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七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2/11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三十四面,倒数第六行,最后一句看起。

「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一一又是我等当人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弥陀所显,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从外得;发心念佛,正似珠光,还照珠体。亲切自然,不劳功力,是故能广施真实之利也。」这个还是讲的住真实慧,庄严妙土,说明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我们了解之后,对於念佛往生疑惑就断了,坚定的信心自然就生起来,所以这是一段很重要的开示。前面说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大到宇宙,小到尘毛的微点,皆是圆明具德,皆是圆圆果海、真实之际。现在接着看,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大觉真心跟果觉妙德在此地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自性本具的德能。大乘教里佛常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就是真心,这个地方讲的大觉真心,真心能现能生,万法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从相上讲,这是果觉的妙德;从性上讲;是大觉真心。

这里头特别要注意到的,底下这一句,老居士讲得真好,不容易!一一又是我等当人(当人是自己,是我们自己)自心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世尊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与我们自己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跟诸佛如来、跟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是一体,只是迷悟不同而已。我等当人一念觉,就成佛了,就是阿弥陀佛。正如同中峰禅师在《系念佛事》里面的开示,「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个心是真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果觉妙德。所以阿弥陀佛所显的极乐世界,它的本质是什么?「乃我本心」,是我们自己的心性。「是我家珍」,这家珍,珍是珍宝,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自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非从外得」,这就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极乐世界如是,我们现前的世界?给诸位说,亦如是,我们居住这个地方跟极乐世界无二无别,都是心现识变的。为什么这两个世界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差别不在自性,差别不是真心,差别是妄心。前面说过,一念不觉,自性里面就出现一个阿赖耶。诸位要晓得,阿赖耶不是自性,但是阿赖耶也不外自性。法相唯识宗的祖师大德告诉我们,阿赖耶是真妄和合,这么一桩事情。体是真如自性,相是虚妄的,它不是自性。为什么?自性是不生不灭的,相是生灭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自性的体性,净宗四土里面讲的常寂光,那是自性。常寂光里面三种现象都不存在,这三种现象就是讲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都不存在。一念不觉,出了一个幻相。古人用形与影做比喻,这个比喻很值得玩味。我们人身在太阳底下有个影子,影子从哪来的?影子绝不是身体,但是也离不开身体,就像阿赖耶一样,这个比喻比较接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影子?我们知道这是在阳光之下有出现一个影子,阳光是缘。阿赖耶的出现,阿赖耶是真心的影子,这妄心,它怎么出现的?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从哪里来的,什么原因来的?这是大问题。佛告诉我们,一念不觉没有原因,没有来处。有来处它就是真的,没有来处它是虚妄的。所以无明叫做无始无明。无始是什么?没开始。初学佛的同学,我自己也不例外,初学佛的时候对这个名相的体会,无始大概是时间太久了,没法子,找不到了,久远劫之前,是这么想的,其实我们想错了,这真的没有开始。

宇宙的真相就是那一念。这一念,我们到现在总算是有相当清晰的理解。我们在《菩萨处胎经》里面看到一段话,释迦牟尼佛问弥勒菩萨,一个平常人起一个念头,佛问这个话的意思,「心有所念」,你心里有个念头,这个念头里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你看,佛问得很妙。你起了个念,这个念里头有几念,念是什么?现在科学家讲的能量,唯识学家讲阿赖耶的三细相。这个念头是业相,就是频率,这个频率非常的快速,又非常的微弱,很深的禅定功夫都觉察不到,大乘经教里面说八地菩萨才觉察到。我们知道,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前面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个阶级,再往上去等觉,最后叫妙觉。八地见到,像五十一层大楼,最上面的五层能看到,这样深的功夫。看到什么?看到阿赖耶怎么发生的。今天科学家所研究的微观世界,就是这桩事情,就是佛法讲的阿赖耶。

我们用三种现象来讲,业相就是波动,一念不觉,我们把它看作自然现象,因为它没有原因。实在讲它没有开始,因为这个念头即生,马上就灭掉,佛在经上形容它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两句话是讲的业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佛有的时候也说不生不灭。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是废话,那没有意思,它真有生灭。真有生灭,为什么说它不生不灭?它太快了,我们确实没有感觉得它有生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心有所念,这一个念头里有几念,有几个微细念头?他说一弹指,一弹指里头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我们中国人讲的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细念,佛经里面说的一念就是那个念头,不是我们现在心里动个念头,那太粗了。这一个念头里头,就算是一弹指,里面就有三百二十兆,你能知道吗?

