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0四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11/24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四十八面,倒数第六行看起:

「於一念顷」,经文一念顷下面是遍供诸佛愿,「於一念顷,指极短促之时间。一念之时限,诸说不一,已见前释。今依《翻译名义集》,以刹那为一念。并依《大论》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故知一念,指一弹指所占时间之六十分之一,故甚短暂。」在佛法里面,这个刹那是很短的时间,《仁王经》上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大智度论》也是这个说法,《仁王经》上还讲一刹那有九百个生灭。我们读了《菩萨处胎经》,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我们知道这个说法很多,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他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比《仁王经》上更短,时间更短。弥勒菩萨所说的,跟现在量子力学家们所发现的非常接近,也许就是科学家所说的小光子,佛法里面讲的极微之微,这个再没有办法分,再分就没有了,这是物质现象里面最小的。科学家也证实物质不是真的,是这些小光子累积连续产生的幻相。让我们体会到,大乘教里面常讲的「五蕴皆空」,这个现象,佛分得非常详细,把它分为「色受想行识」,就在这么短暂时间里面有这些现象产生。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换句话说,用佛法来讲,极微之微它具足五蕴现象。於是我们就晓得,整个宇宙都不出这个现象,在最小的这个一念之间,它就有圆满的现象,受想行识圆满的现象。以我们人来讲,这个人的身体它是个五蕴现象,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个五蕴身体不管怎么分,分成到极微之微,每个点还是个完整的五蕴现象,这个好像科学家也证实。确实一般人很难想像,可以说无法想像,这个是事实真相。佛经里面说「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也是说明这个现象。其实这小光子比芥子小得太多,芥子是芥菜子,像芝麻粒那么大的,那就很大很大了,那个里面可以容纳须弥山,为什么?须弥山没有离开五蕴,小光子也是圆满的五蕴。所以从这个地方看,《华严经》上说大小不二,这是真的,即使这一个小光子,它里面所含的是整个宇宙圆满的信息。这些是佛经里面所讲的科学。

这么极短的时间,我们往下看,「然於此短促刹那之际,可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这个境界跟《华严经》上所说的,像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三种周遍,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是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现象总不外乎这三大类,这三大类的现象,任何一个现象的发生,都是「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三种周遍。这是自性的性德,佛法的术语叫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当这些现象静止的时候,它的活动是波动的现象,静止的时候就是自性的本体,净宗里面称为常寂光。它有振动现象发生,这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变现整个宇宙一切万法。所以佛在经上说,这个宇宙是「心现识变」,心现这个心动了,心不动它不现,心动了它就现。你要问什么时候动、什么原因动?没有,没有时间,也没有原因,所以说这个动叫妄动,它不是真的。佛教里还有个名词说这个现象叫「无始无明」,这个现象叫无明,无明是无始,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为什么说它没有开始?因为它的时间太短暂,你没有办法感觉到它开始。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怎么能够发现它?所以称它作无始。实际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就在当下」,这一句话也很难懂、很难懂,为什么?我们观念当中那个当下,已经很长很长的时间,不知道多少个当下累积在一起,我们才有感觉,实际上当下我们没有办法感觉。大乘教里面说八地以上的菩萨,接近妙觉的果位,他才能感受得到,七地以前都无法感受到,那当然我们凡夫就更不必说了。

这是佛经上给我们说的诸法实相,在这个现象里面,所有现象是平等的,一丝毫差别都没有。以后那些差别是识变的,就是分别执着,从这里变现出来的;没有分别执着的时候,现象是不变的。但是现象也不是真的存在,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真正明白、肯定了,你自然就放下了,知道《般若经》上所讲的是真的,「万法皆空」。《金刚经》上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六百卷《大般若》讲这个现象,实在讲就是一句话,佛说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真正懂得的人并不很多,「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说佛为什么教我们放下,道理在此地。它如果是真的,你可以得到。得不到!不但外面境界你得不到,连我们的身体得不到;不但身体得不到,我们起心动念得不到,念头刹那生灭,所以才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实报庄严土。这样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百法明门论》里面讲的,六个无为法只有一个是真的,「真如无为」,这讲自性。其他五个无为法也不是真的,假的,叫相似无为,它不是真的无为,它还是有生灭,生灭的相不明显。不但我们不容易觉察到,包括二乘、权教菩萨也很难觉察到它的生灭现象,所以也称作无为法。这是说明这速度之快,一念之间遍法界虚空界,所以它周遍巡历。

