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六(下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妙法莲华经玄义 作者: 沙门灌顶述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六(下)

  三明对缘有异者。缘即是十因缘法所成众生。而此众生皆有十界根性熟者先感。佛知成熟未成熟者。应不失时。若众生解脱缘未熟不可全弃。对此机缘。止作人天乘说。不作修多罗等名。故天竺外典无十二部名。亦无其意。此间儒道亦无斯名。意义皆[门@报]。若法身为王示十善道。亦不滥用此名。故地持中。说种性菩萨能自熟。又能熟他有二乘种性。及佛种性者。随法熟之。无种性者。以善趣熟。善趣熟者即是其义。种性熟者如下说。若深观行者妙得其意。以邪相入正相。用无碍辩。约邪经外典。作十二部义。胡为不得而非正对缘说也。次约十因缘所成众生有小乘根性。对此机说通则十二。别则或九或十一(云云)。

  若对十因缘所成众生有菩萨机者。不作别说。但明十二部经。今总论如来对四缘说十二部法。有两种四教不同。一者就隐显共论四教。隐即秘密教。显即顿渐不定教。秘密既隐非世流布。此置而不论。若对四法界众生。通说十二部。别说或九部或十一部。名渐法说也。若对两法界众生。通说十二部。此说顿法也。或对四法界。或对两法界。或作别说或但通说。此说不定法也。二者直就显露渐教中。更明四教者。即是三藏通别圆也。三藏教直对三法界别说或九或十一。通教对四法界。通说十二部法也。别教对两法界通说十二部法。圆教对一法界。通说十二部法。前以无记化化禅。与诸慈悲合。示现身轮。或为国师道士儒林之宗父母兄弟。乃至猴猨鹿马。同事利益不可称说。

  今口轮说者。例如前用诸慈悲。熏无记化化禅种种不同。百千万法不可说。不可说故龙宫象负。渧海研山。八万四千法藏不可穷尽。虽复无崖。以十二部往收罄无不尽也。四明所诠者。若委论其意。出四教义中今略引诠意若说人天乘。诠界内思议之俗。永不诠真。若为渐教人别说九部十一部。乃至通十二部者。初正诠思议之俗谛。傍诠思议之真谛。中正诠思议之真谛。傍诠思议之俗谛。后正诠不思议之真谛。傍诠不思议之俗谛也。乃至双诠不思议之真俗(云云)。若说顿十二部者。正诠不思议之真。傍诠不思议之俗。若说不定者。此则不可定判其诠。若约渐中四教明诠者。三藏正诠思议真。傍诠思议俗。若为三藏菩萨者。正诠思议俗。傍诠思议真。若通教二乘正诠思议真。傍诠思议俗。若为通教初心菩萨同二乘。若为后心菩萨正诠于俗。傍诠于真。若为别教初心。正诠界内之真俗。傍诠界外之真俗。若为中心正诠界外之真俗。傍诠界内之真俗。若为后心双诠界内外之真俗。若为圆教初中后心。圆诠界外不思议之真俗(云云)。

  五明麁妙者。即为五。一约理。二约言。三约所诠。四约众经。五正约此经。一就理妙者。一切诸法无非中道。无离文字而说解脱。文字性离即是解脱。一切所说即理而妙。譬如龙雨雨而处处不同。或水或火或刀杖理亦如是。理具情乖顺耳。乖故为麁理顺为妙。二约言辞者。如佛得道夜至泥洹夕。常说般若。常说中道。而一音演法随类异解。一音巧说是则为妙。异类殊解自有麁妙。三就所诠者。若对六道众生说人天乘者。此诠有为。能诠所诠俱麁。若对钝根三藏五门。诠于生灭四谛理。此则能诠所诠俱麁。若通教体法五门。比于三藏析门。体门能诠虽巧。而所诠犹是真谛。所诠亦麁。若别教五门能诠为麁。所诠中道为妙。若圆教五门能诠所诠。俱皆是妙也。四就众经者。华严诠别诠圆。三藏诠偏。方等四种诠。般若三种诠。法华唯一诠。又诸经诠妙与法华不异。而带麁诠麁诠不得合妙。是故为麁。法华不尔。佛平等说如一味雨。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纯是一诠。又云。昔毁呰声闻。而佛实以大乘教化。又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此则融麁令妙。如此两意异于众经。是故言妙。譬如良医能变毒为药。二乘根败不能反复。名之为毒。今经得记即是变毒为药。故论云余经非秘密。法华为秘密也。复有本地圆说诸经所无。在后当广明(云云)。

  五正就此经。明妙十二部者。如修多罗名直说。今经直说中道佛之智能。不说六道二乘菩萨等法。唯说佛法。故直说为妙祇夜妙者。重颂长行中道之说耳。故知。祇夜亦妙。伽陀者。如龙女献珠喜见说偈孤然特起。此偈明于剎那顷便成正觉。称叹于佛成菩提事。喜见孤起叹佛容颜甚奇妙。故知。孤起伽陀妙也。本事妙者。即是二万佛所教无上道。不教余事。即是本事妙也。本生妙者。明十六王子生身生为王子。法身生为佛子。即是本生妙也。因缘者。结缘覆讲大乘。系珠不论小乘人天等缘。是名因缘妙也。未曾有妙者。天华地动二眉间光。三变土田等。是不可思议未曾有事妙也譬喻妙者。经题以法譬为名。譬于开三显一。何曾譬于余事。即譬喻妙也。优波提舍妙者。身子问佛。佛答诸佛智能门。龙女智积问答论法华事。

