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时间——佛教的时空观之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壹.前言

  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诗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说明人自出生到这个世间上来,就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中走过生命的历程。所以,人活着,便离不开时间的关系。

  时间本是一大长流,实在无法给予分割,但是为了方便人的先后和始终的观念,不得不从相续的时间之流中,将它区分为若干个单位。

  人类普通计算时间,最短的是“一刹那”。从一刹那往上推是“一须臾”。不过,多少一刹那才是一须臾,这是没有办法计算的。

  现在世界所通行习用的是六十忽为一秒,六十秒为一分,十五分为一刻,四刻为一小时,二十四小时为一日,约三十日为一月,约三百六十五日为十二月为一年,百年为一世纪。

  在佛教的经典中,说到时间则有“刹那”和“劫”的不同,刹那是表示极短的时间,劫是代表极长的时间。不管是极短、极长的时间,都是迁流不住而且无始无终的。通常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循环不已,而在三世的时间流中,它是刹那刹那相继不断,如同我们的心念生灭不已,从刹那相续中,累积成一世又一世的生死轮回,乃至一劫又一劫的器界成坏。所以,说小时量的单位为刹那,这是便于体察心念的生灭;说大时量的单位为大劫,这是便于说明物界成坏的相续。

  贰.何谓刹那

  “刹那”是由梵语的 Ksana音译而来,意译为“须臾”、“念顷”,也就是一个心念起动之间的意思。在佛教里,刹那是最短暂的时间单位,以现在的时间计算,大约等于七十五分之一秒。所谓“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刹那”,可见刹那的短暂。

  在《仁王护国经.观空品》说: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具体一点说,一分钟内有四千五百个刹那,四十万五千个念头,可见心念生灭的迅速。

  《摩诃僧只律》卷十七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豫,二十罗豫为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一念大约是现在的零点零一八秒。

  在《大毘婆沙论》卷一三六说,一昼夜有六四八○○○○刹那。《往生论注》卷上说,六十刹那为一念;一刹那有一百零一生灭。《大智度论》卷三十说,六十念为一弹指。经论虽然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总之,刹那表示极为迅速的时间。

  刹那是依心识生灭计算,认真说来,刹那的真量,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人能够尽知,因为能知的心念粗细悬殊,所知的时量也就千差万别了。今再以《俱舍论》卷十二的说明如下:

  刹那(○.○一三秒)

  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一.六秒)

  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一分又三十六秒)

  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一须臾,四十八分)

  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三十须臾)

  依照这样的推算,则一昼夜与《毘婆沙论》的六四八○○○○刹那为一昼夜的计算是相同的。因为这样才便于常人及学者的运用,若要精细的计算,除了佛陀之外,不是一般人的心量所能觉察思辨的了。

  参.刹那的启示

  佛经上说,一切有情无情,莫不有刹那刹那生住异灭的无常。也就是说,宇宙万有,刹那之间已经历生住异灭;乃至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是刹那刹那的渐变,累积成一期的突变。甚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时间,也是由无数的刹那所累积而成,我们说到“现在”,现在刹那已成“过去”,说到“未来”,未来刹那已成现在。所以阿难的“一见不再见”,禅宗的“婴儿垂发白如丝”,庄子的“交臂非故”,这些都是对刹那无常所作的最佳注脚。

  过去有人认为佛教谈“三世”,觉得遥不可及。其实,佛教虽然在时间上讲过去、现在、未来,但是,却重视现世生活的安乐与福祉。佛教不只重视现世生活,甚至重视当下一念,所谓“明心见性”,要明白自己的心,先要能掌握自己的每一念。如宗所说:“好好看住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一刻也不能任其放逸!”能够时时刻刻、明明白白的清楚自己的心,让每一念都清净、明了,自能突破生死的樊篱。所以,从佛教对刹那一念的重视,可以知道佛教是最重视实际,最能与现实人生息息相关的宗教。

  肆.何谓劫

  “劫”,梵语 kalpa,音译为劫波、劫簸,意译为长时、大时。原本是古代印度极大时限的时间单位,而佛教发源于印度,因此相沿成为佛教计算时间的最大单位。

  劫分小劫、中劫、大劫三种。

  □小劫:根据佛经记载:从人寿十岁算起,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加到八万岁;然后再从八万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叫做一小劫。

