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五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五集) 2012/7/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九0七页,从第四行看起,科题「有忧非常」。请看经文:

【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这些都是众生常常忧虑的。前面说「有无同忧」,患得患失。这个地方,『适小具有』,注解里面讲,「且稍具有」,生活能过得去了,「便欲常保」,这是人之常情,如何能够长远保持下去,「恐遭祸变,虑其复失」。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灾难的频率比早年高出太多了;六十年前有灾难,不多见,现在的灾难非常频繁,稍稍留意,知道每天都在发生。频率愈来愈高,灾害愈来愈严重,几乎没有人不忧虑,这都是人之常情。所以经上讲,『适小具有,又忧非常』,非常就是下面讲的「水火盗贼、焚漂劫夺等非常之祸」,现在我们常讲天灾人祸,就是这些事情。『水火』是指水灾、火灾,『盗贼』是讲社会不安定,社会动乱,抢夺、偷窃这种案件很多,居住在这个地区没有安全感。『怨家』,「指与我结怨之家」。结怨,有有意的、有无意的,有现前的、有宿世的,多,太多了!结怨里最重的,一个是杀生,这个怨结得重,第二个是偷盗。偷盗是想占别人便宜,欺负一些老实人,这个罪更严重。老实人是好人,恶意欺负他,夺取他的财物,这罪更重。

众生不知道,杀生是要偿命的,欠债是要还钱的,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个事情决定不能干,宁可饿死,不能抢劫。为什么?聪明人总是会想到,人,生到这个世间来决定有死,生死是个平常的事情,不能造业。希望多活两年,杀害众生,死了以后地狱去了。饿死的人,不侵犯别人的人,这个人虽然是饿死,因为他的心善、行为善,死了以后生天,享福,好事情不是坏事情。宁愿饿死、宁愿冻死,也不愿意去抢劫。善人决定有善果,恶人一定有恶报。所以,因果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不能不清楚,清楚明白了,自己心是定的。心地清净,心在定中,往往很自然的平安度过灾难。人不起妄念,消耗能量就少,一个星期不吃不喝能活得下去。所以在这种情形、这个状况之下就是考验,看你还能不能守住,你的善心、善念、善行是不是能保持得住?能保持住,你的命还没有绝,还有寿命,肯定有人来帮助你。

信心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净宗法门,能不能成就全在信心。蕅益大师给我们讲六个信字,第一个是信自己,信自己本来是佛,信自己是心是佛,信自己是心作佛,这非常重要。大乘经教里面告诉我们,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天台的十乘观法,第一个就是信自己,相信色由心造。色这个字包括一切万物,今天所说的自然现象、心理现象、物质现象,佛就用这个字做代表。从哪里来的?从心生的。大乘经说这个心是自性,小乘经教里说这个心是阿赖耶识,都没有说错。可是后头有个总结,「全体是心」,我们相不相信?遍法界虚空界就是自己心变现出来的,佛家的伦理从这里建立。整个宇宙,上面到诸佛如来,下面到无间地狱,都是自己心变现出来的。念头千变万化,与性德相应的念头是佛法界,那是佛与法身菩萨;与性德相违背的,这就是六道轮回。诸佛刹土、极乐世界唯心所现,我们住这个人间,跟三途地狱,也是唯心所现,全是自己心现,古人一句话说穿了,自作自受。成佛是你自己心现的,三途也是自心变现的,除了自己心念之外没有别的,这叫全体是心。

这个说法的确是宇宙万物的奥秘,佛虽然给我们说明了、揭穿了,我们不相信,我们不能接受。一直到今天,量子力学家把这个秘密也揭穿了,跟佛所说的完全一致。我们看了科学报告,对佛法才真正生起信心,不再怀疑。相信自性是大圆满,自性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科学家告诉我们,念力,就是思想,能量不可思议,如果能把这个能量集中,会产生我们无法想象的能量。这就是佛经上常说的,大小乘经里头都有,都说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佛说我们六道众生,念头是散的,散乱的,所以能量消失掉了;如果念头集中,就想一桩事情,所谓心想事成,没有不成功的。我就想作佛,你决定成佛,为什么?你想的一桩事情,你的能量集中,集中它就成就了。想菩萨成菩萨,想什么成什么,这就是大小乘教佛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思想决定不能让它有负面的,完全是正面的,完全是善的,没有恶的,对众生决定有利益的。没有利益的不要想,不要以为我打个妄想这没有什么关系,关系很大。连现代的科学家都知道,决定不能有妄想,决定不能有负面的思想,当然更不可以有负面的行为。

学佛,守住十善、六和、六波罗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以它为标准,这叫善心善行。中国人这种善心善行与佛法相应,中国人起心动念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为什么佛教在中国兴旺?佛对于众生没有偏爱,中国人有良好的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所以佛教到这边来教化很容易,大家能信、能理解,很容易学习。不是佛偏爱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人好教,基础打得好。佛是大公无私。

