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 功德法身念佛 有些人不喜欢称名念佛,也不喜欢观想念佛,他喜欢思索,或学习佛陀的智慧与悲悯,这是所谓的功德法身。功德法身跟一般的法身不一样,我们常讲「法身无相」,法身就像虚空,报身就像天空中的太阳,化身就像水面的倒影一样。 但在早期法身是指五分法身,这五分法身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早期舍利弗与目犍连是佛陀的两大弟子,但都先佛而走。由于舍利弗教导很多人,受人尊敬,当他圆寂时,许多人都伤心的去找阿难,阿难也很难过,就去跟佛陀说:「唉!舍利弗一生修持得那么好,就这样走了,实在令人悲伤。」 释迦牟尼佛却向阿难说:「舍利弗尊者虽然走了,但他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还是存在。戒是他守戒清净,定是他修学圆满,慧是他智慧无双;解脱是由戒、定、慧的修持,达到解脱生命的缠缚,他已经自由了;解脱知见是要达到解脱所有历程的知见,而他都完全了知。」所以这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就成为五分法身。 在此,我们先对「解脱」与「解脱知见」作一简单说明。很多人不了解这两者,以为一个解脱的人,一定懂得解脱知见,这是不正确的,一个解脱的人不一定是好老师,很多阿罗汉根本不善于讲话,更遑论教学了,虽然他所证得是对的,但符号系统却有问题,所以有时才不得已,以神通来表达。 解脱与解脱知见,用我们最平常的话来讲,解脱就像从台北到高雄,若我们已经到了高雄,就解脱了,然而可以到高雄的人,不一定知道路,也不一定会指导别人怎么走,可能某一方面很清楚,但不见得全程了知。而解脱知见就是他自己都曾走过,而且每一处是怎样,怎样调整,他都清清楚楚,因此解脱知见比解脱难,解脱的人不一定有解脱知见,但有解脱知见的人必定能解脱。 所以思惟佛陀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与佛见足一切种智、伟大的十力、四无畏、大慈大悲种种功德,思惟这些内容,就是功德法身,这可使大家修持而有所成就。 实相念佛 实相念佛是见缘起即见法,见法空即见真实的佛,《小品般若经》里说:「无忆故,是名念佛。」就是真观生身、功德、缘起都是无自性,了知一切是无自性,整个法界无自性,法界无自性即是佛,这叫实相念佛。 要对实相念佛有深一层的了解,我建议大家看《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见一切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所以了知一切诸相非相即是见佛的真实法身,这样即是实相念佛,因此观空即是见佛。 法界念佛 谈完了传统的四种念佛方式,在此再跟大家共同研究一个我自己研究出的法门,名之为「法界念佛」。这个法门融合了空无自性,融合了称名念佛,也融合了身体气脉的一个修法。 「法界念佛」的基本口诀是: 不假循诱,纯任自然,脱念而出。 这个法门的步骤:首先,于法界空无所有虚幻身中,寻一定点──这定点是虚幻身整个生命能量的发起处,在脐下四指处,在密宗称之为「海底轮」。 之后,寻找自己有缘的本尊,比如说念阿弥陀佛,心中相信他、称念他并与其愿力相结合,而与他具足同样的悲心。此时在定境中,于无所住时,突然间生起一念──阿弥陀佛,也就是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时亦无所住」,念阿弥陀佛时无执着阿弥陀佛,而从海底轮,沿着中派,阿弥陀佛的佛号念念升起,缓缓而上。 因佛陀有大慈悲与大愿力,具足身、心两种力量,可以同时除掉身、心的结缚。因此,我们的身体,由内而外具足五个层次──心、气、脉、身、境,心在阿弥陀佛时,可除掉心的一切障碍;而阿弥陀佛这个念要使它活动,这活动的力量一定是气。由心而发,依气而动,从脉而走,安住身中,到境时则无边扩大。详细的说,就是现在心安住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里,自然念阿弥陀佛,使气开往上走,而脉是柔的,佛号充满其中,如此打开身体三脉七轮所有的脉结。 接着,佛号从整个中脉向外一直扩张到每一个器官、每条血管,乃至每个细胞,而使全身产生共鸣共念阿弥陀佛,然后佛号再从整个身体向外扩张到宇宙,到最后整个宇宙一起共念阿弥陀佛。