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普度寺的前生今世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普度寺的前生今世

  彭子

  普度寺大殿宏伟、壮丽、古朴,专家说,带有如此鲜明满族风格的建筑在北京是极少见的。还有多少人知道,曾经叱咤风云的多尔衮与普度寺辉煌时期的故事呢?

  曾经是辽、金、元、明、清五朝帝都的北京,先后经历过34位皇帝,到了明清时期,皇城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星罗棋布的衙署、寺庙、仓库、庭院以及随之的拱卫服务、物品管理、祭祀祖拜、戏剧演出等等,无不功能完善。其中,寺庙文化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出于政治与信仰的需要,历朝帝王、皇亲国戚、宫廷太监、达官显贵纷纷出资修庙,就城敕建的寺庙比比皆是。

  20万清军摧枯拉朽地扫荡中原后,却发现犹如一叶小舟置身于汪洋,面对数量百倍于己的汉人及汉族所谓正统文化的压力,清朝统治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联合其他少数民族来分化、抵抗汉文化的潜在力量,尤其要团结蒙藏民族。蒙藏民族信奉黄教,又称喇嘛教,所以清廷对黄教亦格外青睐,将黄教高僧封为国师,对班禅、达赖更给予极高待遇,并在皇城内特建喇嘛庙,以示恩宠。

  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内普庆寺前巷35号的普度寺便是建筑风格特异、保存最完整的皇城内专为皇家祈福的喇嘛庙。普度寺人称玛哈噶喇庙,专门供奉“大黑天神”,原为元太乙神坛,明为南城洪庆宫,清顺治初年改建为睿亲王府。

  普度寺之迷

  普度寺大殿是康熙年间在清初睿亲王多尔衮邸室垣上改建的普度寺仅存的大殿——慈济殿。寺庙整体规模宏大、殿宇辉煌,主要建筑有山门、慈济殿、黑护法佛殿、转轮殿等。

  殿宇建筑的地基高于地面3米多,今仅存的普度寺大殿,建在了一座遍体雕镂忍冬花蔓及仰覆连花纹的、高高凸字形距离地面107厘米高的汉白玉巨型须弥座上。这种两层台上的建筑极为罕见,显示着昔日王府不凡的气度。大殿面阔7间,前出厦5间,进深3间,四周有36根150厘米粗的檐柱环立。山墙与檐墙厚近1米,用大青砖平砌,墙根处用绿黄花色六边形琉璃砖拼成几何锦纹。大殿为歇山顶,黑琉璃筒瓦绿剪边,前厦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歇山顶,大殿及抱厦檐下出三重椽,绘和玺彩画。檐下梁端有木雕兽头,这是建筑师在建筑物上最为表现的地方。殿内有12根柱子,其中最粗的8根柱围有222厘米;最细的柱围也有150厘米。室内满堂井口天花,气派非常。

  普度寺最与众不同的是殿内一个造型罕见的神秘池坛,2002年在修缮大殿时被发掘出来,当时有文物单位进行考古鉴定,但最终也没能给一个确切的定论:这池坛为何物?当时干什么用的?从学术上来说仍是个迷。传说中普度寺有一条密道直通皇宫,当年多尔衮就曾借此密道私入宫中,然而在此次挖掘中可以断定此传说纯属子虚乌有。池坛位于普度寺大殿抱厦内的东侧、距地面42厘米处,北端有一宽100厘米的坑式入口,6级台阶一直通到池底。池底地面处有一个77厘米见方的石台,石台中心又被挖成一个圆洞,正好形成一个象征我国古代钱币的形状,不知是招财进宝,还是吉祥的象征。池坛上端是一圈用12块扇形汉白玉刻石相互衔接成的一个环形池面,上面刻有海浪、海马、殿宇、鬼怪、人物等浮雕花图,更有五爪云龙腾空飞舞,雕工精细,造型生动,令人叹为观止。刻石的下面是砖券,形成一个圆形的坑,更为奇特的是,在圆形刻石面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图形,分别为尖券顶形、圆形、梯形、方形,尺余见方,内刻人物、城池、花草、鸟兽,有的屋门大开,有的城门紧锁,人物着宽袍长袖,手执刀枪剑戟,似乎在向人们叙述着一个神秘的故事。

  普度寺殿宇拆毁较多,现只存山门及大殿和部分配房。整个大殿宏伟、壮丽、古朴,该建筑为中国传统建筑法式中所少见。专家称,带有如此鲜明满族风格的建筑在北京是极少见的。

  普度寺的前身

  明朝时此地为南城崇质宫的旧址。崇质宫位于明代小南城内,小南城为一处独立的建筑群,主要建筑有丽春门、飞虹桥、龙德殿、皇史宬、宏庆殿、重华宫、玉芝宫及湖泊、牌楼等。明景泰元年(1450年),因土木堡之变而失位的明英宗朱祁镇被也先派人送回京城,此时因已立新帝,他被尊为太上皇,即居住于此,称为小南城,夺门之变复辟后,还多次到过此地。

