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敦崇秋游梨儿峪 |
 
富察敦崇秋游梨儿峪 潘惠楼 1987年9月,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文史掌故》一书。其中载有雷梦水先生撰写的《富察敦崇及其游梨儿峪》一文,收录了富察敦崇游览房山梨儿峪后写的一篇文章《游梨儿峪记》。 富察敦崇,别号铁狮道人。清康熙朝大学士马齐之后,二等敦惠伯承志之次子。承志姓富察氏,道光二十八年(1848),娶奕绘贝勒和侧室顾太清所生之次女以文为妻。生有二子,长子宗佑,字佐臣;次子敦崇,字礼臣。敦崇喜署名富察敦崇。 富察敦崇生于咸丰五年(1855),自幼聪慧,然多次应试,均以族人回避,不得进入考场。只好援例纳官,曾任东三省道员。宣统三年(1911)七月,因病请假就医,回到北京,革命军兴,便居家不出。富察敦崇生平喜文事,著述颇丰。留有《燕京岁时记》、《紫藤馆诗草》、《芸窗琐记》、《庚子都门纪变》、《皇室见闻》、《画虎集文钞》等多种著作。作者尤熟习北京掌故和风土人情,所作《燕京岁时记》,以时间为序,从正月至十二月,依次记述北京的风土、名胜、物产和技艺,并将定期游览胜地一一予以介绍。内容丰富,且多是作者所见所闻,翔实可信,是研究北京岁时风物、社会生活颇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被誉为近代研究北京掌故的杰作。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印后,立即风行市上。1961年,北京出版社根据原刻本标点排印一册,与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合为一书出版。 富察敦崇的《游梨儿峪记》,是一篇记实性散文。梨儿峪,当地人称梨峪沟,又称之或写之为李儿峪沟、柳叶沟、冷月沟、鲤鱼沟。位于房山晓幼营村北。民国十七年《房山县志》卷二“地理•山脉”中记有“李儿峪沟,长十余里,西北至高桥寺”。从晓幼营村往北,进入山沟,沿古道可去门头沟区与房山区交界处的高桥寺,再往北可去潭柘寺。沿古道往西过谷积山,可至北车营村后的灵鹫禅寺。 梨儿峪,沟内风景优美,因有明代古刹环秀禅寺,当地人还称其为庙儿沟。自古以来,就吸引京师的文人墨客来此游览。《游梨儿峪记》记载了富察敦崇游览梨儿峪的过程。 全文如下: 年来时事变迁,芒无归宿,叫嚣隳突,触目惊心。欲求一避世之地而不得,惟时取桃花源记,倚枕读之,终惜其为寓言也。癸丑秋九月,费君瑞龄,招游西山。初八日壬辰,携一僮一仆及孙尔寿,戴星而出,登东西行。过卢沟,逾良乡,北转至坨里,则费君已遣小舆相迎矣。而去山犹甚远也,迤逦前进,凡经村镇三,曰石梯,曰水月,曰上万。过上万三里许,行步渐高,已入乐寿山庄之南界。乐寿山庄者,费君等四氏之别业也。地本僧寺遗址,山名积谷,寺曰环秀,俗呼曰梨儿峪沟,有大明景泰、成化、宏治碑碣,明以上无考焉。舁甫及门,费君僧服出迎,左执蝇拂,右拄铁杖,合掌问讯。俨然大刹,善知识,呜呼!君非昔日树旗旌乘五马南面称太守之人耶,何不幸至于斯也;君非昔日奔走公卿蒙犯霜露嗫嚅其口热中于心者之人耶,何淡泊一至于斯也。俯仰大笑,拾级登堂,游侣毕集。曰瑞丰字裕如者,费君之贵介弟也,曰致礽、曰致泽者,费君之子若侄也。皆前日至。奎君聚五,亦前日至,与费君同为主人。齐君、赵君、敬叟、润叟,皆同日至。山肴野蔌,罗列满前,饮酒未终,已颓然入梦矣。癸已,重阳也。登东山之麓,割肉而食,夕阳欲下。循山而西,有观音殿焉。墙壁倾圯,荒榛满目。再行一二里,遥闻犬吠声,人家二三结宇断崖上。门前昏柿林,霜叶微红,实垂至地。崖下有泉一泓,清冷澄澈,停蓄不流。客有携茶具者,汲而烹之,殊甘美也。泉东数步,又有一小泉由石隙中出,曲折萦回,入地而没,惜无人疏凿耳。甲午晨起,登北山至文殊院,院久废,无一椽之遗,而形势殊胜,真龙盘虎踞之地也。是日晚,大雨彻夜,至明未息坐看山头云起,弥漫半空,想身已在云雾中矣。丙申晓晴,云消雾散,遥见东北绝顶处有红叶数丛。询之土人,曰平台山,往返十余里。勉力而往,行将及半,遇耕者王清源,曰平台山望之甚近,行之甚艰,怪石巉岩,艰容跬步,恐非翁之所能及也。