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福建漳州芗城区文物遗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福建漳州芗城区文物遗产收录

  覆船山遗址 :芗城区芝山镇 新石器时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发现。遗址面积约1800平方米,属贝丘遗址。采集有石锛、打制石片和夹砂红陶片、夹砂灰陶片等。陶片纹饰有曲线贝齿纹、篮纹等,可辨器形有罐等。

  东门城楼及城墙遗址 : 位于漳州市区新华西路东侧。

  漳州城域自唐至宋逐渐发展,元代时改建城楼及城墙。

  1996年前还保存着东门城楼及新华北路口残存的100多米长的城墙,系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改建的城楼及城墙遗址。1996年城楼和城墙被拆除,新建了东城门,曰“文昌”门。

  东、西桥亭及濠沟 : [芗城区修文路东端、西端 唐-清 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桥原名登第桥,因唐代周匡物登第而名;又称东清桥。西桥原名登仙桥,又称西清桥。两桥均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始建,架在濠沟两岸,形制相同。石梁桥,东西走向,长约8米,宽约5米。北宋时,在桥北侧建桥亭,称东桥亭、西桥亭。清嘉庆年间(1796-1820)重修。两座桥亭均坐北向南,三进三开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

  濠沟始建于唐。《漳州府志》记:“城中故有濠沟始于西北而中分之,为东、为西”,“濠环抱子城”。宋绍兴年间( )扩城后,“盖城既环于外,即以旧濠泄城中之水潦也”,“东濠西沟宋设二闸”。历代多次修浚,1950年全面清理和维修。濠沟长约2公里,宽8.5米,深4.5米,两侧驳岸以条石砌成。今虽多段破损,但仍具排水作用。

  湖内古井 : 湖内井 [真济宫东侧 宋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宋绍兴九年(1132)凿建,宝庆三年(1227)重修。井栏用整块巨石凿成,圆形,有收分内敛,直径1.2米,高0.62米,厚0.25米。井栏上刻“本院僧□□造绍兴已未”、“宝庆丁亥(1227)重修”。一说此井位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漳州剌史林冼所建的法济寺内,是法济寺井。据《龙溪县志》载,此井“在城西旧天妃院,泉极甘美,辟瘴疠”,称“天宫井”。

  七星池 : 七星池 [芗城区延安北路南端西100米 宋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朱熹知漳州期间,曾于此建“复轩”。嘉定四年(1211),郡守赵汝谠于此凿“七星池”、建“君子亭”,以纪念朱熹。今亭已废,池尚完好。七星池半月形,东西长73.2米,南北最宽处21米,占地面积1537平方米。

  正德牌坊 : 正德牌坊 [芗城区新华东路岳口街北侧 明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系原东岳行宫外门牌坊。东岳行宫宋绍兴年间(1131-1162)始建,明洪武( )、宣德( )两次重修,今废。坊明正德七年(1512)建,坐北向南,通高4.8米,面阔10.3米,石仿木结构,四柱(圆柱)、三间、三楼,四坡顶。正楼坊顶下置斗拱两攒,上枋下面横刻楷书:“时正德七年正月初八日立”等。坊未作雕刻装饰,风格朴实而气派。正匾已佚。

  潘尚书府 : 在芗城区新华西路尚书巷内。潘荣(1418~1496年)登明正统进士第,天顺六年(1462年)以吏部右给事中受一品服,任琉球国册封使,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府第建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规制宏伟,虽经变迁,但部分保存尚好。现存建筑占地836平方米,坐北向南,有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的正堂和二层的后楼,中有天井。

  芝山三亭 : 芝山三亭 [芗城区胜利西路芝山 明、清 市文物保护单位]

  芝山原名登高山,有三峰,峰上各一亭,合称“芝山三亭”。一、万寿亭,在北峰。明弘治年间(1488-1505)始建,称威镇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重修后改名“万寿纪恩亭”,俗称万寿亭。二、甘露亭,在中峰。明嘉靖十六年(1537)建。三、日华亭,在东峰。明崇祯年间(1628-1644)建,后圮,清乾隆五年(1740)邑人林编重建。三亭均石构,面积各约21平方米,万寿亭八角形,甘露亭、日华亭均六角攒尖顶。

  府衙旧址 : 府衙遗址 [芗城区府埕路北端中山公园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贞元二年(786),漳州治从漳浦李澳川迁来后,州、路、府、道署一直设于此。宋绍熙元年(1190)朱熹知漳州,故此衙有“紫阳古署”之称。1919年在此处辟中山公园。清代衙署占地约1200平方米,坐北向南,虽经1919年以来多次重修,改成二层楼,但基础依旧。现仅存残墙,东西相向,厚1.2米。

