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0五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2/27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五十七面,从倒数第六行看起,前面还有一句:

「以上盖表菩萨以善根力,感得生生尊贵,德高望重,财富充足,乃至或为人王,或作天帝,上宏下化,能满所愿。」这一句是接着前面讲到六欲天、讲到大梵天,这都是以多善根、多福德的成就。人生在世不能不修善根,世间的善根,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佛告诉我们,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从这个根生的。反过来就叫三毒,贪瞋痴叫三毒,也就是说世间所有一切不善、一切的罪孽,都是从贪瞋痴生的。由此可知,善根生善法,不善根生恶法。佛教导我们,一定要修三善根,没有三善根不能入佛门。《弥陀经》上世尊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基本条件,要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你看看世间有大福德的人,或者是做人王,或者是做天王,这是大福德。这样的善根、福德才是往生极乐世界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怎么能往生?福德从哪里修的?从六波罗蜜修的,四摄六度是修福,我们有没有认真去做?顶多做一点布施,财、法、无畏,常说。可是六波罗蜜,一即是六,六即是一,我们只修布施,把持戒、忍辱、精进、定、慧都疏忽了。因此,这三种布施,只得到人间一点点的小福报,小财富、小聪明智慧,得的是这个,小的健康长寿,真实的利益没得到。如果每一度里头都具足圆满的六波罗蜜,这个福报大,在人间是人王,在天上是天王,在出世法是菩萨。

上面所说的,都是说明菩萨的善根力,只有善根的力量,善根、福德,能感得生生尊贵。活一天就得修一天,就是干一天。一定要把心量拓开,要能包容宇宙,这不是夸张。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心量都是这么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诸佛如来如是,一切众生皆如是,没有两样。只是众生迷失了自性,起心动念他想的范围太小,只知道自己利益,他不知道利益众生。「凡是人,皆须爱」还是小利益,心量还是不大,十法界依正庄严,他只想到人法界;十分里面只想到一分,其他的九分都没有,他这个量能算大吗?小心量。这样小心量的人在现在就很难找到,现在的人只顾自身,自私自利。除了自身之外,他的父母儿女他都没想到,这个心量多小!心量愈小,得的果报层次就愈低,低到低谷就是无间地狱、阿鼻地狱。所以古人常常给我们讲量大福大,这个话有道理,量小福报就小,量大福报就大。持戒是不是布施?是布施,是做出好样子给人看,给众生做榜样,给众生做标本,这怎么能说不是布施?这个里头财、法、无畏统统有,忍辱是布施,精进也是布施,禅定、般若还是布施。希望在布施一法里头,其他的五门全都包容,真正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叫菩萨道,这叫菩提法。他所感得的,无论在哪一道,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都是生尊贵家,德高望重。德高是自己成就的,望重是果,社会大众对他尊敬,向他学习。财富充足,财富是他修得的,财布施修得的;见性之后,那是自性的。财富不是自己享受,财富是救济贫乏,它是做这个用的。

「或为人王,或作天帝」,这是地位最高的,权势最大的。「上宏下化」,上他有使命、他有责任弘扬圣教,圣人的教诲,自行化他,他一定遵守,一定真干,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只有他自己真干,带头干,人民才听他的,群众才听他的,众生才景仰他,向他学习,依教奉行。怎样下化?依教奉行就是下化众生,「能满所愿」,佛菩萨的所愿,只有一句话,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就是这一愿。佛菩萨要满这一愿,用什么手段?用教学,教学的方法能帮助众生开悟。众生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迷而不觉这是一切苦的根源。佛看众生迷失了自性,经里头常常有感叹,说可怜悯者,这是真的。众生得乐的原因是开悟,觉悟之后,思想纯正,言行如法,果报殊胜,那就得乐。迷失了自性,那就是邪知邪见,妄语邪行,所感得的果报是苦难。佛帮助一切众生真的是从根本上下手,我们明白了,我们知道了,就晓得应该怎么去做。佛陀在世,用的方法,身行言教;佛不在世了,留下来的经典,用这个来教化众生。怎么教法?要菩萨来教,不是菩萨不行。菩萨依照经典,学佛身行言教,这才能满佛所愿,才真正是报佛深恩。哪些人是菩萨?佛弟子是菩萨,佛弟子持戒就是身行,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是身行,言教是布施,施财、施法、施无畏。这就是上宏下化,满佛所愿。