「深显极乐国人神通妙用不可思议」,这个境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菩萨神足通的能力已经不可思议,但是跟佛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极乐世界的天人,诸位要记住,天人,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他们得弥陀本愿加持,这四十八愿本愿的加持,他的神通、道力、智慧、德相就跟阿弥陀佛相同,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他方世界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有。我们头一个要相信佛菩萨不会欺骗我们,佛菩萨句句话都是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者,我们应当要相信,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没成佛,但是等於成佛了,这是阿弥陀佛的恩泽。一切诸佛所以尊崇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称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道理就在此地。虽然是佛佛道同,愿力不相同,智慧、神通、道力是相同的,愿力不相同,弥陀这个愿力不可思议,普度遍法界虚空界这些苦难、迷惑颠倒的众生,很快的成佛,这是弥陀的本愿。这些众生要与佛的愿相应才能得度,这才帮得上忙;与他这个四十八愿相违,佛就度不了你。这个道理,真正希望这一生求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你必须要懂得,你要不懂它就会造成障缘,障碍你往生。

下面为我们解释,「那由他,数也,古说不一」。「其小者」,跟中国这个数来对比也有差别,说法都不一样,「如《玄应音义》谓:那由他,当中国十万」,印度人称那由他,中国的十万,「其较大者,则谓:那由他,隋言数千万」,你看这个差太大了。隋代,中国人称隋,因为那个时候翻经的风气非常殊胜,大部分的经典都是隋唐所翻译的,大量的翻译,这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他说不俱引」,还有别的讲法,这数字不同。「故其数难於确定,但可定言亿那由他百千,表一难以数计之大数也」,这是可以这样讲法的,它是亿那由他百千。

下面是佛刹,「於一刹那,能超过如是众多佛刹,表所到之处至远也」。这是说什么?说供佛。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佛教人福慧双修,这是很有道理的,不但要有智慧,还得要有福报。自性里面福慧是圆满的,我们迷失自性之后,自性圆满的福慧不能现前。现在虽在修行,纵然修到法身菩萨,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尽,这个习气还是障碍性德,障碍虽然不严重,但还是有障碍。必须把无始无明习气断尽,那就叫妙觉位,等觉位还有一品,最后一品还没断掉。这桩事情全部都是在实报庄严土去完成,在十法界里是决定做不到的,在实报土去完成这桩大事。在实报土里面修行,就像这个经上所说的一样,你有这个能力一念之间周遍法界。跟《还源观》上讲的一样,「出生无尽」,就是说你能够变现无量无边身,每一个佛刹每一尊佛陀的前面你都去参学,你都去供养,供养是修福。你一定听佛说法,佛是老师,一定在讲经说法,听法开智慧,所以这一个举止是福慧双修。

我们世间,现在交通方便,像隋唐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水路算是最方便的,帆船;陆地上最快速的是马车,跟现在交通不能相比。所以这些名山宝刹,高僧大德善友参访很辛苦,很长的时间。在这个典籍里面记载的,中国这些典籍记载,「赵州和尚八十犹行脚」,还是很精进到处去参学,为什么?没开悟,开悟就不必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说老实话都开悟了,实报土的菩萨全是开悟了。开悟之后这些活动也没有终止下来,还是不断的去参学,这意味着什么?只有一桩事情,为那些还没有开悟的人做影响众。别人看到了,你看那么多等觉菩萨都天天出去参学,那下面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能不出去参学吗?同时在这个行动里面,显示出性德里面所讲的「诚敬谦和」,至诚恭敬、谦虚和睦显示出来,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把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引发出来。也是我们世间人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世间大众做好榜样,诸佛如来给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菩萨、二乘、天人,还包括六道里面一切众生情与无情做好榜样,我们自己就不会懈怠了。方东美先生所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里头有最高的享受,这里头有法喜充满,这里面确实是常生欢喜心,大乘佛法完全表现在这种活动当中。

