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九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5/6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九十六面倒数第二行,这是一段,我从这个地方念起。

「次者引《净土论》」,《净土论》就是《往生论》,「谓菩提心,即愿成佛度生,摄取众生往生净土之心。此心初看似较前心易於发起,实亦不然,盖以净土往生法门,实为难信之法,信心未生,何能发心?」昨天我们学到此地,这是一段,而且非常重要。修净土,这一生唯一的希望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对於往生的道理、方法不清楚,这一生就免不了要空过。像这样的机缘在过去无量劫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曾经遇到过,遇到过怎么样?太大意,疏忽了,把机会错过。经无量劫到今天又遇到,这一生再错过又要经无量劫,无量劫轮回生死之苦,说不尽!如果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不愿意再受轮回苦报,我们下定决心在这一生当中希望成就,不希望再等下一次,这个几句话就非常重要。一定要发愿成佛度生,要发这个心,我决定要成佛,我决定要帮助苦难众生,这就是所谓度众生。我要发愿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净土法门介绍给这些有缘众生,他们一生才能成就。人生苦短,几十年寒暑一弹指就过去了,只有到晚年才有深刻的警惕。我活了八十五年,回忆童年就像在昨天一样,真的,一弹指八十多年过去了,人还有八十年吗?不可能。明白这些事实真相,你就真正会掌握时间,勇猛精进,这种殊胜的机缘不能再失掉。

这个文里面,说到发愿成佛度生,好像比起《净土论》前面讲的三种菩提心来得容易,前面讲直心、深心、大悲心。这个地方只讲我愿成佛、我愿度众生,其实愿成佛度生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一点都不假。所以他说实际上也不然,为什么?净土往生实实在在是难信之法,难信,你还没有能够真的相信,你怎么能发心?这说明发心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但是我们看到,许多这些乡下农村的阿公阿婆,一劝他念佛他真相信,说西方极乐世界好,他真的就想去,就发心去了,往生的时候瑞相稀有,弥陀来接引,他真的往生!这什么回事情?我们要明了,这个不偶然,不是农村里每个阿公阿婆都能往生,也是千中一个、万中一个。这是过去生中曾经修学这个法门,功夫都很不错,临命终时一念之差没去得了。这一念之差就是情执难断,舍不得家亲眷属,只要有这一念起来,阿弥陀佛就走了,不再接你。我们修净土的人要注意到这一点,什么时候放下?平时就冷淡,临终就没有罣碍;平时这个情执很浓,临命终时就靠不住。爱不爱家人?真爱,往生到极乐世界是真爱。暂时把亲情放下,到极乐世界去了,你的家亲眷属无论沦落在哪一道,你都看得很清楚,他什么时候得度因缘成熟,你就会去帮助他。得度因缘成熟,真信、真愿、真放得下,就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行,记住末后是真放得下。

「如《阿弥陀经》云:十方诸佛称赞本师」,释迦牟尼佛,「於五浊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真难信,难信能信这叫可贵,这就能成功。一定要知道,像前面善导大师教导我们的,知道娑婆苦,你真认清楚。这个地方娑婆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堪忍,就是这个世界太苦,你真能够忍受,就这个意思。一般人不能忍受,你真能忍受,叫堪忍。极乐是真乐,一切世界的苦事不但没有,连名字都听不到,你就知道极乐世界多么清净,清净庄严。佛对於世尊的赞叹是无比殊胜稀有,因为唯有这个法门才能够度脱像现在这个社会五浊恶世,人都造五逆十恶,遇到这个缘都能往生,这个不可思议。

「又本经《独留此经品》」,里面有这四句经文,「若闻斯经」,就是《无量寿经》,你要能够听到这部经,「信乐受持」,你听了就能相信,你就能接受,你就能喜欢,乐是喜欢,你就能受持,受持是什么?你能够真干,依教修行,「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我们今天遇到了,我们信,我们欢喜,我们依教奉行,不容易!它说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在我们想好像不难,我们很容易就接受。其实不然,你看看今天世界上将近七十亿的人口,几个人遇到佛法?遇到佛法的人,几个人遇到大乘?遇到大乘的人,几个人遇到净土?遇到净土的人,有几个人真信?这一重一重的淘汰,淘汰到最后真的没几个人,这才知道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是难中之难里头的一个,为什么我们能成为难中之难当中的一个?那是我们过去生中,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结下很深的缘,这一生当中遇到就一见如故,就非常欢喜,过去没有那么深的缘分不行。这是我们看到的,我们同学当中几个人真信,几个人真干?你说他不信,他挺相信;你说他相信,他对这个世间留恋,他决定放不下,这就是难中之难。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我们的善根比他深厚,宿世的善根他不如我们,才会有这个现象。

