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三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三集) 2012/10/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7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九八页第二行最后一句:

「文殊表根本智。一行三昧者」。一行三昧,我们在参考资料里面是学到理的一行三昧,我们接着前面所讲的。《文殊般若经》下卷:「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接着往下面看。「起信论曰: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依理一行三昧知道法界一相,法界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就是真如,就是前面我们所学习的诸法实相,就是真心,它是宇宙万物之本体。在佛法里面讲,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物都是由它而生而现,正是惠能大师开悟最后一句话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一相就是诸法实相,就是此地讲的一行三昧。

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是定,是正受,也就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受用是心里头没有念头,不起心、不动念才是心正常的享受。起心动念,不正常了,把真心变成了妄心。妄心就是心里头有东西,就是虚妄;心里面没有东西,就是真心,就是正常的。所以法身菩萨他们真正看破、放下了,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也是一行三昧。一相是什么?一相就是毕竟空。所以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法身没有相,众生身虽有相,是假相,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毕竟空、不可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是释迦牟尼佛宣扬大乘般若二十二年最后的结论,一定要知道,这是如来正说。

所以整个宇宙一切法是平等的,只是众生迷惑了,不知道事实真相,在里面起了身见、边见。这就是见解错误了,这见惑,生起见惑,把事实真相完全看错了。看错了他就想错了,想错了,他就说错了,他就做错了,这一错到底。这一连串的错误的结果,就是六道三途。要知道,宇宙之间本来没有六道,也没有三途,如果有,极乐世界就不可能没有。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它本来没有,阿弥陀佛不要,本来没有,他不要,所以极乐世界就没有。换句话说,极乐世界人不造六道轮回的业,他就没有六道轮回。我们这个世界众生造六道轮回业,造什么业就现什么果报。果报也不是真的,都是从心想生。

前面我们跟诸位报告的章太炎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做一个月的东岳大帝的判官,大概是代理判官,判官可能有事情不能上班,他去代理。判官的地位很高,相当现在讲的秘书长,所谓二把手,东岳大帝下面权力最大的是他。这个故事是他的女婿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的,那个时候给我讲这个故事,我二十六岁,朱老七十岁,老人把我们看成小朋友,讲故事给我们听。章先生是很了不起的人,民国初年朴学大师,朴是实实在在的学问,不是讲虚假的,讲真的。这是真正中国国学大师。袁世凯曾经把他关了一个月,关到监牢狱去,什么理由?他不骂袁世凯,从来不骂他。人家问他为什么不骂他?不值得我骂。袁世凯听得气得不得了,把他抓起来,又没有罪名,关了一个月放出来。不值得我骂。

他很慈悲,听说地狱里头有炮烙的刑罚,炮烙是铜柱子烧红了,叫这个罪人去抱这个柱子。那一抱,一烧烤,人都烤焦了。他说这个刑罚不仁道,太残酷了,能不能废除?东岳大帝派了两个小鬼带他到刑场去参观,你到地狱去看。小鬼带他到刑场,告诉他到了,他看不见,这恍然大悟。《地藏经》上所说的,地狱只有两种人能进去,一个是受地狱刑罚的人,一个是菩萨,去救苦救难的。不是这两种人,在你面前也见不到。这才晓得,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就像作梦一样,它不是真的。你有这个业,你就会有这个现象出现,你要受这个罪;没有这个业,找都找不到,哪里有地狱?有这个业的人是处处是地狱,你决定跑不了的。所以,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敢起恶念。

我们同修当中有一位他告诉我,他在学讲《太上感应篇》,快讲完了。他自己得受用,晓得果报是真的,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丝毫不爽。过去他无所谓,现在起心动念比较谨慎一点。我跟他讲,继续努力,再讲,多讲几遍,讲十遍你就不敢起恶念。一遍不行,一遍伏不住习气,一定要讲十遍。不断的讲,一遍接着一遍讲,好处、利益真大!

