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志》佛教
第一节 传 播
西晋“永嘉之乱”后,随着“衣冠士族入闽”,佛教渐始传入长乐。南北朝时期,由于梁武帝萧衍大力提倡佛教,长乐仅梁一代,就建有灵芝寺、灵源寺、灵隐寺、竹林寺、县山寺、皇恩寺、法涧寺、龙泉寺、方山寺、光岩寺、兴国寺、长者寺。龙泉寺则为八闽大丛林之一,肇建于梁承圣三年(554),唐长乐沙径(沙京)人百丈大师怀海曾落发此寺,倡导“农禅并重”宗风,创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警训。
唐五代时期,长乐佛教大兴,龙象辈出,慧灯不断。据宋《三山志》、明《八闽通志》、清《福建通志》与民国《长乐县志》记载,长乐唐代建有文殊寺、天王寺、灵峰寺、崇圣寺、岐山寺、国德寺、广明寺、乾巫寺、宝林寺等46座,五代时期建有西禅寺、净林院、光岩寺、新安院、秀峰院、幽林院、广顺院、瑞峰院等26座,并涌现出天王寺的不空三藏、文殊寺的伏虎禅师、灵峰寺的如卓法师、竹林寺的法照法师等一批高僧。天王寺规模宏大,最兴旺时期僧众千余人。宋代民族英雄李纲曾在寺旁留下珍贵题刻,历代名人吟题甚多。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赐“文殊寺”匾额一面。长乐女子陈金凤则嫁与王审知儿子王延钧为皇后,进一步促进长乐佛教的兴盛。
宋代长乐大力兴修水利,发展水陆交通,经济得到新的发展,人口明显增加,促进寺院建设,建有圆觉寺、文京寺、资寿寺、金山寺、真元寺、德成岩禅寺、碧泉寺、晦翁岩禅寺、屏山寺、云顶寺、古灵寺、灵洞寺、朝元寺、营前大士殿、东渡大士殿等46座。其中建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的圆觉寺,朱熹曾来此造访礼佛,题写“大雄宝殿”匾额。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的文京寺,是当时高僧名士谈经讲学之处。宋代大学士郑丙开创的屏山寺,极具儒雅之风。
元代,长乐的佛教活动渐趋衰落,唐五代时期兴建的寺院26座均破废。整个元代,只建1座佛塔寺。
明代,长乐佛教开始复兴,建有灵泉寺、文水寺、水月寺、普陀寺、初有庵、西兴寺、梅峰寺、宝贤寺、潮应寺、荣菊庵、青山寺、龙兴寺、锦鲤寺、狮岩寺、青云寺、凤翔堂、中境灵谷寺、鳌峰岩禅寺等28座。郑和七次下西洋,在长乐太平港候风,他既崇佛又尊道,尤其是郑和船队中的船员水手绝大部分是长乐人,从而促进佛教的发展。
云门寺历代失修,破损不堪。郑和于永乐十年(1412),予以重建,有观音堂、弥陀岩、泗洲岩、狮子岩、坐禅处等15处胜景。郑和船队人员驻扎城关,于永乐十一年同寺僧一起重修南山寺。永乐十三年三月十一日,郑和发心印造《大藏尊经》,奉施喜舍南山三峰塔寺流通供奉。
清代,佛教活动又有新的发展。顺治初到同治年间建有法雨寺、潭谷寺、云龙寺、银峰寺、梅花观音堂、广聚堂、般若堂、仙竹寺、太华寺、广义堂、致一堂、凤井庵、唐兴寺、弥陀寺、善仁堂、准堤堂、广积堂等45座寺院、庵堂。银峰寺系住山比丘结茅养母之处,他锄月耕耘,为人称颂。由家庭堂发展而成的唐兴寺,由原来的道观玄帝庙改为佛道双修、神佛共奉,建于道光年间的胪峰寺,都具有地方特色。
民国期间,社会经济不振,农村破产,尤其八年抗战期间,长乐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寺院被毁,僧侣星散逃难,寺院无人管理,破败不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教政策得到贯彻,民间信仰得到尊重。但在“大跃进”时期,多数寺院庵堂被改作他用,有的僧侣还俗,佛事活动停顿。