  智积云。我见释迦经无量劫。方成菩提。不信此女须臾成佛。此执别疑圆。龙女云佛自证知。以圆珠献佛。此以圆答别。此即提舍妙也。无问妙者。如文云。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说佛智能。又宿世因缘吾今当说。即是无问妙也。授记妙者。授三根佛记。皆安住实智中。为天人所敬。即授记妙也。方广妙者。其车高广智能深远等。即是方广妙也。当知。此经从初直说。乃至优波提舍十二意足。而皆是妙。此即待麁明说法妙也。开麁显妙者。昔十二十一九部不说实者。今无别实异昔不实。昔但言广不明理广。今开言广即理广也。开昔之异显今之同。即是绝待明说法妙也。第六欠观心(云云)

  第九眷属妙者。就此为五。一明来意。二明眷属。三明麁妙。四明法门五辨观心。所言次第者。若无说而已。说必被缘。缘即受道人也。已受道故即成眷属。譬如父母遗体揽此成身得为天性。天性亲爱故名眷。更相臣顺故名属。行者亦尔。受戒之时。说此戒法授于前人。前人听闻即得发戒。师弟所由生也。禅亦如是。授安心法如教修行。即得发定。是为我师我是弟子。慧亦如是。说诸法门转入人心由法成亲。亲故则信。信故则顺。是名眷属也。他土余根皆利。随所用尘起之。令他得益。此土耳根利故偏用声尘。故二万佛时教无上道。十六王子覆讲法华。从是已来恒为眷属。世世与师俱生。或人天眷属。或三乘眷属。或一乘眷属。

  故身子云。今日乃知真是佛子。昔教五人得真无漏名佛子。菩萨不发真名为外人。于法华发大乘解。自称昔日非真佛子。今说一实之道。从闻悟解法身得生。从佛口生。是闻慧中法身生。从法化生是思慧中法身生。得佛法分。是修慧中法身生。二慧成就是真佛子。定于天性得成眷属。故次说法之后。而明眷属妙也。二明眷属者。又为五种。一明理性眷属。二明业生眷属。三明愿生眷属。四明神通生眷属。五明应生眷属。一理性眷属者。众生如佛如一如无二如理性相关。任运是子。故云我亦如是。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此是理性。不关结缘不结缘。皆是佛子也。二业生眷属者。但众生理论皆子。而饮他毒药。有失心者不失心者。不失心者拜跪问讯。求索救护。与药即服。故于大通覆讲说妙法华。得结大乘父子。

  其失心者。虽与良药而不肯服。流浪生死逃逝他国。即起方便。或作三藏结缘。说生灭之法。或作通教结缘。说无生之法。或作别教结缘。说不生生恒沙佛法。或作圆教结缘。说不生不生一实相法。若信若谤因倒因起。如喜根虽谤后要得度。结缘已后。以二十五三昧。为二十五有说三谛法。而成熟之。或于中间得度。或于今未度。虽复得度未度皆是眷属。今三藏佛。于分段国出家成道。往日三藏之缘。或得度或未得度。得度之者灰身灭智。不复论生缘。未度者来牵分段。昔殷重信顺今为亲识受道。昔泛泛信顺。今为疎外受道。昔时拒谤今为怨家受道。甘露初降先得服甞。早断分段得出生死。如大象捍群俱证解脱。如五佛子之流。虽是异姓。则是法亲内眷属也。若不得道。虽是宗族名外眷属。佛于其人则无利益。若入灭度不复更生。此人缘尽传付后佛也。三愿眷属者。先世结缘虽未断苦。愿生内眷属中。或怨家等。因之受道。若得道者成法内眷属。不得者成法外眷属。若佛灭度此人无益。传付后佛也。四神通眷属者。若先世值佛发真见谛。生犹未尽。或在上界或在他方今佛分段作佛。或以愿力。或以通力来生下界。或为亲中怨辅佛行化。断余残惑而出三界。若残惑未尽值佛入灭亦自能断。或待后佛(云云)。

  三藏不说界外生。今以大乘意望之。昔值佛得度。三界生尽受变易身。缘牵分段非是业生。但是愿通。愿通云何异。约自报力名神通。约教名誓愿。神通生者本受报处。犹有报身。以身通力分形来此。若愿生者报处无身。愿力下生耳。三藏不说断结。誓愿受生死身不约此教论愿。通教则有誓扶余习而生分段。依通明愿于义为便。此等未得法身。故全无应生眷属。三藏眷属竟。往昔结无生缘者。或已得道。或未得道。佛于分段作佛未得道者当处即有业生。上界向下即有愿通两生。分别愿通如前说。横从他土来者。即有愿通。竖从方便来者亦有愿通。通教未得法身。故无应生眷属也。往昔曾结别教缘者。中间同事说法。种种教诏成熟未熟。佛今在分段作佛。未得道者当处即有业生。上界向下得有愿通。横从他方得有愿通。竖从方便来亦有愿通。竖从实报来者得有应生。无明先破已得法身之本。能起应入生死。此则异前(云云)。

 
 
 
前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六(上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六(上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五(下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五(下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五(上二)

 

后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六(下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六(下三)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七(上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七(上二)

《净土修学导引》-第七章(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