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山西古代建筑巡礼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山西古代建筑巡礼

  太原 张少鲲 / Zhang Shaokun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建筑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山西古建筑凝聚和积淀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其数量和质量不仅高居全国之首,而且那些依附在古建筑中的彩塑、壁画、琉璃数量之多、艺术之精,也堪独步华夏。它们是三晋大地上立体的历史画卷,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璀璨华章!

  作为全国地上文物最为丰富的文物大省,山西各类古代建筑现存18418处,是全国古建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寺观庙宇殿堂、城池民居衙署到楼塔桥梁陵墓以至石窟寺等,门类齐全,享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美誉。其中木结构建筑达9053处,就唐、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建筑而言,全国共146座,山西就有106座,占其总数的72.6%。这些建筑的分布,数量上以长治市、晋城市为冠,建筑规模以雁北地区和大同市为首,时代上当数五台县南禅寺最早。

  倘徉在山西的城邑乡村,红墙绿瓦、勾心斗角、翼角如飞的古建筑随处可见。唐代的雄浑壮丽,宋金的谨严端丽,明清的精细华丽,无不给人以平和或凝重、冲融或繁丽、庄重或清秀的美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寺观、楼阁

  在我国,唐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实例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通过房址、城池等建筑遗迹和石窟寺、出土文物上的一些间接实物资料以及文献资料来探寻早期中国建筑发展的雪泥鸿爪。

  唐代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其建筑规模宏大,朴实雄浑,豪放壮丽。然而,殊为可惜的是目前全国仅山西完整地保存有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这也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最早的实例。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其屋坡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平缓者。整个建筑比例匀称,造型雄浑古朴。

  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乃一座中型殿堂,屋坡举折圆和舒缓,曲线优美。整个殿宇形体壮观,雄伟古朴,结构精巧,技艺纯熟,为我国唐代木结构建筑代表作。

  另外两座唐代建筑分别是芮城县广仁王庙正殿、平顺县天台庵正殿。它们虽都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型殿堂,远不能代表唐代的建筑风貌,但其造型水平已足令人惊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五代十国,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木构建筑遗存极少,全国共保存有4座五代时期的木构建筑,其中3座在山西,即: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的平顺县龙门寺西配殿、后晋天福五年(940年)的平顺县大云院正殿、北汉天会七年(962年)的平遥县镇国寺万佛殿,弥足珍贵。

  龙门寺西配殿位于平顺县城西北20公里的石城乡龙门山腰,为小三间四架椽屋,单檐悬山顶。该殿梁架结构简洁古朴,构件加工精细,殿顶举折平缓,许多构件与手法都袭唐制,唯脊部平梁上所增驼峰及侏儒柱乃五代新构。殿虽不大,然年代确切,形制稀有,是我国现存唐、五代建筑中唯一的一座悬山式殿宇。

  大云院弥陀殿位于平顺县城西北20公里的石灰村双峰山腰,平面呈方形,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宇开间较大,出檐深远,给人以雄壮稳定之感。殿内梁架使用的驼峰构件形制有8种之多,为别处所没有。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以北15公里处的郝洞村。寺内两进院落,万佛殿居中。殿平面呈方形,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其梁架用材巨大,斗拱的高度超过柱高的三分之二,颇为罕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宋、辽、金时期的山西古建筑保存有99座。在建筑风格上,宋代建筑逐渐脱离了唐代刚健质朴的特点,倾向于华彩丰丽,做法上也逐渐程式化,因而显得秀柔有余而雄浑不足。金代建筑承袭宋代风格,倾向于华靡精巧。辽代建筑则更多地受唐风影响,开朗雄健。

  太原晋祠圣母殿坐落于晋祠景区西隅,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该殿高19米,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气势壮观。其前檐进深两间,十分宽敞,乃极少见的做法。四周围廊则为宋《营造法式》“副阶周箍”规制的国内最早实例。而殿前檐柱上的木雕盘龙柱也堪称全国现存最早实例。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乃方形池上的一个十字形板桥。其造型之殊,偶见于古画,作为实例,可谓国内仅见。

  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为上寺的主要建筑,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辽末毁于兵燹,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仍为辽代风格。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建筑面积1473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辽金佛殿。殿顶的鸱吻高达4.5米,筒瓦长80厘米,重约27公斤。其建筑的结构手法沿袭唐代,呈现出简朴浑厚的风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薄迦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是华严寺下寺主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出檐深远,举折平缓,单檐庑殿顶。殿内外共有斗拱8种,式样古朴,手法洗练,具唐代简朴浑厚风格。该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殿内四周环壁建有两层38间楼阁式藏经壁橱(内藏佛经1300余册),全部为木构建筑。它不仅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辽代壁藏,在建筑上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更是一座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堪称宋辽小木作的杰出代表。

