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第四十五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请掀开经本七十四面,最后一行,看「日生佛」。我们接着上一次介绍到「难沮佛」,难沮佛代表的意义是能够弘护正法,不畏魔王外道一切的障碍、一切的阻挠。下面『日生佛』,代表的是教学相长。日,我们常讲的慧日,也是代表智慧,唯有突破一切障碍、困难,智慧才能够增长,正法才能够常住在世间,利益一切众生。末后一尊叫『网明佛』,这个名号含的意义非常的圆满。网就是用鱼网(打鱼的鱼网)、罗网,用这个来做比喻。这一切苦难的众生沦落在苦海当中,菩萨要救他,用这些网都把他网起来,把他捞起来,取这个意思;换句话说,这是菩萨度众生的意思,这是弘愿度众生的方法。无量的法门就像罗网一样,网孔很多,无量法门就像个罗网,以这个来救度一切众生,所以称之为「网明佛」。

  无量法门,诸位要晓得,一定到末后要导归极乐,这众生才叫真正得救。如果不生净土,我们今天可以说是十分的明了,不生净土就决定轮回,这是真正的事实。为什么?我们自己冷静去想想就知道,我们的见思烦恼、妄想执着的习气不能断。六道从哪里来的?就是这些东西变现出来的。果然妄想、习气统统断了,你才能够超越轮回。可是有一类众生他的定功很深,得到甚深定功的境界,妄想习气不起现行,他认为这个就是大涅槃,就是成就了,殊不知他那种定叫做无想定,还在六道之中。无想定,虽然有定,妄想习气不现行,病在哪里?病在一片无明盖覆住,你出不去,换句话,这就是众生的难处,不堕落在妄想这边,就堕落在无明那边。无明是什么?你虽然有定,一片茫然,什么都不知道,这个叫无明。佛菩萨的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心地是一片清净,但是对于世出世间一切万法,通达明了,他是光明的,他不是黑暗的。所以,你要有很深的定功,外头境界统统明了,那就对了,那是正确的。假如有很深的定,外面什么事情都不知道,这个晓得,修成功了也不过是无想定而已,将来死了以后到四禅的无想天。无想天是外道天,学佛学成了外道,外道是魔,所以这不是究竟法。这一切都要清楚、要明白。

  北方世界也是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一段我们把它省略,不必再说,跟前面是一个意思。

  再看底下,下方。我们在这部经,诸位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佛看这个世界,跟现代科学家所观察到的是一样的。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星球,东南西北四方,还有下方,下方还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上面也有无量无边的世界。这就说明这个世界是在空中,没有说明星球,实在讲意思就含得清清楚楚的。下方世界举出六尊佛,代表教化普遍的推行,普及了,这是普度众生,表这个意思。请看经文: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第一尊『师子佛』是比喻佛说法,在经论当中我们常常看到,将佛说法比喻作狮子吼。狮子是兽中之王,牠叫的声音很威猛,我们在「动物奇观」里面所看到,各位要留意看,狮子一叫,许多小的野兽听到狮子叫,牠的身体就发软,牠就跑不掉了,甚至于吓倒了,牠就躺下去了,说明狮子的威力。佛说法比喻作狮子吼,就是一切邪门外道都被佛法降伏住,所以把佛说法比作狮子吼。菩萨代佛说法,所以菩萨称「法王子」,法王子代佛说法,与佛说法无二无别,也可以称之为狮子吼。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文殊师利法王子」,都是表这个意思的。

  第二尊『名闻佛』,这是讲名称普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佛菩萨的知名度。像在中国,观世音菩萨这是名闻第一,「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确实观音、弥陀在民间里面无所不知。许多人还不晓得释迦牟尼佛,但是没有不知道阿弥陀佛的。说阿弥陀佛大家都知道,说释迦牟尼佛,还有不少人不知道,可见得这个佛菩萨是知名度最高的。知名度高,代表他是人天大师,有能力、有智慧、有方法教化一切众生。在中国,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普贤,乃至于佛门各宗派的祖师大德们,这都是代佛教化众生的。

