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七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6/10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六十四面,倒数第四行,当中从「天乐之中」看起:

「天乐之中,以微妙音歌叹佛德,是表诸菩萨於礼供中兼修赞叹也。」这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前面的三条,「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这个称赞就是讲赞叹,「广修供养」,菩萨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三样统统都修了。「佛德者,如来所具之功德」,这是赞叹佛德。佛在未成佛之前,跟我们一样是凡夫,发愿修行,精进不懈,成就果地上无量的功德。这桩事情彻底证明世尊在佛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中国古德常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才会有成就。我们一般人没有耐心,修几天,或者修个三年五载,就希望有成绩,功德成就,不但是不可能,而且凡夫用心错了。我们想想凡夫用的什么心?妄想心、自私自利的心、急於邀功的心,这都是错误的。真正修行用真诚心,没有想到有什么果报,根本就没有这个念头。真正是所谓「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什么时候有成就、没有成就统统不想,到时候自然成就。而且所成就的功德庄严,都是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自己从来没想到。这是什么原因?至诚感通的原因。我们今天就缺乏至诚心,才修几天就希望果报就现前,哪有这么快!全是自己错用了心,还怪佛菩萨不灵。所以修行人一大半是往负面修去了,不是正面的。负面修所得的是什么果报?三途苦报,都到那里去了。菩萨只有一个念头,为众生,没有想到为自己。我们众生,算他是不错的,起心动念都为众生,为众生里头夹杂着自己的利益在其中,这就错了,把清净功德破坏了,所得的这个效果不大。所以学佛不能不读经,经典要以诚敬心、恭敬心、细心去阅读,体会诸佛菩萨他们的用心、他们的修持、他们那种心态,我们体会到,慢慢就会学到;体会不到,要到哪里去学。所以读经、听教,最忌讳的是粗心大意。

现在你看一般学校的学生,上课的时候,观察他们的心态,心浮气躁,普遍都是这样的。看不到有一个学生,真的他心情是定下来的,他认真在那里听讲,看不到。心是浮动的,课堂外面有一点点声音,一个个都转过头向外看,就心不在焉,这个学生怎么能学得出来?我们读中国古书,《汉书》里面所记载的郑玄,你看郑玄的传记,这是汉朝的大儒。年轻的时候求学,老师是马融,也是汉朝的大学问家,官也做得不小,大概像现在正部级的地位,喜欢讲学。郑玄也是他的学生,在他门下三年。马融讲学还喜欢听音乐,那个时候的音乐又没有这些电视广播,没有这个东西,也没有唱片光碟,怎么样?他讲台后头有个布幔,里面是他家里养的乐队,这些女孩子在那里弹琴唱歌,一面讲学,一面还欣赏音乐。你说那些上课的学生,谁不想到这个布幕后面去望望?只有郑玄一个人,三年眼睛都没有去瞄一眼。马融看出来了,他的东西这个学生全学去了。他还有嫉妒心,知道这个学生将来比自己强,老师对学生还有嫉妒心,真有学问,算是有道德,这习气还断不掉,想整这个学生。三年,学了三年毕业回家,第二天到十里长亭,老师自己要到那里去给他送行,到十里长亭送行。带着酒菜,让每一个同学敬他三杯酒,一百多人,郑玄喝了三百杯。三百杯的典故是真的不是假的,三百杯就是从郑康成来,就是郑康成离开老师,老师带着同学饯行。老师什么意思?把他灌醉。没有想到他是海量,三百杯下去连小的礼节都不失,他的老师佩服到极处。还是不甘心,知道他走的这个路,在路上买了杀手,想把他打死,在半路上。郑玄非常聪明,大概早就料到,走到他看不见了,走另外一条小路走了。这个故事是李炳南老居士讲给我们听的。这就是说人的嫉妒障碍非常非常严重,连那样的人还免不了;那现在的人,这个嫉妒障碍,你就了解是正常的,一点都不希奇。我们明了之后要尽量回避,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要低姿态,不要让人生起嫉妒心。他生起妒嫉心,想方法整你、害你,都是你自己惹的祸,不能怪别人,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自己谦虚恭敬,处处站在下面,别站得太高。这也是什么?教化现代的众生,现代的人,从小那个傲慢习气就很重,没人教。所以那个嫉妒利害的心、争名逐利的心非常严重。

