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五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2/10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三十三面第三行,从当中看起,「教行信证」从这看起。

「又《教行信证》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我们先看这一段。无为法身就是实相,法身是总体的一个代名词,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如果用哲学名词来讲,那就是本体的代名词,它能生万法,它不属於万法,它能生、能现。在无为法身里面,我们常说的这三种现象都没有,所以无为法身我们见不到,也探测不出来,它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它存在,永恒不灭,清净不染。惠能大师明心见性见到了,他见到,他用五句话去形容它、去描绘它,第一句话是「本自清净」,本来自然就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第二个,「本不生灭」,真的没有生灭,生灭是个波动的现象;换句话说,无为法身里面没有波动现象。我们从惠能大师第四句可以证明,他第三句说「本自具足」,第四句说「本无动摇」,它是不动的。换句话说,整个宇宙都是动相,它是个动态;但是无为法身是静态,它不动。动跟静没有互相妨碍,静不妨碍你动,动也不妨碍你静。这个现象我们今天可以从电视屏幕里面看到,我们把电视的屏幕比喻作无为法身,它不动,屏幕决定没有动的,不是个动相;可是频道里面的动相是不中断的,分分秒秒都不中断。电影银幕上这个形相的波动,是一秒钟二十四次这个频率,电视的频率当然比电影快,现在电影已经用数码,比过去是快多了,愈快愈逼真。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频率是一秒钟它的振动是一千六百兆,这样的高的频率之下,我们看不到这个频率现象。科学家为我们做证明,所谓物质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眼耳鼻舌身能够感觉到的,这个都是物质现象。声香味触这些现象怎么来的?全是念头,心念为它们的基础,是快速、无数的念头累积产生的幻相,这种幻相就是色声香味,触也包括在其中;意能觉法,法是精神现象。

我们现在逐渐逐渐明白了,能大师第四句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总的来说,就是说这它自己有,本来具足的,具足什么?具足一切法,一切法归纳为三类,智慧、德相。今天科学家也发现了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他说能量、信息、物质。智慧是不是科学家讲的信息?能量,佛法里面也讲的能、讲的德,德能。物质现象那是完全相同的,阿赖耶的境界相,物质现象。能大师说「本自具足」,就是这些东西能生万法。如果万法不是本自具足,哪来的万法?本自具足这些法奇怪,为什么?它让我们产生现象,这种现象是无数无量无尽的,没有数量的,给我们产生这种现象。我们很不容易理解,总有个数量,再多也有止境的。它没有止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没有边际,找不到边际,也找不到中心。所以这个现象,佛用一句话真的把它讲清楚,叫不可思议,唯证方知。你不证,怎么给你讲,你都无法体会到,怎么证?放下就证得。放下什么?放下起心动念。最先是一念不觉,阿赖耶出现,还是这个办法,把那一念不觉放下,放下就一念觉了,一念觉阿赖耶就没有了,阿赖耶就是无为法身,变了。换句话说,这一念起的时候自性就迷了,迷了变成阿赖耶,阿赖耶就是自性,自性就是阿赖耶。阿赖耶在法相宗里面是真妄和合,真妄一如,真妄不二。但是真的这一面是大般涅盘,妄的那边是能生万法,好像不一样,而实际没有两样,为什么?生而不生,不生而生。

