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六(下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往昔结圆教缘者。中间调熟。或得道或未得道。今于分段作佛。先缘牵来差别不同。若未得道当处有一。上界向下有二。他方横来有二。方便来亦二。实报来有一。例如前(云云)。问法身惑除理显。何故受生。答应身受生其意有三。一为熟他。二为自熟。三为本缘。一熟他者。秖为业生善根微弱。不能自发。诸菩萨等。先虽得度愍彼迷闇。慈力起应入二十五有。而作师导引诸实行令向佛所。若得真道成内眷属。同于应生。若得似道同于愿通。不得真似令增进胜业。皆使利益无有唐捐。如华严中说佛初托胎。法身菩萨皆侍卫下生。如阴云笼月。散降余胎。为亲中怨引诸业者。当知。诸眷属非生死人。摩耶是千佛之母。净饭是千佛之父。罗睺罗千佛之子。诸声闻等悉内秘外现。示众有三毒实自净佛土。诸亲族等。皆是大权法身上地。岂有凡夫能怀那罗延菩萨耶。复次外道怨恶抗拒诽谤。当知。皆是法身所为。何者。转轮小善出世无怨。岂有无上法王怨仇满路。若于佛起恶恶道受罪。何得灼然生生相恼。龙象蹴踏非驴所堪。调达是宾伽罗菩萨。先世大善知识。阿阇世是不动菩萨。萨遮尼犍是大方便菩萨。波旬是住不思议解脱。故华严列众明诸天龙鬼神悉住不可思议法门。如是等若亲中怨好恶逆顺。皆是法身。先是法内眷属。今作应生眷属。若亲中怨好恶逆顺。未得法身。先虽结缘为犹在法外。同称愿业等眷属。诸余经典非不明此权利益众咸谓是实内实外实好实恶实逆实顺。

  故经云。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今经佛自开近权显远实。开诸眷属迹权显本实。故文云。今当为汝说最实事。是名应生眷属熟他故来也。二为自成来者。法身菩萨进道无定。或从生身进道。或从法身进道。故下涌出菩萨云。我亦自欲得此真净大法。分别功德品中。明增道损生即其义也。三为本缘所牵。本从此佛初发道心。亦从此佛住不退地。佛尚自入分段。施作佛事。有缘之者何得不来。犹如百川应须朝海。缘牵应生亦复如是。若别说者。业生在分段。愿生通生在方便。应生在寂光。通论一处具有四种如实报已得法身。能起应作四种眷属。就圆结缘者。虽未断惑。自有三种眷属。就得道者即是四也。别眷属亦四可知。通藏结缘三种可知。虽无应来之应。得论感应之应就所应得名四义宛足。问下方涌出妙音东来。如大经中召请十方诸大菩萨。集娑罗林大师子吼。于四眷属此是何等。答是神通来非神通生。是应来非应生。是大誓愿相关非愿生。是因缘相召。如下方闻声妙音见光。是诸佛大事业来非业生。业生者不能业来。业来非是业生。愿通生者不能愿通来。愿通来者亦能愿通生。亦能应来。应来亦能应生(云云)。

  三明麁妙者。若三藏根性眷属。此性下劣。昔结此缘缘亦浅小。中间以法成熟成熟盖少。若来生佛国。作内外眷属业愿通等。乃至应来影响三藏佛者。皆麁眷属也。通别根性乃至内外虽巧别有异。准例可知。皆麁眷属也。此经说诸众生悉是吾子。非客作人。论其理性无非是子。是名理性眷属妙。往昔覆讲结缘系珠。二万亿佛教无上道。经云。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若众生无佛性者。教以佛道。过则属佛。若众生皆有佛性。迷惑不受教。过属众生。一切有心皆当作佛。阐提不断心犹有反复。作佛何难。二乘灰灭。灭智则心尽。灰身则色尽。色心俱败。其于五欲无所复堪。而能世世遇之尽教佛道。此则中间成熟妙。今于法华普得作佛。此希有事。最上医王变毒为药。能治败种无心成佛。此则内外眷属妙。譬如临阵争勋前锋。第一佛说诸教[收-ㄆ+又]罗众生。而灰心二乘处处不入。于法华忽然得入。

