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闽清县志》佛教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闽清县志》佛教

  第一节 传 入

  佛教于唐文宗二年(826)前传入闽清。据《八闽通志》载,县仁寿里(今池园镇)的宝山院建于唐大和元年(827),是县内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佛寺。至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笃信佛教的闽王王审知及其家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僧侣以优厚待遇,并在省内增建寺院260多座。仅其子王延钧治闽八、九年间,在福州开元寺设立戒坛度僧,官方登记的和尚就达3万多人。闽清地邻福州,寺院僧尼亦随之增多。南宋淳祐六年(1246),理宗赵昀为县白云寺御书“白云山”3字,竖碑寺前,今碑碣尚存。

  第二节 寺 庵

  佛教传入闽清以来,历代官府或民间信士集资在境内建有大小寺、庵119座(寺院103座、庵16座),其中多为宋、明两代所建。较有影响的有天王寺、地藏寺、人皇寺(历史上称天、地、人三禅寺)。此外,还有白云寺、白岩寺。建筑规模之大首推十五都普贤寺,宋时大小计9进,上下辟18厅,有僧侣数十人,寺产“富甲一邑“。1987年底普查,现存较完整的寺院有白云寺、白岩寺、广德寺、名山寺、清安寺、上院寺、观音院、鲁慧岩寺等计8座。残迹尚存的有广济岩寺、灵空寺、地藏寺、开闽寺、香林寺、秋风寺、象峰寺等7座。

  表33—7全县寺、庵分布表

寺、庵名

座 落

建造年代

重修年代

现有状况

宝山院

仁寿里(今池园镇)

唐大和元年(827)

早年废

宝积院

安仁里(今坂东镇)

唐大中八年(854)

早年废

药师院

孝顺里

唐咸通二年(861)

早年废

禅林院

安仁里

唐咸通二年

早年废

陈园院

仁寿里

唐咸通十四年

早年废

仁王院

贺恩里

唐大顺二年(981)

早年废

保福院

安仁里

唐乾宁元年(894)

早年废

偃峰院

安仁里

唐光化二年(899)

早年废

开明院

宣政里

唐天复二年(902)

早年废

普应院

宣政里

五代梁开平二年(908)

早年废

灵岩院

仁寿里

五代梁乾化元年(911)

早年废

普贤寺

白中普贤

五代梁贞明二年(916)

清康熙、乾隆年间和宣统三年(1911)

1966年拆除造田旧迹尚存

大漈院

宣政里

五代梁贞明二年

早年废

法华院

仁寿里

五代梁龙德三年(923)

早年废

鹤林院

金沙里

五代唐同光元年(923)

早年废

香山院

贺恩里

五代唐同光二年

早年废

云居院

贺恩里

五代唐长兴元年(930)

早年废

中峰院

仁寿里

五代唐天成五年(930)

早年废

瑞林院

仁寿里

五代晋天福元年(936)

早年废

象峰院

安仁里

五代晋天福元年

早年废

紫台庵

盖平里

五代晋天福五年

早年废

兴隆院

盖平里

五代晋天福六年

早年废

崇福院

孝顺里

五代晋天福七年

明万历三十年(1602)

1959年办食堂时拆

南泉院

上莲田溪

五代周显德三年(956)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光绪三十四年毁于火

资福弥陀院

宣政里

宋景德七年(964)

早年废

白莲庵

盖平里

宋乾德七年(966)

早年废

兴福庵

县城西

宋开宝三年(970)

早年废

文殊院

盖平里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

早年废

北庵

县东居仁里

宋太平兴国元年

早年废

南庵

县东居仁里

宋太平光国二年

早年废

霜峰庵

孝顺里

宋太平兴国四年

早年废

云居庵

孝顺里

宋太平兴国五年

早年废

地藏庵

塔庄高峰

宋太平兴国中赐额

屋架尚存

慈氏庵

盖平里

宋太平兴国八年

早年废

观音院

仁寿里

宋雍熙三年(986)

早年废

资福院

仁寿里

宋端拱二年(989)

早年废

法林院

安仁里

宋淳化二年(991)

早年废

鹫峰寺

坂东文定

宋淳化二年

早年废

五台院

孝顺里

宋淳化三年

清光绪间

1973年拆毁

灵应院

宣政里

宋咸平元年(998)

早年废

泗水庵

县城

宋景德四年(1007)

早年废

积善院

塔庄下洋

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

民国34年(1945)拆建黄氏祠堂,1958年改建秀洋小学

天王院

梅溪榕院

宋大中祥符九年

清代重修

1973年拆建梅城公社

观音院

桔林后洋

宋天禧元年(1017)

殿宇被作国家粮库

感应院

宣政里

宋天禧三年

早年废

翠峰庵

教顺里

宋天圣元年(1023)

早年废

大悲院

盖平里

宋天圣九年

早年废

东林院

贺恩里

宋景祐二年(1035)

早年废

白云寺

白樟白云山

宋景祐三年

清雍正间

殿宇尚存

龙兴院

塔庄玉屏山

宋庆历五年(1045)

清光绪间

1953年拆,1985年建小殿宇

西华院

孝顺里

宋治平二年(1065)

早年废

广德院

孝顺里

宋熙宁五年(1072)

早年废

灵洞院

孝顺里

宋元丰二年(1079)

