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叙录(上) |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叙录(上) 作者: 王南南 黄维忠 [摘要]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藏文文献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据不完全统计,散失在国外的有4967号,国内收藏的则达10880件①。敦煌藏文文献不论数量多少,卷帙长短,都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遗憾的是,国内的敦煌藏文文献的编目工作滞后,致使许多文献还深藏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没有被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文是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叙录,期望这一叙录能有助于学术界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藏文文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利用这些文献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 [关键词] 甘肃省博物馆;敦煌;藏文文献;叙录 [中图分类号]G254.3“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57(X)(2003)04—0068—15 敦煌藏文文献学研究是敦煌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20世纪以来藏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就目前所知,敦煌藏经洞中除了出土大量汉文文献外,还有藏文、回纥文、吐火罗文、西夏文、粟特文等民族文字的文献,其中,以藏文文献最多,仅次于汉文文献。目前,流失在海外的已编目的文献共计4967号②,国内收藏的敦煌藏文文献也达10880件(页/卷)③。敦煌藏经洞出土藏文文献内容庞杂,从学科分类的角度看,包括宗教、文学、艺术、历史、语言、法律、经济、医学、地理等内容。敦煌藏文文献的史料价值自不待言,王尧教授、方广锠研究员、尕藏加先生等均有过相关的论述,故此不赘。④ 国内敦煌藏文文献中,甘肃省收藏的就达10340件,占国内收藏总数10880件(页/卷)的95%以上。国内其他省区的收藏单位已经公布了其收藏的敦煌藏文文献,但遗憾的是,甘肃省的收藏单位至今未公布其收藏的情况,甚至连可供学者查阅、利用的目录也没有,使大量珍贵的敦煌藏文文献养在深闺,没能为学术研究助益,实属遗憾。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甘肃省博物馆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决定连袂对博物馆所藏的敦煌藏文文献进行编目、整理,并加以公布,以飨学界。 本次介绍的24个藏文卷号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有于右任、邓隆等人的汉文题识,尤其是邓隆的题识长达3页,即使在敦煌汉文文献中也很少见,这也是流散在海外的敦煌藏文文献所无法比拟的。二是本文中提到的部分写经生、校经生名字未见于上山大峻所公布的《大乘无量寿宗要经》①的275名写经生、108名校经生中,弥补了其不足,有利于我们对敦煌吐蕃时期的佛教社团有更全面的了解。 本叙录体例参照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国内各地收藏的敦煌文献的叙录方式,以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编目体例②为标准,用以下方式排列:编号、题名、外观项,首尾题项,录文项③,杂写项(重要题识作为附录列在各卷叙录之后),年代项、书体项、纸张项,文献研究项,备注项④。藏文拉丁字母转写则依据国内通行的方案4,另因古藏文文献中元音“i”经常反写,为示区别,以“I”表示反写的“i”。 1、甘肃省博物馆10436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原收藏者已装裱。首尾完整,存3纸,6栏(藏文),每栏19行。每纸长43.4厘米,高30.6厘米。装裱后高38.6厘米。乌丝栏高1.4—1.5厘米,长19.3—21.6厘米。已装裱的卷面上有后人题识3栏(汉文),每栏20行,栏宽分别为20.9厘米,20.4厘米,14.4厘米;高30.6厘米。乌丝栏宽20.9厘米,高1.4厘米。卷面状况基本良好,第1栏有油污、霉斑,第2栏有污渍数处。第3栏、第5栏中有删、加、改字情况,加、改字均为赭色。 首题:rya far skad du/a pa rI mi ta/a yur na ma/ma ha ya na su ta (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skad du tshe dpag to mved pa zhes hva haul theg pa t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dpag to mved hay zhes hva haul theg pa then povi mdo rdzogs sh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shIn dar gIs brIs so(辛达写终)校经生题名:sgron ma zhus / leng pevi yang zhus / deal mcog sum zhus(卓玛校,林鹏一校,班觉二校) 正而杂写:有邓隆①题识3栏(详见后),第1栏为邓隆介绍的背景材料;第2栏的第1行为“二体佛说大乘无量寿决定光明如来陀罗尼”,以卜为汉、梵、藏对照的陀罗尼,至第3栏前2行;第3栏第3行起为两方印,印均宽2. 9原米,高3原米。印文分别为“邓隆字德舆号玉堂”(图版一/1,见封一)“癸卯解元丁辰进士”②(图版一/2,见封一)。
背而杂写:竖行写有“敦煌藏文经一卷(藏文共一O四行)”,该行下帖附一表(图版一),表明该藏文写卷为甘肃省立兰州民众教育馆所藏,下面注有“文化馆交”字样。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经。正楷,墨书;校经生题名、校改字为储色。麻纸,聚黄,纸质薄,有光泽。 写经生shIndar是常见于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的人物。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4次③,以校经生的身份出现多达61次④。校经生sgronma也见于其他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校经生的身份出现4次,以写经生身份出现3次。⑤lengpevi也是常见于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的人物。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5次,以校经生的身份出现更是多达92次。⑥dpalmcog同样是常见于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的人物。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校经生的身份出现4次。① 附:邓隆题识(图版三,见封二)