  宫保第 : 位于芗城区新华西路人委巷口,清光绪五年(1879年)建,乃光绪皇帝赐祀林文察之祠,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悬山顶,面积600平方米。林文察、字有明,祖籍漳州平和,出身于台湾彰化望族,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卒赠太子少保。子朝栋,于光绪间法军犯台湾陷基隆里,率兵抗战有功,赐二品顶戴,穿黄马褂,统领全台防务。孙资铿,号祖密,曾捐资数十万为军饷支持孙中山革命,任陆军少将、闽南司令。

  古码头、定潮楼 : 又名文英楼,位于芗城区东部的古码头,一头面水向浦头港,一头面街临盐鱼市。这是一座在古码头上以石柱支撑建成之楼。楼下形成干栏式门洞状铺石码头通道。楼上面积150平方米,面阔三间,硬山顶,两进一天井,靠街一进祀周仓,靠水一进祀妈祖。此楼始建年代不明,现有建筑实物最早纪年为清雍正七年(1729年)。天井廊墙上嵌有一方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重修文英楼碑记》石碑,上有“鹭岛贾船咸萃于斯,四方百货之所从出也”等记载。楼下码头一侧,有清乾隆元年(1736年)、道光五年(1825年)、光绪四年(1878年)三方龙溪县正堂禁“索取牙钱”和有关棉花交易、商贾纳税的禁示碑。楼内还有1932年红军用墨水书写的标语一处9条。1994年楼周围乡众集资维修了此楼。

  可园 : 可园 [芗城区文川里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道光年间(1821-1850)郑云麓建。园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思哺堂、虚受斋、锄月亭诸胜景。因年久失修而多处损坏,惟呤香阁、守本斋、荷花池、假山、水榭、题刻尚在,为漳州仅存古典园林。郑云麓,名开禧,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任山东都转运使等职,系清末著名学者,曾为纪目匀《阅微草堂笔记》作序。

  浦头大庙 : 浦头大庙 [芗城区浦头港北岸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始建。清康熙年间(1662-1722),福建提督蓝理回漳扩建浦头港,重修此庙(相传,蓝理从军前落难于此处)。祀关帝。庙建筑面积322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前殿、天井、两廊、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殿中悬挂“江汉以濯”木匾,原系蓝理题,已佚,现为里人重刊。东廊壁嵌“檀越蓝公讳理神位”、“乾隆庚申年”石刻。庙墙外有明、清碑刻5通。

  侍王府(通元庙) : 在漳州市区龙眼营街南端。庙始建于明,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硬山顶。后进二层楼房系清咸丰四年(1854年)僧慧照建。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十四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攻克漳州城,斩漳州镇总兵禄魁、汀漳龙道徐晓峰、漳州知府扎克丹布。李世贤入漳后居于此,至次年五月十五日撤出漳州,故称为侍王府。

  威惠庙 : 威惠庙 [芗城区天宝镇路边村 元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陈元光的部将、昭德将军韩器的后裔,元代到此定居后建。庙占地面积346平方米,坐西向东,三座。前殿威惠庙,祀陈元光及其部将马仁夫妇。中殿称保福庵,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供奉元代木雕观音。后殿作祠,祀韩器后裔进身仕宦者。

  西湄宫 : 位于芗城区西直街西端。祀保生大帝吴 。始建于宋绍熙元年(1190年),历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末重修。坐西向东,占是384平方米,有前殿、中殿、后殿和二天井。中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硬山顶。前廊存有壁镌朱熹手书“松风竹节”和“碧山灵石”。宫后即古社稷坛,宫前有纵、横两条古街,保存着浓厚的明清古街风貌。

  咸通经幢 : 俗称咸通碑。原在漳州开元寺,清同治间毁于兵,孝廉林广迈移置其家补好,民国初移入中山公园,底座为八角形花岗岩石,边长0.50米,高0.32米。后屡遭破坏,底座仍在中山公园内,残破幢身置于园内仰文楼。幢系唐咸通四年(863)漳州押衙王颛建,宣仪郎刘镛书。幢花岗岩石质,八角柱形,高1.85米,每面宽0.28米,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书法遒劲古雅,《郭氏金石史》谓其体似虞,运笔似褚;顾炎武称之为天下经幢第一。

  嘉济庙碑 :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立。碑花岗岩石质,高1.485米、宽1.27米、厚约0.1米,碑阴未加工。碑文竖刻32行,行52字,共1445字。内容为嘉济庙所祀真君石敬纯故事和建庙经过。东阁大学士林钎撰文,郡人李宓书丹。李宓,字羲民,布衣,工诸体书。书画家董其昌推重其书法并自叹不及。《漳州府志》称其书法“结体工妙,纤入无伦”,“如天女六姝,繁采丽密,自然缥缈”。