  □中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

  □大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四个中劫分别是:成劫(世界生长期)、住劫(世界壮盛期)、坏劫(世界老死期)、空劫(世界灭无期)。如此成、住、坏、空四个中劫相续循环一次为一大劫。

  在佛教的时空观中,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的过程,而一个世界从成立到毁灭,其过程必经历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称为四劫。随着四劫不断递嬗更迭,世界便随之一次又一次,无穷无尽地成了又坏,坏了又成。

  一、成劫

  成劫是指山河、大地、草木的器世间,以及一切有情众生的众生世间的成立时期。

  根据《起世经》说,世界的形成,首先是由于众生业缘的风颳起,在虚空中形成盘状的大气层,此大气层厚一百六十万由旬(约三千二百万里),周长无数,坚固无比,即使大力士以神器也无法击破摧毁,此即为风轮。

  接着在大气层上空中心,由风所集,逐渐成云,凝聚成雨,下降于气层之上,形成厚八十万由旬(约一千六百万里),直径十二万三千四百五十由旬(约二百四十六万九千里)的水层,此水由于业力的缘故,不往外溢,周围并有风为墙,维持住水层,此即水轮。

  水轮的表面,由于众生的业风,逐渐形成乳状的表膜,其中七分之二为黄金层,七分之五为水层,此即为金轮。

  在金轮上生出须弥山、七金山、四大洲等诸海山洲,这是四天王天、忉利天、人类、傍生等各界众生的居处。其次成立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四天,此称空居天。再从空居天到无间地狱,有情众生由此次第降生,此时期就称为成劫。

  二、住劫

  住劫是指器世间和众生世间安稳存住的时期,其间凡二十中劫。根据佛经上说,我们现在正是住劫,在住劫又有减劫和增劫的分别。

  所谓减劫就是人类的寿命从八万岁,每经过一百年减少一岁,一直减到十岁,所需要的时间。增劫就是人类的寿命从十岁,每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八万岁,所需要的时间。

  一个增劫,一个减劫,合称为一个中劫。中劫中定有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种灾害产生,称为三小灾。

  关于三灾出现的时限,有不同的说法。依《大毘婆沙论》卷一三四载,在各中劫中的减劫,人寿每减至十岁,三灾就出现。

  □刀兵灾,是时人心瞋毒增上,相见便兴起强猛伤害的心,手所执者皆成利刃,各逞凶狂,互相残害,经七日七夜方止。

  □疾疫灾,继刀兵灾后,非人吐毒,疾病流行,遇则命终,难可救疗,此时期的众生都不闻有医药之名,时间经过七月七日七夜方止。

  □饥馑灾,疾疫灾后,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此饥馑,人多命终,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止。

  根据《立世阿毘昙论》说,若佛住世,正法住时,众生寿命暂住不减,随正法稍减,寿命渐减。

  三、坏劫

  住劫以后,就到坏劫。坏劫,是火、水、风三灾毁坏世界的时期。众生世间首先破坏,称为趣坏;其后,器世间亦随而破坏,称为界坏。也就是在此劫之初,地狱的有情命终之后,不复更生,此后,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的众生也渐次坏灭,有情破坏后,世界出现七个太阳,燃烧成灾,如此经过七次的火灾,把色界初禅天以下的器世界烧坏,此时称为火灾劫,约需十二亿八千万年的时间。其中三亿四百万年之间,有情的生物先坏;然后一千六百万年之间,自然界再灭坏。

  火灾劫过后(即七次火灾),次起水灾,将第二禅天漂荡殆尽,称为水灾劫,大约需要一亿二千八百万年。

  如此经过七次的水灾,最后产生风灾,将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吹落,称为风劫,需要六十四大劫,十亿二千四百万年的时间。

  火灾劫、水灾劫、风灾劫合称大三灾。所谓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坏劫之期,欲界悉皆坏尽,色界中,唯第四禅不为大三灾所坏。

  四、空劫

  空劫时,世界已坏灭,在欲、色二界之中,除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的空虚之中,形成世界未成,万物未生时期的状态。

  空劫之后,又开始另一期的成、住、坏、空,也就是另一个世界又开始成立、持续、破坏。如此世界从成到住、住到坏、坏到空、空到成,各需要大约三亿二千万年,宇宙就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反复生灭,每一周期大约需时十二亿八千万年。