第1栏:“藏文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书后 敦煌石室古经多唐宋人书/六朝写经如吉光片羽而藏文经亦复不少惜/无人深考耳余初获唐人张要所书无量寿宗/要经旧藏目录未载以为佚经也嗣阅李翊灼未/入藏经论目录谓与元沙啰巴所出圣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同本考沙啰巴善蕃语元世祖/受教于发思巴师为舌人殁授光禄大夫司徒封/弘教佛智三藏法师嗣得藏文此经疑即沙啰巴/本持询呼毕勒罕虽难定何人译笔然与汉文段/落文义縻不吻合足征二本皆从梵夹译来汉/番译人确未稍参己意也惟张要所书真言/较宋法天三藏译少阿诃帝二句而法天译本/较之藏文仍缺真言一段是藏番所传最为完备/惜此本不惟缺中段真[言]②且有错误谨用汉梵藏文/字对书于后供人持诵探讨经言如是如来一百/八名号若有自书或使人书受持读诵如寿命尽/复满百年寿终此身后往生无量福智世界愿以/书此功德回向有情同证菩提终生安养见佛/闻法丙寅三月积石邓隆谨题。第2栏第1行:为“三体佛说大乘无量寿决定光明如来陀罗尼”。第3栏第3行起为:“甘肃通俗教育馆开幕有期/谨同藏文敦煌经捐悬于壁/以备一格若各界藏有敦煌/蕃经愿写梵藏文字者请备/宣纸敬效微劳/邓隆附记”。 2、甘肃省博物馆10485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原收藏者已装裱。 首尾完整,存3纸,6栏,每栏19行。每纸长44.7—45厘米,高30.4厘米。乌丝栏高1.4—1.6厘米,长19.6—21.6厘米。卷面状况一般,第3栏有缺口、污渍,第4栏有大水渍,第6栏有部分撕裂痕迹,1—3行右侧文字有部分脱落。第3栏有改、加字,第5栏有改字。加、改字均为赭色。 首题:rgya gar gyI skad du/a pa rI mi ta//a yu gnya 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h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dph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rdzogs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skyo brtan legs gyis bris(觉赞勒写)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文献。正楷,墨书;首题文字与正文文字疑系两种竹笔所写。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写经生skyo brtan legs未见于上山大峻的《敦煌佛教之研究》,但他提到了skyolhalegs③,在IOL Tib J④689中则有skyor姓出现。 3、甘肃省博物馆10491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6纸,12栏,每栏19行。每纸长43.9厘米,高31.3厘米。乌丝栏高1.3—1.4厘米,长19.5—19.8厘米。卷面状况一般,第1—9栏均有大小不等的水渍,第1栏19行至下部中间有撕裂状痕迹,第10栏下部有一小缺口。 首题:rgya gar skad du a pa rI mi ta a yur 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rdzogs s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kang tIg tig bris(康弟弟写);kang tIg bris(康弟写)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写经生kang tIg tig也见于其他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2次。① 4、甘肃省博物馆10552仪轨书 首尾完整,存2纸,70行(39+31)。每纸长29.3—29.9厘米,第1纸高约40厘米、第2纸38厘米。无乌丝栏。卷面状况不良,2纸均被皱褶放置,其中第1—5行、14—27行、35—37行的字有不同程度的残损,最少的1行仅有6字。 无首题。尾题:gsungs pha mchog gi snying pho cho gavo //(仪轨精略) 首行录文:phyogsu ngon du phyogs la v……ga ste//gyond pavI gung mo ba sgrang la/vdzub mo khong chud/倒2行录文:rmyi lam ngand pha dang/bud myed la chags pha dang //myI dran ba ngang nad kyis nond pa la vdis尾行一: bkrus na phan bavo//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5、甘肃省博物馆10553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3纸,6栏,每栏20行。每纸长44厘米,高29.8—30.2厘米。乌丝栏高1.3—1.5厘米,长19.2—22.4厘米。卷面状况良好,第1、6栏背面均有贴纸。首题:rgya gar skad du a pa rI mi ta/a yur na ma ma ha ya na ya/pa rI ba r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rdzogs s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gzIgs kong gyis bris(写) 正面杂写:第6栏贴纸上写“王锡明先生一”。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写经生gzIg skong也见于其他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1次。② 6、甘肃省博物馆10555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3纸,6栏,每栏20行。每纸长45—45.2厘米,高31.4厘米。乌丝栏高1.4—1.6厘米,长20.9—21.6厘米。卷面状况良好,第6栏背面有贴纸。 首题:rgya gar skad du/a pa rI mi ta/a yur 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rdzogs s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heng jevu bris so(恒照写终) 正面杂写:第6栏右侧上竖写“王锡明先生三”。