  许地山故居 :[/b] 许地山旧居 [芗城区新华东路管厝巷 1911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花生,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爱国学者。出生于台南,1895年随父许南荣内渡,落籍龙溪。1911年在漳州福建省立第二师范任教时、以及1915年冬至1917年夏在漳州英华中学等处任教时居此。

  旧居为二层砖木结构住房,房前有小院。

  简大狮避难处 : 简大狮避难处 [芗城区新华西路220号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简大狮(?-1906)祖籍漳州,台湾抗日民族英雄。1898年抗日斗争失败后在此避难。1906年3月,被清政府逮捕,在台北英勇就义。

  该处为南靖长教简氏侨馆,清末建,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

  漳州农工运动讲习所 : 漳州农工运动讲习所旧址 [芗城区新华南路 1927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1月,中共闽南特委与漳(州)龙(岩)地区的国民党左派合作,在此处举办漳州农工运动讲习所。是福建早期培训工农运动干部的学校。

  旧址丹霞书院,清代建筑,大部分于1966年后倒塌或拆除改建。仅存半月楼。

  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 : 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 [芗城区延安南路北端西约100米 1932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4 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毛泽东等在漳州指导地方党组织创建工农民主政权。4 月27在此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王占春任主席)。

  旧址原为漳州府衙后楼,系清代为景仰朱熹而建,称“仰文楼”。现楼已改建,并辟为漳州市博物馆。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政治部旧址 : 东路军政治部旧址 [芗城区胜利西路芝山南麓 1932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政治部设在此处。罗荣桓、宋任穷等在此办公。

  旧址占地近200平方米,坐西向东,西式双层楼房。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总部旧址 : 东路军司令部旧址 [芗城区胜利西路 1932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司令部设在此处。

  旧址现为漳州一中“新华楼”,占地10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双层砖楼。中间为大厅,两侧为教室,东西两端各设楼梯。

  龙汀省人民政府旧址 : 龙汀省人民政府旧址 [芗城区青年路东坂后 1934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4年元旦发生“福建事变”,十九路军在此举行“龙汀省人民政府(辖闽西、南18个县)”成立大会。出席的有李济琛、陈铭枢、蒋光鼐、蔡廷楷等。

  旧址中华基督教堂,清同治十三年(1874)始建,1923年重建,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瓦屋面,有地下室。

  芗潮剧社旧址 : 芗潮剧社旧址 [芗城区芳华北路41号 1934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芗潮剧社于1934年建立,是中共漳州地方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团体,以话剧为武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主要成员有柯联魁、蔡大燮、彭冲、林惠元、陈虹等。

  旧址为砖木结构平房,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建筑为双坡顶的一大间,后又在前厅用砖墙隔出小间作居室。

  弘一法师故居 : 弘一法师旧居 [芗城区工人亭25号 1938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弘一法师(1880—1942)祖籍浙江平湖,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字叔同,法名演音,号弘一,近代艺术大师。1938年5月9日,日寇侵厦门,弘一法师迁居漳州。

  旧址原名“祈保亭”,弘一法师改为“七宝亭”。是清末建的寺庙,占地约20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

  博爱碑 : 博爱碑 [芗城区延安北路南端西80米 1919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1918年8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奉孙中山命,率军入闽,驻师漳州,开展护法和反军阀斗争,建立了以漳州为首的“闽南护法区”。在护法区建设中,将旧府署辟为漳州第一公园,后称中山公园。

  博爱碑,是公园建设的一个项目。碑方柱状并向上微收,顶部急收成四棱椎状钝尖顶,通高近7米。周围有四级台阶,上为边长1.5米的方柱状碑座。碑身四面各刻两个大字:东为孙中山楷书“博爱”、西为陈炯明楷书“互助”、南为汪精卫隶书“平等”、北为章太炎篆书“自由”。1996年公园改造中,碑往西北移30多米。

  莲山陈寓 : (三十年代共产党在漳州主要活动点) 莲山陈寓在芗城区塔口庵和平巷6号,三十年代是联保主任陈祖基住宅。1934年“龙中”进步学生陈松年、骆平(陈素兰)加入共青团后,中共地方组织,便利用他俩是陈祖基儿女这一关系,在这里设立秘密活动点,掩护地下党开展工作。当时中共漳州工委组织部长彭冲(许铁如)、闽西南军政委员谢育才等都在这里住过,召开党团秘密会议,领导漳州各阶层民众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对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斗争。每逢纪念“五·一”和“十月革命胜利”的活动时,革命者在此秘密印制传单,分头开展秘密宣传活动。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派尹林平前来组建漳州工委和厦门工委时,也住在这里开展工作。因此,莲山陈寓成为漳州党组织的主要活动点。