  第三尊『名光佛』,光表智慧。名称普闻,必须有大智慧应机说法,法音才能够远闻,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这是接名闻之后,有「名光」,那就是实至名归,不至于是个虚名,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实至名归。

  第四尊『达磨佛』,这个意思就非常的重要,他是表师承。这个大法从佛那里来的,师承自佛,从佛这边来的。特别是指净土宗,诸位要晓得,净土宗是直接是阿弥陀佛传下来的,阿弥陀佛等于说传给一切诸佛,这一切诸佛是直接传给我们的,比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来得尊重。在中国净宗祖师当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个现象。各宗的祖师都是一代一代承传的,老师传给底下徒弟,徒弟再传徒孙,这样一代一代承传的,有这个关系。唯独净土宗没有,净土宗历代祖师怎么产生的?是这一位大德,当然都是出家的,出家大德,一生当中专修专弘。底下一代的人推崇他,尊称他,某人是净土宗这一代的祖师。净土宗祖师是这么来的,不是一个老师传一个老师,不是的;换句话说,他师承自佛。所以他确实是不一样,是不同的。净宗从慧远大师最初提倡专修专弘以来,到民国年间,在历史上被大家公认的专修专弘的,十三个人,末后是印光大师,近代人尊称他为第十三代祖。所以,他不是一个老师、一个老师接着的。

  因此,净土宗的祖师被人尊称为大师。诸位要晓得,大师是对佛的尊称,大士是对菩萨的尊称,这是佛学的常识,我们要知道。称呼人、赞叹人不能太过分,过分就等于骂人,名实不相符。历代祖师,唯有净土宗的祖师可以称为大师,什么原因?大师是佛,佛有能力教一切众生成佛,菩萨都没有能力教一切众生成佛,佛有能力教一切众生成佛,所以佛是大师。佛教一切众生成佛,用什么方法?信愿持名。净土宗这些法师,师承自佛,教导一切众生也用信愿持名,教他往生不退成佛。这个教法跟阿弥陀佛、跟一切诸佛的教法没有两样,因同果也同,所以称他为大师,这个一点都不过分。菩萨称大士,没有称大师的,我没有听说观音大师、普贤大师,没有听过;听过大士,观音大士、文殊大士、普贤大士、地藏大士,称大士,菩萨的敬称。所以今天,甚至于有些出家人,在家同修对出家人很尊敬,都称某某大师,这实在是错误的。我们学佛,知道这些常识,不应该称大师,称大士就很尊敬了。菩萨里面,我们在经文里面看到称大士、称开士、正士,《无量寿经》里面称菩萨为正士,都是指等觉菩萨。这些是尊称,无论在家、出家都可以,这是尊敬到极处;但是称大师,那就太过分了一点,这个要知道。

  法里面,最重要的是「四依法」,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我们学佛依靠谁?如果我们依靠的人与方法错误了,我们这一生就谈不上成就。这是佛灭度之后,我们面临最严重的一个大问题。佛很清楚,虽然入灭离开我们,佛的心没有离开我们,佛的愿没有离开我们,所以他对我们有个妥善的指示,那叫四依法。如果后来的人遵守佛的四依法,就跟佛陀在世没有两样。四依法里面第一个,教我们「依法不依人」。这一条很重要,特别是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面讲得多清楚、多明白。「人」指什么人?眼前出家的这些法师,是人;比出家法师修行功夫更高一等的阿罗汉、辟支佛,比罗汉、辟支佛更高的是菩萨,菩萨里面更高的是法身大士、十地菩萨,乃至于等觉菩萨,都是人。善导大师说,这些菩萨、大德以下的善知识,如果他所讲的跟佛在经上讲的不相应,我们都不可以依从;就是等觉菩萨所讲的,跟佛说的不相应,我们也不能依。不但到此地,尤其更甚的,十方诸佛来了,来教导你,说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讲的净土是权巧方便,不是真实的,也不能依。为什么?佛佛道同,他如果是真佛,一定劝你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那是真佛。如果跟这个相反的,必定是假的佛,妖魔鬼怪变现的,不是真佛。为什么?佛佛道同,佛跟佛讲的话一定是一样的,不会是两样的。善导大师教我们,说明要怎样依法不依人。