现在科学对时间是以秒为单位,我们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相信有比我弹得更快的,我能弹四次。如果能弹五次,一秒钟就一千六百兆,一秒钟它的频率这么快。我们过去看电影,这是从前电影的胶卷,幻灯片,这过去的电影,在放映机里面放的速度,一秒钟二十四张。一秒钟二十四张,就把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看到好像是真的。现在用数码,比胶卷速度更快,看到好像是真的。再快能快到一秒钟里头一千六百兆吗?一秒钟一千六百兆,这个现象在哪里?就是我们现前,这是释迦牟尼佛问的,我们现前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的波动都是这个样子。佛经上讲的这桩事情,很难得现代量子力学家证实了,讲得没有佛这么详细,他只是讲很快的速度,没有把这个速度像佛这样讲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没有讲得这么清楚。

如果一秒钟弹指五次,这三十二亿百千念只是五分之一秒,所以乘五,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每一个念头都有物质现象。什么叫物质现象?前五根能缘得到的叫物质现象,就是眼耳鼻舌身能缘得到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是你第六意识能缘得到的,第六意识是分别,第六意识可以缘到的是心理现象。他说「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句话告诉什么?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几乎是同时生起来的。是有先后,你能不能辨别哪个先、哪个后?无法辨别。佛能说出先后。哪个在先?精神在先。你看,唯识学里面讲的,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因为业相,业相是动,是波动。这一动的时候精神现象产生,先产生,转相,阿赖耶的转相,转相就转变了。阿赖耶转相头一个就是见,只要你这个见,有见的这个意念,现象就出来了,「一切法从心想生」,物质现象出来了,物质是境界相。阿赖耶的业相、转相、境界相。佛这样一问,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专门研究唯识的,唯识是佛教的心理学,他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

现代的科学家证明这是真的,他们在高度精密的仪器之下看见光子,也叫量子,比原子、粒子、夸克还要小,发现这个东西,是这个东西。它是动的,它有生灭,频率非常之快。发现什么?发现物质的本质就是这个现象。所以科学家这就明了,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个幻相,就是这个意念累积连续产生的幻相,就是世尊所问的心有所念。哪里晓得这心有所念这一念,里面有一千六百兆的细念。一千六百兆的细念组成一个念头,你感觉到,微细的念头你没法子感觉到。所以佛经上讲,八地菩萨他才感触到,八地以下都感觉不到。佛是怎么发现的?佛是从定中发现的。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就是禅定浅深等级有五十一个,他入到第五十一个阶级那样的禅定,那是佛的禅定,那才叫究竟圆满,遍法界宇宙你没有一样不清楚了。

你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家修学最重视的就是禅定,离开禅定就没有佛法了。在这里我们不能产生错觉,认为禅定一定是禅宗修的这个禅定,你错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是禅定,法是修禅定的方法,门是修禅定的门径,也可以说门是通达智慧的门径。明心见性,禅定才能开智慧,禅定你才能看到,定中没有空间维次。那我们知道,空间维次从哪来的?从分别执着来的。只要你有分别的这个念头,它就有空间维次。科学家也知道,真有空间不同维次,但是不知道怎么突破。佛知道,念头息掉就突破了,它从念头生的。这统统都突破了,一个障碍也没有了,那就是如来境界,妙觉果位的境界。这些全是当人自心具足的,不是外头来的。最高的哲学境界,最究竟圆满的科学境界,全是自性里头本具的,真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佛把真相搞清楚,然后给你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是虚妄?它是生灭法,生的时候好像有,灭了就没有了,而且生灭几乎是同时,我们看到好像有东西存在,那是不知道多少妄念累积连续产生的幻相。就正如同我们用这个电影,老式电影容易体会,幻灯片快速连续在播放,打在银幕上,其实全是生灭法,只是你眼睛看花了,你不能够觉察它有生灭。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就把你欺骗了,你就没有能力辨别,其实这幻灯片张张不一样,绝对没有两张是完全相同的,大同小异。整个宇宙就是等於说在这里播放,快速播放这些幻灯片,一个念头是一张幻灯片。一个念头存在的时间你一定要晓得,一秒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一秒钟它已经播出去一千六百兆。二十四张就把眼睛欺骗了,一千六百兆的时候,连意识都没有法子辨别,所以六根完全被境界转了。你没有甚深的禅定,你转不了境界。