经上所说的这些,我们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我们知道社会一般大众都是这个念头,我们要把它放下。底下,讲了怨家,再讲『债主』,「指我欠债未还之人」。一切都要作还债想,我们心里就欢喜。纵然遇到非常环境,我们的财产都散失了,要知道作还债想。如果命里有的,这个地方散掉了,不久未来它又来了,你命里头有的。因果要一定相信,我们学佛六十多年,老师教导我们这些道理、这些境缘我们都经历过,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存善心,有善的念头,利益众生,业障就消了,烦恼就轻了,可以转祸为福,转灾难为吉祥。所以,别人夺取我的,借去的钱不还的,都做为还债想,不要放在心上,我们就自在,日子过得很幸福。

「以上种种,皆可突生非常之祸」,突发的,没有预兆,突然来的。「如火能焚烧,水能漂没,盗能劫夺,贼能偷窃,怨家报仇,债主索欠。甚至俄顷之间,全非我有」,俄顷是很短的时间,全没有了,「旧日财富,荡然无余」。特别在战争的时候,真有这个事情。「故云,焚漂劫夺,消散磨灭」。《会疏》为我们解释,「焚谓焚烧,兵火失火等难」,兵火是战争。漂是水灾,漂流了,「洪水风波等难」,这都是灾难。「劫夺,盗贼难。为怨家所消散,为债主所磨灭」。如果知道这些因果报应,心里面的结就打开了,应当反省,不怨天不尤人,决定要想到自作自受。经过这场灾难之后,要勤修道德,要改过自新,把自己的毛病全部改正,重新做人,这是个很好的转机。遇到这些灾难要会转,不要把它当作灾难去想,把它看成是个转机,我在这个环境当中超脱。这是智慧的想法,真正化解了灾难。中国人所谓「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是有智慧的人,能把一切事相看清楚看明白,统统是转机。转的枢纽就在你自己的念头,你向善转还是向不善转,全不在外人,在自己。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增益恶根」,这就是心行不善。不善的人遭遇灾难,往往增长他的恶念,他不服,总以为这些灾难我不应该受,不服气,要报复,他不能够放下。这样造的罪业就更重,往后去就更困难了。「世人心悭意固」,悭吝,「悭吝之心,至为顽固」,他没有智慧,他想不开、放不下。「财物有失,则心中更增愤恨,忧怨愁苦,意无解时,故云无能纵舍」,纵舍就是放下,他不肯放下,总是不服气。这个念头折福,完全错了。命中纵然有福报,这个地方损失,那里会来,但是这种念头生起来,该去的去了,该来的不来。为什么?你障碍了它。恶的报应现前,你还有善心,你还有善德,但是这一念瞋恨、一念不平、一念报复全障碍了,这是决定错误。真正聪明的人,受了大的伤害、大的损失若无其事,这有福,后福无穷,不怨天不尤人,真能放得下。能舍后头就有得,佛法里面讲「舍得」,舍得是佛学的名词,舍是因,得是果报。欢欢喜喜舍,欢欢喜喜得,这得来容易;难分难割的舍,得到,得到也很难,也吃尽苦头才得到。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果,因果丝毫不差。

『命终弃捐』,这后面四句,『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这是讲一个人舍命的时候,命终你要舍弃这个身体,这时候是最难舍的时候。「此四句泛指一切世人。临命终时,则一切积爱之眷属财宝,皆当舍离」。这个事情大难大难!愈是不能舍他就愈痛苦,愈痛苦我们就晓得,来生的果报不好,多半在饿鬼道跟畜生道。这不能舍是愚痴,愚痴感畜生。他爱他居住这个房子、居住这个环境,舍不得离开,决定投生在畜生道,还在这个地方。我们六和园有一只猫,我细心观察,这个猫是六和园前面的主人。我住这个房子是第五个,前面有四个,我想应该是第一代跟第二代,舍不得离开。这个猫认处所不认人,而且它蹲的那个位子都是主人的位子,它睡觉是在主座,那个座位上睡觉,就晓得它是主人。它现在还是主人,它这个念头没有舍掉。我们天天也念佛劝它,要放下、要觉悟,要求生净土,不要再贪恋这些东西。我们如果有这种观念的话,你就要晓得很麻烦。畜生愚痴,非常执着,觉悟不容易,尤其是这一生闻佛法的工夫不够,离开六道轮回就非常困难。所以,闻法的时间要长,长时间的薰修慢慢就觉悟了,叫你舍你很容易放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很有道理,表演给我们看,长时间的接受大乘经典的薰修有很大的利益。

真正学佛的人要像佛常常劝告我们的,自行化他,为人演说。《金刚经》不长,五千多个字,里头这一句说了多少遍,「信受奉行,为人演说」,这句话说多少遍!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对大乘要相信,决定不要怀疑;怀疑,那是我们很大的过失,怀疑就不相信了,这种大法、妙法不就当面错过?那要是净宗,要有一点点怀疑就不能往生,这个损失太大了。真正参透了,对这个世间随缘妙用。妙用什么?善于运用你的缘,这个缘一定是帮助你觉悟,帮助你境界提升;第二个,帮助你积功累德,积功累德是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愈多功德愈大。帮助别人这里头最重要的不着相,绝不求人天的果报,完全回向求生净土,这个人是一等聪明人,这人是佛菩萨,这不是凡人。凡人自私自利,搞自己的名闻利养,把这个排在第一位,这是凡人;佛菩萨把利益众生摆在第一位,没有自己,这是真正成就无量功德。若不是长时间受大乘经教的薰习,我们怎么会知道,怎么会觉悟,怎么会那么样痛痛快快舍掉?决定不求自己安乐,为什么?这个世间很短促,贪图这个世间的安乐,把极乐世界的安乐丧失掉了。极乐世界无量寿,那是真安乐。流浪在外,什么苦都可以受,在六道里头轮回就是流浪在外。无论什么环境甘心情愿,绝不图享受,多积一些功德,蕅益大师讲的,往生品位的提升靠这个。真信切愿,决定得生。