  第二,「依义不依语」。言语长说、短说、浅说、深说,不要紧,不必去执着,意思不错就行了,意思对了就可以,这依义不依语。第三个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句话重要。前面「依义不依语」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就是佛经是从印度梵文翻到中国来的,原本虽然是一个,翻经的人有很多,甚至于一部经有很多种的译本。像我们净宗《无量寿经》就有十二种译本,可惜当中失传了七种,现在剩下来的还有五种。五种翻得不一样,就是语不一样,意思一样这就行了。教我们依义不依语,这样就不至于起争论,意思对了就可以。像《阿弥陀经》也有两种译本,罗什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的译本,里面文字不一样,意思一样就可以了,这就是不必要争论。依罗什大师这个本子修行,决定往生,依玄奘大师那个本子去修行,也决定往生,如果一定要执着这个本子好,那个本子不好,恐怕就都不能往生,那就错了。所以不要在这上面去执着,不要在这个地方去争论。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是非常重要的开示。一切经要做一个比较,什么是了义?能够帮助我们了生死的是了义。佛经里面有一些教人求人天福报的说法,那个不能出三界,佛为什么说这些经典?有些众生他的志向很劣,根本就没有意思出三界,他觉得这个人生不错,很好!来生还要做个富贵人,他就很满足了。佛对这样的人也不能辜负他,你要求人天福报,我就教你求人天福报的方法,这个是不了义的。心思远大的人,晓得人间天上都是搞六道轮回,这个很苦。实在说,西洋的这些戏剧我看得少,中国的戏剧、小说我年轻的时候看得很多,可以说中国古来的,现代人写的我不知道,古来人写的历史小说,里面都含有很深教育的意义,对社会都有正面的影响。你仔细去看,都是讲的因果报应,善因善果,恶因恶报,都有很深教育的作用。中国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的教育并不普及,为什么老百姓这样的善良?都是这些戏剧、小说这些民间艺术在教导,他们负责很大的教育工作。你多看看、多想想,苦固然是苦,乐还是苦,它不能永远保持。不说其他的,就说历代帝王之家,这是富贵到极处,富有四海,贵为天子。我们读历史,哪个朝代的帝王不一天到晚提心吊胆有人造反、有人革他的命?那个日子不好过,怕别人篡夺他的位子。你想想看,他那个生活精神压力有多么大?如何能保全自己的位子,如何能把帝位传给子孙,这个日子不好过,何况其余!

  所以世间六道里头没有真正的乐,佛给我们讲「三界无安,犹如火宅」,那是真的事实,要看清楚,看清楚、看明白这就叫看破。真看破了,你就没有留恋,不值得留恋,你才会想到要超越三界。超越三界,佛就教给你声闻、缘觉、菩萨这些法门,这都是超越三界的。看你的志愿,志愿保守的,修小乘;心胸开放的,佛就教你学大乘,总是满你的愿。但是讲到究竟圆满,证到像佛自己所证得那样圆满的境界,那才叫究竟,才叫究竟了义。究竟了义在无量无边法门里面只有一个,就是《阿弥陀经》,就是信愿持名,这个法子叫究竟了义,十法界当中是教你在一生当中圆满证得佛果。其他所有一切法门,纵然是了义,是比较的了义,不是究竟的了义,要是跟这个法门来一比,他那个就是不了义。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我们才会死心塌地的修学这个法门,如果对这个法门不能死心塌地修学,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

  第四是「依智不依识」,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智,识是情识。这一条是教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选择法门。声闻跟六道里面比,声闻是了义,六道不了义;声闻跟缘觉比,缘觉是了义,声闻不了义;缘觉跟菩萨比,菩萨是了义,缘觉是不了义;菩萨跟佛比,佛是了义,菩萨不了义。我们一定要用理智去选择,选择究竟了义的法门。《弥陀经》是究竟了义,了义当中的了义,大乘当中的大乘。