“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建筑物和文物都受到严重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被破坏的古老寺院开始逐步恢复。1994年,全市寺院庵堂62座(恢复或重建54座,新建8座),僧众90人,尼姑60人,居士4500人。
第二节 主要寺院
龙泉寺
八闽大丛林龙泉寺位于长乐沙京之莲花山麓,据碑记:寺肇自南北朝梁承圣三年(554),原名西山寺。唐百丈禅师落发于此,道成,建法堂、立石柱,传说有二龙戏寺井中,唐懿宗时赐名龙泉禅寺。初创时,有大雄宝殿、弥勒殿、观音堂等,香火极盛。五代后晋天福,普明禅师扩拓寺基。宋淳化间潘宗(博士)与族人建蟠龙池、戏龙亭,寺院兴旺逾前。元朝至明初,寺院荒芜,及明天顺,沦为兵舍。明万历四年(1576)老僧叶宝丰与叶运丞(明海)又倡修寺院。清顺治二年(1645),首创日本黄檗宗的隐元禅师来寺住持,寺又重光。后遭兵燹,寺遭毁圮。乾隆间先后礼请黄檗智幢和尚,鼓山常明禅师入主,僧众二三百人,并修《龙泉寺志》。有寺田600亩,寺山百亩。民国,寺复式微。抗日战争时期,长乐两度沦陷,僧散寺虚。光复后,乃延海济法师继主,因战事频仍,生灵涂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受“文化大革命”冲击,一度沦为畜牧场。后来雪峰崇圣寺瑞淼师见祖庭荒废,率徒来寺兴复,不久瑞淼师入寂,广禅继志戮力,历经20年,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兴修堂宇,渐复旧观。在西山寺旧址建大悲殿,新塑观音像,高3.2米,扩建放生池,使西山旧址与新寺连成一片,雄伟壮观。
千年古刹,虽屡经兴废,尚有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列县级文物保护。如大殿的16根大石柱,每根高6米,重约4.5吨,系百丈祖师遗物,石柱旁刻有施者姓名。当年龙井至今犹存,露松桥和金盆顶山通道是百丈禅师留下的遗迹。大殿后面,还有“出米佛”一尊。相传当时石佛脐部,每日流出食米,足够住众食用,因有人希图多出,凿大其脐,自是不再出米。还就西山寺旧址改建山门,续建玉佛殿、法堂、钟鼓楼、禅堂和百丈纪念堂等,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
1994年,由释广禅住持,长乐市佛教协会会长释华清兼监院,和尚36人,居士600人。
云门寺
云门寺位于航城镇洋屿村鹤山上。建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云门寺禅宗是中国佛教南宗五大禅宗之一,高僧大慧宗杲禅师在鹤岗上筑室修持,为纠集云门法系,故把禅寺定名为“云门寺”。禅寺规模宏伟,僧众颇多,著称左江第一。宋乾道间(1165~1173)孝宗题“石门”。宋宰相郑昭先的父亲曾在鹤岗山腰地开辟园林、建亭榭,宋嘉定间(1208~1224)扩建寺宇。
明永乐间(1403~1423)著名航海家郑和率船队驻泊太平港时,常登云门山观览,并捐俸修葺云门寺、重塑佛像。后经清咸丰元年(1815)重修。尚存清代青铜钟一口。
1978年,雪峰瑞淼禅师之女弟子广学、广妙、广证、广端等20人来云门寺复修。建筑物尚保留明代建筑艺术风格,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大雄宝殿、观音阁、文昌阁、客堂、亭阁等建筑物,寺院面宽五间,进深二间,前有院庭,左右有钟鼓楼,寺宇雄伟壮观。
云门寺风景秀丽,有普陀岩、泗洲岩、狮子岩、坐禅岩、仙掌岩、五色泉、石琴屿、双鱼屿、楞家室、吸江亭、临江台15处胜景。
兴国寺