这时已经不必定在一点,因为宇宙的一切都是在念阿弥陀佛,到最后要收摄时,将一切念、一切光明回归到自心心轮。 念佛的身语意 念佛,基础上心要完全忆念阿弥陀佛,语也要随时随地称诵阿弥陀佛,身则随时随地保持清净柔软来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要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除了清净外,还要专心一意把整个焦距集中在阿弥陀佛身上。所以身皈命、语皈命、心皈命,心称念、语称念、行回向,到最后念念都是无间的阿弥陀佛,随口所念皆融入念佛音声,身所行所为和阿弥佛相摄并受到加持,究竟至身语意和阿弥陀佛的身语意无二无别。你的身就是弥陀所入之身,语是弥陀所幻化出的言,心是弥陀所幻化出的意。你身语意所在即是弥陀所行,随时随地安住在念佛三昧的境界。 念佛要身、语、意与弥陀相应为一,以六根而言,即是都摄六根为一如。六根常是摄外六尘为六识,这是心意识不断执妄的很大原因,所以有人就称六根为六贼,非但没尽到守门护心、丰盛大力的作用,反而贼害自家主人,盗取真如一心而至门内浊乱、妄心纷起,所以,如何使六根清净呢?就是要了悟六根如幻,根既为幻,所摄六尘亦如幻,六识亦如幻,而根、尘、识皆如幻,即为三轮体空。如此都摄六根即是如幻六根,专忆弥陀、与弥陀相忆。 这里亦可分为三层意义:一者收摄六根──即顿断妄心,会归一如。二者都摄六根──体即一如,寂灭自住。三者圆摄六根──依如幻起大作用,全用在体、全体作用,寂昭如如。一者为离妄归真,二者为具体住真,三者为依真起用。 而所谓的「一心不乱,净念相续,念兹在兹」,亦是同样之意。从心中涌现、内心深刻对弥陀的信心,再加上发愿往生极乐、发愿行弥陀行,依此二种因缘,如实地忆念佛、忆念阿弥陀佛。而阿弥陀之愿力慈悲无量,亦同时如实地忆念你,两方如母子相忆,千里传心,融合无阂,即成是心作佛,即是一心不乱。 此一心即母子纯然相念无二,以其为一所以能相续无离无妄而具足清净,如此无间断地念佛,阿弥陀果德所示化的净土就能摄受我们,而我们将妄心息灭,皈命整个阿弥陀佛的身、语、意,自然安然不乱安住在佛心中。以其不乱而成一心,一一相续净念无断即是一心,如此以信为因,愿为缘、忆念一心为道,则能成就阿弥陀的本愿,亦成就我们自身弥陀之果德。 以此意总为偈颂: 一心不乱、净念相续诵: (一) 甚深仰信因,广大缘本愿,如实忆念佛,佛忆念如实 相忆子母光,是心能作佛,成一心不乱,相续如净念 无间忆念佛,佛果妙摄受,息妄心皈命,安住恒不动 安养佛心中,不乱成一心,相续现净念,本愿因道果 (二) 见佛生净因,信心成实相,愿力佛加持,本誓佛摄受 念佛修精进,不乱缘一心,净念无间断,相续佛心显 无住念佛心,广大力用如,无念忆念佛,现前佛妙境 果地如实佛,佛佛离修证,净土现圆成,法性如如证 自他力共圆,佛力一心故,相续相忆持,同生极乐国 念佛的信愿行 念佛法门是一切菩萨的共学,在《大智度论》中曾解说为何佛要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是因增长菩萨念佛三昧的缘故。所以智慧之境证得愈大的人,其念佛三昧愈圆满。悲心愈大的人也是如此,像普贤菩萨三昧境界第一,随念即佛。所以菩萨所说皆是如来释迦志,至上善根得,相应于此因缘说法。而且若能细细密密到无间流水三摩地,则定能与法界性合一,与诸佛性合一,所以依持佛力加持,而随因缘起相应。 一切菩萨皆修净土行,只是易行道菩萨在净土中修持度众,而难行道菩萨在秽土中建立净土、在秽土中度众生成佛;其用心是一样的,只是一个身在净土中,另一个则开拓净土;一个是先遣部队创设环境,另一个是后续的技术工作者,维护庄严环境。只因工作性质不同而有所划分,其实,一切菩萨都是净土行者,没有一位菩萨是要离开净土的。菩萨的共同愿力一定都是要圆满众生成佛,并且庄严诸佛净土。而庄严净土又有不同景况:「一是在佛土中庄严净土,一是在秽土中建立净土。」两者都把功德回向诸佛净土,其用意都是一样的。 所以,净土行和念佛行是每一位菩萨的共行。只是在十方净土之中拈出一个弥陀净土,让众生有所依归,这是殊胜中的殊胜,让大家有个标的可循。从一切菩萨共行的念佛三昧,做为初、中、后善──最初的方便,中间的修持,最后从念佛三昧证得最究竟的金刚三昧(念佛三昧的极致是金刚三昧),而无一法可得,证得最究竟的实相,就成佛了。这是身在娑婆世间众生特别的福德,但千万不能因这特别的福德,反而障住了境界的升华。这是把菩萨所要证得的一切境界,变成三根普被,一切众生都可得,但不要有了普被却反而无法深入,这恐怕就不是净土法门的真义,也因此辜负弥陀的大慈大悲。 