这些幻相真的像作梦一样,相不能说它没有,但是你也不能说它有。所有现象没有一个是例外的,你千万不要以为这相是真。六道众生之迷,迷得太深,迷什么?就是把这些幻相当真,不知道它是假的。我们看电影、看电视,什么时候真正从看觉悟,看明白了,明白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你可以欣赏它,你不能控制它,你不能占有它,你得不到它。真的,屏幕里面所有一切的现象,千变万化,就是《般若经》里总结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从这个地方明白、觉悟了,再一回头,我们现实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个一切法,佛说的,《大般若经》上讲的,这一切法确确实实是无所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给你说真的,理事都无,性相亦无,你就契入无为法身,在佛法的术语你证得无为法身,证得无为法身是妙觉果位。也就是说无始无明断了,无始无明的习气也断尽,断无始无明就证得法身。经教里面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四十一品,四十一品无明断尽就是妙觉果位,妙觉果位圆满证得。四十一位菩萨是分证,一分一分的证得,在哪里证?在实报土,不在六道也不在十法界。实报土里面的菩萨我们叫法身大士,他证得实相不是究竟圆满的,妙觉果位才究竟圆满。但是他虽然不圆满,他已经证得四种无碍,《华严经》上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极乐世界实报土的生活环境,到底是怎么样子的?我们可以从《华严经》五十三参当中体会到,五十三参里面所描绘的,就是法身菩萨的生活状况,五十三位菩萨代表四十一品无明,那破无明习气。初住菩萨无明破了,四十一品无明习气一品都没断,断一品习气他就提升一个阶级,初住他就提升到二住,再断一品他就三住,他能断掉十品,他就从十住提升到十行,再断十品,十行提升到十回向,再断十品他就到十地,再断十品他就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留下的是最后的,最后的一品很微薄的习气,这个微薄习气要是断尽,他就是妙觉位。这个时候实报庄严土不见了,跟《般若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完全吻合。实报土有相,无明习气断干净,相就没有了。由此可知,实报庄严土是从哪来的?是从无明习气来的。无明是没有了,就是起心动念是没有了,他起心动念习气还有。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学习大乘,虽然没有开悟,这解悟,世尊在经典上讲解、说明我们能听懂,我们能体会得,我们能肯定不怀疑,这非常之难得。它帮助我们什么?帮助我们放下。你要是不了解事实真相真难放下,了解事实真相才晓得这玩意是假的,不是真的,别当真,当真就大错特错。你当真得搞轮回,你不当真能把它放下,能生极乐世界。我们念佛修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底能不能去?问题不在阿弥陀佛那面,那边没问题,问题在我们自己这边。尤其是这个法门叫带业往生,这给我们帮的忙可太大了,烦恼容易断,习气难断。没学佛的时候吃肉,学佛的时候肉不吃了,可是有的时候还会想,那就是习气,你还会有念头。念头都断掉,见而不见,那才算你断干净了。你想想看,财色名食睡,你有几多习气?那个习气有几重?真功夫是什么?这个习气逐渐逐渐轻了,一年比一年轻。到真正有点把握的时候,那是什么时候?习气差不多不会起现行,真的摆在面前也无所谓,这看破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决定不可得。无论在什么境缘当中心平气和,自然的智慧,不生烦恼。烦恼是生起来的,智慧不是生起来的,本来就是智慧。你要智慧生起来,那个生就又变成烦恼,那不是真智慧。真智慧不用生的,它本身就是智慧,整个宇宙就是智慧,万事万物都是智慧。怎么知道?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信息是自然的,不是造作的,本来就有的。其实在自性没起作用的时候是见闻觉知,有,迷了呢?迷了就变成受想行识,不迷就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清清楚楚,没有取舍、没有起心动念,自然的;受想行识是起心动念,这里头差别在此地。这个差别就是迷悟的差别,就是智慧跟烦恼的差别,我们愈看愈清楚,这才能真放下。放下之后就自在,随缘,随缘妙用,妙用就是不执着。

这就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法性,性都从体上讲的,哲学里面讲从本体上说的;一切法的体性,一切法是现象,它的体性就是无为法身,就是万法的实相、真相,也叫它做法性。「法性即是真如」,法性常常跟真如连在一起,法性就是真如,真如就是法性。真如两个字把法性、法相,甚至於法的起用全都包含在其中,体相用,相如其体,用如其相,体相用一如,体相用不能分。底下讲一如,「真如即是一如」,这讲到用。「然则弥陀从如来生」,如来是自性,如来就是无为法身,弥陀从自性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这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从哪来的,阿弥陀佛从自性生的,就是自性现的,他现报身在实报土,现应化身在十法界。这应是什么?应是众生有感,佛的报身就有应,感的时间长这应身,这个示现跟世间人没两样,他也来投胎、也出生,叫八相成道,这叫应身。