航城镇泮野村般若寺,南北朝陈太建五年(573)始建,后圮。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重建寺院,赐额“兴国寺”。立石碑载有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寺僧在象界建造水井饮用,井环是花岗石琢制,保存完好。井环周边刻字“太平兴国院僧在象垒造甲寅岁记”,里人林加用等舍田地供寺香火(见重建兴国寺碑刻)。兴国寺和营前的文殊寺、玉田的乾巫寺是同宗的。兴国寺代出高僧,著名的有肉身坐化于乾巫寺的春松法师,就是出家于兴国寺。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士殿、藏经楼、文昌阁等建筑物,占地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景点有平地尖峰和泮野水两头涨。明代,闽侯县尚干乡名宦林大茂曾在此读书;清代学者陈应驹曾在此开堂授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德芳法师为住持。1994年由泮野人陈凤英住持,信徒200多人。
天王寺
天王寺位于市区西北,金鸡山与东坑里之间,首石山南坡,《长乐县志》载:始建于唐大中七年(853),里人林舒舍宅为寺。
宋宰相李纲曾到天王寺谒拜、游览。天王寺溪旁巨岩上有李纲题刻“荔枝冈”,列县级文物保护。
元代几十年没有修葺,寺院颓坏,僧众稀少。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阮山寺并入天王寺。成化年间(1470~1480),唐大中十四年(896)建的新成寺也并入天王寺。僧众增多,佛事活动活跃,对外很有影响。隆庆四年(1570)重建经堂、小轩二堂。明崇祯十三年(1640)募义伯王廷、清顺治六年(1649)僧道机法师住寺亦共同修建天王寺。顺治十四年兴建大殿,十六年重建法堂(从出土石槽刻字中分析),时龙泉寺遭兵燹,部分僧侣遁至天王寺。乾隆二十四年(1759)邑绅柯琼重修。道光二十八年(1848)邑人陈声琚、郑向奎倡修,天王寺最兴旺时期有僧众千人,寺庙方圆近百亩。
道光二十八年至民国38年(1848~1949)少有复修,寺庙颓倾,逐座倒塌,佛像无不面目全非,又经“文化大革命”,寺庙几乎圮废,僧众离走。
1993年冬,释复彻率僧众20多人筹资30多万元重建天王寺,得到岐后村乐寿园理事会通力合作,筹资130多万元,修建完成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阁、地藏殿、静法念佛堂、钟鼓楼、伽兰殿、西扳阁、长生祠、斋堂等设施,占地面积40多亩,逐步形成园林式寺院。
同年筹集15万元用于医疗卫生及慈善事业,开设门诊所对外开放,对鳏寡孤独困难户给予救济、免费治疗。
景点有烟萝亭、望江亭、清心亭、乐寿台、松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阿辱观音、阿么提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多罗尊观音、蛤蜊观音、六时观音、普兹观音、马郎妇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其中多为唐代以后民间流传信仰的观音形象,产生较大影响的有杨柳观音、鱼篮观音、马郎妇观音、水月观音等。1986年经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天王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由释本法(复彻)师住持,教职人员10人,教徒人员350人,工作人员10人。
文殊寺
文殊寺位于营前镇东屿村大象山麓。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书“文殊寺”匾额。元代兵祸寺毁,仅存宋政和四年(1114)石槽。后有僧筑茅舍于此修行。清初(1644)福建布政司李学兰重新修建。从此大兴土木。康熙间(1622~1722)禅寺建筑规模雄伟,寺院面貌更新。大殿前悬挂康熙五十四年铸造的铁钟“太平钟”,在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时销毁。清太子太师陈宝琛祖父陈若霖官居刑部尚书,少年时在文殊寺攻书砺志。“大雄宝殿”为陈宝琛书写。寺后廊竖立康熙五十三年石碑,载有文殊寺的历史,民国17年(1928)重修。“文化大革命”时期,佛像捣毁。“文化大革命”后,东屿、黄石两村群众集资修建。