所以佛德,如来所具之功德,一个是性德,一个是修德。性德,每个人自性统统有,而且是平等的,但是没有修德,性德透不出来。所以对六道凡夫、对十法界众生来讲,修德就太重要,性修不二,修德把性德引出来。性德里第一德就是无我,真正彻底明了身不是我。什么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我,这没人知道。什么人知道?明心见性的人知道;在经教里面,学经教的,大开圆解的人知道;念佛的人,念到理一心不乱的人知道。我们就知道,理一心、大开圆解、明心见性是一个境界,名词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到这个时候你就都知道了,你已经证得诸法实相,这个时候性德现前。这个地方赞叹,两种意思都有,赞叹性德、赞叹修德,弥陀五劫的修行。

「《俱舍论》曰:佛德者,诸有智者,思惟如来三种圆德,深生爱敬。」这完全从修德上说的。修行的人称赞佛德,常常想着佛有三种德行,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要深生爱敬。哪三种?第一种「因圆德」。菩萨修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才能修成功,阿弥陀佛要修成西方极乐世界用了五个大劫,我们要知道他是什么身分开始修的,这我们前面读到。许多祖师大德都肯定,法藏比丘发心跟世间自在王如来学道,出家学道,已经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换句话说,他不是普通人、不是凡夫,至少是圆教初住菩萨。见性之后他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真心五劫圆满了四十八愿,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晓得。我们凡夫修上五个大劫修不成功,为什么?用妄心,不是用真心,不相应。人家用真心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那怎么会一样?所以这个不能不知道。五劫的时间是很长,但是比起三个阿僧只劫,那它就很短,它不算长。所以一定要了解他的身分,他不是凡夫。我们今天有希望能跟他等齐,向他看齐,跟他一样,那是什么?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佛力不加持,凭我们自己五劫是决定不可能的。所以佛的恩德就大!这是因,一般讲三大阿僧只劫修行圆满,因圆满。

第二「果圆德」。果一定要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起作用,才能把所有烦恼习气断干净,智慧能断。世间人没智慧,有聪明、有知识。有聪明、有知识,没有智慧,这些聪明知识多半造业,为什么?它跟自性完全相违背。智慧与性德相应,我们说个最简单的例子,智慧与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相应,知识不见得相应,智慧是一定相应。智慧跟《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是绝对相应,为什么?这些东西统统是智慧流露出来的。所以未必也会跟知识相应,知识有的时候它不赞成这些,这智慧跟知识不一样。果上三种烦恼,无始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果圆德,证得无上菩提,《华严经》上讲的妙觉如来。第三个想到佛的恩德太大太大了!度一切众生,在此地要加一句往生净土,这个恩德超过一切诸佛如来。等於说是阿弥陀佛给我们开了一个成佛的保证班,你进到这个班,你肯定成佛,不会有一个漏失的,这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好处就在此地。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古大德所说的,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决心叫万牛莫挽,古时候力气大的是牛,耕田,一万头牛想把你拉回来都拉不回来,说明你的信心坚定,你的愿力强大,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你,你到极乐世界去了。真认识清楚了,这一生决定成就。一生往生,往生到那里一生成佛,叫当生成就的佛法。这是赞佛德。一定要想到这三个,因、果、恩德,恩德是普度众生,没有分别执着,只要你能信,愿意去,个个得度。

真正修净土的,真正念佛的人,心量跟佛一样大,跟佛才相应。你念佛念得再好,天天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心里对这个人好,对那个人不好;这人我喜欢,那人我讨厌他。要晓得这种心态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找不到一个这种人,你怎么能往生?所以经题上标榜的五个字,重要!它在经题上,你的心要清净、要平等、要觉,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你怎么往生的?这五个字保证你往生的,你能够做到,你决定能往生。有分别就不平等,所以要看一切众生,用平等心去看,没有高下,平等的尊敬、平等的护念、平等的关怀、平等的帮助,这才像是修净土的,否则的话不像。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经须臾间。还其本国。都悉集会七宝讲堂。无量寿佛。则为广宣大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

这段经文是说明,极乐世界的菩萨到十方世界去供佛,供佛回来之后,回到讲堂来听阿弥陀佛讲经教学,说这桩事情。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文」,右面这段经文,「表菩萨众游行十方还归极乐,听佛说法」。到十方世界去拜佛,拜佛肯定供养、闻法,供养是修福,闻法是修慧,这再回到极乐世界听本师说法,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师。「须臾间,须臾者片刻也」,就是时间很短。这个老人注解说,「相当於四十八分钟」,据《俱舍论十二》所说的。这个「须臾」,须臾相当於现在四十八分钟,时间不算长。你看这么长的时间,出去拜佛的人已经回来了。「《唐译》云:晨朝供养他方诸佛。又云:即於晨朝还到本国。正是经须臾间之义。」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的早课是到十方去供佛,每天早晨都去。诸位想想,这些人修福修慧缘太殊胜,我们想去,没有,办不到。早晨起来在佛菩萨面前拜佛,「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我们只能这样拜法,十方佛见不到。他们真去,真正分身,每一个佛刹、每一尊佛的面前都现身供养闻法。这个缘无比殊胜,只有极乐世界有,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有这个缘分,不到极乐世界去,没这个缘分。你看看佛法对缘非常重视,佛不度无缘之人。