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写经生heng jevu/rjevu常见于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14次。③heng jevu还在甘肃省博物馆10571中作为写经生出现4次。在北京图书馆所藏敦煌汉文《无量寿宗要经》上heng jevu又写作heng jovu。④ 7、甘肃省博物馆10564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3纸,6栏,每栏19行。每纸长44.5—45.6厘米,高30.4厘米。乌丝栏高1.4—1.6厘米,长20.4—21.2厘米。卷面状况基本良好,每栏中上部有连片水渍,上部页边有皱褶。 首题:rgya gar skad du a pa rI mi ta/a yur na/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en povi mdo rdzogs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dzevu hIng tsin bris(郑兴珍写)校经生题名:leng pevu zhus/phab weng yang zhus/cI keng sum zhus(林鹏校,帕文二校,季庚三校) 背面杂写:第1栏背面有后人汉文题识13字“敦煌千佛洞藏文无量寿经一卷”;第6栏背面左下角有杂写(参见图版四1/2)。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写经生dzevu hIng tsin常见于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8次。①phab weng也见于其他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校经生身份出现1次。②cI keng常见于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校经生身份出现达108次。③ 8、编号项甘肃省博物馆10566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3纸,6栏,每栏20行。每纸长44—44.8厘米,高30.2厘米。乌丝栏高1.3—1.6厘米,长18.8—22.1厘米。卷面状况一般,第1栏、2栏大小不等的污渍;第3栏有水渍,页边部分残损;第6栏上下页边均有少许磨损。 首题:rgya gar skad du a pa rI mi ta a yur 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 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v(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dpag tu myed bav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rdzogs sh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gu phI lhas btsas bris(古比拉扎写)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写经生gu phI lhas btsas未见于上山大峻的《敦煌佛教之研究》,相近的写经生人名参见该书445页的gu rib lhas btsa。 9、甘肃省博物馆10567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存4纸,8栏,每栏19行。每纸长43.6—45.6厘米,高31.2—31.4厘米。乌丝栏高1.4—1.6厘米,长19.5—19.8厘米。卷面状况一般,第1栏、3、4栏有破损现象,1—5栏下部每隔5—6里米有一片水渍。 ①首尾完整。首题:rgya ar skad du a pa rI mita/a yur na ma ma ha na y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rdzogs sh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dge bzang gyi bris(格桑写) ②有首题,无尾题,首题同①。 ③尾行录文:ta thya tha om srba sang ska ra/pa rI shud da/dar ma te/ 背面杂写:第1栏背面竖写汉文题识(图版五)。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写经生dge bzang未见于上山大峻的《敦煌佛教之研究》。 10、甘肃省博物馆10569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15纸,30栏,每栏20行。每纸长45—45.4厘米,高31.1—31.4厘米。乌丝栏高1.3—1.5厘米,长20.1—21.2厘米。卷面状况良好。第29栏4—5行间加28个单词。①首题:rgya gar skad du a pa rI mi ta/a yur 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rdzogs so(无量寿大乘经终)②③④⑤的首题均无“/”号,尾题与①相同。后为写经生题名:①③⑤cang shIb tig bris(张世笛写);②无写经生题名;④cang shib tig bris(张世笛写)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写经生cang shIb tig是常见于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的人物。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15次。① 11、甘肃省博物馆10571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12纸,24栏。其中,前6纸每栏20行,每纸长43.8—44.2厘米,高30.5厘米;乌丝栏高1.4—1.6厘米,长18.5—22.2厘米;后6纸每栏21行,每纸长45.8—46.2厘米,高31.4—31.6厘米;乌丝栏高1.4—1.5厘米,长20—22.2厘米。卷面状况基本良好,第1栏左侧有水渍,第18栏以下下部页边起毛、有缺口,第24栏右下角部分残损,上部中间有一大缺口。 ①②③④首题均同,题为:rgya ar skad du/a pa rI mi ta/a yur/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 ①②④尾题同,题为:tshe 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rdzogs so(无量寿大乘经终)③尾题: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ovi mdo/ rdzogs s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①③④heng rjevu bris so(恒照写终);②heng jevu bris so(恒照写终)② 背面杂写:第24栏背面有藏文字母ka,赭色;以及杂写(参见图版六)。