  这是说师承自佛,我们今天是接受如来教导究竟了义的法门,跟其他不了义的经完全不相同。换句话说,一切不了义的法门,我们不能够碍于情识,一定要把它彻底放下,不受人的影响;这个人名气再大,我们也不受他影响,自己要有理智。会受人的影响是什么?感情,不知不觉的落在情识里面,受人家影响了。所以我常常劝勉同修们,我们皈依不是皈依某个法师,我们皈依阿弥陀佛。人家问你,你跟什么人学佛?「我跟阿弥陀佛学佛。」这是对的,确实我们依《弥陀经》,依净土三经、五经,我们真的是阿弥陀佛的学生,做佛的好学生、好弟子,《无量寿经》上讲的「如来第一弟子」。这个确实是要有理智,依智不依识。

  特别是《弥陀经》跟《大势至圆通章》里所说的,五经里面这两种经真正讲到专到极处,纯到极处。一部经,甚至于就是一句名号,其他的统统放下,人心定了。同修来跟我说心不定,为什么心不定?想东想西,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听,你的心怎么会定得下来?你当然定不下来。定不下来,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个不能怪别人,怪自己放不下,揽得太多。所以真正想成就,一切放下,依法不依人,法里面教我们一切放下。那个人教你,那个经也很好,那个也很重要,你要看这个、看那个,那是人说的,依法不依人。

  大势至菩萨,你看夏莲居老居士赞叹的,净宗初祖,是法界初祖。他老人家教给我们的,就是一句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需要任何的方法来帮助,就是这一句佛号就成功了。怎么念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成功了。「净念」,净是决定不许可掺杂,还掺杂别的干什么!没有必要了。学《楞严》、学《法华》、学《华严》,都没有必要,说实在话都叫障碍。你说障碍什么?障碍你的清净心,你今天心定不下来,就是被这些东西障碍,还不觉悟吗?统统舍弃,统统放下,学祖师大德,「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为什么让给别人?他放不下。放不下的都给你,我放下了,不要了,统统不要了。这个不要的人,心定了。想多要的人,心是永远定不下来,念佛三昧他没有分;彻底放下的人,念佛三昧成就了。这是智慧的抉择,依智不依识,我们能遵守佛这个教诲,等于我们跟在佛的身边一样,没有离开佛;何况净土三经是一切诸佛真实教诲,究竟了义,没有比这个更真实的了。

  隋唐时代古大德做的比较,说明了这个事实。他们比较释迦牟尼佛这一代所说的经,四十九年所讲的经,做个通体的比较,大家都认为《华严》第一。所以,《华严》称之为根本法轮,称为经中之王。《华严》跟《无量寿经》一比,《无量寿经》第一,这是第一的第一。为什么?《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达到登峰造极,达到究竟圆满。《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小本,最精彩的本子;《无量寿经》是《弥陀经》详细的说明,这两个本子是同一个本子,所以古人称为大本、小本,同一部经。《华严》最后归到净土,净土是《华严》的归宿,是《华严》的总结,所以它才是真正的第一。古人比较到这个地方,我在讲经的时候,我说我们不妨继续再往前面来追究,《无量寿经》,夏老居士会集的,分为四十八品,这四十八品里面哪一品第一?我想大家都能公认,四十八愿是第一,第六品是第一,全经里面的第一。四十八愿里面有四十八条,哪一条是第一?这我们不要去费心,古人说过,四十八愿是第十八愿第一。第十八愿讲的什么?「十念必生」,十念必生就说明了持名念佛第一。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认识,真正明白,「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不可思议!

