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修行佛道的人,你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你忍不下来。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1991年6月16日高雄文殊讲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今天是我们换一个课程的开始,今天讲的这本经典是凈土五经的第四本经典,凈土五经我们已经讲过《阿弥陀经》,讲过《无量寿经》,讲过这个《观无量寿经》,三经一论都讲完了,那么如果加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第四本经,所以这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章是《楞严经》里面其中的一个章,其中的一部,一个章,所以是节录自《楞严经》的,节录自《楞严经》,教我们怎么念佛,虽然短短的一段文章,却是教我们如何修行才能感应到佛,讲得很详细,这大势至就是我们阿弥陀佛右边这一尊,据说这个印光大师,在这个大陆里面那个印光大师的这个记载,就是全集记载,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示现的,所以印光大师一辈子都教人家念佛,教人家念佛。

翻开书,序文我们不看,序文我们不看,这个序文我们不看。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续法法师著

目录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日诵式

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卷上

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卷下

刻势至疏钞缘起

念东高先生、千里柬余。自谓年来一味凈土。娑婆境风浩浩。真如□。草堂青、皆不免蹉跌。勉余留心此件。余偶举示百亭法师。而法师先有势至念佛章疏钞、在余案头。二人取卷重阅。尽然兴叹。谓高先生以身践、为救时之药语也。遂命儿子募资刻之。刻既竣。法师复谓余弁其首。余惟华严大经、德云首宣念佛法门。马鸣菩萨立论之祖。念佛与止观并重。而楞严为谭性之书、然势至念佛一章、列在圆通。禅宗下、不能抑莲宗为非归源见性之途也、明矣。今弥陀疏钞、龙舒凈土等文、布在禅林。惟势至章、仅附本经、而未有专行之疏。法师诠文释义、勒成一书。为震旦人、添一重往生舟筏。不可谓非凈土之功臣也、又明矣。遂以此意复高先生而继之以臆说云。莲师云。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也。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别得菩提。又云。执持名号、至于一心、则复还空寂之体。又云。当知凈土唯心、更无外境。自性还归本体、是愿生彼国义。如是则莲师虽极力主张西方凈土、而不遗宗门见性之旨、彰彰如是矣。则谓见性为凈土指归而凈土为见性入路、未相违也。见性则掉臂皆凈土、而莲台自不消说。不见性则凈土非了手。而种因要自不退。然则见性与不见性、而念佛修凈土、皆不可忽也。此义似本章所未及言。既以复于高、遂笔之此。以质诸真能念佛人、为何如也。

康熙庚申长至钱唐戴京曾书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帝译】

《大佛顶首楞严经》就是《楞严经》整部经典的总称,《楞严经》是简称,整部经叫做《大佛顶首楞严经》,其实比这个还长,“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教我们怎样来修行,怎样来念佛会达到圆通,圆通就是一切法圆融,通达无碍,所以这个阿弥陀佛,左边这个观世音菩萨跟右边这尊大势至菩萨,这两尊大菩萨都是在娑婆世界修行,修行到后来被阿弥陀佛看重,结果现在都站在阿弥陀佛的左右两边,所以我们娑婆世界出这两尊很伟大,很伟大,别的世界,他方世界没有,独独娑婆世界这两尊,这个菩萨(大菩萨)都是娑婆世界修行去的,所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产生这两尊算很有面子,算很有面子,因为他方世界都没有这样,这经典都有记载,观世音菩萨也是娑婆世界修行,大势至菩萨也是在娑婆世界修行,现在都站在阿弥陀佛的旁边,简单讲就是娑婆世界虽然是五浊恶世,不过根机很利,都可以补佛的位,这不简单,所以我们若到极乐世界,遇到观世音菩萨跟大势至,我们就说:唉呀!我们都是娑婆世界,我们都是娑婆世界,算是同乡,同乡。

下面看这个翻译的,这个“唐”,唐朝,“天竺”就是印度,印度的“沙门”就是这出家人叫做“般剌密帝”,般剌密帝他翻“译”的,就是他翻译这个《楞严经》,他翻译这个《楞严经》。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全忘记了,一人专忆就是佛思念我们,一人专忘就是众生常常忘记,那么这二个人,【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凈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凈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我现在将这部经简单解释一下,说:

大势至法王子,法王子就是继承佛的位,与其同伦,同伦就是同样菩萨的阶位,平辈叫做同伦,同伦是怎么样呢?五十二菩萨,这五十二菩萨表示五十二个阶位,叫做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是五十了,等觉、等等,这个叫做妙觉,就是五十二菩萨,就是五十二个阶位,表示不是只有五十二个人,不是这个意思,是五十二个阶位,即从座起,就从座站起来,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对佛这么说:我忆往昔,当然菩萨他有宿命通,他知道往昔,恒河沙劫。这个菩萨会知道过去无量无边的劫数,说:有佛出世,名,叫做无量光。这个无量光出世之后,有十二尊如来、佛,相继在一劫。里面来出世来度众生,那么其最后的佛、名叫做超日月光。佛,彼佛这个超日月光佛就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一人、一专为忆、佛专门在想众生,说:众生回来啊、回来啊,常常在倚门相望,念及众生六道轮回痛苦,五欲六尘是生死法,不要被染污到,要赶快回来,我们众生不是,我们众生赶快回来是唱她先生赶快回来,不然就唱他太太,所以所有的歌曲在编都是什么,唱她先生,等、等……,等她先生,所以我们都忘记佛,佛都在想我们,所以一人专忆就是佛,一人专忘就是众生,佛常常在想我们,而我们老是忘记,像这两种人虽然有遇到或是没有遇到,或是看到,或是没有看到,这二人若相忆,若能互相思念,像佛在念众生的心,众生的心在念佛,这两种人来相忆,他(佛)想我们,我们众生也在想佛,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就是生生世世,同于形影,像我们的身体跟影子般,同于形影就是说像身体……,有看到身体,就有看到影子,就是说你有看到众生,佛就在那里,佛随时在思念众生,像身体跟影子不相乘异,不相乘异,就是不互相分离。下面:十方的如来,怜念众生,这句话很重要哦!十方如来他绝对不会去计较众生的缺点,你若听到佛法赶快去恶从善,因为众生嘛!会造恶嘛!所以我们自己不要拒佛于千里之外,不要太过于自卑感,说:我罪业深重,我不够资格做佛的弟子,不要这样想,佛是一直怜愍我们,一直思念我们,叫我们要回去极乐世界这个故乡,这才是我们永久的地方,所以十方如来就怜念众生像母亲在想儿子,这母亲在想儿子,这心情只有身为母亲的人知道,身为母亲的人知道,你若看这个《望海的母亲》,《望海的母亲》:她儿子出去跑船没消息,生死未卜,都没有消息,那么她每天都到海边等,是陆小芬演的,那支片子我有看,每天都在那边等、等……,他母亲今天若有信佛,她就不会每天站在港边,她就会站在佛祖面前等,等佛来,等儿子,她不知道,生死不明,他跑船出去,所以这跑船实在是很危险,生死不明嘛!因为众生没有学佛,所以她就一直等她儿子,等到后来……,从几岁等,等到头发都泛白,还是还在等她儿子,她也认为她儿子还没有死,所以我们众生的感情,母亲在忆这个儿子,这种亲情之深,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母子的感情难断,若子逃逝,如果是儿子逃离开这母亲,虽忆何为,母亲虽然想他,哪里有什么作用呢?就像众生逃离开佛,虽然佛想我们,这样也没有用,因为你没有在想佛,所以我们这个子若忆母,就是说佛的弟子想佛,像母忆时,就像佛在想儿子般,若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母子经过生生世世,也是永远存在,不相违远就是不会离开太远,母子就是表示佛跟众生,你若是有在念佛、想佛,生生世世他也都会在我们的身边,下面说若众生的心,若众生用这种心来想佛、来念佛,现前就是当下,当来就是未来,无论这个时候或是将来一定会见到佛,所以去佛不远就是离佛不会很遥远,不假方便,不用借着其他的方便法,自得心开,自得心开,你自然就开大智慧,明心见性见到本来的面目叫做自得心开。如染香的人,这个染香就是说这衣服拿去薰香,这个衣服就有香味,身体若涂香就有香气,这叫做香光庄严,既香很香,又光明而庄严,所以大势至菩萨说:我本因地,就是我在因地修行时,就是以这个念佛的心来入这个无生法忍,现在在娑婆世界,可见大势至菩萨也是娑婆世界的众生,我现在在娑婆世界来摄受念佛的众生,归于凈土,赶紧往生凈土。佛问说:何谓圆满通达的?最快的,我没有什么选择,没有更好的办法叫做我没有什么选择,没有更好的办法,说:凈念相继,凈念,都摄六根,六根就是说这个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放下,全都放下,单提佛号,单提佛号叫做凈念相继,凈念相继就是说无论你有空、没空,都尽量保持这个念佛的心,凈念相继,得三摩地,这样你就可以进入定的里面,斯为第一,这是最为第一好的办法,对娑婆世界众生来讲,这是最快、最直接的办法。