  伍.劫的譬喻

  劫的时量悠长,非算数所能计量,是凡人的思想概念所难以理解,所以佛经中每以譬喻来形容。

  根据《大藏一览集》卷六所载,兹举以下五种譬喻形容之:

  □草木喻:将大千世界的草木,尽皆寸斩为筹,每逢人间百年即取一筹,直到取尽此筹,是为一劫,名为“草木喻”。

  □沙细喻:周边宽广四十里的殑伽河,内中装满如面的细纱,每逢人间百年则取一粒,直到取尽此沙,是为一劫,名为“沙细喻”。

  □芥子喻:有一座城,四面宽高各百里,当中堆满芥子,每逢人间百年则取一粒,直到取尽此芥子,是为一劫,名为“芥子喻”。

  □碎尘喻:将一化身佛所化的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每逢人间百年则取一尘,直到取尽此尘,是为一劫,名为“碎尘喻”。

  □拂石喻:有一石广一由旬,厚半由旬,每经过兜率天一百年,即有一天人以六铢衣轻拂一遍,直到拂尽此石,是为一劫,名为“拂石喻”。

  此外,佛经中常以“阿僧只劫”来表示长得难以计算的时间。其中又有大、中、小的差别,三个阿僧只的大劫,称为三大阿僧只劫,是菩萨积聚菩提资粮的时间。佛经说,佛陀的修行过程是“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也就是为了度众而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修持,不仅广植无量福慧,并且为自己成佛之身感得三十二种相好,所以说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

  另外,佛经称过去的住劫为庄严劫,现在的住劫为贤劫,未来的住劫为星宿劫,各劫中各有千佛出世,称为三劫三千佛。

  据《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所载,现在贤劫中有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乃至最后的楼至佛等千佛出世;过去庄严劫中有华光佛至毘舍浮佛等千佛;未来星宿劫则有日光佛乃至须弥相佛等千佛出世。

  陆.结语

  时间本身不是实体,无法衡量长短。就以人生来说,有人感喟“人生苦短,只一弹指间”;有人觉得“人生难过,度日如年”。可见时间没有长短,完全依附心行的情绪而显现。

  蜉蝣不知昼夜,朝生夕死;彭祖八百岁,几经沧桑,他们也都同样的度过了一生。人间的五百年,忉利天才一昼夜;忉利天五百年,夜摩天才一昼夜。如此一算,人间的一日,在夜摩天尚不及一秒;人间的一秒,在朝生夕死的蜉蝣,可能当作一昼夜。可知,时量实在没有标准可言;生命的久暂,本来都是幻觉而不实在的。

  佛经上说,娑婆世界的一劫,于阿弥陀佛刹的极乐世界是一昼夜;极乐世界的一劫,于金刚坚佛刹的袈裟幢世界是一昼夜;袈裟幢世界的一劫,于善胜光明莲花开敷佛刹的不退转音声轮世界是一昼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的一劫,于法幢佛刹的离垢世界是一昼夜;离垢世界的一劫,于狮佛刹的善灯世界是一昼夜;善灯世界的一劫,于光明幢佛刹的妙光明世界是一昼夜;妙光明世界的一劫,于法光明莲花开敷佛刹的难超过世界是一昼夜;难超过世界的一劫,于一切神通光明佛刹的庄严慧世界是一昼夜;庄严慧世界的一劫,于月智佛刹的镜光明世界是一昼夜;从镜光明世界,如是乃至无数佛刹最后的一世界一劫,于贤圣佛刹的胜莲花世界是一昼夜。从小处来看,娑婆世界的一劫,在胜莲花世界里有如一刹那那么短暂;从大处来看,胜莲花世界的一刹那,正如娑婆世界的一大劫那么漫长。如此延促相差,可知我们这世界的时量是有情众生的幻觉假名罢了。所以说:刹那不算短,劫波不算长。

  《四十二章经》说:人命在呼吸之间。这是说明一个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因此,不管时间久暂,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要能珍惜时间,利用时间,以有限的时间,充实无限的生命;以有限的时间,发挥生命的价值,这才是我们对时间、对生命应该抱持的态度!

 
 
 
前五篇文章

参悟心水

说“舍”

禅修与财富

桂花雨

 

后五篇文章

空间——佛教的时空观之二

智空禅师谈禅修(一)

智空禅师谈禅修(二)

安住何处

欲望的衬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