  中共漳州工委旧址 : 中共漳州工委旧址 [芗城区新行街5号 1937年 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7月重新建立中共漳州城市工作委员会,机关设于此。书记马东涵,组织部长彭冲,宣传部长陈松年,下辖同安、石码、山城的职工、妇女、芗潮剧社6个支部。

  旧址为临街的西式双层楼房,前有小花园。

  凤霞宫及双节庙碑记 : 凤霞宫 [芗城区文化街 清代]

  宋景祐二年(1035)始建。现存建筑清末重修。1929年再维修。奉玄天大帝,系武当山道教分支。宫占地面积1590平方米,坐北向南。前为面阔三间卷棚顶拜亭,中为单开间硬山顶、两进相连的正殿,后为并列两座二层楼阁,称藏经楼、尊元楼。宫内有浮雕龙柱、凤柱等石雕及历代重修碑6通。

  抗日战争期间,弘一法师(即李叔同)曾居住于此。

  重建双节庙碑 [芗城区凤霞宫西墙外明代]

  明弘治十三年(1500)立。碑高2.86米、宽1.17米,长方形碑座。篆额竖刻3行“重建双节庙记”,字周围饰如意云纹。碑周边刻缠枝花卉。碑文竖刻楷书26行、行60字,共约1319字,内容有元至元十七年(1280)陈吊眼率义军在漳州作战的记述。碑阴是1929年刻的“重修凤霞宫记”。

  马公庙 : 马公庙 [芗城区胜利东路中段北侧民主里 清代]

  宋代始建,现存清末建筑。祀陈元光部将辅顺将军马仁。庙占地面积85平方米,坐东向西,由拜亭、正殿、天井和后室组成。正殿单开间单进,山墙承檩,双坡顶,前部作成卷棚顶檐廊。拜亭为方柱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保存清乾隆年间( )重修木匾1方;明代石香炉1件,其上雕饰精致,刻有“崇祯辛未(1631)春”等字。漳州和台湾信奉陈元光及其部将之风素盛,台湾有许多马公庙,台中乌日乡马公庙永兴宫多次组团来此谒祖进香。

  游氏宗祠 : 游氏家庙 [芗城区漳响路东端北侧市后村内 清代]

  亦称游氏大宗,系市后、市尾和下池三村游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祠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二进,中有天井和两廊,前有石坪和照壁。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堂内莲花垂柱、狮子等木雕精细。祠内尚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祖祠碑记”1通,记游氏于唐末从河南光州固始县随王审知军入闽,又从莆田徙漳州开基的经过。

  墨溪戴氏宗祠 : 戴氏宗祠 [芗城区天宝镇墨溪村南侧 清代]

  称小宗。明末始建,现存清末建筑。祀戴氏三十五世以来列祖。祠占地面积136平方米,坐北向南,中有天井和两廊。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堂内梁架上斗拱保存较好,木雕木刻甚为精细。

  圣兴堂威惠庙、陈氏宗祠: 圣兴堂 [芗城区天宝镇埔里村内 清代]

  俗称威惠庙。清乾隆十一年(1746)建,嘉庆十七年(1812)重修。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其部将马仁。庙堂占地面积约192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二进,中有天井和两廊。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殿内木雕繁简有序。前殿门面处诸多石雕、有八仙、龙凤、仙人骑狮、牡丹、喜鹊、梅、菊等图案。保存有清嘉庆二年( )龙戏珠图1件,清嘉庆十七年(1812)立石柱楹联3对和“重修圣兴堂碑记”1通,道光( )寿字鹤鹿松图石香炉1口。

  陈氏宗祠 [芗城区天宝镇埔里村内与圣兴堂毗邻 清代]

  埔里陈氏系唐陈元光后裔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从龙溪下南坂分枝到此定居,存有《颍川陈氏开漳族谱》。明代始建,现存清晚期建筑。祠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中有天井和两廊。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前廊顶卷棚。殿内镂雕、浮雕等木刻华丽精致,保存尚好。

  天宝寨 : 天宝寨 [芗城区天宝镇大寨村 清代]

