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蔡惠明)- 净土宗文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蔡惠明

一、 中国净土宗的形成与念佛法门的流行

净土思想渊源于印度。东汉时净土经典开始传入中国,支娄迦谶译出《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般舟三昧经》等,以后竺法护又译《弥勒菩萨所问经》,《佛说弥勒下生经》,支谦译出《大阿弥陀经》,良耶舍又译《观无量寿佛经》,于是在中国出现净土崇拜。大致分为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两种。弥勒净土信仰由东道安首创,一时盛行于北魏,梁齐间还有所闻,不久即衰。弥陀净土信仰一般认为始于道安的弟子慧远,他于东太元十五年(390年)在庐山东林寺创建莲社(亦称白莲社),参加的僧人、居士达一百二十三人,他们在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并由刘遗民着文勒石,以门所誓。此后,由昙鸾于北方专修净业,立难行、易行二道之说,主张以弥陀如来本愿为根本,为建立净土宗奠定了理论基碍。昙鸾以后有道绰,曾讲《无量寿经》,以小豆计数执持弥陀佛号近二百遍,每日持念阿弥陀佛。着有《安乐集》二卷,立圣道、净土二门,认为只有净土一门是唯一出离之路。善导先住在玄中寺听道绰讲净土要旨,后到长安,在光明、慈恩雨寺弘扬净土教义,继承道绰的传总,着有《观经疏》(俗称《四帖疏》),正式创立了中国净土。

净土宗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及世亲着《生无生论》为所依经论,称“三经一论”。善导所著《观无量寿佛经疏》、《生礼赞》、观念法门》、《法事赞》、《般舟赞》等为该宗主要代表作。

净土宗的教义简单,没有繁琐的名相与理论,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自力),以弥陀如来的本愿为外缘(他力),自他兼重,内外相应,生极乐净土。善导把修行的方法分为正行和杂行二类。正行又分为读诵、观察、礼拜、赞叹等五种,其中又特别把称名作为正业,其他四种为助业,突出称名为最重要。念佛的方法有四种:1、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即称名念佛;2、观佛的塑像和画像,称为观像念佛;3、观想佛的妙相庄严(包括《观经》的十六观门),称为观想念佛;4、观佛的法身,即谛观实相,称为实相念佛;后世唯有称名念佛最为流行,这与善导的大力提倡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信众们认为这一号称“教内别传”的念佛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成效速,不如其他法门但仗自力,犹如虫出竹节,出事倍功半,称名兼仗佛的本愿力,横超出竹,事半功倍。只要一心念一弥陀佛,就能于临命终时,一心不乱,得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往生极乐国土。但因往生者的因行有胜劣,往生之相有等差,往生后见佛成佛有疾缓,从而又有上、中、下的三辈九品之分。由于修行方法简便,人人都能到,自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宋明以后与禅宗、律宗、天台宗、华严宗等融合,成为佛教的“共宗”。有“家家念弥陀”的说法。十二世纪时日僧源信依《观经疏》弘扬净土法门,创立日本净土宗。他的门弟子亲鸾又创日本净土真宗,至今流行绵延不衰。

二、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净土法门号称“教内别传”,是导百川归于大海,摄万行而化于一念的特别法门。如禅、教、律、密均可回向净土而成妙行,净宗也不拒一法,均加融摄。因为任何一法均能达成净土果德,而净土学人,为专一故,不必广涉他宗,分别异同,执着胜劣,评论古今。应当一心念佛,因为弥陀圣号已具足万德,只要正念分明,回向净土,自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切不可朝秦暮楚,三心二意,正当功行积累成熟之际,忽然改弦易辙,使前功俱弃。所谓老实念佛,就是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专心一致,不作他想。初发心者,应厌娑婆五浊恶世,悲痛苦脑;而欣慕极乐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环境优越,法音宣流,自然激发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只有厌之又厌,才能欣之又欣,待道自然积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要于称名为核心,往生为目标,善行为助缘。多闻经教熏习,信自己本具佛性,不必被生死所扰,解除世俗所困,一切放下,唯提弥陀正念,心法相应,随缘而行,运用正知,定慧等持,以观照力,使心地清明,法喜充满。智照现前,轻安自在。所谓内存妙德,外弘佛法,庄严佛土,利乐有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各宗法门皆是转识成智的方便。