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较浅),纸质薄,有光泽;第12纸与前11纸颜色有异,有压光迹象。 12、甘肃省博物馆10572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1纸,2栏,每栏21行。纸长44.7厘米,高31.2厘米。乌丝栏高1.23—1.4厘米,长21—21.8厘米。卷面状况良好,第1栏上下边缘起毛。背面另有帖纸。 首题:rgya gar skad du a pa I mi ta a yur 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thig pa chen povi mdo(无量寿大乘经) 背面杂写:帖纸上写有“王锡明先生二”等6字;第1栏背面右起倒写于右任草书题诗一首③,6行42字(参见图版七)。
陈世光家供养 沙鸟带幸飞远天/时禽①得伴戏新木/髯髯保翁记此行/西陲重镇一台城②/更为文物千年计/草圣家山石室经。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13、甘肃省博物馆13074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3纸,6栏,每栏19行。每纸长45.8厘米,高31.2厘米。乌丝栏高1.4—1.6厘米,长19.5—19.8厘米。卷面状况基本完好,第1栏有3个小洞,16—17行间有一缺口。 首题:rgya ar skad du/a pa rI mi ta/a yur (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无尾题。后为写经生题名:bam kwang bris(汜宽写) 背面杂写:第1栏背面右上角有“lhIm”字,右下角有“lhang”字(倒写)。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写经生bam kw ang也见于其他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1次。③ 14、甘肃省博物馆13076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12纸(2.5+0.5+9),24栏,每栏20行。每纸长46.1—46.3厘米[其中0.5纸(第6栏)仅长7.5厘米],高31.6厘米。乌丝栏高1.41.6厘米,长19.7—23.2厘米。卷面状况一般,第1、4、5、7、8、12、14、15、16等栏均有数量不等的霉斑,第1栏上部页边起毛、下部页边多裂口,第8栏上部中间有一裂口,第12栏下部页边有裂痕,第24栏有污渍、右侧有裂痕。第8、17、19、22栏有加、删、改字情况。 首题:①rgya ar skad du/a pa rI mi ta/a yur (na ma,ma) ha ya na su bi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②③同,与①的差别仅为②③的“su bi tra”中无“bi”;④基本与②③同,仅在“bod skad du”后加“/”。 尾题:①tshe pag tu myed/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mdo rdzogs so(无量寿大乘经终)②③同,与①的区别仅在“/”上,②③均无“/”;④基本与②③同,仅“so”写成“sho”。后为写经生题名:leng ho zhun tse ris(令狐尊泽写)(①②③④均同) 正面杂写:在尾题和写经生题名间有方印一方,印文为“敦煌县政府印”,外长6.5厘米,内长4.7厘米,距右侧界栏2.4厘米(图版八,参见封二)。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写经生leng ho zhun tse也见于其他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3次。① 15、甘肃省博物馆13081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6纸,12栏,每栏19行。每纸长45厘米,高31.1—31.2厘米。乌丝栏高1.4—1.5厘米,长19.5—21.2厘米。卷面状况基本完好,第1栏左侧有大片污渍,致使纸张变黑;第12栏上下页边均有磨损。 首题:①rgya gar kad du/a pa rI mi ta/a yur 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 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②基本与①同,差别有两处,一为无“/”,二为“su tra”改为“su rav”。尾题:①tshe tshad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rdzogs sho(无量寿大乘经终)②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dzogs ts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stag lod bris(达洛写)(2遍) 背面杂写:背面右下角有一圆印,但模糊不清。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写经生staglod常见于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6次。② 16、甘肃省博物馆13084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有纸质卷轴。首尾完整,存4纸,8栏,第1、8栏无文字,2—7栏每栏19行。每纸长44厘米,高31.4厘米。乌丝栏高1.4—1.5厘米,长19.4—21.9厘米。卷面状况较差,除第1栏外,每栏均有多处霉斑、水渍;第2栏上部右侧有裂口;第3栏下部有2处裂口。 首题:rgya gar skad du a pa I mi ta a yur 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无尾题。后为写经生题名:vbre lta bus brIs sho(哲达布写);devu ing hus(杜荫一校)dam ying yang zhus sum zhus(达营二校、三校)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写经生vbre lta bus未见于上山大峻的《敦煌佛教之研究》。该书第443页出现《无量寿宗要经》写经生vbre lha bu一名。 校经生devu ing又写成devu eng,是常见于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的人物。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校经生身份出现31次。①校经生damy ing也是常见于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的人物。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校经生身份出现27次。② 17、甘肃省博物馆13086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图版九)