寺前有海会塔,山麓有伏虎禅师坛,寺天井中有一古井,井水终年不涸,清澈甘冽。殿前埕宽敞。
抗日战争时期,文殊寺有寺僧5人,住持为广隆禅师。中共地下党员刘润世、陈亨源组织长乐抗日游击队在大象山一带活动,驻扎在文殊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城工部负责人林元熙、苏林参等组织游击队活动,常驻在文殊寺里有四五十人。广隆禅师和弟子慈山经常资助,为游击队送情报。有一次被人告密,国民党军队突然包围文殊寺,游击队早已转移,但广隆、慈山遭受国民党兵绑吊毒打。1994年,由慈山禅师住持,僧众8人。
竹田岩西兴寺
西兴寺在古槐镇竹田村天马山麓。明万历(1573~1620)创建。清康熙间(1662~1772)修。寺西有乾隆间(1736~1808)建的文昌阁。“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佛像损坏。80年代初,村民集资修建恢复原貌,新塑佛像。现拥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文昌宫、西归祠、钟鼓楼、仰山亭、圆通宝殿等建筑物。
西兴寺与叠翠岩相连,路径盘通,寺后有莲花峰、沙鱼岩、通融洞、罗汉台、寒水池、一线天、佛靴、仙桃、象鼻等胜景10余处,观音亭放眼,劲松翠竹绕寺,叠翠岩天然美景,海天田畴尽收眼底,游客纷至沓来。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由释悟东住持,僧3人,信士200人。
长乐寺院分布简表
表37-1 南北朝时期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灵芝寺 |
南齐永泰元年(498) |
|
已废 |
灵源寺 |
梁大通二年(528) |
七都 |
已废 |
灵隐寺 |
梁大通二年(528) |
逍遥里九都(青桥岭顶) |
已废 |
县山寺 |
梁大冈五年(539) |
县治后山(今后垅山) |
已废 |
竹林寺 |
梁太清元年(547) |
敦素里十二都(今高楼) |
尚存 |
皇恩寺 |
梁太清元年(547) |
方乐里二十三都(今金峰) |
尚存 |
龙泉寺 |
梁承圣三年(554) |
十都(今沙京) |
尚存 |
法涧寺 |
梁太清元年(547) |
十二都 |
已废 |
方山寺 |
陈天喜元年(560) |
光俗里 |
已废 |
光严寺 |
陈太建元年(569) |
十三都(今鹤上) |
1998年重建 |
兴国寺 |
陈太建五年(573) |
十都 |
已废 |
长者寺 |
陈太建间(558~559) |
大宏里(岭南村) |
1989年修,尚存 |
唐 代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国德寺 |
唐景龙三年(709) |
光俗里(今筹东) |
1988年移迁重建 |
光泽寺(院) |
唐天宝二年(743) |
崇贤里十三都 |
已废 |
建林寺 |
唐永太元年(765) |
廉风里十一都(今青山) |
1998年重修 |
文殊寺 |
唐大中元年(847) |
高祥里(今东屿村) |
尚存 |
泗明寺 |
唐大中六年(852) |
永胜里十三都(鹤上) |
已废 |
天王寺 |
唐大中七年(853) |
宾贤里县(今西关岐后) |
尚存 |
灵光寺 |
唐大中七年(853) |
十都(福湖村) |
已废 |
灵峰寺 |
唐大中七年(853) |
十九都(江田村) |
已废 |
福圣院 |
唐大中十二年(852) |
钦仁里 |
已废 |
龙泉院 |
唐大中十三年(859) |
十一都 |
已废 |
五云寺 |
