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澹归和尚海幢寺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澹归和尚海幢寺碗

  黄耀忠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澹归和尚海幢寺碗是岭南藏界的名品,一直为晚近以来的藏家所珍视。几年前的一个夏日,有幸在北京竞得一只(图1),铜耳红木盒,盒盖镌刻邓尔疋书“清康熙海幢寺碗”,白瓷,釉色微青,红釉书“海幢寺”三字于外壁,口沿酱釉,底款为青花双圈及描押印。高6.5cm,口径14.8cm,足径6.9cm。

  回来后翻查资料,见《广东文物》、《广东民间藏珍》均曾著录有海幢寺碗。《广东文物》是1940年广东文物展的图录,著录的为潘熙所藏。模糊的黑白图片只看到所描押印相同,看不清有无双圈,更无法分辨“海幢寺”三字是何釉色,尺寸无载。

  《广东民间藏珍》著录的口沿无酱釉,底款处红釉单圈,无描印。高6.5cm,口径14cm,并云乃澹归自资烧制。

  吾友怡古斋藏一碗(图2),亦口沿无酱釉,底款处红釉祥云,无描印。高6.9cm,口径14.2cm,足径6.6cm。可见烧制之时尺寸署款已有区别,一种口沿酱釉,底款青花双圈及描押印;另一种口沿无酱釉,底款处红釉单圈。而同一种的大小也稍有差别。当是乱世之时,私家烧造日常应用之物,并不过于讲究。

  说来也巧,不久后在香港觅得澹归真像(图3),无款,据其用纸,当不晚于清中期。其上冯百砺题澹归事迹甚详,亦有涉笔海幢寺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澹归大师法号今释,俗名金堡;为明崇祯御史,正色立朝,见嫉于权阉,逃虎蚯,遁迹梵刹。江浙陷匪,乃南下广州,入禺南雷峰海云寺依天然老和尚。赐号今释,自号澹归。助陈子壮勤王募兵筹饷。子壮殉难,收其尸。虑事洩,奔澳门。时澳已为葡领,可避满虏。乃匿于望厦村观音堂。得明末义士建普济禅院。亡明义民附者甚众,为逻者注目。知不可久居,遂继席于丹霞开座弘法。于禅语机锋寓民族正义。是以有识之士往依尤众。年暮示寂于平湖陆氏园香华山积。泣礼者千余人。归骨于丹霞山,建塔。清康熙间尚书徐乾学撰有塔铭,乾隆时为粤督李侍尧刨毁。但平日著作有《遍行堂集》、有(《行都奏议》、《粤中疏革》、《梦蝶庵诗集》、《丹霞集》、《临清集》、《澹庵集》、《丹霞日记》等多种,有梓行者,有未梓行者,为满吏搜毁不尽也。

  砺祖居雷峰山麓,课余常随喜海云。时住持老和尚培芳为先君方外交,是以常到其方丈听上人等说佛门逸事。闻澹师尝挂箪于海幢当家和尚,役为烧火僧,不惯炊事,每破盆碗。时粤吏某为师同年,便服往访,不获面。身世已露,旋他往。某向景德造盂钵百事偿所耗。今有保存完好之青色澹归钵者,人皆视如珍宝。

  蔡公德诚藏有澹师真像,因得瞻仰。丙申春冯百砺敬题。”

  清末海幢寺僧石夔刊于光绪戊戌(1898)年的《绿筠堂集》(图4)有《咏澹归祖钵》一首,序云:

  澹祖从尚书致仕,依天然老人蕹落,法名今释,字澹归,在海幢供淘碗之职,十年无间。迨后其门生督学广东,家人命侦祖耗,始知其真已为僧矣。门生乃跪而问曰:“以师学佛,厨下淘器,毋乃劳苦乎?”祖答曰:“佛本无相,丛林执事,各操其一。以余视之,实无苦也。”门生曰:“虽然,其或为贫所逼耳?师欲金,吾与之金;师欲田,吾与之田。惟师所欲。”祖曰:“安用是?汝既有心,他日回江西为我制钵数百以酬余误破之愆可也。”其后门生回江西果制钵数百,分两等,上等供佛,下等供众僧。澹归钵之来由实由此也。今下等亦无存矣。盖为好事者取去。噫!物以道贵,不亦宜乎!祖后嗣天然老人,开山丹霞,为丹霞第一代祖。

  脱却罗袍学佛俦,云厨执役几经秋;

  十年辛苦成何事?博得宗门一钵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两则文字是手边据有的清末民国间的实物资料,其他文献对此亦多有记载:

  顺治九年壬辰(1652)