化身是突然之间你看到他的,他帮助你,事情办完就没有了,你再找也找不到,你不知道他到哪里去,这化身。像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从南方,他怎么走的?三步一拜。你想想看,他一天能走几里路?三步一拜,拜三年才到五台山。三年这么长的时间,难免不生病,尤其是走到偏僻的地方,附近没有人家,这时候生病怎么办?他是求佛菩萨保佑,佛菩萨也真照顾他。这种示现是教化众生,教什么?教化众生对佛菩萨的恭敬,恭敬心能求得佛法;没有恭敬心,佛菩萨来传法给你,你也得不到,你没恭敬心。所以世出世间法都是从恭敬里头求得的,教敬,用这个方法教人尊师重道,我们要晓得他的苦心。生病了,遇到一个乞丐照顾他,照顾了十几天,把他的病养好。这个乞丐也很了不起,外面讨一点东西来给他吃,到山上找一点药草来给他治病。病养好了,他问这乞丐,你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哪里?他说他的名字叫文吉,文章的文,吉利的吉,他叫文吉,住在五台山,你到五台山大家都知道我。他走了,别处去要饭,不见了。老和尚继续三步一拜,大概又拜了一年多,路上又病了一次,又碰到他来了。两次,两次路上得重病都是他帮助的,所以他很感恩,到五台山去打听,大家知不知道有个乞丐文吉?人家告诉他那是文殊菩萨。化身,你需要的时候他就来了,事情办完他就走了,就不见了,感应不可思议!这个化身,你看照顾他十几天,把他的病照顾好能上路,走了。《虚云老和尚年谱》记这个事情,化身。

我还遇到过一次,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那个时候学校是国立第三中学,现在是贵州铜仁第一中学,是我们老学校。我们的校长周邦道的夫人,我们的师母,抗战胜利之后,学校解散了,交给贵州省地方政府去办去了,我们离开学校都回家了,都流亡学生。校长一家人住在南京,他南京住宅,我去过,很大的院子,真是庭院深深。大门进去是庭院,再进二门是天井,像四合院一样,天井,在第三层才是他居住的住宅,要通过三道门,走很长的路。师母告诉我们,她说有一天她在家里,有个和尚到她家里来化缘,问他:是哪里来的?「九华山来的。」问他:要什么?「五斤香油。」她没给他,那时候不信佛!师母是个非常好的人,非常慈悲、有爱心,对学生的爱护超过她自己的子女。在学校那么多年,照顾学生非常周到,子女不太关心,学生第一。所以我们学生对於师母就像对自己母亲一样,对校长就跟对老父亲一样,感情非常深厚。师母这五斤香油没给他,没给他这个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后,她忽然想起来,她说奇怪,他怎么进来的,我们家三道大门,大门没开;走的时候门也没开,怎么人不见了?这一个疑团,好多年解决不了。到台湾之后都住在台中,李老师在台中讲经,这么样就认识了,向李老师请教,把这个故事说出来,李老师说那个和尚是地藏菩萨的化身,非常后悔五斤香油没给他。

这化身,你看这个化身告诉你,来去无踪,没有敲你家的门,来的时候三道门没开,他怎么来的?走的时候三道门也没开,他怎么出去的?而且在一块见了面,谈话时间很久,决定不是错觉。文吉化身还十来天,地藏菩萨这个化身不到半个小时。菩萨,地藏是等觉菩萨当然是住实报庄严土,跟周师母有缘,所以他就有感有应。周师母从此之后,一生每天读一部《地藏经》,心地清净,一心念佛。她念的大悲水特别有感应,在台湾很多人知道,她的大悲水是真能治病。念佛往生,往生之后火化有三百多颗舍利,在家居士很不可思议!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遇到佛法,不相信,听她讲像听讲神话一样。可是我们知道,老师跟师母一生老实人,决定没有妄语,只感觉得这桩事情很希奇,没有法子、没有办法能解释,真有其事,无法解释,以后学佛才明白了。所以报应化种种身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说无为法身变现出来行,说实相、法性变现出来都行,名词术语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故知真实慧者,即真如」。

