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4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4课

 

  思考题

  1.复述池观。

  2.复述总观。

  3.复述座观。

  4.复述像观。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观经》主要讲观想方法,没有很多可发挥的内容,再加上在座很多人古汉语水平很高,理解起来也没什么大问题,所以好像我不用讲解也行。但为了利益某些初学者,我还是有必要讲解一遍。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经常说“我与如我~~众有情,~~~~~~祈加持”,我也是这样,为了让我和像我一般的迷惑众生获得利益,所以发心带领大家学习《观经》。尤其对我来讲,因为《观经》是汉传佛教的经典,藏传佛教没有这部经,所以学一遍是很好的,自己心里也很高兴。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在这个世界上,只会给人们带来快乐、从不会导致痛苦的唯有佛法,而其他任何事物刚接触时会有一种快感,但久了以后就会带来负面效应。所以,我总是觉得学习佛法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希望在座各位不要把听闻佛法当作压力。在菩提学会中,有些人五六年以来一堂课都没有缺,虽然他们听法比较困难,每次上课都要坐两三个小时的车,但他们一直坚持不断地听法。这种精神非常可嘉。对于希求解脱的人来讲,确实需要这样的付出。请大家想一想:为了世间的生活,自己付出过多大代价?现在为了解脱大事,付出一些难道不是很有必要吗?所以,大家应该努力学习佛法,要把学习佛法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当作人生最大的享受。

  五、池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树想成已,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树想成功以后接着要观想水,如果要观想水,应当观想极乐国土有八功德水池,每个水池都是七宝所成 ,这些珍宝非常柔软,从池中的如意珠王流出八功德水,八功德水分为十四支,在七宝映衬下每一支流水都现为七宝妙色,七宝水池以黄金为渠道,渠道下面都以杂色的金刚砂作为底沙。

  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花,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

  每一水池中有六十亿朵七宝莲花,每一朵莲花圆径都是十二由旬,从如意珠出生的水流注在莲花间,沿着莲花的茎上下流动 ,发出微妙的声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六波罗蜜,又有声音在赞叹诸佛的相好庄严。

  我去过学院的个别发心部门,有些部门的楼梯间摆着花,他们自认为花摆得特别好,可是从来不舍得擦花,结果花上的灰尘比花叶还厚。也许他们担心除掉灰尘后花朵的笑脸会露出来吧。

  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如意珠王涌出金色的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的鸟类,它们发出和鸣哀雅的叫声,经常赞叹念佛念法念僧。

  人们都喜欢鸟语花香的环境,当在林下水边休息时,如果听到鸟叫心里会感觉很舒服,相比之下,其他动物的叫声听起来则不是很舒服。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极乐世界没有其他动物,阿弥陀佛只幻化了白鹤、孔雀、鹦鹉等飞禽。由于这些飞禽是阿弥陀佛化现的,所以它们的鸣叫声不仅吉祥,而且与解脱密切相关,要么赞叹佛宝,要么赞叹法宝,要么赞叹僧宝,听到这些声音后,不仅令人感到很吉祥,而且有很大的功德。

  当然,与外在环境相比,人们感觉吉祥与否更主要取决于内在的身心状况。当一个人心情快乐、身体健康时,晚上的梦境会比较吉祥,要么梦见上师三宝,要么梦见行持善事;如果一个人心情不佳、身体不好时,梦境就会不太吉祥,有可能梦见魔鬼或者已经过世的人。一般来讲,没有人会在心情恶劣、身体不好时梦见诸佛菩萨,也不会在心情愉快、身体健康时做恶梦。我个人常有这方面的体验。

  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就是八功德水想,名叫第五观。这样观想叫做正观,如果以其他方式观想就叫做邪观。

  六、总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此想成已名为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在众宝庄严的极乐国土,每一个地域都有五百亿座宝楼 ,在楼阁中有无量天人演奏天乐,又有乐器自然悬在虚空中,就像天界的宝幢一样不需击奏就自然发出声音,这些声音都在宣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这种观想成就以后叫做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

  藏地的佛教徒都喜欢念皈依偈,有些老人甚至走路都在不断地念。而汉地则没有这种传统,很多人只要一修完五加行,从此以后再也不念皈依偈了。其实这样很不好。请大家想一想:既然极乐世界随时随地都传出忆念三宝的声音,那我们为什么不经常忆念三宝呢?