  这样一个比较、一个推究,得到的结论,原来名号功德是这样的,一句名号包括一切经、一切法门,没有一个漏掉的。所以说,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把所有一切诸佛统统都念到,一尊佛都不漏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华严》经上说的。到现在我们才真正搞清楚、真正搞明白,那个「一」是什么?一就是阿弥陀佛。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诸佛,念这一本《弥陀经》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无边的经论,这一部《弥陀经》就是。这个搞清楚、搞明白,其他的还不放下吗?他自然就放下了。原来放下的是渣子,我要的是精华,这是一切法门的精华,就在此地。所以一定要有理智、要有智慧,你才会选择这个究竟了义的第一法门。

  这个法门选定了以后,底下『法幢佛』,法幢是表为众生,给众生做一个示范,建法幢,立宗旨。我们自己走这条路,也希望一切众生能够认识这条路、明了这条路,发愿我们一同走这条路。把这个经典、法门普遍的宣扬、推广,利益一切众生,这叫建立法幢。民国初年,印光法师在苏州灵巖山做了一个榜样,当时是中国净宗唯一的一个道场。这个道场确实叫十方净宗道场,它里面没有派系,没有分别,任何一个人它都接纳,只要你发心专修净宗,它都欢迎。这个道场不收徒弟,收徒弟将来就有派系纠纷,任何出家人到那里面修行,地位都是平等的,而且在这里面不可以收徒弟。不做法会,不传戒,传戒也会建立派系,甚至于不讲经,专门念佛。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天都是打佛七的样子,所以叫常年佛七道场。进到他那个道场,里面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给我们做了个榜样。我们今天净宗道场也希望能够追随印祖的规矩,但是我们这里要讲经,为什么要加上讲经?不讲经在现代这个时代,大家对净宗误会得太多,一定要讲清楚、讲明白。已经进来修行的人,心定了;还没有进来的人,听了之后生起仰慕之心,也会进来。当然,讲堂跟念佛堂要分开,而且不能勉强。喜欢专一念佛,不喜欢听讲的,我们不能够拒绝他,不能排斥他。你专心念佛,好!念佛堂去。还有疑问,还没有清楚,想加强信心,多了解一些,讲堂也可以来听听。总而言之一句话,讲堂的时间短,念佛堂的时间长,譬如说,一天念佛八个小时,听经两个小时。用这个方法把净宗推广弘扬到全世界,这叫真正报佛恩,真正的成就自己。

  所以底下有『持法佛』,「持」是表示自己跟志同道合的大众,我们能够依教修行。就像蕅益大师前面教给我们,净宗的学人必须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永无疑惑,没有怀疑,也不迷惑,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的真实教诲。下方也是无量无边恒河沙数诸佛,像其他的四方佛一样,都是『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劝导一切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蕅益大师注子里面说「此界水轮金轮风轮之下,复有下界非非想天等,乃至重重无尽也」。这个意思就不必多说了,指我们这个世界的下面还有无量无边的世界。「达磨,此云法」,达磨是梵语,中国意思称之为法。

  我们再看最后一段,上方,上方一共说了十尊佛的名号。「十」代表大圆满,所以做为总结,表觉行圆满,一生成佛。特别是指这部经,这部经就是觉行圆满,一生成佛,难得,实在不容易!我们这一生遇到真的是幸运。多少人遇到不认识,遇到不知道,那真叫可惜,当面错过了。这个认识是非常不容易,我搞四十多年才认识,才搞清楚。难,实在难!有些人是一生都不认识,都错过了。所以,实在是非常的不容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燄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我们看看这十尊佛号所表的教义,他教我们什么?『梵音』,「梵」是清净的意思,梵音是清净音,说法清净,主要是表这个。这个六方,第一东方,说明我们修学基本的态度,我们希求的目标,以及修行方法的纲领,东方显示出来了。第二南方,显示出这个法门是依心性本具的智慧,这个法门是大智慧的法门,没有大智慧不会选择这个法门。第三西方,教我们修福。念佛是把弥陀无量劫所修的真实的福慧,变成我们自己的,所以这个也是大福德的法门,大慧大福,只要你念得相应。所谓相应,就这一句名号里面有真信、有切愿,真信、切愿、持名同时的,这就叫相应。「信」里面有愿、有持名,「愿」里面有信、有持名,「持名」里面有信、有愿,这一而三,三而一,这叫相应。接着,福慧成就了,担负起如来教化众生的事业,到前面下方,把教化众生的事业推广、发扬光大,普遍利益众生。到最后,上方所表的,达到究竟圆满了。