唐大中十三年(859) |
崇仁里十七都 |
已废 |
新成寺 |
唐大中十三年(859) |
崇化里十八都 |
已废 |
福兴寺 |
唐咸通二年(861) |
崇邱里二都 |
尚存 |
碁山寺 |
唐咸通二年(861) |
新开里二十四都 |
尚存 |
北崇信寺 |
唐咸通二年(861) |
大宏里(今溪上村) |
1994年重建 |
灵泉寺 |
唐咸通二年(861) |
光俗里(今长限) |
尚存 |
观音寺 |
唐咸通四年(863) |
宾贤里(今东关) |
尚存 |
南观音寺 |
唐咸通四年(863) |
同荣里八都 |
已废 |
灵洞寺 |
唐咸通四年(863) |
至德里(今洞头) |
尚存 |
金沙尼寺(院) |
唐咸通四年(863) |
建兴里十一都 |
已废 |
双峰院 |
唐咸通五年(864) |
方安里鳌峰之阳 |
已废 |
清凉院 |
唐咸通五年(864) |
光俗里(霞洲村) |
尚存 |
当阳寺 |
唐咸通六年(865) |
同荣里七都 |
已废 |
清凉寺 |
唐咸通五年(864) |
至德里 |
已废 |
开化寺 |
唐咸通七年(866) |
绍惠里 |
已废 |
大悲寺 |
唐咸通七年(866) |
绍惠里 |
已废 |
南崇信寺 |
唐咸通八年(867) |
崇邱里二都 |
已废 |
禅林尼寺 |
唐咸通八年(867) |
仁义里十三都 |
已废 |
灵鹫寺 |
唐咸通九年(868) |
昆由里六都 |
已废 |
灵光寺 |
唐咸通九年(868) |
海滨里十八都 |
已废 |
灵山寺 |
唐咸通九年(868) |
敦化里二十一都 |
改建 |
北灵山寺 |
唐咸通九年(868) |
敦化里二十一都 |
已废 |
龙宫寺 |
唐乾符三年(876) |
絃歌里十五都 |
已废 |
灵握寺 |
唐广明元年(880) |
崇平里四都 |
已废 |
南椟林寺 |
唐中初元年(881) |
泉元里五都 |
已废 |
阮山寺 |
唐中和二年(882) |
泉元里五都 |
已废 |
广明寺 |
唐光启二年(886) |
至德里(今马头) |
尚存 |
光启院 |
唐光启二年(886) |
至德里 |
已废 |
祥云寺 |
唐光化二年(889) |
方炎里五都 |
已废 |
兴国院 |
唐火顺二年(891) |
十一都 |
已废 |
南阳院 |
唐景福元年(892) |
千零里二十都 |
已废 |
岩泉报恩寺 |
唐天复二年(902) |
敦化里二十一都 |
1997年重建 |
南福兴院 |
唐天祐二年(905) |
灵石里(八都) |
已废 |
福安院 |
唐天祐二年(892) |
廉风里(十一都) |
已废 |
灵瑞寺 |
唐天祐二年(905) |
方安里二十三都 |
已废 |
白龙院 |
唐时置(618~907) |
十三都(鹤上后山) |
已废 |
乾巫寺 |
唐时置(618~907) |
钦仁里(玉田) |
尚存 |
五代十国时期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西峰寺 |
梁开平二年(908) |
昆由里竹田村 |
已废 |
东林院 |
梁开平二年(908) |
光俗里 |
已废 |
西禅寺 |
梁开平二年(908) |
高详里山田 |
尚存 |
净林寺院 |
后梁乾化二年(912) |
崇邱里(三都) |
已废 |
新安寺 |
后唐冈光元年(924) |
信德里(三都) |
已废 |
香岩院 |
天成元年(926) |
江左里 |
已废 |
观音院 |
天成二年(927) |
至德里 |
已废 |
福安院 |
天成四年(929) |
廉风里(青山下)十一都 |
已废 |
秀峰院 |
长兴二年(931) |
嵩平里(四都) |
已废 |
资福院 |
后唐清泰二年(935) |
敦化里(二十一都) |
已废 |
小门院 |
后唐天福二年(937) |
崇邱里 |
已废 |
妻林尼院 |
后唐晋天福二年(937) |
招贤里(十三都) |
已废 |
南崇福寺 |
后晋天福二年(937) |