下面讲,「周遍巡历者,表所游之国至广也」,他参学的范围非常之广。「供养诸佛,表所兴之事至繁也」,这个繁当作多,真的是无量无边。「而悉於一念之顷,圆满成就者」,需要多少时间?一念,一念之间圆满成就,「备显极乐国土之事事无碍,一多相即,延促同时」。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诸法实相,这是真相,备显极乐国土事事无碍,是四种无碍里达到究竟圆满。清凉判《华严》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最后是事事无碍。这在什么时候显示出来?在实报土。但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知道,凡圣同居土就显示出这个境界,这也就是说我们学佛,为什么要修净宗法门,为什么要取极乐世界,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不到这个地方去修行,别的地方那个困难也是不能想像的,可以说太难了。这桩事情我们能够体验到,不是体验不到的,我们想想,在这个世间断烦恼这桩事情,佛法的入门是破身见,这个道理我们都懂,能破得了吗?什么时候我们把身见放下?不要说多,放下个一分钟,有没有一个人曾经把身见放下过一分钟?不要太多,找不到。一秒钟可能,一分钟大概就找不到,一秒钟不是放下,忘掉了,没这个念头,忘掉了。可见得这个烦恼,身见、边见、成见念念相续,有时候好像没有了,不是没有,我们没有觉察到,这个念头念念相续没有断过,你说多难!这个东西存在不能入门,这是证须陀洹果的第一个条件,大乘教里面像华严十信位菩萨,初信也是第一个条件。从这些地方我们就体会到真难,太难了!佛教我们这个方法,把念念相续改成阿弥陀佛,把它调换一下。我们现在念念相续的是我,把身体当作我,现在把这个念念相续换成阿弥陀佛,就成功了,成大功了。虽然没开悟、没见性,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往生,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跟阿惟越致菩萨没有两样,阿惟越致是实报土的菩萨,法身菩萨。明显的不一样处,六种神通具足,你看这个神足通一念周遍巡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一个不漏。这事事无碍,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延促同时,延是长时间,促是短时间,时间突破了,没有时间,一多相即是空间突破,现在就是说时空这个界限没有了,入了这个境界。

下面说「芥子须弥,十方不离当处」,芥子跟须弥是讲大小不二,芥子小,须弥山大,须弥山里面能容芥子,十方不离当处,这是空间没有了,空间维次突破;「一念遍供,三世不隔当念」,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时间突破了。后头这两句话重要,「当下即是,圆摄无遗」,这是我们的本能,这是我们的自性,诸佛如来如是,一切众生也如是。诸佛如来得圆满的受用,众生是迷失了自性,虽有,它不起作用。不起作用的原因,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你有无明烦恼、有尘沙烦恼、有见思烦恼,这个东西把你自性的智慧德相障碍住,只是障碍住,并没有丝毫损失。只要障碍除掉,障碍放下了,自性智慧德能完全显露出来,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所以佛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经上所说的这些不思议的境界,都可以在我们这身体上去找证明。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教波斯匿王,告诉他,你的身体有生灭,年岁老了觉得寿命不长了,可是你身上有不生不灭的自性,这是什么东西?六根根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这个东西没有变化,从你出生到老死,它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这是真的,永存不灭。身体是物质,物质有变化,物质的身体有生灭,你灵性不生不灭。中国人常讲灵魂,灵魂是什么?灵性在迷的状态没觉悟。迷的状态它还是有分别执着,就是它有见思烦恼、它有尘沙烦恼。它觉悟,觉悟六道就没有了,就超越六道,这阿罗汉。虽然超过六道,没有超过十法界,这是二乘、权教菩萨的境界,这个是不容易。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殊胜,烦恼习气不需要断,只要控制住,它不起作用,我们的功德就圆满,叫伏烦恼,不是断,伏比断容易太多。那就是什么?古人所讲的生、熟,我们凡夫对烦恼习气很熟,念念烦恼就起来;我们的阿弥陀佛不熟,常常就忘掉。如何能够把它对换一下,烦恼常常不见了,没想到,阿弥陀佛常常能够相续不断,那就成功了。生处换成熟处,熟处换成生处,让它调换一下就好了。怎么样调换法?你得真念才行!大势至菩萨方法高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方法就能让我们把这个生熟调转过来,得真干,不真干不行。要干多久?一般的情形就是你真干,你真放下,一般大概是三年到五年,这个生熟就调转过来了。一转过来,往生就自在,我不想在这个世间,真的你就能往生。如果这个世间有缘分,缘分不是别的,多带几个人一起往生,办得到,不是办不到,这叫生死自在。净宗法门修到生死自在,时间一般讲三年到五年;三年、五年你不能成就,是你没有真干,你没有真念,真念的话是可以做得到。「故云:华藏无异极乐,净土遍收玄妙」,这两句话是真的,《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土华藏世界,西方实报土是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是一不是二。净土这个法门确实是遍收玄妙,八万四千法门都在其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们看到这是遍供诸佛这个大愿。

