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西藏的宗教建筑:寺庙与佛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昭寺的金顶

  西藏的寺庙

  随着佛教的传播,寺院建筑迅速发展了起来,并成为西藏古建筑的主体。由于社会的大量财力、物力耗费在寺院建筑上,因而这些建筑也最能反映出藏族建筑所到得的成就。

  史籍记载,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建大、小昭经堂和108座神殿,这些宗教建筑还不能称其为寺庙,公元779年赤松德赞建成桑耶寺,正式剃度僧人,标志着西藏第一座寺庙诞生。公元10—13世纪经过灭佛打击的佛教在西藏土地上再兴,托林、楚布等大寺相继出现。公元1409年黄教格鲁派首建甘丹寺和15世纪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的相继建成,反映出寺院建筑进入了全盛时代。当时的西藏已是寺院林立,泛滥成灾。据《圣武记》记载,雍正十一年上报理藩院的黄教寺院数量达3477座,喇嘛31.6万余人。甘肃南部的卓尼,就拥有大小寺院108座。而花、白、红等其它教派的寺院大约也有相类似的数量。寺院的膨胀发展,使得藏族社会陷入了畸形状态,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西藏寺院一般都很庞大,如哲蚌寺坐落在拉萨西效格培山腰上,建筑连绵起伏,鳞次栉比,层楼叠阁,蔚为壮观,俨如一座山城。这些大大小小的寺院,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财富的集中地。

  由于寺院在藏族社会中所占的特殊地位,使得它在建筑上具备许多特点:

  1.寺庙要进行很多宗教活动,而修习经论仍是一项主要活动。一座寺庙,类似一所佛教大学。哲蚌寺内有教学、教仪、教务、杂务四部,下设三所显宗学院,一所密宗学院。这些经学院,藏语称扎仓,隶属于寺庙最高管理机构“机康”。扎仓建筑由经堂、佛殿和前院组成,并附设供应喇嘛饮食茶水的大灶房和辩论经典的辩经场。扎仓下面,设若干个康村,康村是寺庙的基层学经僧团,其建筑称扎厦,由僧舍、厨房、小经堂、内院辩经场、各种库房组成。建筑一般为回字形内院式,层高以三至四层居多,有的高达五至六层。寺庙一级的大殿,称措钦,即大集会殿的意思,其形制与扎仓相同,机康均设在二层。哲蚌寺措钦大殿的经堂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可容纳万余僧人颂经。

  2.寺院除了修习经论之外,还要进行语言、文字、诗歌、医药、天文、历算教育,寺庙垄断了藏族社会的文化事业。甘肃拉卜楞寺的“丁科扎仓”(时轮学院),是专修天文的,“曼巴扎仓”(医学院),是修习医药的。西藏山南敏珠林寺,也是以修医药为主的。这些建筑与一般扎仓大同小异。其它如印刷、出版、佛像器制造亦控制在寺庙手中,许多寺庙拥有专门作坊,如四川德格寺庙里设有很大的印经院。达布拉宫山下城堡晨建有两座印经院和一座佛像佛器制造作坊。日喀则的纳唐寺,为藏族地区三天印戏院之一,里面珍藏有纳唐版大藏经一套和丰富的藏文印版。萨迦寺藏有印版2000余块,大经堂内拥有佛教经典、历史、医药、哲学、戏剧、寺歌、历算、名人传记等名籍上万部。有些寺庙,如拉卜楞寺还设有类似图书馆的藏经楼。

  3.许多寺庙带有行政职能的性质。西藏寺庙有独立的经济,占有庄园,一座寺庙也就是一个经济实体。哲蚌地占有庄园185个,耕地面积5.1万余亩,牧场300处以上,农、牧奴2万余人。全藏的40%的耕地归寺庙所有。这样,寺庙除了参加地方政权之外,还要统治本寺的辖地。如扎什伦布寺的班禅“拉章”,负责管理班禅辖区21个宗(谿)、6个谿卡、10余万农奴。班禅“拉章”,有行政权和司法权。“拉章”建筑在措钦大殿的后面,高4层,内设“益仓”(秘书处)、桑加列空(审计处)和各庄园的管理机关。班禅日光宫位于建筑的最高处,内有卧室、经堂、佛殿和辅助用房。昌都强巴林寺的帕巴拉呼图克图“拉章”,管辖50余个属寺和5个宗、7600余户属民。哲蚌寺的噶丹颇章也属于这类性质的建筑。因此,寺庙中的“拉章”建筑十分重要,随着活佛地位的不同,权限也不一样。但即便是地位较低的“拉章”,也有管辖自己封地属民的职能。

  西藏寺院,就是根据上述各类建筑进行布置的,一般以措钦扎仓为组合中心,建筑群布局灵活、自由。措钦大殿即是整个寺庙的活动中心,也是建筑群艺术构图的中心。佛教的教义、戒律、思想、对建筑群的总体布局或殿堂内部设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殿堂内部通过帷幕、色彩的处理造成光怪陆离的神秘气氛,殿堂内部一般都很幽暗,而佛像则十分光亮,以表现“兴世浑暗,唯有佛光”的思想。

 
 
 
前五篇文章

古建筑遍布合水

山西古代建筑巡礼

中国佛教流传与中土佛塔建筑

西黄寺清净化城塔:佛塔建筑的上乘之作

大报恩寺琉璃塔建筑之谜

 

后五篇文章

西藏美丽的建筑装饰——金瓦屋顶

西藏建筑——寺庙

西藏建筑——宗山和宫殿

元、明宗教建筑

藏式宗堡建筑在喜马儒雅地区的分布及其艺术特征研究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