首尾完整,存1纸,1栏,15行,纸长12.8+45厘米,高31.9厘米。乌丝栏高1.5厘米,长32.7—33.1厘米。卷面状况基本良好,有大片水渍及几处小水渍,下部边缘有磨损,裂痕一处。 首题:rgya gar skad du//a rya hrad nya bar myi ta rhi da yal/(梵语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bod skad du//vphags pav shes rab kyi pha rol du phyin pavi snying po bam po gcig go//(藏语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尾题:vphags pav shes rab kyi pha rol du phyin pavI snying po rdzogs sov(无量寿大乘经终) 正面杂写:右下方有方印一方,题为“敦煌县政府印”,外宽6.5厘米,内宽4.7厘米。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18、甘肃省博物馆13095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3纸,6栏,每栏19行。每纸长44.5—50厘米,高31.2厘米。乌丝栏高1.4—1.6厘米,长20.3—21.3厘米。卷面状况一般,第1—3栏下部有整片水渍,上部有多处小裂痕、缺口,第6栏下部有一裂痕。 首题:rgya gar skad du a pa I mi ta a yur 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 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dpag tu mved pa zhes bva ba theg pa chen po bam po gcIg gi mdo rdzogs so(无量寿大乘经一卷终)后为写经生题名:gu rib lhas btsavs brIs(古里拉扎写)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写经生gu rib lhas btsavs也见于其他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2次。③ 19、甘肃省博物馆13101:1般若波罗蜜多经(图版十,上叶为13101:1正面,下叶为13101:3反面)
梵夹装,中有装订线。首尾残,存一叶,正背书。正背各12行。叶长73厘米,高20.3—20.4厘米;乌丝栏高1.4厘米,长65.3厘米。卷面状况一般,正面上部有几处水渍,左侧有水渍。背面下部有多处水渍。 正面录文首行:ldan a yang ma yin/bral ba yang ma yin no/rang bzhin stong pa nyid gyi de bzhin nyid ma yin ba gzhan dang ldan ba yang ma yin/bral ba yang ma yin no/rang bzhin stong pa nyid gyi chos nyid ma yin ba gzhan dang ldan ba yang ma yin bral ba yang ma yin no/反面录文尾行:mthar gyis gnas pavI snyons par vjug pa vI chos nyid dang/ldan ba yang ma yin bral ba yang ma yin no/mthar gyis gnas pavI snyoms par vjug pavI de bzhin nyid ma yin ba gzhan dang ldan ba yang ma yin/ bral ba yang ma yin no//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厚,硬而脆。 备注:内容属般若经典,经名待考。 20、甘肃省博物馆13101:2般若波罗蜜多经 梵夹装,中有装订线。首尾残,存一叶,正背书。正背各12行。叶长72.8厘米,高20.4—20.5厘米;无乌丝栏。卷面状况一般,正面有处水渍,右侧有大片水渍。 正面录文首行:yid yid vdu ste reg pavi rkyen gyis tshor ba zhI zhes ba bar myi sbyor ro/yid gyi vdus te reg pavi rkyen gyis tshor ba ma zhI zhes bya bar myi sbyor ro/savI khams zhI zhes bya bar myi sbyor ro/savI khams ma zhI zhes bya bar myi sbyor ro/chuvI khams zhI zhes bya bar myI sbyor ro/反面录文尾行:rna ba stong zhes bya ba vam myi stong zhes bya bar myI sbor ro/sna stong zhes bya ba vam myi stong zhes bya bar myi sbyor ro/lce stong zhes bya ba vam myi stong zhes bya bar myi sbyor ro/lus stong zhes bya ba vam myi stong zhes bya bar myI sbyor ro/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厚,硬而脆。 备注:内容属般若经典,经名待考。 21、甘肃省博物馆13101:3般若波罗蜜多经 梵夹装,中有装订线。首尾残,存一叶,正背书。正背各12行。叶长73厘米,高20.4—20.5厘米;乌丝栏高1.5厘米,长65厘米。卷面状况一般,正面下部有水渍,下部右侧有霉斑;背面下部右侧有霉斑,左侧有水渍。 正面录文首行://ma in no/rga shI vi chos nyid dang ldan ba yang ma yin/bral ba yang ma yin no/rga shi vi de bzhin nyId ma yIn na gzhan dang ldan ba yang ma yIn/ bral ba yang ma yin no/反面录文尾行:kevu shi ka de bzhin gshegs pa gang yin ba de nI/rang bzhin stong pa nyid gyi de bzhin nyid dang/ldan ba yang ma yin bral ba yang ma yin no/rang bzhin stong pa nyid kyi chos yid dang/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厚,硬而脆。 备注:内容属般若经典,经名待考。 