我们年轻时候学经教,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要结法缘;不结法缘,你经讲得再好,没有人来听,人家不喜欢听你的,你跟他没有缘。缘结得多、结得好,他讲得不好,听众很多,都喜欢听他的,这奇怪!我们在台中就有这个例子,跟李老师学经的二十多个同学,里面一个林看治居士,在我们班上她的年岁最大,她六十多岁,学讲经,什么程度?小学毕业。六十多岁,她的孙女已经在幼稚园教书。实在讲,她对我们的鼓励很大,我们那时候不敢讲经,怕这个太难。一看她六十岁,小学毕业都敢上台去讲经,看她那个样子,我们想想,我应该没什么问题。给我们做出好榜样,把我们带起来了。法缘特好,无论在哪里讲,听众都满座,我们同学跟她比都比不上,大家喜欢听她的,可见结法缘重要。我们要不是李老师常常提示,我们把这个事情疏忽了,这将来后面吃亏可大了。老师常常提醒,我们的警觉性很高,真干!

我这么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讲经,大家知道法缘非常殊胜,为什么?结缘结得多!别人接受人家四众供养就盖庙,我人家供养我的,我结缘,全都拿去结缘去了,所以缘就很殊胜。早年在新加坡,一九九九年,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二000年在新加坡,演培法师在。有一天他特别请我吃饭,在素食餐厅叫「灵芝」。吃饭的时候他就问我,他说:净土法门法师,你知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请你吃饭?我说:我不知道,请你开示。他说:你在外面讲经法缘殊胜,你能不能教教我?你那个法缘是怎么来的?我说:「这桩事情,结缘!广结善缘。」我们人家邀我讲经,我们还没有开讲,我们所结缘的一些经书法宝就大量的运过去了,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统统做。他听了之后就叹一口气,他说「我很孤寒!」孤寒大家懂不懂?南洋人小气,不肯布施,他的那些书都是卖钱的,而且卖得很贵。我说:我们全都是布施的。

我第一次到日本是跟道安法师。中国佛教会组一个团来访问日本,一共二十多天。那时候我们很年轻,跟着老和尚,第一次访问日本。第二次我来的时候,也是个特殊的缘分到日本来访问。没来之前,我寄了三十套《大藏经》,让这边同学帮助我分送给净土宗的道场,三十套《大藏经》。所以我到日本来的时候,日本净土宗的这些寺庙里的住持、长老,他们有个晚宴欢迎我。我还记着大概好像是有四桌,在一个餐厅,晚上的时候。吃完饭之后,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说:净土法门法师,你这次来访问,可以写在日本佛教史里头。我说:哪有那么严重,为什么?他说「这些诸山长老平时都不往来,你到日本来访问,统统都到这里来欢迎你。」我心里明白了,我们送了三十套《大藏经》,要没有这一份厚礼,不会来。我说:明白了。那一次我访问十天,我离开的时候,晚上我邀请他们吃饭,大家欢喜又聚会一堂。我就特别劝导大家,我说佛弟子,只要是佛所讲的一切经,不管是哪个宗派,贤首宗也好、天台宗也好,这个地方天台宗跟净土宗非常兴旺,还有密宗(东密),我说统统都是世尊传的,我们都是兄弟姐妹,一家人要团结、要合作,要互相尊重、互相赞叹,佛法才会兴起来。如果有门户之见,不相往来,对不起佛菩萨。何况我们是净土宗,净土宗同一个宗派是亲兄弟,亲兄弟要有门户之见,不相往来,这是绝大的错误。我就举例子,好像一个父母生了几个儿女,儿女长大各自独立,各人为各人的利益,互相不往来,这个父母的心多难过,我说我们有没有想到?这在世俗讲,大不孝;在佛门讲是大不敬,不可以。一定要互相往来、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佛法才能兴旺。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不能做坏榜样,互相不往来是坏榜样。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负因果责任。你想往生到极乐世界,佛不来接引你,为什么不来接引你?你自己要晓得,你自己的心态、行为跟佛教诲的完全相违背,佛怎么会来接引你?你每天十万声佛号,自私自利,跟佛没有感应。如果你是真心,你把佛的教诲都能够落实在生活,你每天只念一声、十声都有感应。所以我们常说,要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就决定得生。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学佛最大的障碍,不在外头,在你的内心自私自利,这是最大障碍,无论你怎么样修学,你都不能成功。一般修行人,你不会得定,你不会开悟;念佛的人,你决定不会生净土,这个道理要懂,往往犯这种错误自己不知道。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十方供养做什么?全部都是印经书,流通到全世界。现在连其他宗教,我们都送,他欢迎。最近这十几年来,我跟许多宗教结了缘,推动多元文化。我们还组团,大家一起去旅游,我们全心全力来支持、来援助。费用不足,我们全部包了,让大家在一起欢欢喜喜,玩得开心、交流开心,这是团结宗教最好的一种方式。平常这些宗教传教师,宗教里的领导人,都没有办法常常在一起,唯有旅游,十几天从早到晚都在一块,生活在一起,感情自然就厚,收了很好的效果。宗教团结可以化解很多社会问题,这都是我们应该要去做的。