  是为总观想,名第六观。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就是总观,名叫第六观。如果见到这些,能灭除无量亿劫的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样观想叫做正观,如果以其他方式观想就叫邪观。

  要真正见到极乐世界,这是有一定困难的。即使现在我们再努力修行,也不一定马上见到极乐世界。但观想极乐世界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自己愿意去做,在座各位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大家要经常依教观想。

  观想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有很大功德,希望道友们经常按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观经》做观想。忆念净土跟产生世间的分别念是完全不同的。无垢光尊者在《法界宝藏论》中说:“如果认识了心性就是觉悟,如果没有认识心性就是庸俗的分别念,这二者差别极大:一个是解脱的觉悟心,一个是轮回的迷乱心。”因此,所谓佛与众生,差别就在于觉和不觉。不仅密宗这样认为,显宗也是这样认为的。当两个人从你面前经过时,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一个人内心充满贪嗔痴和非理作意,另一个人心里始终不离开缘三宝的清净作意,由于两人的心态存在极大差别,所以功德和过失完全不同,最后的去向也截然不同——一个步入黑暗,一个走向光明。所以,希望大家好好把握自己的心。

  七、座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将为你们分别解说遣除苦恼的方法,你们要忆持于心中并且广为大众宣说。

  其实听闻佛法就应该是这样:首先自己要好好地听闻,听闻的时候心既不能外散,也不能过于内收,之后要以所闻之法调伏自相续,最后要以佛法利益众生。

  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

  释迦牟尼佛说这番话的时候,无量寿佛站立在前方的虚空中,观世音和大势至这两位大菩萨侍立在左右,他们发出极其炽盛的光明,以致于无法具体明见,即便百千阎浮檀金也比不上他们的身色。

  汉地的西方三圣立像就是以此为依据的。当然,除了立式的西方三圣,汉地也有坐式的西方三圣。各个经典的说法不完全相同,所以依之而造的像也不同。以前曾有人问我:“为什么有些西方三圣是站着的,而有些则是坐着的?”我半开玩笑地回答说:“诸佛菩萨的幻变是不可思议的,不管站着坐着都是可以的,世间人每次见面都不一定是同一个姿势,诸佛菩萨就更不用说了。在观想的时候,你修持哪个仪轨,就按那个仪轨的要求去观想。”

  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

  韦提希见到无量寿佛后稽首顶礼佛足,之后问释迦牟尼佛:世尊,我今天依靠佛力见到了无量寿佛以及二位大菩萨,未来的众生应当如何观想无量寿佛和二位菩萨呢?

  韦提希福分非常大,依靠释迦牟尼佛的力量,她亲眼见到了西方三圣,她也非常关心未来的众生,所以代未来的众生问世尊如何观想西方三圣。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我们应该向她学习,自己得到佛法以后也要想到:还有很多众生没得到佛法,怎样才能让他们得到佛法?

  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花想。

  佛告诉韦提希:要想观见无量寿佛,就应当运心作观,观想在七宝地上有一朵莲花。

  此观是观想无量寿佛的莲花座,此观成就后接着要观想无量寿佛。其实这种观想方法在密宗里面也有——先观想莲花座,然后观想莲花座上面有种子字,然后观想种子字变成本尊。

  令其莲花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一一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

  观想这朵莲花的每一片花叶上有百种珍宝之色,每一片叶子有八万四千脉络,这些脉络就像天界工匠描绘的一样庄严,每一个脉络发出八万四千光,要将这些内容观想得了了分明,都能清清楚楚地见到。

  极乐世界的一片花瓣有百种不同的颜色,跟娑婆世界的花瓣完全不同,我们这里的一片花瓣上最多有红黄白绿等几种颜色。

  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有八万四千大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交饰。

  在莲花叶当中,小的花叶纵广二百五十由旬,莲花有八万四千片大叶,每一片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作为映饰庄严。每一个摩尼珠放出千种光明,这些光化为七宝合成的宝盖,这些宝盖覆盖在大地上。莲花中央有释迦毗楞伽宝所成的莲台,莲台以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珠、妙珍珠网作为装饰。