再来,【《楞严经》云。佛告阿难。】佛就对这个阿难尊者这么说,【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四重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戒,【十波罗夷。】十波罗夷就是菩萨戒,那么犯到这比丘四重戒,或是犯到菩萨十波罗夷戒。【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靡就是无,一定要通过这么多的痛苦,【能以一念将此法门、】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的这个法门,【于末劫中】末劫就是离佛很远、很久,没有善知识开示,他只要将这个念佛的法门在末劫……,我们现在就是末劫,当中【开示未学。】未学就是初学,或者是刚刚学佛的,对佛法还不是很深了解的叫做未学,【是人罪障、】这个人的罪孽,【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在座诸位!你若不会讲经,你就助印,助印这本经典,这本,你就功德无量,灭无量的重罪,你看!开示一个,将这个念佛的法门……,在末法中开示,他没讲开示多少个,只要有人就可以,不像我们三、四百个在听经,不用这么多人,你只要跟一个人讲,那你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何况你印这部经典出来,比如说你印一千本,一千个人看到这本,他因为这样知道要学佛,所以印这部经典,所以师父常常告诉徒弟:印经典有无量的功德,我们不是印这经典随便丢,我们印这经典,听经闻法之后,有人听到录音带再继续用这课本,功德无量,所以我常常说要造福,要抓住机缘,要抓住这个机缘。下面说:

【则此章经、诚为销罪之巨冶、】这个冶就是熔化金属的大熔炉,什么铁丢进去全都熔化,所以销罪之巨冶就是说无罪不销,就是你教人家念佛,你就无罪不销,巨冶就是不怕你犯到四重戒,不怕你犯到菩萨戒,你就将这个念佛……,你光是跟人家讲一声,说念南无阿弥陀佛有多大的功德,让他产生信心,叫他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度你的太太也好,度你先生也好,度你爸爸也好,度你妈妈也好,一个也没有关系,这样你所有的罪障,销罪之巨冶,要灭你的罪,你一定要扩大(推广)凈土法门,劝告一切众生念佛,我们哪一个不造这个罪业,所以【愈病之灵丹、】要治我们的病的这灵丹,【修心】直接,【之捷径、求生之要术也。】求生极乐世界,或是说求生存,求生极乐世界是最重要的。【若能常持、】我们若能常常这样念佛,【无苦不除。】所以一天念二万声佛的人,若像师妈这样七十岁人,再活也不可能超过七十年了,再七十就一百四十了,一天念二万,讲实在的太少了,太少了,若一天能念二十万,噢!那就整夜不用睡了,二万,再多一些是比较好,我看师妈整天坐在那里,像在看门般,整天老是坐在那里,不然也不知要做什么,念佛,所以我们修行念佛是一定对,无论我们有修行、没修行,我一定不会对诸位讲错法,为什么?我就叫你念佛绝对对,我叫你念佛一定对就对了,所以我不用负因果,绝对不会负因果,因为我一直劝你念佛嘛!对不对?印光大师也是这样,大势至菩萨也是这样,文殊师利菩萨也是这样,普贤菩萨也是叫你念佛,何况我这慧律呢,对不对?大菩萨都叫你念佛了,所以若能常持,无若不除,什么痛苦你都解决,【无乐不与。】没有一样快乐你得不到,你只要念佛,就是你什么统统具足,你的福报也有,消灾解难,你也是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人家常常说,说:师父!要怎样才能消灾?念南无阿弥陀佛。师父!病苦要快点好怎么办?念南无阿弥陀佛。师父!我儿子不吃饭怎么办?念南无阿弥陀佛。师父!我年纪大了,我不知要做什么?念南无阿弥陀佛。什么都阿弥陀佛。师父!持咒比较好还是念阿弥陀佛比较好?阿弥陀佛。这很简单开示。我若老了,气喘如牛时,请师父开示。念阿弥陀佛。还是同样讲这句,今天我跟你讲这样,我三十年后,还是跟你讲这句,一样,一样,就是大彻大悟的人,我还是叫他念阿弥陀佛,一样的道理,所以,【无愿不遂。】没有一样愿你无法达到,【无果不得。】你所有的佛果,究竟果全都得到,很简单,就念佛而已,【凡见闻者、】这句话就是说你只要听到凈土念佛的法门,凡见,见到三宝,闻,闻到正法,【宜三复焉。】应该好好地冷静,三复就是说重复地思考,你要冷静地思考,那么这部经不错,它又跟我们讲一些要诀,底下这一段讲得很好。

【日

12345678910... 41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信愿念佛是往生净土的捷径

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净界法师:极乐世界天人的耳根是怎么样呢?

印光大师:诗人张永夫后身(文白对照)

净界法师:极乐世界的天人他们都必须要成就天眼!

 

后五篇文章

劝修念佛法门讲义

净土十疑论讲记(1990年)

净土十疑论讲记(2004年)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庄严净土分第十

一切诸佛都重视念佛法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