  第一尊佛,说法要清净,说法里面,如果还有名闻利养的希求,那就不清净。说法纯粹是为了利益众生,虽然利益众生,不做利益众生想,这才清净。名闻利养都不要,我天天在这里做利益众生,还是不清净,还是着了相。真正清净,就像如来「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做了许多利益众生的事,心地干干净净,一点也没有染着,就像完全没做一样,这才是真清净。如果要照《金刚经》上讲法,更容易明了,《金刚经》上说得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的确值得我们常常反省。菩萨是什么?菩萨是觉悟的众生。不是菩萨,就是迷惑颠倒的众生,换句话说,你还有四相,你就迷惑颠倒,你没有觉悟。这是《金刚经》前半段的开示,后半段讲四见,四见比四相更微细。见是什么?见解,你还有这个念头,比着相更微细。不但相不能着,念头都不能有,还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还不算是真正觉悟,换句话说,你的心并不清净。可见清净心它确实是有标准的,不是我们以为我的心很清净了,那不尽然,那是你自己的标准,不是佛法的标准。

  第二尊『宿王佛』,这个字不念素,念秀,星宿,这是比喻。星宿很多,星宿当中最大的,我们称它作星宿当中之王。我们不去论它实际的,只论我们肉眼能看得到的,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晚上看到众星,月亮光最大,月亮是最大的,就是论我们眼睛看到的。这个代表什么?把这个「星」代表佛所讲的无量法门。星宿当中之王,当然这是最殊胜的法门,用这个法门代表大乘法,所有一切法门里面大乘法最殊胜,是无上道的捷径。所以用「宿王」代表大乘。

  第三尊『香上佛』,代表大乘里面的捷径,大乘法里面很殊胜、很快速,那是什么法门?禅宗。「香上」代表禅宗。你看六祖大师《坛经》里面有「传香忏悔品」,好像是第五品里面,传香忏悔,就是传授禅宗修学的方法。在《坛经》的第五章,就是传香忏悔。「五分法身香」,就是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这五分法身香。所以香上是表禅宗。禅宗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大乘代表径路,禅是径路里面的径路,禅是代表径路里面的径路,它是属于顿超的法门。

  第四尊『香光佛』,「香光佛」是代表净宗念佛法门。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称为「香光庄严」,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它的特色,第一个是光明,光明世界,第二个是宝香,西方极乐世界任何物质都放香气。所以西方世界是宝香远闻,香光庄严的世界,这是净土宗。净土宗是径中径又径,是最径的路,没有比这个更径了。大乘是径路,禅宗是径中径路,净土宗是径中径又径。这三尊佛,把了义、究竟了义、圆满的究竟了义,为我们显示出来,我们要是认清楚,明了了,当然自己就知道怎样去选择了。

  第五尊是『大燄肩佛』,这个名号前面解释过,但是在此地他表的意思跟前面不一样。前面是代表自己权实两种智慧的成就,应当要担负起如来家业,那是在前面那个阶段。这个地方是圆满的阶段,他的表示是把最殊胜、最上的法门传给大众。传给大众,必须是有缘之人,就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无缘之人我们要不要传?还是要传,不能说无缘就不说,无缘也要说,说了他不得受用,不得受用是讲他今世不得受用。经上常讲「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阿赖耶识里头有了阿弥陀佛的名号种子,将来多生多劫,甚至于无量劫之后,遇到佛了,就这一句名号,他这个缘成熟了,他也能往生,不是现在往生就是了。所以不管是有缘、无缘,遇到一切众生,我们都要把这个最上的顶法,一定要传授给大众。我们平常念这个佛号,所以念佛号为什么要你念出声音?念出声音,别人会听到,别人听进去了,就传给他了,这无上的顶法就传给他了。没有人我们可以默念,不要出声音,遇到有人的时候就念出声音,让他听见,我们这个法就传给他了,他还不知道。菩萨用心跟凡人用心不一样。我们印了许多「阿弥陀佛」的贴纸,用意都是在此地。你们的车上可以贴着,停到停车场,人家一看到,念一句阿弥陀佛,眼睛看一下,阿弥陀佛无上顶法种子种到他阿赖耶识里去,目的在此地。对外国人,我们也用英文翻译的南无阿弥陀佛,这个贴纸我们都印得很多。一般人不晓得这个功德利益之大,我们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这是与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同心同愿同行,这是一生成佛的方法。