「是明能信净土,实是一切世间难中之难」。真的一点不假,一切世间是讲十法界,扩大讲就是十方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於此难信能信,斯即大智」,这是真实智慧。这不是知识,知识分子不一定相信;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相信,有智慧的人这一生肯定得度。世出世间唯此一事真正是大事因缘,其他的全是小事,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顺此信心,发成佛度生同登净土之愿,即是发菩提心也」。顺这个信心,从信里头起愿,从愿里头起行,这叫顺此信心。发出这一生当中要成佛、要普度一切苦难众生同生净土,这就是无上菩提心。「但能真实信受,自然能发如上之心。是又为净宗之殊胜方便。」菩提心在修学大乘当中真不容易发,修学其他的法门,经上讲得很清楚,像《起信论》上所说「直心、深心、大悲心」,真不容易发。这个心一发就超越十法界,就是法身大士,这个心一发就成佛,菩提心是佛心。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忍和尚方丈室,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菩提心才发出来。你就想想,神秀大师那一批人跟忍和尚几十年,有没有发菩提心?没有,你才知道这是真难。净土宗比它发得容易,净土宗只要你真信,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度众生,这个心就发了。所以这个文里头说,是又为净宗之殊胜方便,比起其他法门确实是方便。

「如《弥陀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这蕅益大师说的,这两句话,印光法师赞叹到极处,为什么?古来祖师大德从来没这个说法。所以很多很多人对於一些阿公阿婆念佛往生,感到无法解释,为什么?一定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些阿公阿婆只有一向专念,没发菩提心,他怎么能往生?蕅益大师说出来,深信发愿求生就是无上菩提心。你要问这些阿公阿婆,什么叫菩提心,他不懂;什么叫直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他也不懂,他都不懂。你问他这个法门相不相信?真信。想不想去?真想去,这就是发心。真信、真想去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第一个说出来,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解决了。所以印光大师称《要解》,是《弥陀经》的注解第一,这排名第一,很多重要的意思古人都没有说,蕅益大师说出。譬如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念佛成佛的,这古人没说过,也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说过的。他确实指出来,真的有经文,我们一般人读经都疏忽了,没有注意到,他给我们点出,释迦牟尼佛成佛是念佛成佛。

「是以念佛之人,必宜早生信愿,是即发菩提心也」。深信切愿不能迟,迟了将来就产生障碍,就有麻烦;赶快建立坚定不移的信心,决定求生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完全随缘,住一天很好,住一年也好,无所谓,时时刻刻准备往生,这一点很重要。不要「我要等哪一天,等什么时候」,不可以,有这个念头就是烦恼习气夹杂,将来会障碍你往生。念念想去,这个心殊胜,天天想去。我在讲席当中也劝勉过同修,每天晚上你都要睡觉,我躺在床上一躺下去,我就求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天天求他,没有一晚不求他,哪一天真来了,我求到了,佛就带我走了。这就说明,对这个世间样样放得下,没有一丝毫干扰,不受任何影响,就这么一个念头,念念求生净土就这个念头。