《楞严经》上佛说了一句话,讲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能够转境,你就是如来;你被境界所转,你是凡夫。谁被环境转?十法界众生统统被境转,没开悟。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都没有开悟,都没有见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超越十法界,《华严经》称为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在十法界佛的上面,他脱离十法界,他住实报庄严土,叫法身菩萨,住实报土。实报土是不是真的?跟十法界相对来说,我们叫它做一真法界,它是真的。为什么是真的?十法界里面所有现象都是生灭的、都是变的,有情众生,我们讲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星球有成住坏空,这个没法子避免的。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呢?它有相,它那个相没有生灭,寿再长,没看到它变化。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树木天天常青,你没有看到像我们这个地方树木它生长,春天发芽,夏天茂盛,冬天树叶都掉了,有这些现象,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永远是青翠的,永远是茂盛的,不会变化;人永远不会衰老,永远没有看到死亡、没有看到生病。这是什么?它只有心现,没有识变,它把阿赖耶丢掉了,所以它就没有变化。

变化是阿赖耶,阿赖耶的业相是起心动念,末那那个转相是执着,第六意识是分别。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阿赖耶就没有了,阿赖耶的作用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只要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阿赖耶就转过来了,转八识成四智。四智是性德,大圆镜智,光明遍照,无所不知,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所以法身菩萨所住的实报土,四智,没有八识了。它有现相,这现相是真的吗?没有听佛在《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除外,没这个讲法。实报土也不是真的,实报土什么时候出现的?就是你无明破了。无明破了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弥勒菩萨讲的念念,一念不起心动念了,念念都不起心动念,那就是觉了。我们这个一念是迷,他那个一念是觉。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见性成佛,那就是那一个妄念放下,那一念觉了,念念觉。我们今天这一念,一念迷,念念迷。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头,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他一念觉了,觉就成佛了。能大师二十四岁放下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境界是完全相等的,平等的,平等觉。这就是成佛,这就是超越十法界。世尊是以佛的身分出现,能大师是由比丘身分出现,这就是《法华经.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世尊当年在印度,示现的是佛身得度,用佛身。惠能大师在中国,示现的是比丘身,应以比丘身得度,就现比丘身。三十二应,什么身分都能现,没有一定的形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感,有心,佛菩萨应,没有心。这一定得要懂这个道理。

世尊在经上比喻说,我们敲鼓,我们去敲有心,我去敲它,它放出声音回应时候,它没有心。它不会说,你敲得重一点,我响大一点,你敲轻一点,我响小一点,它没有起这个念头。应,没有心。没有心为什么会应?自性,法尔如是。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的人那么多,应来得及吗?我们常常打这个妄想,怕佛太忙来不及应,应误了。殊不知道他没有心,所以他能够遍应。有心就不行,有心会累死了,那就辛苦了。没有心,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没有了。所以这是讲到感应道交。这就晓得,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己,乃我本心现前的,觉悟的人性德显现的,迷惑的人阿赖耶显现的。本性是真心,阿赖耶是妄心。妄心离不开真心,就像影子一样,影子不是真心,离不开真身,离真身他没有影子。古人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我们今天迷,迷在哪里?我们把影子当作真的,以为那是自性,真的身体忘掉了,完全不知道,错就错在这里。

所以凡夫如果没有接受圣贤教诲,没有接受到佛菩萨教诲,那个迷惑就会铸成大错。为什么?肯定随顺烦恼。《百法明门论》里二十六个烦恼心所,肯定是随顺它。虽然有十一个善心所,十一个善心所就冰冻了,冷藏,不起作用,完全是烦恼习气当家做主,让你净干坏事,净造恶业,你的果报在三途,果报在阿鼻地狱。现前社会不就是这样!我们算是非常非常幸运,也非常非常的少数,有幸接触到圣贤教诲,有幸接触到大乘佛法,千万人当中有这么一个。今天世界上人口接近七十亿,七十亿里头有几个人真正接触到佛法、明了佛法,大幅度的减轻七情五欲的染污?七情五欲包括物质跟精神。七情前面六个,喜怒哀乐爱恶,这六个是精神染污;后面那个欲,欲是五欲,财色名食睡,那是物质环境的染污。我们还是受染污受得轻一点,没有那么严重。遇到净宗,遇到无量寿,遇到阿弥陀佛,那是不幸当中的大幸。为什么?这一生当中可以脱离十法界,可以移民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肯定一生成就,就证得究竟圆满。这个缘分,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机会,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你怎么会碰到?碰到的人不少,成就的人不多,这什么原因?碰到之后,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你会退转,你还是会去搞六道轮回。你没有能力抗拒这些染污,你没有能力不受外头境界的影响,你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你还是恶念恶行止不住,善念善行不能相续,所以善业不能成就,恶报恶果你逃不脱。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一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四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四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一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