特别是报身、应化身,这是有感有应。现在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迷了,迷在六道里,六道里面舍身受身什么原因?还是感应。我们跟父母有缘,没有缘就没有感应,有缘就有感应,佛说的有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过去不知道是哪一生跟你有这四种缘来了,来报恩的,孝子贤孙,你不必要求,他自然就孝顺。为什么?过去你对他好,这一生来报答,这小孩很好教,很听话、很孝顺。如果是报怨的,这小孩也非常玲珑、聪明可爱,就是不听话,常常违背你。你要是以厚恩待他,他的怨会化解一些;如果你对他很凶,不知道好好的教他,那麻烦就很大,他记恨在心。本来就有怨恨,现在对他不好他更怨恨你,会搞得你家破人亡,他是来报怨的。你欠他的财产,你将来赚得再多全是他的,他对你的照顾,物质生活可能给你很简单、很少,能活得下去就行了。你能吃得饱、穿得暖,给个小房子遮蔽风雨够了,没有恭敬心,这是什么?来讨债的,所以是讨债鬼。如果欠债欠得不太多,三岁、五岁他就走了,夭折,那是讨满了。欠得太多的,培养他到大学毕业,博士学位拿到走了,他没赚钱养活你,还他了,他走了。

还债的,他来的时候,我刚才讲还债的,他能养活你。如果欠得多,他对你的生活照顾非常周到,没有孝顺心、没有恭敬心;如果欠得少的,他给你的照顾就像家里下人一样。我们见过,儿子做大官,有地位,父母不住在一起,住在另外一个小屋子里,有一个佣人照顾他,生活非常简单,跟对待自己家人一样,一个月给他多少钱生活费,很苦!所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就这么四种关系,父子是这种关系,兄弟姊妹也是这关系,亲戚朋友还是这个关系。懂得这个道理,这是六道里的缘,六道里面的感跟应,真正搞明白了,要以真诚心、爱心厚待别人,你厚待人就是厚待自己,一点都不吃亏。你能够舍己为人,或是今生来世就有人他舍身为你,果报!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心里就有警觉,我起的什么心,说的什么话,怎么对待别人,知道将来人家怎么对待我,丝毫都不差。真正学佛了,不一样,学佛藉着佛法的威神加持,自己认真修学,把这个报恩、报怨统统改变。改变什么?同修伴侣,我们都是同学,把以前那个事情都化解,告一段落化解了,一心一意在一起同心同德修行,目的呢?目的是不再搞六道轮回。

所以年轻的儿女真正明白了发心出家,父母欢喜,知道什么?一子成佛,九祖生天。你家里有一个人修行成就,你们看《地藏经》,婆罗门女、光目女修行有了成就,家亲眷属都得好处。母亲虽然造罪业堕到地狱,一听说菩萨的母亲,赶快就送到忉利天去了,这就证明谚语所谓「一子成佛,九祖生天」。她看到的,母亲生忉利天,她的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再往上去九代都沾光,这多大的福报!这个福报是真福报,不是人间,人间福报是假的,时间很短。而且自己没有福报享这个福,灾祸就来了。所以非分的福报,从前读书人决定不敢要,无缘无故你请他去做官,你送他财富,他不敢。为什么?他心里有数,无功受禄后面决定有祸害,不是大病就是横祸,他要这干什么?真正读书人,明理的人一生求平安而已,平安就是福。一家和睦,乡里和睦,这是真正的幸福,彼此关怀,彼此照顾,互助合作,这个家庭多美满。他并不求有很高的地位、虚荣,不羡慕这些,财富都不在心目当中。平常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安居乐业,这是太平盛世的气象。我们学佛更了解这些,学佛人不但不会浪费,懂得节俭,一生你都会规规矩矩。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0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四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四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0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