「更以善根力故,大愿力故,常得值佛」,值是遇到,有缘遇到佛了。佛在哪里?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他?我们没有善根、没有愿力,如果有大善根、大愿力你就见到了。见到佛你才能亲近佛,你见不到佛你怎么亲近?初学佛的人,善根、愿力都不足,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遵循经教。佛在大乘经上讲过,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所在之处,我们展开经卷,面对诸佛如来,这样经就会看得懂。展开经卷,跟佛没有感应,读诵的遍数再多,没见到佛,不解如来真实义,你没有见到。这就是印祖常说的,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你没有诚敬心,展开经卷没有见到佛;如果有十分真诚,经卷一展开,佛就在面前。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到你真诚心中去了,是这么回事情,真诚心就是佛。你的真诚心跟如来的真诚心心心相印,合而为一,那是真见佛。

「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世间修福报无过於供养佛,大乘经教里佛常常用比喻,大千世界七宝供养,比不上法供养。什么叫法供养?依教奉行,那叫法供养。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真干,真相信、真听懂了,真干,这就是供养佛。供养佛要不要香花、供具?不需要。以为我们供香供花,佛就很欢喜,你错了。供饮食,佛真吃了吗?没有。诸位,这些都是表示我们对佛的一点恭敬心,佛怎么样?如如不动。佛欢喜的什么?欢喜你真做,你真的在修善根,不贪不瞋不痴,你真的在修六波罗蜜,佛欢喜这个。为什么?你这么干,你跟佛一天一天接近了。你要只供这些形式上的,心里还是贪瞋痴慢,还是自利自利,还搞是非人我,实际上你跟佛的距离是愈来愈远,佛对你也无可奈何,你跟佛走的是反方向。顺从佛教诲,我们是跟佛同方向。

今天最简单、最殊胜,无比微妙的法门,无过於念佛,我讲得很多。我们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放下。试问一问,如果阿弥陀佛在你面前,现在就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这个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念头?如果还是我有亲人,我想跟他见个面,我还有财产,我还没有交代清楚,佛就走了,不理你了,你慢慢去搞去。那些是什么?六道轮回里面的事。佛现在来接引我,欢欢喜喜我就跟他去,世间事与我不相干,没事,什么事都没有,干净俐落,佛就带你走了。我劝同学们,天天要作如是观,时时要作如是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人命无常,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这一生就结束了。不要以为还有多少天,还有多少年,那是妄想。常作如是观的人警觉高,那是真实智慧,真实之利,有高度的警觉,念念都具备往生的条件:善根、福德、因缘。真的是多善根、多福德,福德是放得下,善根是看得破,真清楚了,真明白了,真放下。「所作功德,无量无边,说不能尽」,一句佛号具足无量无边功德,没有比这个功德更殊胜的,所以说不能尽。诸佛如来说不尽,何况凡夫!

底下一段讲下化,利乐有情,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这段经文里面有三小段,第一小段「妙香无量」,第二小段「随类现身」,第三小段「最上之物利乐有情」。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大士广修不可思议普贤大士之德,故其胜感亦不可思议」,这胜感是殊胜的感应,这句话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学习。我们生活在这个苦难的世界,世法、佛法都要知道求感应,没有感应,我们任何一桩事情都不能成就的。早年,我二十几岁的时候,跟李老师学经教。我读书不多,但是跟同学相比我知识比他们丰富,老师所讲,举例子,很多我都能听得懂。老师告诉我,弘法利生必须要具备世出世间法。为什么?你不懂出世间法,不契理,不懂世间法,不契机,你怎么弘法利生?如果我们懂得佛法,不懂世间法,你讲的东西契理不契机;如果懂世间法,不懂佛法,那是契机不契理,都不能够弘法利生。这两桩事情,出世间法这一部《大藏经》,你能通吗?世间法,他说不说别的,就说中国最大的这一部丛书《四库全书》,你这一生能念完吗?能通吗?我们讲堂摆着有一套,一千五百册,这么大的书,一千五百册,没有办法,通不了。这时候怎么办?老师告诉我们,全凭感应,我们求感应,也就是常讲的求佛菩萨加持。用什么求?用诚,真诚,真诚心来感动佛菩萨,佛菩萨就有应。求佛菩萨智慧加持我,我们才能把这个经讲得契理契机,全靠感应。真诚到什么程度?到极处,叫至诚感通,至诚就是真诚到极处。这个真诚是要真干。怎么干法?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我们的净宗法门是比什么都妙,为什么?它简单容易,只要你至诚,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感应就现前,不可思议的感应。只要跟阿弥陀佛起了感应,纵然一生没有听过经教,没有看过经,现在有人请你来讲《大经解》,你肯定比我讲得好。为什么?你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你所讲的就是阿弥陀佛讲的,加持给你,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可是这桩事情你不肯相信,你一定有怀疑,所以你不会成功。如果你真相信,没有怀疑,你就真去干,到时候它真通了。