泉元里(五都) |
已废 |
幽林院 |
后晋天福二年(937) |
崇邱里(二都) |
已废 |
宝藏院 |
后晋天福三年(938) |
昆由里(六都) |
已废 |
东巷寺 |
后晋天福四年(939) |
泉元里(五都) |
已废 |
释迦院 |
后晋天福四年(939) |
钦仁里 |
已废 |
甘泉院 |
后晋天福九年(944) |
宾贤里县治东 |
已废 |
北崇信寺 |
后晋天复十年(945) |
敦化里二十一都 |
已废 |
西崇福寺 |
后汉乾祐元年(948) |
崇邱里 |
已废 |
沙峰院 |
后汉乾祐二年(949) |
方安里二十三都 |
已废 |
广顺院 |
后周广顺元年(951) |
絃歌里十四都 |
已废 |
瑞峰院 |
后周广顺二年(952) |
同荣里七都 |
已废 |
银峰寺 |
五代(907~960) |
高详里下洋 |
尚存 |
三峰院 |
后乾祐元年(948) |
县治东隅(一作崇邱里) |
已废 |
大泽寺 |
五代(907~960) |
十都 |
已废 |
宋 代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地藏寺 |
建隆元年(960) |
永胜里十三都 |
已废 |
鸿庆寺 |
建隆元年(960) |
崇仁里十七都 |
尚存 |
屏山寺 |
宋初(960~976年) |
江左里(猴屿) |
尚存 |
龙兴寺 |
初宋(960~976) |
廉风里十一都(屿头村) |
已废 |
瀛洲寺 |
乾德二年(964) |
光俗里(今营前) |
已废 |
宝林院 |
乾德二年(964) |
钦仁里(大溪山) |
尚存 |
南山塔院 |
开宝元年(968) |
县治西南 |
已废 |
普照院 |
开宝元年(968) |
县治西南 |
已废 |
灵源院 |
开宝二年(969) |
同荣里八都 |
已废 |
永寿尼院 |
开宝三年(970) |
昆由里六都 |
已废 |
灵山塔院 |
开宝三年(970) |
崇邱里(三都) |
已废 |
应瑞院 |
开宝八年(975) |
绍惠里 |
已废 |
极乐院 |
太平兴国元年(976) |
同荣里八都 |
已废 |
资寿寺 |
太平兴国二年(977) |
逍遥里九都北山 |
尚存 |
泗洲院 |
太平兴国元年(976) |
崇仁里(十七都) |
已废 |
华藏院 |
开宝九年(976) |
崇仁里(十七都) |
已废 |
南甘泉院 |
太平兴国二年(977) |
灵石里(八都) |
已废 |
北观音院 |
太平兴国二年(977) |
絃歌里(十四都) |
已废 |
宝林寺 |
太平兴国二年(977) |
千零里(二十都) |
已废 |
太平兴国寺 |
太平兴国二年(977) |
光俗里(今泮野) |
尚存 |
东庵院 |
太平兴国四年(979) |
泉元里五都 |
已废 |
乾元院 |
太平兴国七年(982) |
泉元里五都 |
已废 |
保福院 |
太平兴国七年(982) |
泉元里五都 |
尚存 |
广济院 |
太平兴国七年(982) |
钦仁里 |
已废 |
灵台院 |
太平兴国八年(983) |
千零里(二十都) |
已废 |
越峰院 |
太平兴国八年(983) |
敦化里二十一都 |
已废 |
资圣院 |
太平兴国八年(983) |
宾贤里(今下橹后山) |
已废 |
龟石泗州寺 |
太平兴国九年(984) |
清平里十都 |
已废 |
报恩院 |
太平兴国九年(984) |
和风里十七都 |
已废 |
中峰院 |
瑞拱初年(988) |
嵩平里四都 |
已废 |
报先院 |
瑞拱二年(989) |
同荣里七都 |
已废 |
延祥寺 |
淳化二年(991) |
二都前澳 |
已废 |
大溪新置寺 |
淳化二年(991) |
十九都良田里 |
已废 |
福顶院 |
庆历八年(1048) |
至德里 |
已废 |
真元寺 |
至和元年(1054) |
十六里都兰田村 |
尚存 |
清福院 |
熙宁七年(1074) |
江左里 |
已废 |
三峰塔寺 |
