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怎样让布施具无量功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怎样让布施具无量功德

  索达吉堪布

  在布施的过程中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利益众生。

  在利益众生方面,我也再三提醒过大家——一定要愿众生获得佛果。

  如是知舍施一切,施少成多无有量。

  菩萨的布施具有善巧方便——利益众生、如理回向,而且对布施物和回报之事也无贪执,对异熟果报也没有贪著。若如是了知后如法舍施一切,即使作少量布施,比如对一个众生给一点点食物,也成了发放众多不可估量的布施,而且它的异熟果报也无有限量、不可思议。

  正因为这是必然的规律,我们要想获得大的功德和果报,所作的善根就要以特别强大的发心摄持,或以特别殊胜的对境为缘。《大庄严论经》里面讲:“敬心施少水,果报过大海,一切诸众中,佛僧最第一。”如果用恭敬心来布施一点水,其果报也会超过大海,这样的对境是谁呢?那就是所有群体中最为第一的佛僧。这个因果大家都应知道,因为所有群体中,佛陀的僧众是最殊胜的对境。同样的道理,所有善心中菩提心为最,如果我们以菩提心摄持,即使做一个特别渺小的善事,所获得的功德也无法衡量。

  所以在这里大家一定要了解,平时我们做任何一个善根都要以菩提心摄持。比如财布施,我只能给极少数众生布施,不可能给所有众生都布施;法布施的对境也是一样,可能只有一个两个、十个百个,不可能是所有众生。但若以菩提心摄持,众生得到的利益也会很大,自己得到的功德也无量无边。希望大家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一、具足悲心等善巧方便之布施功德:

  三有无余诸众生,假设彼等无量劫,

  供世间解佛罗汉,独觉而求声闻果。

  善巧方便智菩萨,随喜彼等做福事,

  利生回向大菩提,回向胜过诸群生。

  如碔砆宝纵成堆,一琉璃宝能胜彼,

  众生广大诸布施,随喜菩萨胜过彼。

  三有中的所有众生一个都不剩下,假设他们在无量劫中供养世间解(指解脱世间,或了解世间)佛陀、声闻阿罗汉和独觉,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小乘声闻菩提的果位:这是第一个颂词的解释。

  第二个颂词:如果某位精通大乘佛法,具有善巧方便的菩萨,在一刹那间随喜刚刚所讲那些众生所作的福德事,并且把这个善根(在一刹那间,菩萨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做下了这样的善事)回向给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圆满无上的大菩提佛果,那么仅仅依靠这样一种回向的心念,其善根也远远超过前者——一切群生所作的善根。

  这个事情大家都应该知道。我们通俗一些说,比如所有地球上的人们,假设他们发心在很多万年中,以各种各样的供品供养世间上所有佛陀、声闻缘觉等圣者,目的都是为了自己从轮回中得到解脱。这个功德肯定非常大。但还有一个人在一刹那间,或一分钟内,为了利益众生作随喜,或作布施等善法,并将这个善根回向给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其功德也远远超过前面多生累劫积累的福德。这说明大乘和小乘之间的差别确实很大。

  第三颂以比喻说明:比如说,纵然有许许多多碔砆(表面上看起来是玉,其实是石)宝(假宝)堆在一起,可是一个琉璃(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宝(真宝)就远远胜过那堆碔砆宝。也就是说,假宝再多也值不了很多钱,如果是真宝,哪怕只有一个,它也胜过一切假宝。同样的道理,真正的大乘菩萨为众生所作的随喜、回向等功德,也远远超过前面所有众生行持的一切广大布施。

  对学习大乘佛法的人来讲,在学了《般若摄颂》后,大家都应该懂得大乘佛教的教义。我本人就从中得到了很多很多前所未知的东西,虽然以前自己已经学了很长时间,但这次也得到了很多非常好的窍诀性的比喻和教言。

  《大丈夫论》里面讲:“虽名施一人,是为施一切,所以名一切,大悲心普故。”其意是说,虽然我们是布施给一个人,但发心是为这个人在内的天下无边一切众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这个布施就叫做“布施给一切众生”,为什么呢?因为大悲心遍于一切之故。这是一个很有特点的窍诀。比如说,我今天将二十元钱布施给路上的乞丐,虽然是给他一个人,但我是用菩提心来摄持的——愿这个乞丐在内的天下无边众生得到无上圆满的佛果;虽然我的行为只遍于眼下这个乞丐,但我的心已经遍于所有众生,所以我能得到布施一切众生的利益。

  在《大方广十轮经》里,也有一个很好的教证:“乃至施少分,皆为除众苦,不令受少果,应获上福田。”意思是说,乃至给众生布施非常少的东西,都要观想解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的痛苦,若能如此而行,所得到的果报就不会少,应该获得无上福田的佛果。

  所以我们在布施、发心的时候,都要想到众生。因为所有佛法窍诀性地归纳,就是断除自私自利的心而利益众生。对每一位佛教徒来讲,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如果要真正趋入大乘妙道,就必须以这个原则来衡量自己。若真正做到,行持善法就不会有困难。

  我以前用过一个《华严经》的教证,这个偈颂我很喜欢,它说:“常观第一义,不求自利乐,但愿益众生,以此庄严心。”其意是说,要常观空性的意义,不求自己的利益,还要发愿利益众生,也就是说要观空性和修菩提心,以此庄严自心。若大乘修行人能如此庄严自己,那他不管到哪里,自己的意愿都会如愿以偿,护持白法的善神也会守护他。