一般有善根的人,有善根什么?於世出世间法都不贪、不瞋、不痴,这三善根,加上一个精进,精进是菩萨善根。你看,於世出世间法不贪不痴不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精进不懈,你具备这个条件,少则三年五载,感应现前了,你通了,多则十年八年。有难处吗?没有难处,全在真诚感通,全在制心一处,佛说无事不办。制心一处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一个意思。为什么?六根往外跑,你把它统统都收回来,就制心一处。其实,每一个根都向四面八方跑,跑乱了,跑散了,所以一点力量都没有了。眼根隔一张纸就看不见,你说可不可怜?散乱了。如果能制心一处,别说隔一张纸,隔一座大山,山那边有些什么你都能看清楚。大乘经教里告诉我们,六根的作用无一不是遍法界虚空界,它没有障碍。眼能见虚空法界、能见微尘,能见微尘里面的世界,这个我们在经典上读过,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能看微尘里面的世界。微尘世界里面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普贤菩萨看得清楚。不但看得清楚,他能入进去,到微尘法界里面去供佛闻法,不离微尘,遍法界虚空界,这不可思议境界。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法身大士,此地大士广修这是讲法藏大士,代表所有的法身菩萨,他们广修不思议普贤大士之德,我们看到很羡慕。普贤大士之德我们能修吗?能,你要把三个根修好,《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要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待人接物,再进一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善根福德就现前了。有这个善根福德,修菩萨六波罗蜜、普贤大士十大愿王,一心奉行,念念不退,就是广修。十大愿王是诸佛如来的境界,诸佛如来怎样对待一切众生?普贤大愿第一条,「礼敬」。一切众生,不但是人、是天,包括六道里面一切有情,还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包括虚空法界。我们每天礼佛,最后所礼的十方刹土微尘法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一花一草,一尘一毛,皆是如来,皆是诸佛,真诚礼敬的对象。所以称它为胜感,无比殊胜的功德,以这个功德能感,所以果德不可思议。下面所说的就是十大愿王的果德。

「首云,身口常出无量妙香」,这是大圣、大哲身行言教,身出、口出无量的妙香,香气薰人,普薰一切众生,普薰虚空大地,身口常出无量妙香。我再换一个字,身口常出无量妙光,光是遍照虚空法界,妙香是普薰虚空法界。菩萨的身口意与性德相应,身是佛的行,口是佛的言,意是佛的心,身口意都跟弥陀如来相应,都跟十方诸佛相应,这感的果。我们怎么个修法不就明白了吗?阿弥陀佛的心是什么?四十八愿。阿弥陀佛的口,就是他的言语,是《无量寿经》,是大乘法宝。无量寿佛的心,意就是心,经上有句话说「一切皆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心,愿一切众生皆成佛。我们自己具足这样的善心善行,与佛就相应,妙香、智慧光明都现前了。

下面为我们解释经中的比喻。「栴檀者,乃印度香木之名,我国所无,译作与乐」,这栴檀,我们一般称为檀香。「据《慧苑音义》此木有赤白二种」,就是红色的、白色的,「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故名与乐」。它能够帮助你离苦得乐,能治病。印度这种香,中国没有,古时候也有法师带着栴檀到中国来,贡献给皇帝做为礼物。送皇帝的礼物至少要有一斤重,少过一斤人家不接受。大概他带的不多,中国人也不知道他这个东西是宝。他就燃烧一丸,应该不大,一丸像黄豆那么大、花生那么大就差不多了,燃一丸,香能闻四十里,整个城市都闻到。这皇上才欢喜,接受了,非常稀有。我们中国的檀香也非常名贵,卖的时候论两卖的,我们用它来供佛,不是经上讲的这个檀香。檀香也可以用药,中药里有用檀香,入药的。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九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0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九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0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九五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九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0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七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八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七八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