  为韩氏聚居地。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始建,寨平面呈圆形原系夯土墙楼寨,清乾隆二年(1737)重修,改为砖墙。寨占地面积约60亩,环寨共有108开间,二层,各户有自用楼梯,条石基,砖墙。环楼中有平房百余间。寨辟三门。南门为正门,门上方嵌清乾隆二年( )重修时所刻“天宝寨”匾;东有“璧星辉”匾;西为小门,无额匾。寨内有井1口,石井栏高0.39米、厚0.12米,外为八边形(每边0.27米),内为圆形(径0.36米)。南门内有显应庙。

  丰乐庵 : 丰乐庵 [芗城区石亭镇丰乐村内 清代]

  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清末建筑。祀观音。庵建筑面积134平方米,坐北向南二进,中有天井和两廊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梁架上尚保存部分清代彩画。庵内还有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碑2通。

  普济庵 : 普济庵 [芗城区芝山镇林内村北向700米良璞社内 清代]

  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祀观音,庵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二进,中有天井和两廊,辟二耳门。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殿中石方柱上,刻有清康熙五十七年“重修普济庵碑记”。庵中还有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桥路功德碑记”石碑1通,记载信士造桥、铺石板路至庵前事。

  吕滨溪神道碑亭 : 吕滨溪神道碑亭 [芗城区浦南镇浯沧村西北1公里 明代]

  亭石构,四柱,四坡顶,进深2.05米,面宽2.75米,通高5.2米。神道碑高2.44米、宽0.97米、厚约0.2米,上刻“皇明、岁贡士累封翰林院侍读浩赠朝列大夫国子监祭酒乡贤养默吕先生既累封安浩赠恭人勤肃扬氏墓道”。

  姜公祠 : 姜太爷庙又称姜公祠。在芗城区厦门路154号,为纪念明成化十五年至二十一年(1479~1485)名宦漳州知府姜谅而建。该庙初建于海道后丙申桥上(今水仙花园13幢东北面)。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移建今址。庙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前后二进,内有名人题刻石柱楹联二对。中有天井,后进有楼阁。1997年重修。

  杨骚故居 : 杨骚故居 [芗城区城芗区香港路二巷7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杨骚(1900-1957),名古锡,字维铨,漳州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曾任广州作家协会副主席。

  故居是杨家住宅的后院,两层砖木结构。

  林语堂故居 : 林语堂故居 [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 清代]

  林语堂(1895-1976),原名玉堂,祖籍龙溪五里沙,出生于平和县坂仔,现代散文家、小说家。少年时期生活于五里沙村祖居地。现五里沙村尚存林语堂的祖厝、祖坟。

  故居系“一厅抱两房”民居,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

  鳌门庵 : 鳌门庵 [芗城区石亭镇吴门村内 清代]

  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清晚期建筑。祀玄天上帝。庵坐北向南,建筑面积176平方米,二进,中有天井,天井两侧设廊房。一进前廊梁架为石作。二进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用八角和方形石柱,浮雕杂宝纹饰青石柱础。檐柱上刻有“嘉庆壬申年(1812)夏月”等字。保存清雍正二年(1724)浮雕麒麟梅花图石香炉1只。东外墙嵌有1通小碑,字迹已不清,可辨纪年为清顺治二年(1665)。

  莲花池山遗址 : 莲花池山遗址 [芗城区北环城路岱山村北200米 旧石器时代]

  1989年发现,1990年5月发掘。在漳州北郊台地,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海拔25-40米。在红黄色砂质土层下砾石条带中,发现以砾石英结晶体、硬砂岩为原料打制的石制品23件,其中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和刮削器四种,其年代为距今4-8万年前。在上层红黄色砂质土中,发现以燧石为原料打制的、长度4厘米以下的小型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凹缺刮削器、镞形器等,以凹缺刮削器最具特色。其年代为距今1万年前后。

  吉洋土楼 : 夯土民居建筑。在芗城区浦南金沙吉洋自然村。建于清代。楼平面圆形,单圈,三层,单元式。全楼除一层外墙石砌外,均为夯土墙。向南开大门,又于西向一单元内隔出夹道辟一小侧门。全楼13开间,大门占一开间,余分成12个单元,每单元占一开间。各单元向楼中大场院开门,单元内无天井,各有楼梯,每层都是“品”字形一厅两室:向楼心的开间面为厅,厅后隔成两室。三层靠外墙处留处留有一环楼外围通廓,三楼上各单元都有后门通此廊。

 
 
 
前五篇文章

福建漳州平和县文物遗产

福建漳州龙文区文物遗产

福建漳州龙海市文物遗产

佛教信仰与寺、塔

东山县文物遗产

 

后五篇文章

福建漳州诏安县宋明寺庙

跟我了解南京之——梁武帝舍身同泰寺

关于振兴杨岐普通寺的建议

观慈寿寺

华安县文物遗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