下面「第四,问答解释者」,这问答是假设的,当然也真有人有这些疑惑。「问曰:若备修万行,能感菩提,得成佛者,何故《诸法无行经》云」,这是举经做例子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诸法无行经》里说,「若人求菩提,即无有菩提。是人远菩提,犹如天与地」。为什么佛在《诸法无行经》上这样说?备修万行,能感菩提,得成佛者,这也是佛说的,佛说这两句话完全相矛盾,佛怎么会说这种话?这就是怕看经看多了,佛在这个经上讲跟那个经上讲完全相反的,这个经里面讲有,那个经里讲空,这怎么办?要知道,诸佛菩萨说法没有定法可说,这个人执着有,佛就跟他讲空,破有的执着;这个人执空,佛就跟你讲有,破空执。最怕的是佛说空,你就执着空,佛说有,你就执着有,佛度不了你,那你就没法子,佛是为了破执着。所有一切法都叫做善巧方便,佛无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一定的形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相。现相、说法都不是佛的意思,谁的意思?众生的意思,佛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想佛来给你说法他就现佛身,你想菩萨给你说法他就现菩萨身,你想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你想他现。你想是有心,他现是无心,无心能应。你有什么样的疑问,这是你想,佛菩萨给你说法是无心,决定没有通过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决定没通过,完全是自性自然的回应。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这些问题全没有了。

我们看下面的解释,「释曰:有人根据《诸法无行经》中所云,若人求菩提,即无有菩提可得。此求者」,求菩提这个人,「乃远离於菩提,如天与地之相隔远」,这经上讲的没错。「既然如此,今何云,修万行,能得菩提之果,而成佛耶?以下作答」,下面再给你解释。我们看下面解释,「菩提正体,理求无相」,菩提是什么?菩提是正觉,正等正觉是菩萨的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是佛菩提。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都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你到哪里去求?《华严经》里面,佛对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这就是菩提。如来的智慧是什么?是无上正等正觉,皆有,人人皆有。你自性里有,你求什么?理上讲你求就错了,你本有的求什么?本有的「今作相求」,作相就是着相,你着菩提的相。无论是你着正觉的相,或者是着正等正觉的相、无上正等正觉的相,你着相了,着相是凡夫,着相是迷。所以说「不当理实」,你跟实际的理完全相违背了,所以用比喻说,你跟菩提距离是愈来愈远,是这么个意思。「是故经言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这个心是妄心,你自己以为有个心,这心是妄心。我们凡夫以什么为心?能够思惟的、能够想像的这是心,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这个在大乘教叫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什么?分别。这是什么心?分别心;这是什么心?执着心;这是什么心?妄想心,错了,全错了。正是古大德所谓你错用了心,你怎么可以用妄心?妄心跟妄相应,妄心跟真不相应。

佛在经上讲得好,妄心能缘,对外能缘虚空法界,对内能缘到阿赖耶,因为都是虚妄,虚空法界是虚妄的,阿赖耶也是虚妄的。妄心能缘阿赖耶,它能够了解阿赖耶,它不能了解真的。菩提是真心、自性、真如、法性、第一义,这是妄心决定缘不到的,所以你就错了,真正是错到底了。真心,我们要想见真心怎么办?真心,把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所有妄心统统放下,真心现前,你就见到了。真的,那就不是妄的,妄的放下,真的就现前,不要去求,你一求就坏了。古大德说得好,只要把妄心放下、妄想放下,真心不求自得,因为什么?它本来就是的,妄的放下,本来就是真的;妄的放下再要去搞一个真的,那个真的又是妄的。大乘经这些道理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所以《般若经》上讲,不可以用心去求菩提,也不能用身去求菩提,为什么?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如果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再给你讲,可以用心得菩提,可以用身得菩提。妙!妙不可言,这个里头要很细心去体会。

所以下面讲,「行人若作相以求」,这个行人就是修行人,指我们现在正在修学。「意存菩提之果」,我们心里真正以为有个菩提之果,「与求菩提之法」,这是什么?这叫「法执」,错了。「即是作相」,作相是什么?着相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八相成道,给我们做榜样,用意非常深。他十九岁离开家,他不离开家他是王子,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这就是说,把世间荣华富贵舍弃、放下了,这放下什么?烦恼。他知道这个东西不是好事情,这东西是烦恼一大堆,十九岁离开家给我们表演的是放下烦恼。你看放下烦恼之后出去求学,学了十二年,十九岁学到三十岁,印度所有的宗教都接触、都学过,所有的学派也学过。三十岁这一年,学了十二年,把十二年所学的东西统统放下,那叫什么?放下法执。十九岁离开家是放下情执,放下烦恼障;三十岁这一年在菩提树下入定的时候,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放下法执,放下所知障。两种障碍都没有了,这明心见性,这个表演意思太深!