  释迦毗楞伽宝是一种珍贵的宝珠,译为离垢,又译为能胜,即能胜过世间一切之宝,这种珍宝是帝释天的颈饰。甄叔迦宝是一种红宝石,印度有一种甄叔迦树,树花是红色的,因为这种珍宝的颜色类似甄叔迦花,故名为甄叔迦宝。梵摩尼宝译为净珠,即大梵天王的如意宝珠。

  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花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是为花座想,名第七观。

  在莲台上自然而有四个宝幢,每个宝幢像百千万亿须弥山一样高大,宝幢上的宝幔就像夜摩天宫的宝幔一样庄严,又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作为映饰庄严,每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明,每一光明有八万四千金色,每一金色遍于七宝国土,处处变出各种形象:或者变成金刚台,或者变成珍珠网,或者变成杂花云,在十方随意变现,用于上供下施等佛事。这就是花座想,叫做第七观。

  在汉地的一些净土宗古寺里,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壁画——阿弥陀佛端坐在莲花台上,阿弥陀佛身边有四根宝幢,宝幢顶上是被众多璎珞所装饰的幡盖。这种绘画就是以《观经》为依据的。

  佛告阿难:如此妙花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妙花座想。作此想时不得杂观,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

  佛告诉阿难:这样的妙花是法藏比丘的愿力所成,如果想忆念彼佛,应当首先作这种妙花座想。作此想时不能杂观,要按照次第一一观想,一片片叶子、一颗颗宝珠、一缕缕光明、一座座莲台、一个个宝幢都要观想得了了分明,犹如在镜中看自己的面像一样清晰。

  有些人一看镜子会吓一跳:“哇!原来我是这个样子!”观想花座成功时,也要如同在镜中见到自己的面像一样清晰。只要下工夫,应该可以成就此观。要真正见到阿弥陀佛很难,但观想阿弥陀佛并不是很难,这里说的是“此想成者”,并没有说“此见成者”,所以大家应该精进观想。

  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种观想成功后能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会往生极乐世界。这样观想叫做正观,如果以其他方式观想就叫邪观。

  此处的莲花座其实就是阿弥陀佛的幻化,所以,不必等十六观全部成就,仅依靠此观就能够获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并往生极乐世界。只不过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尽相同,有些人对座观有兴趣,有些人对佛观有兴趣,所以世尊才宣说了十六种观法。

  八、像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见到此事以后接着要观想佛。为什么要观想佛呢?因为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能够遍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所以你们心想佛的时候,当下这颗心就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真佛。自己的这颗心作意佛的时候,这颗心就成了真正的佛,一切诸佛正遍知海都是从众生的心想而出生的,所以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如来)阿罗呵(应供)三藐三佛陀(正等觉)。

  此处的道理我曾讲过无数次,我本人对此有深刻的定解。其实这正是密宗“即身成佛”的理论依据。大圆满中经常说:心性本来就是佛,认识心性就是见到了普贤王如来。《大幻化网》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教证。其实汉传佛教也有这样的说法,比如黄檗禅师曾说:“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 现在汉地有些人不承认密宗的即身成佛,其实这些人应该想一想:既然汉传佛教也认为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见到心性就是成佛,那密宗的即身成佛有什么不对?

  《观经》中说,心想阿弥陀佛时,此心就是阿弥陀佛。密宗的说法与此完全相同。我听过阿秋喇嘛的一个教言,他说:“当我们观想莲花生大士时,当时的这个分别念就是莲花生大士。”同样,我们的心观想上师时,因为上师的智慧没有不遍之处,所以当下这颗心就是上师。当我们观想文殊菩萨时,当下的这颗心就是文殊菩萨。不仅内心观想的圣尊,口中念的咒语也是如此。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讲得很清楚,诸佛菩萨所说的咒语与圣尊实际上也是无二无别的。

  总之,我们的心不管缘取任何对境,当下这颗心就成了与对境无二之法。如果我们观想佛,自己的心就是佛,如果我们产生贪嗔痴,自己的心就是魔。所以,心可以做魔,也可以做佛,每个人是做魔还是做佛,就看如何把握自己的心了。