22、甘肃省博物馆22467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15纸,30栏,每栏19行。每纸长44.5—44.8厘米,高31.4厘米。乌丝栏高1.3—1.5厘米,长19.7—21.6厘米。卷面状况基本完好,第1、2栏下部各有油渍两处;第9—10栏间的上部、21—22栏间的下部、27—28栏间的下部各有水渍一处。 首尾题项①②③④⑤均同,首题:rgya ar skad du a ba rI mi ta/a yur 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 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 vi mdo rdzogs s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bzang kong bris(桑空写) 背面杂写:第1栏背面右侧中间有一椭圆形印,印宽1.3厘米,高1.3厘米,印文为“子”字(图版十一,见封二)。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写经生bzang kong是常见于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的人物。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7次。① 23、甘肃省博物馆22468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9纸,18栏,每栏19行。每纸长45.6—45.9厘米,高31.4厘米。乌丝栏高1.3—1.5厘米,长20—23.1厘米。卷面状况:每栏均有连片水渍及大小不等的水渍多处;第1栏墨迹散漫;第15栏上有裂痕状,中间有小洞,下有缺口;第17栏上有裂痕3处,15行以下有1处较长的撕裂痕,上下页边起毛严重;第18栏上部2处缺口,右侧有残破。 首题:①rgya gar kad du a pa rI mi ta/a yur na ma ma ha na ya/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②仅把“mi”写成“mI”,其余与①均相同;③仅把“myed a”写成“myed pavI”,其余与①均相同。尾题:①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rdzogo(无量寿大乘经终)②③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vdI rdzogs s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①skyo lta legs briso(写);②skyo lta legs gyis bristo(写终);③skyo lta legs gyis bris sto(写终) 背面杂写:第18栏背面有一椭圆形印,印宽1.1厘米,高1厘米,印文为“永”字(图版十二,见封二)。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写经生skyo lta legs未见于上山大峻的《敦煌佛教之研究》。 24、甘肃省博物馆22469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卷轴装。首尾完整,存3纸,5栏,每栏20行。每纸长44.2厘米,高31.5厘米。乌丝栏高1.4—1.5厘米,长20.1—20.9厘米,其中第1栏长30.8—31.2厘米(第1纸仅有1栏)。卷面状况良好,仅第5栏上部有一缺口。第1、2、3栏、4栏有加、删、改字等情况。 首题:rgya gar skad du pa rI mi ta/a yur na ma ma ha/ ya na su tra(梵语名无量寿大乘经)bod skad du 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v(藏语名无量寿大乘经)尾题:tshe dpag tu myed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vi mdo rdzogs so(无量寿大乘经终)后为写经生题名:ser thong thong ris(色通通写)校经生题名:shin dar zhus//sgron ma yang zhus/leng cevu sum//zhus/(辛达一教,卓玛再校,林杰再校) 背面杂写:第5栏背面有一椭圆形印,较模糊,印文似为“永”字。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815—848年)写卷。正楷,墨书。麻纸,檗黄,纸质薄,有光泽。 写经生ser thong thong是常见于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卷的人物。据上山大峻统计,他以写经生身份出现27次。①校经生shin dar、sgron a、leng cevu 参见甘肃省博物馆10436号的注释。 [1]资料来源于黄明信、东主才让合著《敦煌藏文写卷〈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及其汉文本之研究》,载《中国藏学》1994年第2期,第59—76页。 [2]共两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此3件文书为北大D045V,祈祷文;北大D051/2,佛教咒语;北大D055V,佛经。有关内容参见张玉范、李明权编写的叙录第7页(北大D045V)、第8页(北大D051/2)、第9页(北大D055V),载《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②附录。 [3]系《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的简称,共两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此2件文书为上博09(3298)V,杂写;上博38(37499),大乘无量寿经。有关详细内容参见李伟国、郭子建、陈菁、吴耀珉编写的叙录第3页(上博09)、第8页(上博38),载《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②附录。 [4]系《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的简称,共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此8件文书为:上图059(812467),圣寿智无量大乘经;上图070(812512)V,藏文题记;(以上见②册)上图139(812589)A,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图139(812589)B,般若波罗蜜多经;(以上见③册)上图156(812607),十万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卷第二十五品(有彩色图版);上图157(812608),佛经;上图158(812609),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上图159(812610),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上图160(812611),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上图161(812612),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以上见④册)。