崇宁间(1102~1106) |
县治南山 |
已废 |
龙岗寺 |
乾道元年(1165) |
廉风里十一都(福利村) |
尚存 |
云门寺 |
嘉定间(1208~1224) |
江左里洋屿云门山 |
尚存 |
龙角峰寺 |
嘉定间(1208~1224) |
十四都 |
尚存 |
保福院 |
嘉定间(1221~1223) |
江左里 |
已废 |
云顶寺 |
宋(960~1279) |
高详里(黄石) |
已废 |
崇福寺 |
宋(960~1279) |
二都 |
已废 |
南崇福寺 |
宋(960~1279) |
三都 |
已废 |
文殊尼寺 |
太平兴国六年(975) |
重兴里十一都 |
已废 |
圆觉寺 |
建隆元年(960) |
至德里(岭头村) |
尚存 |
江山寺 |
宋元丰间(1078~1085) |
二都阳厦 |
改建为敬老院 |
圆觉寺 |
宋(960~1264) |
二都龙门后沃 |
已废 |
元 代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调元寺 |
皇庆二年(1313) |
二十三都(东吴) |
尚存 |
海云寺 |
正顺间(1330~1322) |
七都(同荣里) |
尚存 |
双涧寺 |
至正二十年(1360) |
五都(东林村) |
尚存 |
重云寺 |
至正二十年(1360) |
江左里 |
已废 |
西石岩寺 |
至正二十一年(1361) |
二十一都(金峰首占) |
尚存 |
宝溪寺 |
天历元年(1328) |
十三都 |
尚存 |
仁麟寺 |
至正间(1341~1368) |
十七都(鹏陈村) |
由宫改寺,尚存 |
松溪寺 |
至正二十五年(1365) |
三都 |
由堂改寺,尚存 |
佛塔寺 |
泰定二年(1325) |
方安里二十三都(今文岭) |
尚存 |
明 代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石泉寺 |
庆武元年(1368) |
江左里院裡山 |
已废 |
华光寺 |
永至间(1403~1424) |
十九都江田灵峰山 |
尚存 |
文水寺 |
永至间(1403~1409) |
高详里下洋村 |
1994重建 |
水月寺 |
弘治元年(1488) |
嵩平里(四都今马厝) |
尚存 |
南山寺 |
弘治间(1485~1505) |
县治西隅南山 |
已废 |
洪回寺 |
明中叶(1476~1505) |
四都(今蕉岭) |
尚存 |
微峰寺 |
熹清(1522~1566) |
四都坑田村 |
尚存 |
普陀寺 |
熹清(1522~1566) |
江左里浮岐村 |
尚存 |
梅峰寺 |
万历间(1573~1620) |
县治节阳(今东关岭口) |
尚存 |
兴龙寺 |
万历间(1573~1620) |
四都坑田村 |
尚存 |
兴龙寺 |
万历间(1573~1620) |
二十都垅下蕉石岩前 |
已废 |
宝贤寺 |
万历间(1573~1620) |
大宏里(今文石村) |
已废 |
珠墩寺 |
天启元年(1621) |
敦素里十二都(今古槐) |
尚存 |
龙首寺 |
天启元年(1621) |
钦仁里(今玉田上元村) |
尚存 |
水涧灵塔寺 |
天启间(1621~1627) |
县治西阳中境铺 |
尚存 |
西兴寺 |
天启初(1621~1627) |
六都(今竹田村) |
尚存 |
新峰寺 |
天启初(1621~1627) |
六都 |
已废 |
云谷寺 |
天启间(1621~1627) |
六都 |
已废 |
潮应寺 |
天启间(1621~1627) |
二十都松下村 |
尚存 |
鳌峰岩禅寺 |
崇祯十年(1637) |
大宏里(今潭头泽里) |
尚存 |
永丰寺 |
崇祯十二年(1639) |
县治首石山 |
已废 |
龙峰寺 |
崇祯间(1628~1644) |
县治北马王山 |
尚存 |
灵泉寺 |
崇祯间(1628~1644) |
县治后六平山 |
已废 |
界泉寺 |
崇祯间(1628~1644) |