  在佛教历史上,对汉传律宗非常有贡献的道宣律师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他住在终南山,有一次窥基大师路过时去看他,(窥基大师是玄奘三藏门下,继承唯识为主的学说最主要的弟子。传说他叫“三车和尚”,其原因是这样的:玄奘三藏度他出家时,他要求一车美女、一车金银、一车书籍[ 三车有不同说法,诸如:一车书籍,一车奴婢,一车酒肉;一车经书,一车美女,一车酒肉;前车载经论,中车自乘,后车载家妓、女仆、食馔。]相随,玄奘法师也答应了。当这三车来到大师寺院时,窥基大师因听到钟声而复苏了前世的习气,然后他把三车全部退回去,从此开始了真正的出家生活。通过认真修学,他得到了法师的秘要,成为唯识宗第二代祖。)他想:应该让他看看我的修行成就。因为他日中一食,每天中午都有天人来送饭。结果当天天人并没来送饭,他饿了一下午。

  到了晚上的时候,道宣律师一直夜不倒单地坐着,而窥基大师像一般人那样睡着。早上起来的时候,道宣律师说:你昨天一直打呼噜,吵得很。窥基大师说:你装模作样坐得还是很好,但从你身上扔出去的虱子哭了一晚,因为你把它的腿摔断了,也吵得不让我睡。

  早餐后窥基大师就离开了,中午天人依然前来送饭,道宣律师不高兴地问:为什么昨天不来?天人说:你昨天的客人是位大菩萨,他的护法神密密麻麻满山都是,我们根本进不来。这个时候他的傲慢就完全被摧毁了。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戒律很清净,修行非常精进,各方面都很了不起。但与真正的大乘菩萨一比较,自己的境界却差得很远。据说,从此之后道宣律师就认真学习大乘佛法,通过修行,终成一代祖师。

  因此大家一定要了知,大乘发心和修行的功德非常广大。否则在短暂的人生中,自己虽然很苦行,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却没有成为真正解脱之因,或利益天下无边众生的正因,那就很可惜。总之,通过这个公案和偈颂的学习,大家都应知道,以菩萨的善巧方便来作布施等善事,其功德无量无边。

  二、无贪而施舍之功德:

  若菩萨于众生施,不执我所不惜事,

  彼生善根增大力,犹如无云上弦月。

  如果菩萨对一切众生作布施后,对布施的福德不执为我所,对所布施的事物也不吝惜,当然这必须远离我和我所,假设他这样一无所执、不惜一切地慷慨布施,而不分别众生可爱与不可爱,以及怨之与亲,(听说一个居士布施钱时,非要看见所施之人,如果可爱就给,不可爱或看不惯就不给。)而对所有众生平等布施的话,那这种布施所生的善根就具足断除障碍的大威力,而且其功德和智慧力与日俱增,就像万里无云、具足白光的上弦月一样,住于高空遣除一切众生的黑暗。

  《入中论》中也说:“极喜犹如水晶月,安住佛子意空中,所依光明获端严,破诸重暗得尊胜。”《金刚经》亦云:“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所以我们在这里可以这样讲,菩萨布施的光芒能照亮整个世间众生的心灵,遣除他们吝啬、执著等深重黑暗,从而现见万法真理。

  通过这次学习布施波罗蜜多,我相信很多人以后都知道应该怎样发放布施,如:不要耽著施物,也不要想通过布施让自己获得利益等。现在很多人是这样的:表面上虽说想利益他人,但实际上就想通过某个途径来炫耀或宣传自己;很多以捐钱、捐物等方式做慈善的人就有这样的目的,所以他们往往利用新闻媒体和其他人士,以让自己公司的名声提高,让许许多多人都了知自己的身份。当然,大菩萨为了达到利益众生的目标,暂时宣传自己,按照大乘经论的教义来讲,也未尝不可。

  正因为大乘教法一再强调要断除自私自利的心,所以我们在有条件、有能力时,就要作财、法、无畏三种布施。而且在布施的过程中,也不要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自己有如何如何的功德,以及希望将来获得快乐等,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利益众生。在利益众生方面,我也再三提醒过大家——一定要愿众生获得佛果。比如放生,不仅要让它们解除屠刀下的痛苦,还要愿它们将来都获得佛菩提。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些众生耳边念诸佛菩萨的名号,还要为它们发愿、回向呢?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它们结上善缘,真正在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这样的话,自他众生将来都会获得无上菩提。

  的确,活在人间的时候,有许许多多善巧方便方法可以行持。比如,有些人没有条件作放生、传法、财布施等善事,但可经常在心里观想,比如随喜、回向等,以这样的大乘善巧方便就可利益众生。所以我觉得,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学习过大乘佛法,以善巧方便的心态来摄持并不会很困难。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运用,否则我们所修的法很有可能堕入小乘。而这一点谁都不愿意,所以大家都要善巧方便而作。

  就像社会有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变化那样——以前是农业时代,后来是工业时代,现在是信息时代;作为修行人,也需要以能让自他最方便、最快速地获得广大利益的善巧方便方法来摄持,这就是明智的选择。当然,从宗教的教义上讲,不可能有这样的改进和发展,也不需要。

 
 
 
前五篇文章

”打禅七“与”打佛七“有何异同

慈悲莫乱施(图文)

闻思修持得智慧

净宗研修的态度与方法

不念佛者 极难往生

 

后五篇文章

生活很痛苦怎么办

如何将逆境转为道用

如何修行才能消业积福

佛教徒为什么要皈依?

六和敬之利合同均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