有关详细内容参见郭子建、刘景云、王翠兰、夏颖编写的叙录第12页(上图059)、第14页(上图070)、第27页(上图139A、B)、第29页(上图156、上图157)、第30页(上图158、上图159、上图160、上图161),载《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④附录。 [5]系《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的简称,共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此6件文书为:津艺006(57.5.224),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津艺035(62.5.3014),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以上见①册)津艺094(77.5.4435①),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津艺095(77.5.4435②),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津艺096(77.5.4435③),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津艺097(77.5.4435④),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以上见②册)。有关详细内容参见蒋维崧、郭子建、刘国展、李桂英编写的叙录第1页(津艺006)、第5页(津艺035)、第14页(津艺094—津艺097),载《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⑦附录。 [6]一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此6件文书为:浙敦114(浙博089),藏文河西历史故事残片(有彩色图版);浙敦133(浙博108),藏文观音咒残片;浙敦172(浙博147),藏文大乘菩萨行残片;浙敦173(浙博148),藏文大乘菩萨行残片;浙敦174(浙博149),藏文经咒残片;浙敦175(浙博150),藏文经咒残片。详细内容参见谷辉之、王宏理、柴剑虹、徐志良编写的叙录第21页(浙敦114)、第24页(浙敦133)、第30页(浙敦172—175)。 [7]省图为甘肃省图书馆的简称,资料来源于黄文焕的《河西吐蕃文书简述》一文(载《文物》1978年第12期)的介绍。另外,黄布凡在《敦煌学大辞典》“河西吐蕃藏文写本”一条中录作30卷117页(参见《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464页),两者相差1000页。黄文焕系实地调查而得,故从之。另外,黄文焕还撰有《河西吐蕃经卷目录跋》(载《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第2期)、《河西吐蕃卷式写经目录并后记》(载《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第1期)两文,对甘肃藏的大部分敦煌藏文文献作过概览式介绍。 [8]省博为甘肃省博物馆的简称。黄布凡在《敦煌学大辞典》“河西吐蕃藏文写本”一条写作“甘肃省博物馆存经卷四十四卷”(参见《敦煌学大辞典》第464页),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甘博不仅有卷轴装的写卷,也有梵夹装的文书。由于需要作进一步的普查,这里只能提供约数。 [9]资料来源于黄布凡的《敦煌学大辞典》“河西吐蕃藏文写本”一条(参见《敦煌学大辞典》第464页)。 [10]李淑萍、黄维忠:《敦煌市档案局所藏藏文写经定名》,《敦煌学辑刊》2002年第2期。 [11]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黄颢研究员的介绍,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藏文文献共计115件,其中唐宋时期的藏文文献约占10%(参见黄颢《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藏文文献译释研究(一)》,载《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一卷)》第371—381页)。 [12]资料来源于黄文焕的《河西吐蕃文书简述》一文(载《文物》1978年第12期)的介绍。当时称“敦煌文物研究所”。 [13]资料来源同上。当时称“敦煌县文化馆”。 [14]资料来源同上。当时称“武威县文管会”。 [15]资料来源同上。当时称“张掖县文化馆”。 [16]资料来源同上。当时称“酒泉县文化馆”。 [17]共三册,石门图书公司1976年印行。其中120号著录藏文佛经4卷,即无量寿宗要经、无量寿宗要经(前段)、无量寿宗要经(后段)、大般若经(第四部第三十一篇,汉本354卷);125号背为藏文寅年敦煌地区账目。藏文佛经四卷有吴其昱的研究文章《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敦煌蕃文写本佛经四卷考》,载《敦煌学》1975年第2辑,另见《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民族卷》(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二)第137—146页。 [18]郑阿财:《台北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藏敦煌卷子题记》,《吴其昱先生八秩华诞敦煌学专辑》。 [本文责任编辑 央珍] [作者简介] 王南南,甘肃省博物馆馆员。黄维忠,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甘肃兰州730000) ———————————— 注解:P68 ①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件数和上述的号数不是等同的概念,也就是说1号中也许包括了很多件(页),也许只包括了1卷,因此不能仅从数字上看觉得国内的收藏比国外的还要多。 ②这是不完全统计,4967号敦煌藏文文献中,法国3375号、英国1370号、俄国214号、日本7号、美国1号。 ③具体分布省区参见本文附录:国内收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单位及其收藏情况一览表。 ④王尧教授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金石录》、《吐蕃简牍综录》等一系列的相关著述中都指出过敦煌吐蕃藏文文献的价值;方广锠研究员则在《敦煌遗书中的佛教文献及其价值》(《西域研究》1996年第1期)对佛教文献的校勘价值、研究价值等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尕藏加在《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史料价值初探》(《中国藏学》2002年第4期)中对敦煌吐蕃藏文文献的价值也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感兴趣的研究者请直接参阅。 注解:P69 ①上山大峻的《敦煌佛教之研究》(京都:法藏馆,1990年)第443—451页提供了其所收集的1899件敦煌藏文《大乘无量寿宗要 经》的写经生和校经生名录。这1889件敦煌藏文写卷分别是中国藏本313件(即黄文焕《河西吐蕃卷式写经目录并后记》中提供的313号敦煌藏文《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橘本210件,列宁格勒藏本51件,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本7件,龙谷大学藏本1件,英国斯坦因藏本66件,法国伯希和藏本657件。该写经生和校经生名录包括了西冈祖秀(《伯希和搜集的藏文〈无量寿宗要经〉的写经生、校勘者一览》,载《印佛研究》第33卷第1号,第320—314页)、黄文焕(《河西吐蕃卷式写经目录并后记》[J],《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1期)、L.S.Savitsky (Tunhuang Tibetan Manuscript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Leningrad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LouisLigetied.,Tibetan and Buddhist Studies commemorating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Alexander Csoma DeKoros, Volume 2, Akademiai Kiado, Budapest, 1984, pp288—290)等人提供的名录。因此本文的“文献研究项”主要是和上山大峻先生公布的写经生、校经生名作比较。 ②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编目体例详列如下: 1、编号项,1.1编号项,1.2分类项,1.3题名项,为文献的标准题名,敦煌遗书原件上的题名在第4项著录。 2、外观项:包括卷子的长度、宽度、纸数、正面抄写总行数与行字数、背面抄写总行数与行字数;装帧形式;首尾存况(分全、残、脱、断等);扉页、扉画情况;残破情况[位置,特殊情况(等距离)加以说明];有无界栏情况(乌丝栏、朱丝栏、折叠栏、方格栏、有竖栏无上下边栏、竖栏顶天立地等);尾部情况(尾空、燕尾);附加物情况(水渍、霉斑、虫蛀、油污、线绳及其他);裱补情况(裱补及其年代);修整情况其他情况(曾经折叠、缝线等)以及主题情况(单主题、多主题)等。 3、对照项:与其他敦煌遗书本、藏文大藏经、汉文《大正藏》、梵文本等比勘,本目录中仅就其他敦煌遗书本作对比。 4、首尾题项:包括写经生、校经生题名。 5、录文项:一般选录首尾行。首、尾题项均全时不录;有首题项、无尾题项时,录尾行文字;无首题项、有尾题项时,录首行文字。 6、参照项:因写本文献的随意性,有时在文字上有出入,有时在卷次分合上有不同,故设立此项与标准本对照。 7、首尾缀接项:敦煌遗书缀接是文献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故设立此项。 8、杂写项:各种杂写录于此,包括后人题识、印章等情况。 9、年代项:在敦煌石窟艺术的分期上,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专列一期,称“中唐”,本目录直接标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 10、书体项:标示书法书体。 11、纸张项。 12、文献研究项:包括对本卷内容以及与本卷内容相关的研究(如写经生、校经生研究)、出版情况。 13、备注项:提示暂时无法确切考定的题名。 ③首、尾题项均全时不出现。录文项一般选录首尾行,有首题项、无尾题项时,录尾行文字;无首题项、有尾题项时,录首行文字。 ④分别对应于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编目体例中的第1、2、4、5、8、、9、10、11、12、13项。 注解:P70 ①邓隆(1884—1938年),字德舆,号玉堂,义号睫巢居士。甘肃河州(临夏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解元,三十年进士。曾任南充知县,代理顺庆府知府。宣统三年(1911年)母丧归家,筑“拙园”于兰州居之。民国元年,为甘肃省议会议员。晚年潜心于佛学,参与省志修纂。著有《拙园文存》,《密藏问津录》、《番佛名义》、《文字般若集》等。详细情况请参阅邓隆先生的小传(《临夏市文史资料选》第四辑)。甘肃省博物馆藏的敦煌藏文文献13102/13103也均有邓隆题识。 ②癸卯指1903年,丁辰为1904年。 ③上山大峻:《敦煌佛教之研究》[M],京都:法藏馆,1990年,第447页。 ④同上,第451页。 ⑤同上,第451页、第447页。 ⑥同上,第446页、450页。以下出现lengpevi名时不再一一作注。 注解:P71 ①上山大峻:《敦煌佛教之研究》,第449页、444页。 ②[言]原文缺,系录者补。 ③上山大峻:《敦煌佛教之研究》,第447页。 ④IOL Tib J系大英图书馆原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斯坦因第二次探险的收集品)编号。 注解:P72 ①上山大峻:《敦煌佛教之研究》,第445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北京图书馆所藏敦煌汉文《无量寿宗要经》、《金有陀罗尼经》上也有藏文的写经生名录,参见:《无量寿宗要经》潜35hengjovu、服24hengjevu。 注解:P73 ①上山大峻:《敦煌佛教之研究》,第445页。 ②同上,第450页。 ③同上,第449页。该名有时写作ji geng。 注解:P74 ①上山大峻:《敦煌佛教之研究》,第444页。 ②参见甘博10555号的注释。 ③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廖祖桂编审识读,特此致谢。 注解:P75 ①时禽指随着气候变化而出现的不知名的鸟。 ②指敦煌。 ③上山大峻:《敦煌佛教之研究》,第443页。 注解:P76 ①上山大峻:《敦煌佛教之研究》,第446页。 ②同上,第447页。 注解:P77 ①上山大峻:《敦煌佛教之研究》,第449页。 ②同上。 ③在该书中以gu rib lhas btsa一名出现,参见上山大峻:《敦煌佛教之研究》,第445页。 注解:P79 ①上山大峻:《敦煌佛教之研究》,第444页。 注解:P80 ①上山大峻:《敦煌佛教之研究》,第447页。 来源: 中国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