  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1143年),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悬有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制“弥陀殿”匾一块。殿的前檐五间,全用格扇和横披装修。格扇三抹,线角古朴,棂花图案达15种之多,且制作雕镂之精,非名师不能为,堪称现存古建筑实例中之精品。其背面明间及左右梢间安板门三道,亦极为少见。朔州地处雁北,风沙尤多,而弥陀殿上这些极易损毁的格扇棂花和殿顶鸱吻脊饰,历经800年风雨沧桑仍基本完好,实属难得。

  山西元代建筑多达350余座,高居全国首位。在继承唐宋以来的传统基础上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因素。其官式建筑仍采用满堂柱网,斗拱的作用减弱,比例渐小,补间铺作进一步增多,而一些地方建筑则继承金代特点,结构上使用大内额构架,并大胆运用减柱、移柱法和圆木、弯料,自由奔放。

  闻名中外的芮城县永乐宫,是我国元代建筑中的珍品和元初道教全真派的三大宫观之一。原址在城西22公里处的永乐镇,后因三门峡黄河水利工程,在1959年至1965年迁至今芮城县城北3公里处的龙泉村。据有关记载,永乐宫1247年开始建造,至1358年才完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几乎与元朝历史共始终。永乐宫建筑规模宏伟,殿阁巍峨。在其中轴线上自南至北依次排列着龙虎殿(无极门)、三清殿(无极殿)、纯阳殿(混成殿)、重阳殿(七真殿)5座主体建筑,除山门为清代重建外,其余4座均为元代遗物。两侧无配殿,布局形式比较少见。永乐宫总占地面积86000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宫内建筑用材依循规制,制作精细,是元代官式风格的代表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古代衙署现存实例甚少,大都是清代所建,新绛县的元代绛州府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此类建筑实例。霍州州署大堂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州级衙署建筑。大堂为元代悬山式建筑,面宽五间,前设敞厅,三面围墙。殿内空间宽敞,梁架结构奇巧,是研究古代州府衙署建筑的重要依据。

  明清建筑在山西境内随处可见,门类齐备,计约8500余座,其中解()州关帝庙、万荣飞云楼 、浑源悬空寺、佛教名山五台山建筑群、道教圣地北岳恒山建筑群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其他建筑形式

  在山西古代建筑中,城池和民居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其总数有1356处,其中著名的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我国现存最早的民居——高平市陈岖镇中庄村元代民居以及襄汾县丁村民居、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

  山西是我国戏曲发源地之一,临汾(古称平阳)被称为元杂剧的摇篮。山西保存有元、明、清戏台2888座。山西高平市金代二郎庙戏台是现存最早的戏台,全国目前发现的8座元代戏台也都在山西,其中著名的有临汾市魏村牛王庙戏台和东羊后土庙戏台、永济市三郎庙戏台、翼城乔泽庙戏台等。这些戏台多采用乐楼形式,平面呈方形,三面有墙,正面为台口,无前后场之分。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枋上施斗拱。顶部有单檐歇山、十字歇山式等。戏台大小不等,结构各有特色。所有这些对研究金元时期戏曲的发展,尤其是古平阳一带戏剧发展,都是十分可贵的。明清戏台几乎遍及山西各地,比较典型的有介休祆神楼内戏台、万荣后土庙品字形戏台等。

  塔 在山西古代建筑中可谓自成体系,数量多达585座。按结构分有砖、石、木、铜、铁、琉璃等。按用途分有舍利塔、经塔、纪念塔、风水塔等。按形制分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按式样分有楼阁式、密檐式、墓塔式、喇嘛式及单层、多层、实心、空心等。在这些古塔中,太原市天龙山北齐童子寺燃灯塔、五台县佛光寺北魏祖师塔、长子县法兴寺唐代舍利塔、平顺县海会院唐代明慧大师塔、运城市唐代泛舟禅师塔、应县佛宫寺辽代释迦塔、灵丘县觉山寺辽代舍利塔、太原市开化寺宋代连理塔、浑源县金代圆觉寺塔、洪洞县广胜寺明代飞虹琉璃塔、五台山塔院寺明代喇嘛塔等,无论是其形制、外观,还是内部结构、建筑装饰,都各具特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石窟寺的开凿缘起于佛教,兴起于北朝。山西境内的石窟寺共有300余处,比较著名的有北魏大同云冈石窟、唐代太原天龙山石窟和元代龙山石窟等。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依山而凿,东西长约1公里,现存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尊。整个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龙山石窟在太原市西南23公里的龙山之中,是我国稀有的道教石窟,由元代著名道士披云子宋德芳主持开凿,整个石窟造像浑厚古朴,共3层8窟,是研究全真教发展和道教艺术的可贵遗存。