经上所说的全是事实,你现前「一切积爱之眷属财宝,皆当舍离」,到你临终的时候一样带不去。「独去独来,无能随伴,至爱之人,可以同时死,但不能同处去」。为什么?各人有各人的业,同时死也不能在一起,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业因不同,果报千殊,去处各各不同,故云莫谁随者」,没有人能随你。《普贤行愿品》里头说得好,「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六根都坏了,眼不能见、耳不能听了,而且很快。「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你是个国王也不行,临终的时候没有一样能带去。「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辅相大臣这是你身边的人,宫城内外是你居住的处所,「象马车乘」是你的交通工具,「珍宝伏藏」是你收集的金银财宝,「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没有一样你能带得走的。这些事情要在平常看破,要在平常能放下,就是说不放在心上,真不能放在心上。佛教导我们,放在心上只有阿弥陀佛,你就完全做对了。

自己有这么大的福报,这个福报要给众生享,不要自己享受。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周文王,圣人,周朝开国的君王。历史上所记载的,他住的小房子跟平民一样,穿的衣服一样,饮食起居都一样,人民服他。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是为人民,是为社会大众,没有为他自己的。当时,八百诸侯国都听他的话,那时候没有统一,都顺从,都向他请教,都听他的指导,尊他为天子。这些事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最早是尧舜,以后这三王,夏,禹王,大禹;商,成汤;周,文武,文王、武王。要用现在的话说,他们的国不大,古时候没有统一,中原这个地区,就是黄河流域跟长江流域,还没有到粤江,这个地区八百多个诸侯。大国一百里,他管辖的地区一百里,小国二、三十里,不就现在一个小乡镇吗?它是一个国,它有国王,这诸侯王。夏商周这三代,开国的君王统治得好,等于说把他这个小地方、小国家做成一个示范点,邻近逐渐对他都尊重,向他请教、向他学习。这是不用军事、不用武力,用文化来统治。这些诸侯,诸侯这些小国自然服从,这个世界多美好。

唐太宗在那个附体光盘上讲,他原先不知道,后来知道了,文化可以统一国家,文化可以统一全世界。佛教可以统一国家,可以统一全世界,不需要用武力,不需要用任何手段,完全用伦理道德,真能行。你要问什么原因?因为人性本善,道理在此地。「人之初,性本善」,你要用本善,没有一个不服从,没有一个不尊敬。人性本善、人性好善、人性乐善,这个善就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我们现在来模仿,肯定能做得到,只要这个小地区真正能做到,它就起作用。不需要很大面积,一个乡村、一个小镇,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民人数不太多。现在这个小镇,四、五万人,四、五万人同心同德,好善、行善、乐善,它就能给全世界做好榜样。

现在的科技发达,这个好榜样出现了,这个地方只要建一个卫星电视台,把这个地方人民从早到晚生活点点滴滴向全世界播放。人家看到了,都想来看,都想来参观,都想来学习,会给世界带来永久的和平。每个人都想来学习,都想来参观、考察,这个地方它能不兴旺吗?肯定兴旺。人多了财就多了,自然就多了。这不是理想,中国历史上有记载,我们不是创新,我们是向老祖宗学习。那个时候做成功了,我们相信今天一样能做成功,这个小城,人民生活多幸福、多美满、多快乐。人人都放得下,人人都不为自己,人人都爱别人,人人都愿意为别人服务。人要受到好教育,儒释道的教育是好教育!

底下说,「常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不论贫富,莫不皆然。个中忧苦无尽,故云万端」。人只要好好教,现在教人,确实要做出榜样,他才能相信,你不做出样子来他不相信。他对你所说的他也鼓掌、他也赞叹,但是他认为这是你的理想,这个做不到;必须要做到,让他看到,他相信了。我想这是我们老祖宗千万年前,他们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造成的结果。在今天,后代迷于科技,把老祖宗的这些成规疏忽了,我们今天吃亏了,吃了大亏,如果觉悟了赶快回头,还来得及。但是,我们先决条件要肯定老祖宗的智慧我们比不上,老祖宗的理念、方法我们也比不上,老祖宗的经验、成果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做到。必须对老祖宗充满了信心,依教奉行。我们试试看,我相信不要很长的时间,就有很好的效果让我们看到,我们信心才能恢复,才能再生出来,这个世界才能再回归到和谐、稳定、繁荣、兴旺。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七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六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