社会基础还是很好的。我差不多第三届政协委员了,平时也做了点好事、做了点善事和公益事业,本性也是靠近佛的。以前接受的一些东西,现在听听你们讲的,对比起来我的认识就变成是迷信了,所以在迷信方面我们要做一些反宣传,有的活动不要那么起劲。企业家做好企业,就算是对社会贡献了,就算做善事了。自己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踏踏实实、诚心诚意就好了。

  何刚(中日合资无锡东海锻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我是中日合资无锡束海锻造有限公司的,叫何刚,我们是搞精密锻造的。我们的锻造件80冤是供应外资企业或直接出口。我们的锻件主要售到美国,欧洲,日本,主要产品以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液压件,集装箱绑扎件,电力金具等。我们企业有员工147人,去年销售是9270万。

  何刚:我是做工业的,其实我对佛教不太了解,但是也接触过。像小时候我们那裹有个锡山,上面有四大金刚,我们进去以后,讲话要轻声,不要指手画脚,也不能随便大声嚷嚷。进人这么一个殿堂以后给人感觉是很庄重很肃穆,而且有种很敬畏的感觉。

  我原来家对门住的一户是对老夫妇,家裹有灯、热水器坏了,叫我过去装一下,我觉得很理所应当。佛教就是帮助人,与人为善。去年经济危机,很多企业都裁员,我们公司一个员工都没辞,我们坚持住了,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把他抛弃了是不好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当最近定单增加,我们的员工在这么热的天加班,大家都没有怨言,认真加班,保证完成任务,保证客户交货期。我相信因果关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好事做善事,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一定要尽力去帮助。包容、理解、行善,这是我对佛教的浅薄理解。

  贺璋璇(华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我来自广州,是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教授,我是做宗教研究,也包括佛教研究。

  贺璋璇:我虽然是基督徒,但我也很喜欢佛教。我曾经在一个会议上讲过,天堂裹面释迦牟尼、老子、耶稣一定会会面的,他们可能也和我们一样喝茶论道。这个世界上宗教也有一个生态平衡的问题,每一个宗教都有自身的精彩,但是每一个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爱!爱才是最重要的,爱才能与人为善、才能和谐。

  我觉得现在佛教是比较得到发展的,是一个很好的时机。那么现在佛教应该怎么做啊?佛教本身就是求智慧,我觉得要跟其他的宗教有一点对话、链接,了解其他宗教的传播形式。基督教友是每个星期天大家到教堂裹面去做礼拜,那么这个礼拜呢不是烧香,搞得乌烟瘴气的,而是带着诚实和敬畏的心来到上帝的面前,大家有这么一个清静的地点时间来倾听上帝的道,那是通过牧师或者通过其他的渠道讲出来。

  我觉得佛教很分散啊,烧香,烧完香都走了,像今天在座诸位很好的有认识的人还是很少,很多人怀有功利的心,临时抱佛脚。我觉得坚持一种信仰真得要豁出命来,成为人生的一种支撑,人生的一种智慧。要借助基督教的这样的一些形式,让普通的信徒,通过这个信仰提高自己的人生智慧,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文化素养,然后让自己的生活活的更精彩。我觉得几个宗教确实要对话,很好的接触。我在书斋裹呆久了,有时候走出来之后确实还很受教育的,很有启发。

  周齐:超乎我来之前的想象。成功的企业家,认识和判断能力肯定是达到了一定水准的;做事成功的人,也必定是有诚挚之心的,今天的会就是一次证明。大家非常真诚,非常实在,应该说是真实地表现了目前企业界对佛教的一般认知情况,是很具有代表性的。谢谢大家。

  谢咏禾:一方面,我代表《宗风》丛刊感谢在座各位企业家、领导的参与,发表的一些观点及建议;另一方面,又感谢《宗风》丛刊来到我们无锡,来到我们中间提供了这样一个殊胜因缘,来让大家共沐佛光、同增欢喜,愿大家都平安吉祥,事业有成!

 
 
 
前五篇文章

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

少林寺的禅七生活

寺庙宫观黄梅多

寺院生活小窥

行脚紫云山老祖寺

 

后五篇文章

人性的弱点

梁启超的佛教史学观及其特质

“五台山学”的开山之作 ——评崔正森先生的《五台山佛教

驻足光明寺

《吐蕃僧诤记》第二章史料疏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