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宋朝大德劝人修净土的文章!(白话翻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宋朝大德劝人修净土的文章!(白话翻译)

王日休,南宋高宗年间进士。精博贯通群经,而且训诂注解《六经》、《论语》、《孟子》的文义有数十万言,有一天突然全部将之舍弃。後来专修西方净业,过着粗衣淡饭的生活,每日以礼佛千拜为功课。曾经著作一书名为《龙舒净土文》。上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夫、乞丐、僮仆奴婢、官署中的差役,以及优人艺妓等这些人,王日休都以净土法门,劝勉引导他们归依佛门。《龙舒净土文》的文章浅显且善於应用权巧譬喻,非常详实而恳切,就好像是父兄在教导子弟一般。下面选译几段,供大家参考。

(白话)

净土起信之一

净土的说法,大多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而对它的功效,只见用在人过世以后。不知道的人,单单只以为对处理身后的事情有用而已,其实它对于活着的人,有非常大的利益。佛祖之所以教育人,不过是为了一个善字,与儒教用来教育人的,没有什么不同啊,只不过名字不同罢了。如果一个人能够以净土思想为指导,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思想所想、口中说话,身体的行为,没有不适合用善的地方。样样都善,则是君子,是大贤人。活着则人人尊敬,神灵护佑,福禄可以增加,寿命也长久。从这点上说,听从佛的教导,以净土为中心的人,怎么会没有利益于生前呢?!其次,因为过去世的业缘所牵,而不能专心在这上面的,只要是有志气的人,也可以减少恶缘,增加善缘。恶缘不断减少,必然会断绝恶缘;善缘不断增加,最后必然会达到纯善。恶已经绝了,善已经纯了,不是君子又是什么?不是大贤人又是什么!从这点上说,听从佛的教导,以净土为思想指导的人,怎么会没有好处于生前呢?!又其次,不知道礼义的规矩,不知道刑法的可怕,只会凭自己的意气、力量做事,只会趋炎附势,如果知道以净土为思想指导,必然知道反省自己,他的行为虽然不能完全合乎礼义,也必然近于礼义了;虽然不能超出刑罚,也必然远离刑罚,渐渐地可以脱离小人的范畴,最终归于君子一类了。一个平庸的人,只要稍微知道一点佛教的道理,世界上的人必然看他是个善人,这就是它的效用了。从这点上说,听从佛的教导,以净土为思想指导的人,怎么会没有好处于生前呢。或者说,听从孔子的话,以儒教为中心,不是也可以有利于生前,何必要修净土啊?我说,这是世间法罢了,不是出世间法。世间法,不能跳出轮回,出世间法,则可以直接脱离到轮回之外。净土既可以利益生前,又利益于生后,因为它是兼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啊。

(原文)

净土起信一

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乃见于身。不佑者。止以为身后之事而已。殊不知其大有益于生也。何则佛之所训人者。无非善。与儒教之所以训人。何以异哉。唯其名有不同耳。故其以净土为心。则见于日用之间者。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为。无适而非善。善则为君子。为大贤。现世则人敬之。神佑之。福禄可增。寿命可永。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谓无益于前乎。其次为业所夺。而不能专志于此。苟有志焉者。亦恶缘可以自此而省。善缘可以自此而增。恶缘省而不已。终必至于绝其恶。善缘增而不已。终必至于纯乎善。恶既绝矣。善既纯矣。非君子而何。非为大贤而何。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谓无益于生前'乎。又其次。不知礼义之在。不知刑罚之所畏。惟气力之为。尚惟势力之为趋。苟知以净土为心则亦必知省已而自咎。所为虽不能皆合。于礼义。亦必近于礼义矣。虽不能尽超乎刑、罚。亦必远于刑罚矣。渐可以脱子人之域。而终为君子之归。庸人稍知佛理者。世必目为善人。此其效也。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谓无益于生前乎。或曰。从孔子之言。而以儒教为心。岂不益于生前何必净土哉。曰。此世间世间法耳。非出世间法。世间法则不出于轮回。出世间法。则直脱轮回之外。净土既益于生前。又益于身后者。以其兼世间出世间故也。

(白话)