  性因从广西行脚入广州,礼天然于雷峰海云寺,复受具足戒,易名今释,字澹归。

  澹归在厨亲涤碗器,隆冬郓手,不废服勤,碗具破缺,典衣偿之,天然知为法器(《海云禅藻集》卷一本传、光鹫《咸陟堂集》卷六《陀石翁传》);相传有“澹归碗”或当在此时,附录备考(吴天任《澹归禅师年谱》第68页)

  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

  十月,李永茂,充茂兄弟以仁化丹霞山施舍于澹归,严事三宝,辟为别传寺。永茂字孝源,河南南阳人,天启乙丑(1625)进士,崇祯时,官佥都御史;弘光末,巡抚南赣,与弟充茂(字鉴湖)买丹霞山为避乱计。永历初期永茂卒,后充茂携家返里,遂舍为寺,并祝发受具,山名今地,字一超。澹归既得丹霞,辟为别传寺,后遂卓锡于此,自充监院,前后创造,胼手胝足,运水搬柴,跨州过郡,送往迎来,人事轇轕,五官并用。澹归所撰《丹霞山新建山门记》、《丹霞施田碑记》之一及二、《丹霞营见图略记》、《丹霞大悲阁记》、《兜率阁记》、《准提阁记》诸文,述缔构区图事甚详。尤以得陆世楷之助为多。世楷字孝山,为澹归中表,任南雄知县,后世楷又建龙护园,为丹霞下院(《咸陟堂文集》卷六《舵石翁传》,同治《仁化县志》卷七、《遍行堂续集》卷一《负心说》)。

  康熙十一年(1672),尚可喜及福晋舒氏,对岭南名刹海幢寺,作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布施:

  傍珠江南岸为海幢寺,故郭家园也。建寺始于僧月池,得平藩之增饰而华矣,鹰爪兰乃郭园旧植,地改而兰茂,以亭盖之。平藩佞佛,龟峰、大佛、海云之兴造,其费不赞。(檀萃:《楚庭稗珠录》卷二)

  寺内所有之绿色砖瓦,均舒福晋所布施。初,两藩营造府第,咨请部示,恳照王贝勒制式,得用琉璃砖瓦,以及台门鹿顶。嗣奉部驳:“民爵与宗藩制异,察平、靖两藩均由民身立爵,所请用绿色砖瓦之处,碍难准行。”时粤东启窑,砖瓦皆成,而未敢擅用,乃尽施诸佛寺,若越秀山之观音寺、武帝庙及大佛寺,皆此种砖瓦也。(《南海百咏续篇》)

  查今释(1614—1680)字澹归,原籍浙江仁和,俗姓金,名堡,字道隐。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初选州牧,出知临清。明亡,入闽,随南明唐王,授礼科给事,以服丧未除,辞不受。后赴广东端州,事永历帝,授兵科给事,正言敢谏,不避权贵,因为群小所诬,拷掠至体无完肤,遣戍清浪卫。适清兵至,窜入桂林茅坪庵,剃发为僧,法号性因。清顺治九年(1652),入广州礼天然和尚。康熙元年(1662),开山于丹霞山,年六十七圆寂。(《咸陟堂文集》、同治《番禺县志》卷49)

  综上所录,可知海幢寺碗或“分两等,上等供佛,下等供众僧。”至于是否澹归“典衣偿之”,或是“同年”、“门生”代偿,又或是平南王尚可喜虚伪的“护法布施”,已难确考,澹归所偿则为共识。

  对于此种工艺毫不起眼的瓷碗,广东藏界一直视为珍宝,其实所看重的,乃是其背后所蕴涵的民族气节,不论是否澹归亲自烧造。明室倾覆,南明流亡政权,由弘光而永历,自闽入粤。在这风云诡谲之际,南粤大地上的忠烈之士或浴血奋战,或藉逃禅以抗节自存,对“生死去就”的决择绝不含糊。“吾粤风俗,以殉死为荣,降附为耻,国亡之后,遂相率而不仕不试,以自全其大节。”(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自序》)透过一只小小的瓷碗“亦可见吾粤人心之正,其敦尚节义,浸成风俗者,实为他省所未尝有也。”(同上)故“人皆视如珍宝”。正所谓“物以道贵”,所贵者,“民族正义”也!

  出自: 《收藏·拍卖 》 2006年12期

 
 
 
前五篇文章

川西北雍仲苯教早期著名寺院尕米寺历史与现状述略

滁州佛教发展历史

北京双黄寺正史

宝塔寺宝塔

八五一一农场志——第一节 佛教

 

后五篇文章

当涂县佛教历史起源

雕刻历史,记录沧桑——凤阳石刻介绍

东晋净土及观音信仰的地域流布

东土的“小西天”——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山

法海寺四绝美名传扬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