  故涅盘遥指八千声闻得授记莂。如秋收冬藏。更无所作。若法华不悟佛性。涅盘不应遥指。若众生本无佛性。往昔结缘不应教以佛道。原始要终佛性义明。可以意得。今问华严师顿极之教。说一切众生有佛性不。若其有者二乘何不闻经授记作佛。那忽如聋如痖。若言二乘本有佛性。而怱怱取小如阉本根。本根已败为可治为不可治。若可治何故不治。若不可治。那得复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故知。华严所不能治。是方便之说。法华能治。是如实之说。能治难治此处则妙。所谓结缘妙成熟妙业生妙愿生妙应生妙内眷属妙外眷属妙能受妙道影响妙事是故称妙。若将此意约五味者。乳教有别圆两眷属。一麁一妙。酪教但一麁。生苏三麁一妙。熟苏二麁一妙。法华无麁但妙。是名相待明眷属妙也。又开麁显妙者。诸经明麁眷属。皆不见佛性。今法华定天性审父子。非复客作。故常不轻深得此意。知一切众生正因不灭。不敢轻慢。于诸过去佛现在若灭后。

  若有闻一句。皆得成佛道。即了因不灭。低头举手皆成佛道。即缘因不灭也。一切众生无不具此三德。即是开麁显妙。绝待明眷属妙也。四明法门眷属者。此如普现菩萨问净名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在何所。净名答云。方便为父智度为母。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此生。法喜为妻慈悲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弟子众尘劳随意之所转。道品善知识由是成正觉。此法门以为眷属。若尔者。法门不同深浅有异。若三藏法门。观真为实观假为权。以此二智满即名为佛。佛即导师。慈悲六道即是女。令他善顺真谛名为男。得此法时喜名此为妻。此心中修诸波罗蜜道品等。即是善知识也。若通教中法门眷属者。观诸法如幻如化。体达即空为实。分别四门同异为权。于此二智生解名导师。慈爱众生为女。令生善直心为男。行六度道品为知识。是为通教中法门眷属(云云)。

  若别教法门恒沙眷属。真俗合为权智是父。中实理为母。无量慈善无量道品诸波罗蜜通达无滞。道种智分明观机识药。即是别教中眷属。故无量义云。诸佛法王父。经教夫人母。和合出生诸菩萨子。十住毘婆沙云。般舟三昧父大悲无生母。一切诸如来从此二法生。宝性论云。大乘信为子。般若以为母。禅胎大悲为乳母。诸佛如实子。阐提谤大乘障。外道横计身中有我障。声闻怖畏生死障。支佛背舍利益众生障。菩萨修四法为对治。修信修般若。修虚空定首楞严定修大悲。得清净法界。到彼岸见如来性。生如来家是佛子也。既道见如来性生如来家。当知。用如来为父也。无量法门不可说不可说。皆能生佛子(云云)。