早年废

石门庵

盖平里

宋元丰六年

早年废

白岩寺

三溪白岩山

宋绍兴间

清、民间、建国后

殿宇尚存,有佛事活动

广德寺

坂东湖头

宋绍兴间

清嘉庆十七年(1812)、1987年

殿宇尚存

广济岩寺

白中珠中

宋绍兴间

1956年殿宇毁于洪,残迹尚存

芝山寺

池园

宋绍熙四年(1193)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

1953年拆建池园剧场

灵空寺

塔庄麟洞

宋代

明喜靖间重建

殿宇、石塔尚存

磐谷岩寺

县城钟南山

宋咸淳间

清道光九年(1829)

1981年拆建县教师进修校

名山寺

坂东仙下

宋代

清道光十四年

佛殿尚存

普应寺

梅溪院坪

宋代

清初废。后改建伽兰庙

开闽寺

云龙际上

宋代

清代

1960年拆毁。今石羊、石马槽尚存

园通庵

县城

宋代

早年废

香林寺

梅溪石郑

元至正元年(1341)

民国15年

1981年毁于火,残迹尚存

秋风寺

梅溪下庙

明代初

清代废、石槽、石鼓尚存

清安寺

梅溪下庙

明永乐间

尚存

福善堂

盖平里

明宣德六年(1431)

早年废

漳溪堂

贺恩里

明永乐八年

早年废

云津堂

居仁里

明正统十二年(1447)

早年废

双溪堂

贺恩里

明景泰三年(1452)

早年废

凤山寺

坂东玉阪山

明嘉靖三年(1524)

早年废

保恩寺

省璜和平

明嘉靖间

清康熙间

民国间倒塌

象峰寺(来超寺)

佳头雷州

明代

清光绪二十三年

1957年毁于火,残迹尚存

钟山寺

白中前坂

明代

清乾隆初拆、移建鹿鸣寺

育王塔院

宣政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兴福院

贺恩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慈恩院

贺恩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泗洲院

贺恩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资圣院

居仁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瑞云院

居仁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石圳尼院

居仁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崇善尼院

居仁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崇庆院

孝顺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保福院

盖平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大坑庵

盖平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重兴庵

盖平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应福院

仁寿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龙兴院

宣政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新兴院

护仁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安乐院

护仁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庆安院

护仁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宝胜院

护仁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罗汉院

护仁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宝林院

护仁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普安院

护仁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云际院

金沙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云峰院

金沙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五峰院

金沙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许坑院

金沙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栖林院

金沙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中洲院

金沙里

明成化前建

早年废

上院寺

省璜山边

清道光、光绪间

殿宇被作国家粮库

人皇寺

白樟小园

1958年建水库时拆毁

宝峰寺

金沙宝峰

明成化前

1958年拆除

保安寺

白中宝林

1958年拆除

芝峰寺

十五都

早年废

宝谷寺

云龙官庄溪里

1957年殿宇主体被拆,其余1975年拆毁

院里寺

池园宝山

清末废

际山寺

东桥北洋岩富

早年废

皇恩寺

雄江半岭

早年废

芝山寺

东桥溪芝

清时废

龙风庵

县城塔山

清时改先农坛

八正庵

县城西

早年废

庵前寺

坂东洪安

1971年毁于火

鹿鸣寺

坂东鹿角

清乾隆七年(1742)

1958年拆毁

柽光寺

坂东上朱厝

清代

民国时倒塌

圣堂

云龙际下清坑

清末

民国时倒塌

  第三节 僧 尼

  闽清僧尼一隶鼓山、二属西禅、三附雪峰,一般按寺庵佛像塑成由哪一个寺院主持传戒,僧尼也属那一寺院调遣。

  宋代县内各寺院有和尚,庵堂有尼姑。据《三山志》载:南宋淳熙九年(1182),闽清县有僧侣566人、童行167人;全县寺观田360顷89亩2角59步,园地1083顷74亩3步。是时官府对宗教活动较为重视,寺院专门立户,并拥有产权,仅普贤寺年收租谷就有数百担,加上信徒捐献与化缘收入,僧尼生活有保障,寺庵香火不断。出家的佛教徒,晨钟暮鼓,常年斋戒诵经,一般信徒只有定期或不定期到寺庵进香朝拜。

  县内在佛教界有影响的朱球官(佛号古月),于清同治三年(1864)出家,一生为僧40余载,身兼涌泉、雪峰、崇福、西禅、林阳5个佛寺住持,晚年受慕白岩幽胜,时到白岩寺棲息,是福建省的一位名僧(详见《人物》卷)。

  民国时期,县内各寺庵最多时有僧徒40多人、尼姑6人。民国27年(1938),全县寺庵14户33人,其中僧29人、尼4人。1949年,尚有和尚20人、菜姑1人、居士6人。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在群众中进行无神论教育。土地改革中,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号召僧尼参加生产劳动,自食其力。从1950年至1969年,县内僧尼先后还俗的有17人,迁移鼓山涌泉寺的3人,因病去世的6人。1975年清安寺一位菜姑病逝后,县内所有寺阉均无僧尼活动。1979年以来,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各地移作他用或借用的寺院陆续退还。白云、白岩两寺不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拨专款整修。1987年10月,由闽侯县佛教界派3名和尚来白岩寺主持佛事,自此晨钟暮鼓重鸣。

 
 
 
前五篇文章

孜珠寺——雪域山巅的雍仲苯教

紫薇寺写意

走近铁山寺

走进金陵长干寺千年地宫

最早记载种茶的“摩崖石刻”

 

后五篇文章

《闽侯县志》佛教

《闽侯县志》寺庙宫祠

《罗源县志》佛教

《连江县志》佛教

《福州鼓楼区志》佛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