  山西境内的长城共有3500公里,目前保存基本完好的和墙体比较明显的有2500公里左右,分布在全省40个县。其中最早的为战国赵长城,现有遗迹50余公里,汉、北朝、隋、唐、明、清时期均有修葺增补。我国修筑长城的历史,一般认为结束于明代,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附近发现的清同治年间修筑的长城,是我国现存的一条清代长城。目前山西境内代县雁门关、百草口、灵丘县广武、平定县娘子关段的长城关隘仍保存完好。

  壁画、彩塑

  作为我国历史上佛教和道教活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山西的寺观建筑遍及域内,寺观壁画多达27259平方米,分布在近百座寺庙之中,其数量之多、历史之久、艺术之精,均为全国所仅见。有许多作品不仅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也是仅见的孤例,充分展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卓越成就。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内的拱眼壁和明间佛座背面保存有晚唐壁画61.68平方米,平顺县大云院弥陀殿内尚存五代壁画46.8平方米。 它们是我国古代寺观壁画中仅存的唐、五代遗作,虽已残损,画艺颇精,可谓稀世奇珍。

  全省现存宋、辽、金时期壁画共计924.49平方米,著名的有高平市开化寺大雄宝殿内宋代壁画、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底层和灵丘觉山寺塔内辽代壁画、繁峙岩山寺和朔州崇福寺的金代壁画。它们集中反映了宋、辽、金时期壁画艺术的成就,弥足珍贵。

  元代的寺观壁画面积约1800平方米,冠绝全国。其中芮城县永乐宫、稷山县青龙寺、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汾阳县五岳庙、高平市万寿宫内的壁画以及现存北京故宫的稷山县兴化寺《七佛图》等都是元代寺观壁画的代表作。

  山西古代彩塑多达12712尊,遍布全省各地,数量之多,国内罕有比肩,故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山西古代彩塑,自唐至清,历代皆备,绵延不断,精彩纷呈,它不仅充分展现了“周家样”以后千余年彩塑艺术发展的广阔图景,而且它与我国早期的石窟彩塑艺术前后相连接,呈现出我国古代彩塑艺术发展的完整体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现存的寺观彩塑以唐代为最早,而山西晚唐、五代彩塑则以五台县南禅寺、佛光寺、晋城市青莲寺及平遥县镇国寺为代表。 它们是我国除敦煌莫高窟之外寺观庙堂中仅见的唐、五代彩塑珍品,造型优美,比例和谐,服饰简洁,衣纹流畅,庄重丰满,气势雄健,极富时代精神。

  宋代彩塑世俗气息十分浓郁,显得灵秀、闲适,少却了庄严感、神圣感。山西这一时期保存完好的塑像独步海内,其中晋祠圣母殿、长子县法兴寺、崇庆寺彩塑等皆为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

  山西辽代彩塑代表作首推大同市下华严寺佛教塑像。其造型之生动、神态之灵敏,都超越了宗教偶像的格局。

  金代承袭宋、辽造像传统而有新的发展,特别是在造像题材上更为多样化,出现了一些新的佛教群像,如大同市善化寺大雄宝殿梵王、帝释诸天群塑。

  元、明、清时期,山西寺观彩塑不仅保存数量巨大(约近12000尊),而且题材更为丰富,其中有不少是驰誉全国的佳作,如晋城市玉皇庙元代二十八星宿彩塑和平遥县双林寺千佛殿、隰县小西天、长治观音堂等明代彩塑均为这一时期精品。这些彩塑或场面壮阔、繁缛富丽,或玲珑精致,实为研究我国元、明、清彩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

  作为“凝固的音乐”,山西古建筑这部华美的乐章,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已经演奏了数千年。作为凝固的历史,它展示着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不朽魅力。

 
 
 
前五篇文章

中国佛教流传与中土佛塔建筑

西黄寺清净化城塔:佛塔建筑的上乘之作

大报恩寺琉璃塔建筑之谜

乡土建筑印记——愿瑞安再现水木清嘉

从平面结构看十方普觉寺的历史——文物建筑踏查报告

 

后五篇文章

古建筑遍布合水

西藏的宗教建筑:寺庙与佛塔

西藏美丽的建筑装饰——金瓦屋顶

西藏建筑——寺庙

西藏建筑——宗山和宫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