  第六尊『杂色宝华严身佛』,这是表一生圆满。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讲一生圆满的经典,只有一部《华严经》是讲一生圆满,用善财童子做为一个修行的榜样。善财一生圆满,实在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才是一生圆满的。「杂色宝华严身」就是华严的意思,《华严经》就是杂华严饰,严饰就是庄严的意思。比喻作一个大的花园,这个花园里各式各样品种统统具足,没有欠缺的。这是比喻佛说法,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一个欠缺,统统包括在其中,用这个来比喻。这尊佛的名号也是这个意思,让我们仔细去想想,深深的去体会,效法、学习善财童子,他是我们修学的一个最好的榜样。

  第七尊『娑罗树王佛』,「娑罗树」是表究竟坚固的意思。在印度,这个树是非常坚固的,佛常常用它来表坚固之法。这个地方是代表我们圆满证得究竟坚固,那就是圆教的佛果,这个才是真正的大法王。所以娑罗树也表密宗的意思,说明净密不二,表这个意思。我们从「径中径又径」这里能够看出来,净宗与大乘与禅是不二法。在行门里面讲,修行总是禅、净、密这三个法门,这是修行的纲领。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是佛在经上讲的,就是甚深的禅的境界,不但它是甚深禅,而且也是甚深之密。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纯粹是梵语,没有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密咒,而且是无上的咒语,是大总持的法门,念佛人往往不晓得。所以念佛人,实在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包括一切大乘,这一句名号,所有大乘法门都修了。大乘法包括小乘法,包括禅宗,这一句名号,禅宗里面也圆满修了,又包括了密乘,密宗里面无量法门也在这一句名号之中,统统修了,圆修圆证。这是佛的名号在此地表达着这些殊胜的意义。

  第八尊『宝华德佛』,这一尊佛是表圆满的报身。第九尊『见一切义佛』,是表千百亿化身,像《金刚经》上说的,如来五眼圆明,普应群机,见一切义。第十尊『如须弥山佛』,表清净的法身,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末后这三尊佛表的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一体三身,跟东方里面讲的这三尊佛,法、报、应前后照应。前面东方提出,是我们心里向往的、希求的,到末后上方这三尊佛,是表我们亲自证得的,这才叫圆满。

  六方佛这一段经文,世尊为我们说出诸佛的名号,含义非常之深。这是暗中,也就是我们讲暗示,暗示念佛人从初发心到圆满菩提,我们这一生走的这个路程,经历重要的阶段,六方就是六个阶段。就像《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也是暗示我们,修学从初发心到成佛,这当中的历程应该要怎么走法?这是六方佛表达的密意,不单单是『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劝我们依这个经典修行,不仅如此,他有更深密的意思在其中。佛度众生,众生接受佛的教导,这里面有难有易,有浅有深,总而言之,都在一个「缘」字。所以佛法非常重视缘,都在一个缘字。缘之所在,众生与佛就有恩德在其中。佛教化众生,众生很容易接受,很欢喜的接受,佛说法就能把他过去的善根启发了、触动了;换句话说,佛为众生做增上缘,他无量劫的善根这个时候现前了,这他成就。同时佛的光明、愿力的加持,能令魔障消除,魔不能干扰你,能令你心定下来,智慧现前,都在一个缘字上。我们学佛很多年了,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我们的缘差了一截。没有肯依教奉行,没有认真的去修持,不但修持,就是佛所讲的话,他真正的意思在哪里还不清楚。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的真实义我们还没搞清楚,修行当然就不如法,都在缘不具足,可见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弥陀,众经上都说他是「法界藏身」,所以一念一切念,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念这部经就是念一切经,生到西方净土,就是生到一切诸佛剎土,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前五篇文章

第四十四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十三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十二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十一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十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后五篇文章

第四十六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大安法师开示念佛方法

怎样念佛才能不伤气

念佛人的三世福

从“难信之法”说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