我们现在求学可不可以?可以,像释迦牟尼佛广学多闻,但是你要能放得下;你要是执着你所学的那个东西是真的,那就坏了。学的那些东西有什么好处?知道世间人想的是什么玩意。而自己呢?自己没有,自己不受干扰、不受影响,这叫大英雄,别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二障破了,所知障、烦恼障都破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东西可不可以学?可以学,不能着相,不能分别,不能起心动念,这样去学就对了;如果你要着相,错了。学是什么?你了解世间有这么一桩事情,有这一类的众生,将来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度他,是这个意思。世间人烦恼呢?有烦恼障重、所知障轻,有所知障重、烦恼障轻。像世尊面前两个例子,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知障轻,阿难智慧高,所知障轻,情执重,释迦牟尼佛灭度他还流眼泪,情执重。富楼那尊者是阿罗汉,烦恼障轻,他证得四果罗汉,所知障重,听经听不懂,不如阿难。这就是演出根性不同,众生根性不同,必须二障两种烦恼统统放下你才能见性成佛。

所以只要作相,作相求,「自离於理体之实际,故云不当理实」。你跟自性相违背了,要晓得自性是什么?自性三种现象都没有,自性的心是清净寂灭,怎么可以有东西?不但没有烦恼,也没有所知。所以般若之体叫根本智,是什么?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所不知,从哪里来一切智慧?无所不知是从无知来的。那你把所学的要是执着,你就有知,有知就有所不知,你没有学过的你统统不知道。如果是般若无知,没有学过的统统都知道,这才叫智慧,没学全知道。执着有,甚至於有学,学得还不够,还不知道,学了未必完全知道,未必是真正知道。我们就晓得,清净心跟广学多闻哪个重要?清净心重要,广学多闻不重要。广学多闻要是有执着就是法执,变成所知障,障碍你明心见性,这是佛法劝你放下的。可以广学多闻,决定不能执着,广学多闻里头的变化很大,非常复杂,千变万化。我们以预言来讲,做例子来说,预言过去老师给我讲有三种,第一种那个预言很正确,定中见到的,他入定,定中见到的境界那非常正确。另外一种预言,是以数学理论推断的,像《易经》那是用数学来推理,推到某个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第三种那是灵,不是你自己,外面的灵跟你有缘,藉你的身体来宣布的。这个三大类,三大类里头是以自己的定力最可靠,但是定力他所看到的,譬如他所看到一年以后的事情,是今天一年以后,过了一年之后是不是就这样?就又变化了。他所看到是今天,是时间完全相同的,看到这个境界,真过一年之后又不一样了。要晓得这个东西是人心的念头,人的心念头天天都有加减乘除,善念多一点,恶念多一点,天天不一样,所以外面境界它是从念头转的。

由此可知,预言只是个概略,不是个很仔细,不可以相信的,那个不是的。你明白这个道理,可以做参考,不能说十分确定,那你就错了,不可能有十分确定的事情。我们从《还源观》上讲,刹那变化,刹那刹那都在变,从来没有相同的,整个宇宙都是从人心念头「出生无尽」,这句话讲得多好,变化无穷。人念头转好,坏的就变好了;人念头变坏,好的境界就变坏,这就叫什么?风水轮流转。风水怎么转法?随着人心转,人心好,这个地方山河大地坚固,什么灾难也没有。预言看到的,那是什么?那个时候看到的事情,今天的人心不一样,产生变化了。若不是地上菩萨,只能做参考,不能用它来做决定。对治的方法就是闻若无闻,我听到这些话就像没听到一样,不受它的干扰,不受它的影响,提高自己的警觉。警觉提升之后,我们的思想、行为就变了,变什么?变得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把不好的境界统统都把它变好了,这个预言对我们就有大利益、大好处。不管它是真是假,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智慧,有什么不好!都是好事。连美国布莱登都晓得,你看「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跟我们佛法讲的一样,没有两样。不但灾难可以化解,而且会把社会、把地球带上更美好,愈来愈好。读书明理,学佛要开悟,不能学得愈学愈迷惑,那就错了。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九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九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三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六集)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下

选佛谱-净土横超门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上

《普贤十大愿与念佛法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