县治后六平山 |
后改北涧寺,重建 |
鳌顶寺 |
明末(1628~1644) |
县南鳌头山之麓 |
尚存 |
狮岩寺 |
明(1368~1644) |
海滨里十八都壶井 |
尚存 |
青云寺 |
明(1368~1644) |
二十一都(金峰三星) |
尚存 |
锦鲤寺 |
明(1368~1644) |
大宏里(今边兰村) |
尚存 |
清 代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潭谷寺 |
顺治元年(1644) |
大宏里(文石村) |
|
法雨寺 |
清初(1644~1654) |
县治马王山之麓(今十洋村) |
1998年建 |
寿万寺 |
康熙间(1662~1671) |
十七都 |
已废 |
古灵山寺 |
康熙三十年(1691)重建 |
二十一都 |
即古灵山堂,尚存 |
云龙寺 |
康熙三十八年(1699) |
十四都(今云路) |
尚存 |
胜田寺 |
康熙四十五年(1780) |
大宏里 |
尚存 |
普光寺 |
康熙间(1644~1653) |
七都感恩村 |
尚存 |
鼎山寺 |
康熙间(1644~1653) |
十八都(今壶井) |
尚存 |
相岩寺 |
康熙间(1662~1722) |
方安里(二刘) |
尚存 |
龙山寺 |
康熙间(1662~1722) |
大宏里(今文石) |
尚存 |
普光禅寺 |
乾隆二十五年(1760) |
十五都锦桥西头 |
尚存 |
常峰寺 |
乾隆五十六年(1760)重建 |
二十都太常山 |
尚存 |
青云寺 |
嘉庆间(1796~1820) |
光俗里长安村 |
尚存 |
凤窟寺 |
嘉庆间二十年(1813) |
县治东关道头溪 |
尚存 |
福兴寺 |
道光间(1821~1850) |
四都坑田村 |
尚存 |
太华禅寺 |
道光二十四年(1844) |
光俗里湖里村 |
尚存 |
岐峰寺 |
咸丰二年(1852) |
十都沙京村 |
尚存 |
将军岩寺 |
咸丰四年(1854)修 |
大宏里岱西村 |
尚存 |
龙津寺 |
同治六年(1862) |
十七都施厝村 |
已废 |
下礼寺 |
清光绪二年(1876)重修 |
十五都(今漳港) |
尚存 |
胪峰禅寺 |
清(1644~1911) |
方平里(金峰上张) |
尚存 |
吴道寺 |
民国14年(1925)重修 |
大洋里 |
已废 |
昆山寺 |
民国32年修 |
十二都(今昆石村) |
尚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峨嵋寺 |
1994年 |
吴航镇东关村 |
|
龙源寺 |
1988年 |
航城镇龙门村 |
|
金山寺 |
1992年 |
航城镇洋野村 |
|
登云寺 |
1989年 |
航城镇石龙村 |
|
仙竹寺 |
1993年 |
营前镇长限村 |
|
蒲竺寺 |
1989年 |
猴屿乡浮岐村 |
|
普陀寺 |
1987年 |
猴屿乡浮岐村 |
|
福寿寺 |
1990年 |
吴航镇十洋村 |
|
表37-2 待考年代寺院表
名 称 |
位 置 |
浮屠寺 |
县治六平山石门上 |
莲花峰寺 |
十一都福州里 |
国兴寺 |
十一都湖南后山 |
福宁寺 |
十一都 |
朝天寺 |
十二都 |
普明寺 |
十七都(感恩村) |
北观音寺 |
十四都(洞湖村) |
西来寺 |
十六都 |
华文寺 |
十六都 |
鹿山寺 |
二十都(山前) |
斗湖寺 |
二十四都 |
双峰寺 |
方安里鳌峰之阳 |
龙珠寺 |
方安里(今阜山村) |
碧泉寺 |
江左里高安 |
龙首禅寺 |
至德里(洞头) |
禅顶寺 |
至德里 |
青龙寺 |
赤屿 |
报恩院 |
钦仁里 |
福兴院 |
钦仁里 |
应圣院 |
钦仁里 |
隆庆院 |
钦仁里 |
观音院 |
钦仁里 |
福星寺 |
社八 |
青云寺 |
三都苏山 |
申屠寺 |
三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