这个地方就做一个榜样,阿弥陀佛的学生天天去拜十方佛,阿弥陀佛没有禁止,没有说别的地方不可以去,没有。你去他欢喜,广结法缘,将来你成佛之后,你的教化能够弘遍遍法界虚空界,为什么?缘结得广。哪里都不去,我就喜欢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要,你将来教化众生就在极乐世界,其他的世界跟你没缘。阿弥陀佛没有禁止你,那是你自己愚痴,你自己不肯干。理事都要通达,都要明了。所以「晨朝供养他方诸佛」,又说「即於晨朝还到本国」。你看来去多方便、多自由,这正是「经须臾间」的意思。

回来之后,「於是会聚於七宝所成之讲堂」。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建筑都是七宝造成的。七宝,七是表法的意思,不是数字。七是什么意思?东南西北四方,上方、下方就六方,加上当中,这叫七。它代表什么?圆满,一点都没有漏失。所以七宝是无量珍宝,一个都没漏,取这个意思。无量珍宝在极乐世界是建筑材料,我们世间人拿这个东西做成装饰、名贵宝物挂在身上。如果在极乐世界,你把造马路的砖头、瓦块吊在身上,人家不笑话你吗?你就晓得两个世界贫富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是穷人,把这个东西当作珍宝;人家那个地方是富人,那是建筑材料。黄金我们这里不得了,人家黄金是铺马路的,是我们柏油,谁用柏油去做个项链、做个手镯戴在身上?没有。极乐世界你戴个金镯子,那是铺马路用的,所以我们才知道极乐世界的富贵。可是要记住,极乐世界是我们的老家,跟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不是别人家里,阿弥陀佛天天在等着,希望我们回老家。

讲堂是无量珍宝建成的,「听佛宣说大教妙法」。「大教」,《起信论》说得好,「一乘法也」,什么是一乘?成佛的方法。佛讲一切经,从最低层的,教人断恶修善,断恶修善是什么方法?永远离开三恶道,生生世世得人天福报,这是断恶修善。跟你讲破迷开悟,那就提升,六道是迷,声闻、菩萨是觉悟,帮你脱离六道轮回,你往生到四圣法界,到那边作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有这三种果位。再向上提升,就是一乘法,那不是菩萨,声闻、缘觉、菩萨叫三乘,声闻、缘觉合在一起叫小乘,就叫二乘,大乘、小乘。一乘是直捷成佛的方法,无比殊胜之法,极乐世界统统讲一乘法,就像《华严》、《法华》一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一乘法只有三部经,是一乘,第一是《华严》,第二是《法华》,第三是《梵网》,这三部经是一乘法,其他的则是大乘,声闻乘、缘觉乘。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一乘法,因为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得弥陀加持,人人都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大乘菩萨,所以他们需要的全是一乘法,帮助他们早日证得无上菩提。「菩萨闻后皆大欢喜,自心开解,得悟圣道。」所以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每一堂的讲席,确确实实就有很多人成佛。成佛的就离开实报土回归常寂光,还没有证得究竟果位,也就是说无始无明习气还没断尽的,继续再学。每一个人闻法成就,级别不相同,所谓这些法身菩萨,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有五十一个阶级,像念书一样,五十一个年级,天天听法,天天都有提升,提升到毕业的时候,回归常寂光,回归自性。每天毕业的不知道多少人,但是每天入学的也有很多人,入学的人很多,毕业的人也很多。极乐世界天天开欢迎会,欢迎新来的;天天开欢送会,欢送毕业的,热闹得很。所以这个世界殊胜,殊胜清净庄严,得悟圣道。「道,断惑证理之智慧。愿发此智,名为得道。」这个道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现前,这讲证道,或者是悟道,都是这个意思。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三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三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三七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二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