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普陀山普济寺植物景观效果分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普陀山普济寺植物景观效果分析

  郑忠 刘 海

  摘要结合园林艺术理论、美学理论、佛教文化理论,阐述了普陀山普济寺植物景观的意境效果,以为寺庙植物配置与文化渗入提供借鉴。

  关键词植物景观;空间意境;普陀山普济寺

  中图分类号S7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

  普陀寺又称前寺,为普陀山三大寺庙之一,是供奉观音大士之主刹。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自然景观,是经过历代精心打造的植物景观,不仅具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美学体现,也具有佛教文化的渗入。普济寺坐落于梅岭山东,北倚灵鹫峰,面朝梵山,占地面积逾2万m2,建筑面积逾1.5万m2。主体建筑依山而建,渐次升高,平面布局采用中轴线六进并左右对称手法,从南至北建有正山门(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藏经楼、方丈殿、内坛和两侧的普贤殿、文殊殿、地藏殿、普门殿、钟鼓楼以及堂、客房,规模宏大,结构严谨[1]。普济寺总体布局为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东面平坦通海,颇有吞吐东海之气、吸收朝阳之光的态势[2]。梅岑山、灵鹫峰、梵山植被茂密,且古树成林,昂首苍穹。其植被分布以黑松、香樟、青冈等常绿树种为主,间有朴树、枫香、黄连木、野桐等落叶树种,整个山体四季葱郁,春有花香,秋有红叶,鸟鸣山幽,梵音不绝。普济寺依山而建,建筑掩映在古树林中,其依山傍水的态势,与中国风水思想中的“土包屋”形式相吻合,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一面敞开(通常为南面),房屋隐于万树丛中[3]。普济寺在选址和营建的过程中,既考虑了佛教理想天地中的净土,同时也结合了中国风水的思想,无论是所处自然环境还是寺院内部空间布局都体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既符合中国佛道思想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意境,也达到了佛教中“远离尘世,宁静自在”的要求。普济寺的自然山水空间、人工山水空间和寺内庭院空间各具独特的植物景观和意境氛围。

  1寺外植物景观

  1.1妙庄严路植物景观

  普陀山的总体布局是以妙庄严路作为进入寺庙景区的序幕,香客从短姑道头登普陀山即可见“同登彼岸”的牌坊,朝山之旅由此,循道前行可至妙庄严路的起点。妙庄严路以松、樟林为主景,沿途茂林修竹、梵音缭绕,间以摩崖石刻、庵棚、山亭等佛教景物,不仅起到了组织空间、供人休憩等作用,同时也酝酿了宗教情绪,激发香客的游览兴致,从而起到了“涤心”、“明戒”的作用。妙庄严路所在山体,植被丰富,野生花卉点缀于丛林当中,在妙庄严路中段的正趣亭附近,尤以杜鹃、山茶居多。春天杜鹃花开,满山红艳,冬天山茶怒放,犹如漫天降落的曼陀罗花。游者在深山中寻访禅宗,作息正趣亭于自然之中,慢慢感受禅的意境。

  1.2以海印池为中心的寺外植物景观

  海印寺位于普济寺南面距离寺院建筑大约20m左右的地方,面积约1万m2,池上有3座桥,中为平桥,北接普济寺正门,南接御碑亭,桥中有八角水亭一座,东为永寿桥,西为碧池桥。池水积山泉而成,清莹如玉,宛如一面天然的镜子。每逢盛夏,池中荷叶莲花,映衬着周围的古树、佛寺、拱桥、宝塔之倒影,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4]。海印池南部,梵山脚下,古木成林,以香樟、榕树、朴树作为基调树种,配以银杏、黄连木、樱花、垂丝海棠、海桐、常春藤等植物,四季都有色彩变化的植物景观,形成了“樟树似旃檀,云蔚丛林如画里”的意境。普济寺门前,道路空间宽敞开阔,便于游人集散休憩。植物呈对称式排列,以香樟为主,间有罗汉松、朴树等。寺院3个山门的左右,均对称排列相同数目的香樟古树,每棵树木的寿命约在300年左右,胸径均在50cm以上,苍翠挺拔,枝叶茂盛,昂首苍穹,形成古朴、宁静、庄严的氛围。

  2寺内前后殿植物景观

  2.1普济寺前殿植物景观

  前殿指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是主要的朝拜部分,其空间环境以体现庄严宁静的气氛为主,故在植物配置上也与此相称。各点植物布局及其景观效果分析如下:

  (1)山门外香道,以香樟为主,间有朴树、罗汉松。古木参天、终年常绿、盘枝交错、绿荫如盖,形成普济寺“云蔚丛林如画里”的意境氛围。

  (2)天王殿前庭院在中国寺庙环境中,气场属阴,植物以松柏为主,配以香樟、国槐。中下层为修剪整齐的绿篱和沿阶草,采用对称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形式,形成庄严肃穆、宁静素雅的氛围;苍松造福人间,昂首挺拔,如忠实的卫士守护在佛殿门前;此外松柏四季常绿,长寿坚贞,寓意永恒。

  (3)圆通大殿前院处于整个寺庙的中心位置,圆通大殿主奉观世音菩萨,香客多积聚于此,进行朝拜、许愿等佛事活动。在庭院中心,植物配置为对称孤植的形式。圆通大殿两边为规则对称式花坛,植物选择以高大、常绿、长寿、具有佛教文化色彩的类型为主,如香樟、罗汉松、山茶、苏铁等。两边侧殿前方的植物配置,亦为规则对称式,在植物选材上,以形体规整的小乔木和灌木为主,如孔雀杉、洒金珊瑚、大叶黄杨等。

  在植物群落的层次上,中心大殿前的植物高大古朴,塑造出令人敬仰崇拜的宁静肃穆的氛围,突出大殿的主体地位;两边侧殿前的植物层次相对于中心大殿前的则表现为更加规则整齐,高度上也偏低,犹如整齐排列的卫士耸立在道路的两边,庄严肃穆,衬托出主殿的至高地位。

  (4)菩萨殿、罗汉堂、伽蓝殿等侧殿建筑外都摆设有整齐对称的盆景,有睡莲、苏铁、雀梅、石榴、南天竹、菩提树、榔榆、南洋杉、花梅等。这些盆景式的植物景观营造了圣洁的佛教文化氛围,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受。

  2.2普济寺后殿植物景观

  该处为法堂(藏经楼)前的庭院,是后院与前院的过渡地带,从建筑形式上看,这里有供奉菩萨的主殿,也有供香客居住的客堂,从建筑气场学上来说属阴阳结合,多了一些生活气息,少了一丝庄严的氛围。在植物配置上虽仍是规则式花坛,但配置形式更加自然多样、层次丰富,色彩也有了变化,整个庭院环境清新自然而富有艺术气息,与前殿的风格不尽相同。该处的植物配置具有丰富的自然式配置,而且植物群落层次清晰,上层有香樟、罗汉松、圆柏、龙柏等;中层有佛光树、桂花、苏铁;下层为兰科花卉,厚重的层次形成障景。而且建筑依山形而建,地势渐高,将自然之景也纳入庭院之中,使得整个环境有疏有密、虚实相生。

  3小结

  崇拜遗物是佛教信条的显著特点,也符合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因此,与佛祖有关的一些植物,也理所当然地被当作佛的化身而成为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普济寺大量应用佛教的植物,如莲、山茶、吉祥草、竹类等。此外,还大量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特殊文化内涵的植物,如松柏的长寿坚贞、榕树的博大包容、梅的坚韧顽强、桂花的清香高洁、兰的清秀雅致等,这些植物与寺庙所追求的幽深清远氛围相得益彰,营造了寺因树名、树因寺灵的和谐气氛,突显了独特的植物景观效果。

  4参考文献

  [1] 丁兆光,付德亮.论佛寺园林空间构成——以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为例[J].浙江林业科技,2009,26(6):14-18.

  [2] 覃勇荣,刘旭辉,卢立仁.佛教寺庙植物的生态文化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06,26(1):11-17.

  [3] 丁兆光.传统风水思想对中国佛寺园林的影响[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4] 黄伟,贺伦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J].中国地名.2007(8):12-29.

  出自: 《现代农业科技 》 2010年6期

 
 
 
前五篇文章

毗卢寺,大隐隐于市

蓬溪宝梵寺及其明代壁画考略

明开法师苏州舍身护寺,期待“佛教的春天”

跟着万老师寻访四明古刹

程朱理学与徽州目连戏

 

后五篇文章

浅谈承德藏传佛教皇家寺庙的建筑风格

浅谈佛教雕塑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浅谈佛教心理学说中的理想人格构建

浅谈巩县石窟寺

浅谈古德寺建筑风格中的设计元素及传播来源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