净宗学人,应知念佛重在心佛相应,觉照现前。念至能所双亡,既无能念之我,又无所念之佛,自然正念分明,入三摩地。

至于早晚功课,除诵持净土三经外,应以弥陀圣号为主。可用出声念、默念、坐念、绕念等方法对治散乱和昏沉。散乱表现在心猿意马,妄想纷飞;只有用“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的方法,是正念分明,念念相续,妄想无插足处。要克服自满懈怠情绪,培养精进心。只有持志以恒,才能坚定不退。念佛修行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遗教经》说:“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鉆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不可得,是名精进”。因此只有精进,才能取得成就。

这里,从祖师所创导的各种念佛方法中,向本刊读者作介绍,仅供参考:

一、忾念佛法:为宋天台宗山家派遵式大师所创。据宗赜《乐邦文类》卷四,遵式《晨朝十念法》规定每天清晨必须专心念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惟长惟久,气极为度。”这样念佛,尽此一日暂废。气应到腹,不可压得太紧或憋得太久,应心气不二,凝神而念为妙。习惯成自然,熟练之后,就显得自然,不急不缓,恰到好处。

二、随时念佛法:事忙的人,可随一切处,不论行住坐卧,以佛号摄心,事致一念,宁静而持,心口一致,久久不忘,自成一片。

三、五会念佛法:为唐代法照大师依据《无量寿经》而建立的。其法主要在于念佛音声的缓急,以此表达念佛心情安静和急切求佛摄受的愿望。第一会“平声缓念”,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佛号。第二会“平上缓念”,就是念佛时声音略高一些。第三会“非缓非急念”,前二会都是缓念此言非缓,就是不在缓慢求稍快。第四会“渐急念”逐渐快念,并带有急切感。第五会“四字急转念”,将原来的六字名号转为“阿弥陀佛”四字,并且要加快,有紧迫感。这种“转急念”要表达出急求出离、请佛接引的心情,从而达到意志纯诚、一心不乱与“能所双亡”(即“既无念佛之我,亦无所念之佛”)的境地。据《无量寿经》载称:“清风十岁,出五音声,微妙工商,自然相和,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一般念佛法会已普遍采照此法。

四、定座念佛法:一日可根据忙閑情,自定二座或四座,每座念佛半小时(或至三、四小时),结合随息,内观、默念、金刚持等法实行。

五、早晚功课法:可依陈海量居士编的“在家早晚功课”,而定早晚课诵的修持。加诵《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及《大悲咒》,《楞严咒》、《往生咒》等,以启发对西方净土的响往,增强定慧。

六、止观念佛法:依据天台止观妙而修净。止为梵文samatha(奢摩他)的意译,观为梵文vipasyana(毗舍那)的意译。“止”是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是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台宗认为通过“止观”,即可悟“缘起性空”之理而成佛道。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 大师特别重视止观法明,着有《摩诃止》,《童蒙止观》等书,念佛结合止观,可以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正受所观之法,保持精神上不昏沉,不散乱状态,入念佛三昧。

七、净密合修法:于念佛课诵中加弥陀心咒心印、大悲心陀罗尼、楞严咒或往生广咒,或修破瓦法求生西方,也可以专修某部密法作为加行而往生净土。

八、禅净双修法:历代祖师都有提倡。近代圆瑛大师得法于宁波七塔寺慈云长老,传临济正宗第四十世;又得法于福州大雪峰寺达本禅师,传曹洞正宗的四十六世。但他于一九一三年三十六岁时读永明、莲池两大师著述,遂深信念佛法门。改“一吼堂”为“三求堂”,自撰楹联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在他圆明讲堂创办圆明池念佛会,并编述净土经书多种。在他往生前一年(1952年)总结他一生禅净双修时赋诗云:“禅净双修四十年,了知净土即深禅,有人问我其中意,云在青山月在天。”他主张:“台、贤并弘,行归净土,”曾创“楞严专宗学院”,被誉为“楞严独步”。

九、菩萨念佛法:以清净心而发利乐众生之愿,知自心本具一切法而不舍娑婆,归心安养,智慧具足,由此尽一切力量而行菩萨道,以此回向法界净土,也就是一切法皆是念佛之法,不滞留于利上,而以自觉觉他为前提。

以上所列净土念佛法门行持法,请择契合自己根机虚修。法无高下,对机的就是无上法,只要依教奉行,必能得大法益。

 
 
 
前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勿借圣人游艺之语,为子弟开一轻佻之端

判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标准

判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标准

印光大师光芒四射的十年,七十岁才被人发现

印光大师光芒四射的十年,七十岁才被人发现

 

后五篇文章

依净土经典谈几点念佛的体会(悦禅)- 净土宗文集

归心净业:彭绍升与清代居士佛教(志道)- 净土宗文集

《坛经》中的净土思想(心愚)

略述净土法门的殊胜(昌莲)- 净土宗文集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慧如)- 净土宗文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