  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

  观想阿弥陀佛时首先应当观想佛的像,不管睁眼闭眼都观想一尊宝像,其颜色如同阎浮檀金色,形象是端坐在莲花上。

  大家可以看到,此处阿弥陀佛的姿势就和前面不同,前面韦提希见到的阿弥陀佛是站着的,而此处观想的阿弥陀佛是坐在莲花上的。

  此处观想阿弥陀佛是金色的,而藏传佛教观想的阿弥陀佛是红色的,现在网上有人说:“藏传佛教的阿弥陀佛是红色的,汉传佛教的阿弥陀佛是金色的,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种疑问就是不懂佛法的表现。实际上,汉传佛教也有红色的阿弥陀佛。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讲过一个公案:以前有个居士,他因为儿子夭折而猛感无常,于是闭户谢客,专门观修阿弥陀佛。刚开始他心头懵懵懂懂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见到了比较黯淡的佛身。于是他更加用心观想,有一天从空中发出声音:“若欲见金色身者,须于佛身先作红想。”他依教观想,最后果然见到了金色的佛身,佛的光明照在四壁,室内所有的东西都成了金色。因此,以后看到各个传承的说法有所不同时,大家不要分别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实际上,诸佛菩萨的身相是什么样都可以。在观想文殊菩萨时,按照不同的仪轨,可以观想为红、白、黑等颜色,这些都没有矛盾。在藏传佛教中,金刚亥母、金刚橛等本尊有很多种身相。汉传佛教也是如此,观世音菩萨有百千万身相。我们不能断定某一种身相是真的,其他的身相都是假的,只不过在修行过程中,自己可以按照某个身相来观想。

  像既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缦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

  见到佛像坐在莲花上以后,心眼得以打开,能了了分明地见到极乐国土的种种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人的宝缦覆盖在宝树上,众宝庄严的罗网遍满虚空中。见到这些事后,要更加用心观想,令其极其明了,犹如观看自己掌中的东西一样清楚。

  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放金光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妙光,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

  见到这些事以后,再观想一朵大莲花在佛左边,这个莲花跟前面佛坐的莲花无有差别,再观想一朵大莲花在佛右边,观想一尊观世音菩萨坐在左边的花座上,他也放出金色的光芒,跟前面的阿弥陀佛一样,然后观想一尊大势至菩萨坐在右边的花座上。这些观想成功以后,阿弥陀佛和两大菩萨的像都发出殊妙的光明,其光金色照耀诸宝树,每一棵树下也有三朵莲花,每一莲花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这些佛菩萨像遍满整个极乐国土。

  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是为想像,名第八观。

  这种观想成功时,行者可以听到水流、光明以及诸宝树、野鸭、大雁、鸳鸯都宣说妙法,入定出定恒时听闻到妙法。行者出定后要将定中所闻之法牢记不舍并与佛经相对照,如果发现定中所闻之法与佛经不符合,说明自己的境界是妄想,如果与佛经符合,就叫做粗想见极乐世界。这就是像观,叫做第八观。

  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作这种观想的人能够灭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即生中就能获得念佛三昧。这样观想叫做正观,如果以其他方式观想就叫邪观。

  这种观想并不是很难,如果大家真正去观想,都应该能成功。这样观想功德也非常大,前面的几种观想都只能灭除一定数量的罪业,而这种观想能灭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并且即生获得念佛三昧。

  今天讲完了第八观。第八观非常重要,如果有些人其他观法观不来,就应该经常修持此观。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的西方三圣像,你觉得哪一种适合自己的根机,或者自己比较喜欢哪一个,就将其作为自己观修的对境。如果能够将西方三圣观想得了了分明,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忏悔方法,能够清净无量劫以来所造的罪业,而且即生中能够获得念佛三昧。所以希望大家努力观修。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59、根据大小乘的区别来观察自己的

净慧法师:入禅之门 五、无门关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60、行住坐卧都用心去做,即是修行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61、选择法门不是分别心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5课

 

后五篇文章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58、信心清净,则加持现前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57、除烦恼,断执着,从持戒开始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3课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2课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56、怎样的回向才是如理如法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