  若圆教法门明眷属。自行三谛一谛为实。化他一谛三谛为权。随情一谛三谛为权。随智三谛一谛为实。从此不思议生解。一心具万行之善为男。无缘大慈为女。开佛知见生喜。为妻非净非垢等中道道品六波罗蜜。为善知识。如是等实相圆极法门。以为眷属。初住之中便成正觉。能八相化物。即是导师。前来诸法。门既麁。生诸导师亦麁。今法门眷属既妙。所生导师亦妙也。用此意历五味教者。乳教一麁一妙。酪教但有一麁。生苏有三麁一妙。熟苏有二麁一妙。法华但有一妙。待麁意竟。诸经妙者自妙。麁者自麁。今经非但妙者为妙。亦无复有麁。絓是前来诸麁。悉皆决了。为一平等大慧妙法门也。绝待意竟。五观心眷属者。即为六。一爱心。二见心。四则四教也。爱心眷属者。无明为父痴爱为母。出生烦恼之子孙。以贪着忆想。欲得心中法门。魔鬼便入如媚女思想。邪媚媚之。行人亦尔。忆想偏邪邪物得入。以鬼力故。或生权解或生实解。邪解生故鬼导师生。起鬼慈善着邪法喜。行邪六度道品。得邪辩心明口利说诸法门。即爱心眷属也。邪相既利发得四见。见心推画作诸法门。心所见处为实。同他为权。心起爱为女。心分别为男。如是心中修六度为道品。是名见心眷属。何者。此之见爱不识己心苦集。妄谓道灭。不知字与非字。如虫食木偶得法门之名。有名无义。岂非爱见耶。若能观心识爱见心。皆是因缘生法。无常生灭即有四番观心眷属。如中论偈云。因缘生法即空即假即中。仍于四观各明眷属。准前可知。判五观心为麁。后一观心为妙。又决麁论妙。人尚不自识己爱见心。是因缘生。何能识因缘心即空即假。尚不识空假。何能魔界即佛界。于见不动修三十七品耶。今观爱即是法性。观见不动修三十七品魔界见界即是佛界于非字中而能知字。行于非道通达佛道。于一切法无不是妙明事眷属伏听学文字人。明法门眷属伏行教人。明观心眷属伏观心坐禅人。三种法门并过其闻见(云云)

  第十功德利益者。秖功德利益一而无异。若分别者。自益名功德。益他名利益(云云)。此为四。一利益来意。二正说中利益三流通中利益。四观心中利益。一利益来意者。诸佛所为未甞空过。释论云。佛入王三昧。前放光度前者。后放光度后者。譬如网鱼前获后获。见光闻法皆不唐捐。净名云。法宝普照而雨甘露。即身口两益也。华严思益并云放光破悭破瞋破痴等。具如彼说。今经四大弟子。领佛开三显一之益。佛言如来复有无量功德。汝等说不能尽。譬如大云起于世间。譬形益也。兴雷耀电譬神通益也。其雨普等譬说法益也。而诸草木各得生长。即是四种眷属皆沾七益。故次明利益妙也。二正说利益又为三。先论远益。次论近益。三论当文益。远益者。即大通佛所十六王子。助化宣扬。双击毒天二鼓。善生有浅深惑死有奢促。始人天善终至大树浅益也。始初心最实。终后心最实深益也。始破不善终破尘沙。奢死也。始破无明终亦破无明。促死也。死之奢促是毒鼓之力。善生浅深天鼓之力。

  故文云。破有法王出现于世。随众生欲而为说法。即二鼓之文义也。破有义如前说。说法益义今当说。略为七益。一二十五有果报益。亦名地上清凉益。二二十五有因华开敷益。亦名小草益。三真谛三昧析法益。亦名中草益。四俗谛三昧五通益。亦名上草益。五真谛三昧体法益。亦名小树益。六俗谛三昧六通益。亦名大树益。七中道王三昧益。亦名最实事益。若二十五有因果益。堪为业生眷属。若真谛三昧体析益。堪为愿生眷属。若俗谛三昧五通六通益。堪为神通眷属。若中道王三昧益。堪为应生眷属。私谓应有四双八益。直是开前合后故言七益。若开后合前亦是七益。前后俱开即是八益。所谓中道次第益。中道不次第益。若前后俱合。则是六益(云云)。

  已略说七益竟。今更广开为十益。一果益。二因益。三声闻益。四缘觉益。五六度益。六通益。七别益。八圆益。九变易益。十实报益。果益者。即二十五有果报益也。有八大地狱。谓阿鼻想黑绳众合叫唤大叫唤焦热大焦热。一一各有十六小狱为眷属。合一百三十六所。此正地狱。在地下二万由旬。其傍地狱或在地上。或在铁围山间。傍轻正重。重者遍历百三十六。中者不遍。下者复减。其中众生常为热苦所逼。不可具说。闻者惊怖。