净土起信之三

人刚听到净土的景象,很多都不相信,这是不足为怪的。这是因为局限于目前所看见的,就说目前看不见的也不过如此而已。就象住在简陋的小巷、肮脏之地的人,怎么能知道宽敞的大厦的干净?以小碗吃粗劣的饭食的人,怎么能知道大摆宴席的场面?用破匣子存储每一个小钱的人,怎么能知道天府的福足无边?所以在娑婆的五浊恶世,不相信有清净的佛土;所以,从衣胞里出生的,不知道那里从莲花里化生;寿命不过百年,不知道那里有的唯一的是快乐。那么,对佛所说的话,不能因为目前看不到而不相信,何况佛殷切地告戒人不可以说假话,必定不会自己用瞎话来哄骗人。世界上的人之所以说假话,无非是想避规,为了求利、逃避伤害。佛对世界一无所求,那里有需要趋利的;佛看待生死象刀斩虚空,又有什么要避的伤害呢?所以,佛根本没有必要妄语啊。世界上中等以上的人,都不肯说瞎话,怕有伤自己的德行,何况佛啊!他的话完全可相信,根本没什么可怀疑的。所以,过去的贤人说,连佛说的都不信,还有什么人的话可信的?

(原文)

净土起信三

人骤闻净土之景象。多不信之。无足怪也。盖拘于目前所见。遂谓目前所不见者亦如此而已。且如陋巷粪壤之居者。安知有广厦之清净。小器藜藿之食者。安知有食前之方丈。弊箧锱铢之蓄者。安知有天府之充溢。故处此娑婆浊世。不信其有清净佛土。所以生长于胞胎。不知彼有莲华之化生。寿不过百年。不知彼有纯一之快乐。然则佛之所言。不可以目前所不见而不信也。况佛切戒人以妄语。必不自妄语以诳人。世人妄语者。非以规。利则以避害。佛无求于世。何规利之有。佛视死生如刀斫虚空。何避害之有。是佛无所用其妄语也。世间中人以上者。犹不肯妄语。以丧其行止。况佛乎。其言可信。无足疑者。故先贤云。佛言不信。何言可信。

(白话)

净土起信之五

世上有专门参禅的人说:“惟心净土”,哪里还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还要去见阿弥陀佛。这些话似是而非也。为什么呢?西方净土,有理论有事迹。要说他的理论,则是因为能清净人的心,一切全部清净,就是惟心净土啊。要说他的事迹,那么实际上是有极乐世界。佛一再地叮嘱详细地反复地说它,难道是妄语吗?人人可以成佛,就是所说的自性阿弥,这固然不错,可是一下子不可能达到这个境界。譬如好的材料,可以雕刻佛像,而要达到极其华丽,还必需加上雕刻之功,然后才能成功。不可以光指着好的材料,就说这佛像极其的华丽。所以说惟此净土,而其他地方没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还要去见阿弥陀佛的人,是错的。又或相信,有净土而拘泥于惟心的说法,就说西方用不着生去的人,说“参禅悟性,超佛越祖”,阿弥陀佛用不着去见的人,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呢?这个话很高明,我窃以为恐

怕不容易达到。

那西方净土,无贪无恋、无嗔无痴。我们的心能无贪无恋无嗔无痴吗?那西方净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欲静则静。欲去则去。我们想衣无衣,就会心生烦恼;想吃没吃的,就要因为饥饿而心生烦恼;想要清静不得清静,就会因为大家的动乱而心生烦恼;想到哪儿去而不能去,就会因为劳累而心生烦恼。

所以说,惟心净土的人,实在不易达到啊。那位阿弥陀佛,福比高山重比大海深,能力可举起天和大地,变地狱为莲华

,容易得象反转一下手掌,看无穷无尽的世界,就象在眼前。以我们的福力,应当是:光靠自己不可能做到。我们常常害怕宿业深重坠于地狱,何况变作莲华。就是隔壁的事,也还不能知道,何况怎么能看见无尽的世界呢?所以,所谓自性阿弥,实在是不容易达到的啊。虽然我们的心可以为净土,而一下子不能达到净土境界,我们的自性可以为弥陀,而一下子不能成为阿弥陀佛。怎么可以忽视净土法门而不修,舍弃阿弥陀佛而不想见呢?

所以修西方见佛,得道是非常容易的。如果光在这个世界,想要参禅悟性,超佛越祖是非常难的。何况修净土的人,并不妨碍于参禅。为什么参禅的人,一定要看不起净土而不修呢?