  清朝顺治初年,此地改建为睿亲王府。睿亲王,名多尔衮。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代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满族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明末清初剧烈的历史变革中,他声名显赫,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多尔衮生于1612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他不满15岁时以其功即被封为八旗中的正白旗旗主,在十大贝勒中排位为“九贝勒”。《清史稿?多尔衮列传》记述,1629年皇太极兵围北京城时,多尔衮曾与袁崇焕援军激战于广渠门外。1635年,多尔衮率军收降察哈尔残部时,获得了元朝遗留的玉玺,皇太极因此即位为皇帝,改后金国号为“清”,多尔衮因功晋封为“睿亲王”。“睿”,亦含聪明之意。1643年,皇太极病逝。实力占优但尚不足以势吞群雄的多尔衮,为使皇朝免遭分裂,立皇太极6岁的幼子福临帝,自己出任摄政王独揽大权,掌管朝政。

  顺治元年四月初八(1644年5月13日),摄政未久的多尔衮为建功立威以服众人,亲挂“奉命大将军”之印,率同母兄武英郡王阿济格、同母弟豫郡王多铎,统领八旗军大部主力出征伐明。此时,清军尚不知北京已在20天前被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明朝已被推翻。行军途中,清军接获吴三桂求援书信,多尔衮抓住天赐良机,传令转道兼程,兵锋直指山海关。多尔衮招降了吴三桂,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路追击,于顺治元年(1644年6月)乘势占领了北京城。从此,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有勇无谋的武英郡王阿济格等将领提议在北京城大肆屠戮,然后带着战利品返回关外。早在清入关之前,大学士范文程就上书多尔衮,劝他出兵“进取中原”,要安抚明朝官吏。多尔衮力排众议,决策定都北京,并派遣官员到沈阳去迎接顺治皇帝。

  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在皇极门(今故宫太和门)颁布即位诏书,晋封多尔衮为 “叔父摄政王”。1645年改称皇叔父摄政王,他以双重身份总揽朝政。

  盖世奇功的多尔衮权势急剧膨胀,他一人独掌八旗中的正白、镶白、正蓝三旗。他还借口腰腿不便,宣称以后不再对顺治皇帝行跪拜大礼。他搬出武英殿后,将王府迁至东华门外小南城。小南城,又称南宫,在今南池子大街,是明代的一处宫苑,曾与西苑三海并称“东苑”,以环境幽雅、宫室华丽著称。他将小南城的摄政王府变成了第二朝廷,每天召集百官来府议事,然后再将已决之议拿到朝廷去走个过场。后来他嫌跑来跑去太麻烦,干脆将皇帝发布谕旨的玉玺搬回府中。他在摄政王府居住了7年。

  多尔衮英雄盖世,但体质欠佳。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在喀喇城打猎时坠马受伤,病重而死,年仅39岁。多尔衮被追尊为“成宗义皇帝”,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因其早年排位为“九贝勒”,所以坟墓被称为“九王坟”。多尔衮按皇帝规格下葬后才两个月,饱受压抑、性格偏执的顺治皇帝(时年14岁)就开始了疯狂的报复。他宣称多尔衮犯有独擅威权、妄自尊大、挟制皇上、图谋篡逆等重罪,将多尔衮追夺王位,没收家产,掘棺鞭尸,捣毁坟墓。

  多尔衮毕竟是定鼎中原的第一功臣,天长日久便不断有人为他叫屈鸣冤,这使康熙皇帝不免渐生惭愧,下令将久已废弃的睿亲王府改建为玛哈噶喇庙,隶属于管理民族事务的理藩院。“玛哈噶喇”,是藏传佛教中的大护法神。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雄才大略的乾隆皇帝下令为多尔衮重修坟墓,恢复名誉。乾隆四十年(1775年),又将玛哈噶喇庙翻修扩建,改名为“普度寺”,昔日摄政王府大殿被改建为“慈济殿”。

  普度寺的今世

  此后,一直作为寺庙使用,该寺随时间推移,殿宇拆毁较多,现仅剩一座大殿和一座山门殿。解放后此处即作为校舍使用。如今,人为和自然风蚀等种种因素致使这座珍贵的古代寺庙损坏严重,周围的配殿也不知在何年何月荡然无存。这座饱经磨难的普度古寺,往日的风光湮没在了历史的厚重尘埃之中。2000年底,市政府对普度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整个修缮和复建遵循了整旧如旧的原则。如殿内的彩画穹顶基本为新旧各半,这是由于在维修时首先侧重使用一些原有的旧建筑材料,只有当旧件缺损时才用仿制的新件更替。

  古树郁郁,芳草萋萋,当游人穿梭在南池子大街,放眼望去,一溜青砖灰瓦,朱门红檐,

  沿街老槐成荫,俨然一派古朴之风。而普度寺,依然幽静安宁地站在皇城脚下。

  出自: 《文明·北京时间 》 2005年3期

 
 
 
前五篇文章

普救寺千年古塔怪声之谜

清水寺记

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

三潮水,知非寺

僧宿林泉寺

 

后五篇文章

庙与寺有何区别

汾阳崇胜寺北齐佛像碑

风雨沧桑明台寺——柘城明台寺文化遗踪探访

风雨兴衰普度寺

佛教金石碑刻鉴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