予亦以筋力既疲,废然而返。东山月上,又复快然,敬叟世五,携有短笛,倚窗作梅花三弄,余音嘹亮,响彻重霄,真不知身在人世矣。次日,辞主人归,半日抵家,觉庭宇湫隘,烦杂不堪,深悔多此一返,他日,携家而往,愿授百亩而为之耕,红树青山,处处可志,谅不至如武陵渔人欲重访桃源而不得也。上万,阿显臣,高尚士也,与费、齐、奎三氏,同为庄主人。敬叟名昌,姓博尔济吉特,乃费君之妇翁。项氏润芳,字澍田,亦费君之姻娅。费君字鹤庄,本复姓费莫,因从简,去莫存费,亦世之有心人也。已亥雨窗铁狮道人富察敦崇记。 全文用笔简练优美。在千余字的文章里,时间、地点、人物、游览过程,写得非常清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跃然纸上。 根据文中所记,富察敦崇游梨儿峪的时间在癸丑年,应为民国二年(1913),正值重阳节期间。连来带去,总共五天,住在梨儿峪的乐寿山庄。同去者四人,自己和“一僮一仆及孙乐寿”,是应“费君瑞龄,招游西山。”在五天的行程中,第一天,是重阳节之前一天,从京城经卢沟桥,过良乡,走坨里、上万,来到梨儿峪的乐寿山庄。第二天是重阳节,到东山登高,又游览了附近的观音殿和农家。第三天,游览北山的文殊院遗址。第四天,准备游览平台山,因路远未成行返回。第五天,从乐寿山庄回京家中。 文中记载的乐寿山庄,“地本僧寺遗址,山名积谷,寺曰环秀。俗呼梨儿峪沟,有大明景泰、成化、宏治碑碣”。可证乐寿山庄应是梨儿峪中的环秀禅寺所在地。环秀禅寺,创建于明代,遗址尚存,为房山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从晓幼营村进入梨儿峪沟,沿运石灰和石料的土路前行五六里,登上路南的三十余层台阶即是环秀禅寺。山门和配殿均已不存,正殿三间,基本完好。正殿为无梁殿建筑,全部为砖瓦灰石砌就。青砖砌墙,殿四角外包条石。歇山顶,铺灰瓦。门窗以白玉石发券,券脸浮雕花卉、飞天、麒麟、人物等。建筑式样与房山区孔水洞前的明“大历万佛龙泉宝殿”基本相同,此种建筑形式在北京市并不多见。正殿面阔约12米,殿内穹窿顶高约7 米。殿内后墙有佛龛三个,下面的须弥座相连。座和佛龛都是汉白玉石垒砌。座高约1米,长约6米。佛龛各高1.6米,进深1.2米。可惜的是,2004年,佛龛上的部分石雕件被人拆毁,有的已被摔成碎块。在正殿前有月台,长8.5米,宽2.3米。月台前的院落及配殿残址荒芜不堪。院中有一矗立石碑和两块倒地石碑,立碑为明成化年。“敕建环秀禅寺碑记”碑文已严重风化,字迹不清。 乐寿山庄,富察敦崇游记中为“费君四氏之别业也”。“上万,阿显臣,高尚士也。与费、齐、奎三氏,同为庄主人”。由此可知,环秀禅寺所在地,在富察敦崇游览时,已成为乐寿山庄之界,为阿、费齐、奎四家共有之别墅。 文中记载的观音殿,距环秀禅寺约有三华里,当时已“墙壁倾圯,荒榛满目”。今遗址中还存有殿堂三间,也是歇山顶无梁殿形式。殿硕部亦有精美石雕藻井。院中遗有一碑,殿后遗有一塔。碑铭记为敕赐广智禅寺,广智禅寺即是高桥寺,因寺前山沟上建有高大石拱桥,桥上有塔,亦被称之高桥寺。观音殿距广智禅寺尚有二三华里。由于此碑铭的文字记载,致使许多人误以观音殿为高桥寺。观音殿前山沟中原有水井两眼,现只一眼井中有水。其水甘甜,山中有牧羊人长驻,常年饮用此井之水。 从富察敦崇的生平来看,应对梨儿峪一带比较熟悉。因其外祖父奕绘、外祖母顾太清均葬于距此不远的上万村大南峪。顾太清晚年曾长住大南峪养病,至光绪三年(1877)顾太清逝世之时,富察敦崇已然22岁,富察敦崇之母以文在未出阁前曾多次去大南峪,富察敦崇对大南峪的外祖父、外祖母坟茔也应该来过或比较熟悉,况富??那么,与大南峪近在咫尺的梨儿峪风景,富察敦崇也应早有耳闻、心向往之。 经过不足百年时间,梨儿峪中的乐寿山庄已杳无踪迹,环秀禅寺已成断壁残垣,然山中古迹犹存。环秀禅寺的基础还在,正殿基本完好;环秀禅寺东的明太监墓地,还存有高大的石牌坊;观音殿还有三间殿堂。如若将梨儿峪沟中的古道进行开发,青山绿树、野草闲花,与沟内古道上的高桥寺和谷积山的灵鹫禅寺连为一体,还是一处非常难得的风景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