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59、根据大小乘的区别来观察自己的发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59、根据大小乘的区别来观察自己的发心

  现在很多人将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混在一起,没有分清楚,所以内心经常有矛盾和冲突。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界限是什么?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是什么?把这些弄明白了,才能真正地修行。

  我们修行要先发出离心,这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发菩提心,这是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界限。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的前提,通过修持大乘佛法才能成佛。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有很多种,我们要先把愿菩提心发出来: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而发誓修持成佛!一切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现在我为了这些父母要修行,要成佛。那个时候你没有自私自利心,完全是为众生;你对世间法不会有丝毫贪图和留恋,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为了众生的解脱。为了众生的解脱,无论修什么法都是大乘佛法;自私自利,为自己解脱,不管修什么法都是小乘佛法。

  大乘和小乘的修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大乘佛法里强调发心、动机;小乘佛法里强调表面和形式上的东西。小乘修行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最终还是有自私心,所以修法中对表面上、形式上的要求也高,不仅强调动机,也强调行为。大乘修行者完全看发心,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佛经里有很多这样的比喻:有一棵树,假如树根有毒,那么树枝和树叶也肯定有毒;假如树根是药,那么树枝和树叶也肯定是药。发心动机是善,外在的一切语言和行为也是善;发心动机是恶,外在的一切语言和行为也是恶。为自己怎么都不可以,为众生怎么都行。在善恶的判断上,大乘佛法里主要强调的是心的善恶,小乘佛法里主要强调的是行为的善恶。

  大乘与小乘在结果上区别很大。小乘修行者是为自己的,所以不能成佛;大乘修行者是为众生的,所以能成佛。如果相续中没有菩提心,不管你念什么佛、诵什么经、修什么法,你都是小乘修行者,再努力、再精进,最后也只能成为阿罗汉,不能成为菩萨,不可能成佛,也不可能往生。你只有发心为众生,才能成就大乘佛法。

  你是小乘修行者还是大乘修行者,就看有没有菩提心。我们都是修持大乘佛法的人,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地上。心不到位做什么都不到位;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这样你的生活就是修行的过程,你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众生:为众生学,为众生修,为众生吃,为众生穿,为众生喝,为众生工作。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动机:不能为自己,一定要为众生;不能为某某众生,一定要为一切众生。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净慧法师:入禅之门 五、无门关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60、行住坐卧都用心去做,即是修行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61、选择法门不是分别心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5课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62、我们有把握修来人天福报么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4课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58、信心清净,则加持现前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57、除烦恼,断执着,从持戒开始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3课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2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