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拉卜楞寺晒佛节巡礼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拉卜楞寺晒佛节巡礼

  胡同庆 王义芝

  一

  2010年3月26日,即农历正月十三。雪花铺满大地,整个夏河县城和拉卜楞寺院都显得格外圣洁,走在街道上,闻不到一丝尘土的味道。这一天,是甘南藏族人民每年最期盼、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晒佛节。

  清晨8时许,人们便踏着雪,沿着顺时针方向,互相跟随着来到寺院边的一排排转经筒前,一边祈祷念经,一边转动经筒,形成一股股人流,纷纷赶往寺院南侧晒佛台,在大夏河南、北两岸聚集。

  途中,有不少藏民磕着长头前往晒佛台。

  晒佛台修建在大夏河南岸大约45度的山坡上,宽近20米,高30多米,前面是一大片开阔平地。河的北岸也有一大片平地,有两座桥横卧其间,形成巨大的广场。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越来越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些较为年长的藏族群众坐在桥或公路两侧的石阶上,耐心地等待着。从外地来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则大多跑来跑去,或爬到旁侧的山坡上寻找最佳的摄影点,或拿着相机在人群中穿梭,对着身穿民族盛装的藏族同胞不断地按下快门。因为,今天对于藏族同胞来说,不仅仅是一般宗教意义上的节日,更是充满生活热情的喜庆节日。可以看出,这一天,藏族同胞都经过精心的打扮。其中,尤以藏族妇女光彩照人,夺人眼目,她们或头戴翻毛边的绣花呢帽,或头戴石榴形帽,或头戴顶端坠一束红缨的白羊羔毛围边皮帽,也有很多戴的是既可作帽又可作口罩或围巾的一种现代围套;发式也有很多种,或随意的一卷,或简简单单地扎成马尾,或洋溢活力地披在肩头,或用彩色丝带装饰发梢,最具民族特色的“碎辫子型”,即将头发梳编成数十或数百根细辫。藏族妇女特别重视头部妆饰及服装饰物的精巧富丽,许多青年妇女头部和颈部都饰有红珊瑚、蜜蜡珠、玛瑙、翡翠、绿松石等饰物,腰部则饰银碗、银圆、铜圆等。据说,藏族妇女逢年过节都要精心打扮,仅梳妆一次,要花费半天乃至一天时间,并且要有两三个人帮助盘头、梳辫、戴饰品。因此,一年一度的晒佛节自然也就成了藏族人民竞美显富、表达自己热爱美好生活的最好机会。

  二

  大约上午10时,远处的雪山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突然,人们纷纷向贡唐宝塔方向的小桥拥去,只见身着节日盛装的迎佛马队在前面开路,已经从寺院出来通过小桥到了南岸,其后是演奏锣、钹、鼓等乐器的僧人乐队以及持五色幡幢和黄色华盖的僧人仪仗队。随着庄严肃穆的佛乐声,上百名精壮的僧人在乐队、仪仗队的引导下,肩扛长龙一样的佛像唐卡画卷,在骑马卫队的护送下前往晒佛台。数百米的路上,藏族民众紧紧跟随着抬唐卡的僧人队伍,潮水般地涌向画卷长龙,争抢着向佛像上抛哈达,更多的人扑向唐卡画卷,用头去轻碰唐卡,以获取吉祥,祈望能得到佛的保佑。

  这时候,还有专门的僧人拿着柳条,骑着快马绕前绕后地用柳条抽打周围的百姓,而被抽到的百姓都非常开心,因为这表示佛陀在赐福。

  巨幅的佛像唐卡在喇嘛们的簇拥下,沿着山坡到了晒佛台的顶端;乐队和仪仗队则来到晒佛台下方两侧;众多的喇嘛分站在晒佛台从上往下的两侧,佛像并未被展开。据说晒佛节的日程安排是经过寺院活佛推算的,人们确信占卜会给他们带来神的旨意和安排,只有严格地遵循这些律法,才能得到神的庇护,才能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人畜兴旺。 聚集在广场上的数万名群众都在翘首以望,耐心地等待着。

  10时25分左右,巨大的佛像唐卡在数十名喇嘛的扶持下慢慢地从顶端向下徐徐展开,但上面有金黄色绸缎覆盖着。这层覆盖在佛像上的绸缎何时揭开也要经过活佛卜算,所以,具体时间每年都不一样。此刻,众活佛、喇嘛开始念经,围观的人们则一个个神情肃然,空气似乎也凝固了。