《大阿弥陀经》说,十方有无量菩萨,往生阿弥陀佛国。那些菩萨都想要往生,我是什么人啊?不想生到那里去?是自己真的胜于诸菩萨吗?由此可以说:惟心净土,自弥陀的人,目标大而不得要领,要求高而不切实际,修而没有得道的,耽误的人太多了啊。不如脚踏实地,持诵修行,那么则人人必生净土。直接脱出轮回和虚言无实相比,那是象天和地,相距太远啊。

(原文)

净土起信五

世有专于参禅者云。惟心净土。岂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更见阿弥。此言似是而非也。何则。西方净土。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能净其心故。一切皆净。诚为惟心净土矣。论其迹。则实有极乐世界。佛丁宁详复言之。岂妄语哉。人人可以成佛。所谓自性阿弥者。固不妄矣。然猝未能至此。譬如良材。可以雕刻佛像。而极其华丽。必加以雕刻之功。然后能成。不可遽指良材。而遂谓极佛像之华丽也。是所谓惟比净土。而无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更见阿弥者。非也。又或信有净土而泥惟心之说。乃谓西方不足生者。谓参禅悟性。超佛越祖。阿弥不足见者。皆失之矣。何则。此言甚高。窃恐不易到。彼西方净土。无贪无恋。无瞋无痴。吾心能无贪无恋无瞋无痴乎。彼西方净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欲静则静。欲去则去。吾思衣而无衣。则恼其心。思食而无食则饥恼其心。欲静而不得静。则群动恼其心欲去而不得去。则系累恼其心。是所谓惟心净土者。诚不易到也。彼阿弥陀佛。福重山海。力挈天地。变地狱为莲华。易于反掌。观无尽之世界。如在目前。吾之福力。当不能自为。常恐宿业深重坠于地狱。况乃变作莲华乎隔壁之事。犹不能知。况乃见无尽世界乎。是所谓自性阿弥者。诚不易到也。然则吾心可以为净土。而猝未能净土。吾性可以为阿弥。而猝未能为阿弥。乌得忽净土而不修。舍阿弥而不欲见乎。故修西方见佛。而得道则甚。易若止在此世界。欲参禅悟性。超佛越祖为甚难。况修净土者。不碍于参禅。何参禅者。必薄净土而不修也。大阿弥陀经云。十方有无量菩萨。往生阿弥陀佛国。彼菩萨尚欲往生。我何人哉。不欲生彼。是果胜于诸菩萨乎。由此言之。惟心净土。自弥陀者。大而不要。高而不切。修未到者。误人多矣。不若脚踏实地。持诵修行。则人人必生净土。径脱轮回与虚言无实者。天地相远矣。

再从书中摘一个实修净土往生的例子:

宋荆王夫人

元佑间荆王夫人。与婢妾精修西方。唯一妾懈怠。夫人斥去。其妾悔悟精进。久之谓他妾云。吾今夜当生西方。其夜异香满室。无疾而终。明日。同事之妾告夫人云。昨夜梦化去之妾。托致起居云。夫人训责我修西方。今已获往生。感德无量。夫人云。使我亦梦。乃可信耳。其夜夫人梦见亡妾。叙谢如前。夫人云。西方可到否。妾云。可到。但从妾行。夫人随之。见池塘广大。红白莲华大小相间。或荣或悴。种种不同。夫人问云。何以如此。妾云。此皆世间发念修西方人也。才发一念池内便生莲华一朵。若愿心精进。则华日日敷荣。以至大如车轮。若愿心退转。则华日日萎悴。以至殒灭。次见一人坐莲华上。其衣飘扬散去。宝冠璎珞严其身。夫人问云。何人也。妾云。杨杰也。又见一人坐于华上。妾云。此马玕也。夫人云。我当生何处。妾引行数里许。遥望见一金坛。金碧照曜。妾云。此夫人化生处。乃上品上生也。夫人既觉。访问杨马所在。则杰已亡。而玕无恙。是知精进不退者。虽身在娑婆之内。其神识已在净土矣。后夫人于生日。秉炉焚香。望观音阁而立。子孙方具献寿之仪。已立化矣。

 
 
 
前五篇文章

净宗玄门与现代前卫科学(三)

净宗玄门与现代前卫科学(三)

《阿含经》念佛理论研究

印光大师凈土开示84题

凈土法门构成的三要素和持名念佛的四要领

 

后五篇文章

净土资粮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

开示念佛法门

妙境长老关于凈土念佛的问答

念佛的人有三种,你是哪一种?

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