再看下面这一章,这一章也只是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盘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是「定成正觉愿」。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此第十二愿,名定成正觉愿。往生者决定成佛,正显弥陀之本心,唯以一佛乘,广度无边众生於究竟涅盘也」。这句话非常重要,所以净宗隋唐时代古大德,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肯定这个法门是一乘大法。原本讲一乘大法只有三部经,《华严》、《法华》、《梵网》。《梵网经》没有完全传到中国来,传到中国来只有一品,「菩萨心地戒品」两卷,听说这部经分量很大,只有两卷传到中国来,这个经现在也不存在,失传了。中国这些古大德发现《无量寿经》也是一乘大经,为什么?《华严经》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从这个地方发现的。所以古大德说,《华严》、《法华》都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这个话我相信。为什么?我相信净土法门,真的是从《华严》、《法华》、《楞严》引导到这个进来的,看这些经典统统都是指归西方极乐世界。《楞严经》上也非常明显,佛问这些大菩萨们,问他们的修行,二十五位菩萨做代表,代表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归纳起来不出二十五大类。这个二十五大类是从哪来的?六根、六尘、六识,这就十八,再加上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是二十五。不管修哪个法门,你出不了这个范围,所以称为二十五种圆通。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明心见性,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可是我们个人根性不相同,所以修行就有难易差别,法门没有差异的,决定平等的,我们根性不平等。

所以在《楞严经》上,一般都认为《楞严》是密宗必修的、禅宗必修的,好像净土宗的经典里面没有《楞严经》。其实「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就是《楞严经》上的,还有「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但是很少人去念,一般人念观音菩萨,都念《法华经》里面「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都念这个。文殊菩萨,这是世尊命令他的,让他替我们娑婆世界,特别是替地球上这些众生,这二十五种法门给他选一种,文殊菩萨帮助我们选,选的是「耳根圆通」,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跟这个地方的众生特别有缘分。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最灵光的是耳朵,看看不清楚,听得清楚,所以耳根比眼根厉害。观世音菩萨就是修耳根圆通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我们跟菩萨缘就很深,根性相同。而其实二十五圆通里,不只是观音菩萨这一个法门是个特殊法门,特殊是有两个。这个特殊是什么?按顺序排列的就是一般法门,一般排列的,不按一般顺序排列的,这就是特别法门。按顺序排列,观音菩萨排在第二,他是耳根,你看六根里眼第一个,第二个就耳根,鼻舌身,这样排列的。他没有排在第二,他排在最后,排在第二十五,这就是显示他的特别,而且太明显,你看原来应该摆在第二,他现在摆在最末后,所以大家一看就知道。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九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0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二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二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一九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九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0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九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0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九九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