  十几分钟后,覆盖在唐卡上面的金黄色绸缎向两侧徐徐揭开,只经过一分多钟的时间,庄严的佛像便全部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奇妙的是,此时一道道霞光正好从山顶射下来,照耀在巨大的佛像上,光芒映射得人们几乎睁不开眼。时间计算得如此精确,不禁令人惊奇。这时晒佛典礼进入最高潮,在广场等候的藏族民众口里一边不断地诵经,一边不断地向佛像顶礼膜拜。此时此刻,鼓乐声、诵经声再次响起,人声鼎沸,鼓乐齐鸣。群情激动,人们纷纷涌向晒佛台下,有的将早已准备好的哈达抛向佛像,有的将钱币投递给上面的喇嘛,有的在晒佛台石壁前磕碰头额。人们一批批上去,一批批下来,像浪潮般地一波接一波。虽然坡陡雪滑,但人们相互搀扶,并给老人、孩童让道,庞大的场面拥挤却不混乱,反而显得井然有序。

  如此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晒佛节接近尾声,巨大的佛像又被黄色的绸缎覆盖,一些僧人开始从晒佛台的顶端将佛像慢慢下放,下端的数十名僧人则将它缓缓卷起。

  被卷好的佛像在人群的簇拥下又按照原先的回,鼓乐声、诵经声不绝于耳。

  佛像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带走了藏族人民的祈愿和祝福。广场上的群众陆续散去,恢复了平静,从他们安详的神情可以看到,佛陀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平安祥和、丰收富裕的吉祥年。

  许多外地游客却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漫无目的地徘徊着,似乎在寻找什么、思索什么……

  三

  人们通过祈愿获得了佛陀的庇护,同时佛陀告诉人们,要实现人生的目标,必须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去实践,要知行合一。

  转经是一种坚定信仰的修行方式,也是一种将“信”转化为“行”的方式。

  于是,刚参加了晒佛活动的藏族群众在稍作休息、吃一点随身携带的干粮后,便立刻沿着一条条转经长廊、一幢幢寺院建筑以及长达3.5公里的拉卜楞寺院外墙,开始了坚定自己信念的转经活动。

  据说,转经相当于念经,是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的最好方式。最常见的是用手摇小转经筒或手推大转经筒,即把经咒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积累一份功德。另外,围绕寺庙、佛塔、嘛呢堆、圣地、圣湖绕行、巡礼、磕长头等,也是积功德的转经活动。

  在拉卜楞寺院外围和一些佛殿周围,到处都是狭长的转经走廊。一排排直径80多厘米、高约1.5米的木质彩绘转经筒被整齐安放在约80厘米高的台阶上,一眼望去,既壮观又神秘。另外也有直径约50厘米、高约1米的铜质转经筒,以及直径约2米、高约2.5米的巨大木质转经筒。

  在长长的转经走廊里,人们有序地一个跟着一个,按顺时针方向,一面用右手推动高大的转经桶,一面快速行进。其中有步履蹒跚的老阿妈,有稚气未脱的小孩,有耳鬓灰白的年迈喇嘛,有远道而来的牧民,有憨厚壮实的小伙子,有身穿盛装的年轻姑娘,有身背婴儿的母亲……每个人脸上都很安详,相互间传递着一种信念。

  一些外地游客也跟在藏族群众的后面,试着推动一个一个的转经筒,但很快右手就变得酸胀难忍,所以,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于是,才明白转经不仅是藏民坚定自己宗教信念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藏民坚强意志、坚韧性格的体现。

  长期以来,藏族人民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为了生存,他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需要坚韧不拔的性格,需要团结互助的精神,更需要一种民族凝聚力。当藏族群众围绕着一幢幢佛殿、一座座佛塔以及寺院外围那长长的土墙转经,就像为了同一个目标,朝着同一个方向,坚定地一步一步往前行进。这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宗教的虔诚,更多的是对生命意义的诠释。

  《丝绸之路》2010年第15期

 
 
 
前五篇文章

净慧长老谈禅茶

解读慈胜寺

简述仙人崖石窟艺术

格鲁派多康三大寺——色须大乘成就院暨本仓邱吉仁波切简介

法门寺与法门寺文化——纪念法门寺文化研究二十年

 

后五篇文章

辽国的佛经印刷

鲁迅《<大云寺弥勒重阁碑>校记》考

泾州兴国寺碑碑文的撰写者李德林

论苯教神灵禁忌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的影响

论术数与儒、释、道思想的兼容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