念佛法门,首先要有正确的见地,即是念佛要有愿、有信、有行。信,是指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净信」,不是杂染信。这净是来自佛法的清净,而佛法的清净是来自于正见,正见是远离世间的一切所生起的信。所以净信是建立在三法印之后的信,是要了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盘;是要了悟性空之后,而能在性空如幻中产生信念,而且是金刚不可坏,这才是真正的净信。 因此,净信不像一般的信仰天国、信仰他神,并非情绪上的信。当然净信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具足,但绝对是每一个净土行人要到的目标。因此,一个净土行者开始信仰阿弥陀佛,必须同时对三法印正信,了知一切性空、无我的正信,也对弥陀教法深信,这两者要同时证到。如果他不信三法印,那么所信的阿弥陀佛又是什么?如果只信三法印,并不信仰弥陀,那么当然不是弥陀教法,这又不符合在缘起上弥陀的特别因缘。所以这是弥陀给众生的方便,使众生成就迅速的法门。因此修学净土法门者,必须要有1.深信三法印;2.深信阿弥陀佛之悲愿,才算具足净信、正信,即使初始无法圆满达成,也要向此迈进。 至于有些人因特别的因缘,在临终时受到善知识的教导而守住地得以临终十念,依弥陀愿力到达极乐世界,这是特别的方便,不应成为主要的方式。况且那些人到了极乐世界也仍是在莲苞中,无法花开见佛,只得在莲苞中训练真正的念佛三昧、真正的净信,经过这之后才能真正进入极乐世界,与诸大善人会聚一处。所以,我们不能只强调方便,现在能了悟佛法、了知净土的人已经很难得了,应该赶快再加油使自己的净土行更加提升,千万不能只让自己停留在最初的基础上。 修行净土要先基于佛法的正见,而信仰的特殊信心则是建立在弥陀的特殊方便上。但是,信仰弥陀的人要了悟性空,如果没有性空的体悟,则他的信心会随因随缘而动摇,因为其信仰弥陀也是因缘而成就的,所以信心要建立在佛法的正见上。从性空的体会对正见有所了悟,那么你就会对自己产生无限的信心。基于如幻的基础,即使别有因缘生起使你在现法上有些摇动,但在体性上你已了悟一切虚幻,所以不会动摇,因而对自己产生信心,勇于做抉择,结果所生的信心就是对弥陀不坏的信心。因此,依性空而自信,依自信而信弥陀。信弥陀的依、正功德庄严不可思议,是修学佛法行人的殊胜方便。 要修学殊胜方便,就要学习和弥陀同样伟大的愿力。因为弥陀的依、正报功德就是来自他不可思议的愿力。因弥陀伟大的愿力,造成念阿弥陀佛佛号和念其他佛号是不一样的。其实,体性上一样;只是在特殊的救度上,你念阿弥陀佛,他就会引导你去极乐净土。因为他方世界的佛土,某些条件很严格,除非是佛和菩萨才能去得。但阿弥陀佛三根普教,只要你忆念他,他就救度你。所以,念佛法门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特别殊胜的德用。经典上说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念佛,甚至临终十念,弥陀都能摄受我们。所以了悟从对正法的信念到对弥陀殊胜的信愿,这是修习弥陀行的正行。 正见的建立到最后还要升华,升华到是法念佛、是心作佛的境界。因为弥陀是性空如幻,我也是性空如幻,弥陀愿力是不可思议、是大悲,我依性空如幻的缘故、依对弥陀信仰、弥陀力加持的缘故,我能够生起与弥陀同样广大的愿力,那么弥陀能成佛,我也必能是心作佛。我依弥陀法念佛之后,我的心必能作佛,与弥陀同等无二,建立的依报世界与他同等无二,救度众生的方便与他同等无二。何以故?弥陀性空故,我性空故,一切法如幻故,弥陀力加持故,我之善根力故,依止念佛法门的加行力量,具足一切正见而产生念佛不可思议功用。 从净信不断的修持,我们有殊胜的信心,希望自身能像阿弥陀佛一样具备力量,而不只是永远都只要到极乐净土而已。基本上,修弥陀行的人只是要到弥陀净土,但真正对弥陀有信心的人,认为自己所发的愿必然和弥陀一样,正行人是会生起这样殊胜的信心。但别有方便,虽不是弥陀主流,却也不排除这种方便,例如在此土建立弥陀净土。但不论是把这秽土当成净土,或是到极乐世界去,都要了悟弥陀愿力的不可思议,这才是最殊胜的信心。我们要和弥陀有同样愿力,依止于弥陀的愿力、教化的殊胜,而和他同样成佛,也救度广大的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