  四解脱经。称为火涂初入初出。两时可化。其中罪人。宿世善根可发关宜。而为圣人赴对应之。或蒙光照或注雨灭火。或调达婆薮开示说法。热闷苏醒身体清凉。获冥显两益诸苦得息。八寒氷。谓阿波波等。亦有百三十六所。乃至得冥显两益。温暖适身。是为地狱果上得清凉益也。畜生者。略有三种。水陆空。陆有三品。重者土内不见光明。中者山林。轻者人所畜养。强者伏弱饮血噉肉。怖畏百端。四解脱经称为血涂。其中众生。先世善根可发关宜。圣人赴对应之。得无所畏获冥显两益。是为畜生果。上清凉益也。饿鬼者。或居海渚。或在人间山林中。或似人形或似兽形。重者饥火节焰。不闻浆水之名。中者伺求荡涤脓血粪秽。轻者时薄一饱。加以刀杖驱逼。塞海填河。四解脱称为刀涂。其中众生。先世善根可发关宜。圣人赴对应之。手出香乳施令饱满。获冥显两益。是为饿鬼果上清凉益也。

  阿修罗者。或居半须弥岩窟。或大海边或大海底。与诸天为憾恒怀怖畏。雷鸣谓为天鼓。龙雨变成刀剑。此中众生。先世善根可发关宜。圣人赴对应之。软言调伏获冥显两益。是为阿修罗果上清凉益也。四天下人虽果报胜劣。俱有生老病死。同是轻报泥犁。其中众生。先世善根可发关宜。圣人赴对应之。令所离得离所求得求。获冥显两益也。六欲天者。地天别有修罗闘战之难通有五衰死相苦等地狱。其中诸天。先世善根可发关宜。圣人赴对应之。令获冥显两益也。四禅梵王无想那含等色天。虽无下界诸苦。而为色所笼。若命尽时不乐入禅。风触吹身唯除眼识。余皆有苦。其中诸天。先世善根可发关宜。圣人赴对应之。令获冥显两益也。

  四空诸天。虽无欲色界等苦。如疮如痈如痴如箭入体。成就细烦恼。其中诸天。先世善根可发关宜圣人赴对应之。令获冥显两益。此清凉益合而言之。盖由凡圣慈善根力。别而言之。本由菩萨初观二十五有所防之恶。而起于悲。观二十五能防之善。而起于慈。以此慈悲熏王三昧。不舍众生赴对关宜。令得利益。大经明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者。十番之一意略如此也。二番二十五有修因益者。夫自他因果各随义便。互举一边说之则易。前果报益。处所时节不同。不得一身备论诸益。从多人多处易显。若明因益。一人之心起无量业。其义易显。故约一人明二十五有因益也。云何因益。四因坏益。二十一因成益。或一因坏益。一因成益。二十三亦成亦坏益。若无戒自制纵其身口。作四趣业名地狱人。若舍恶持戒名见天人。但禁戒严峻遇缘动退。则恶业还兴。或四重五逆焚毁塔寺。此心生时恶起戒没。是业熟成必堕恶道。欲离此心成就戒善。此有可发关宜之机。感无垢三昧赴对应之。恶心豁破地狱因息。得冥显两益(云云)。

  今人虽入道场忏悔。恶心不转则恶业不坏。恶业不坏。得绳不断罪不得灭也。若悭贪謟媚邀射名闻。内无实德欲人称美。此恶起戒伏堕于鬼中。若无惭愧负债不还。无恭敬心。憍慢瞋忿贪婪饕餮。此恶起戒伏堕畜生道。若嫉贤妬能为胜他故。而修福力。蛆毒恶心方便坠陷。惊怖于他。是恶起戒伏。堕阿修罗业。欲离此三恶心。成就戒善。善有可发关宜之机。圣用赴对应之。恶心豁破戒善完具。此名四趣因坏。人天因成。获冥显两益。此约人道修因作此释耳。若约诸趣。欲出地狱入畜。欲出畜入鬼。欲出鬼入修罗。欲出修罗入人道。皆传传有因。因成业转。此例可知(云云)。

 
 
 
前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六(下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六(上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六(上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五(下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五(下一)

 

后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六(下三)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七(上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七(上二)

《净土修学导引》-第七章(一)

《净土修学导引》-第七章(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