大乘法听多了,读多了,就晓得法界不是真的,十法界不是真的,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对法界就不会起心动念,用平常心去看待。天堂不生喜爱,不生贪恋,地狱也不会恐怖,知道地狱是消恶业的,天堂是消福报的,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些东西。一法不立,那就是平等无二。你看到真相,平等无二;看到幻相、假相,那里头有差别。有差别,你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差别就变成平等,差别里头看到平等。最明显的是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所有现象都是发生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频率之下产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不可得,这是我们能理解。换句话说,就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就是法界一相,平等无二,这就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真正证得的是法身菩萨,十法界里面佛、菩萨都没有证得。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这是跟你讲理,三昧的理是什么?是真如、是自性、是诸法实相,这个名词很多,我们前面学过的。

「六祖坛经曰: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这个直心是心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一个念头,这叫纯一直心。不起一个念头是自性本定,不起念就是没有波动现象;清清楚楚是智慧,是自性般若现前。就是你的心像水一样,干净,不动了,外面统统照在里头,照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同时,寂照不二」,就是这个境界。说「不动道场,直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这就是常寂光,就是自性完全显现出来了,这个境界是明心见性。明心,明什么心?见什么性?就是这个境界。明心,心不动了;见性,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你都知道、都明了,都不执着、都不分别,也不会起心动念。这是诸佛如来所住的境界,这个境界叫一行三昧。

「次,事之一行三昧」,前面是说理,理是讲自性,现在讲事。事的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之异名」。为什么叫念佛三昧叫一心?一向专念,一向就是一心,心里没有第二念,就是一句佛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有一个杂念、有一个妄想就不是一心在念,那就不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不许你怀疑,我们常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要符合这三个标准,要真干。

同学身体不好,念佛人,老实,很老实念佛,为什么还有病?天台《止观》里头有一段话,前面我们也曾学习过,我们再重复一遍,它很重要。《止观》说,「或专是先世业」,恶业病。因为病有三大类,第一种是从饮食不当,中国古人常讲「病从口入」,这是生理的病。你吃东西吃得不适合,衣着不合适,伤风感冒这一类,这生理上的病。这种病要找医生,医生能够给你治疗。第二类冤业病,冤亲债主找到身上来了,这个病医药没用处。悟达国师得的人面疮,医药绝对没用,那是冤家来报仇的,来索命的,这个要调解。所以佛事可以调解,他要能接受,接受调解他就离开了,他离开你病就好了。第三类就是恶业,自己造的罪业带来的病,既不是冤亲债主,也不是生理。所以这个东西很麻烦。这种病的根往往很深,与前世有关系,过去世一世、二世、三四五世,不一定,造的这些恶业。今世破戒,又造作一些不善,把宿世的业引发出来了,这就变成病,让我们五根,眼耳鼻舌身也都带着病。

我们心里很清楚,要认真去思惟、去观察,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过失?如果是杀业,感应的是肝病、眼病,杀业。所以有些军官,甚至于将军,晚年的时候眼睛不好,肝有病。这是什么?打仗的时候杀人太多。这在经上都有,我们真看见。饮酒罪业是心脏病,口病,常常酗酒,常常喝得大醉,这人心脏就会有病,口有病。淫欲感应的是肾脏的病,耳病;妄语感是脾脏病,舌病;盗罪感的是肺病,鼻病。如果学佛破五戒,也就是杀盗淫妄酒他都干,那么他就会有五脏六腑的毛病,外面眼耳鼻舌身都有问题。业障消了,他这些病就没有了,这属于业障病。

如果今生念佛、持戒都很好、都不错,修得不错,但是也能够动这个宿业。这一世不错,过去生中造的有业,也会把那个业,不善的业把它启动了。启动之后,我们身上就有病了,不是这一生造的。都做得很不错,为什么也有肝病、也有肺病,也会有这些?这要知道,这是什么?因为过去造的重罪,现在得这一点小病,这叫重业轻报。只要认真坚持修学,不要怀疑,我持戒念佛还会有病。过去生中造的重病,该堕恶道、该堕地狱,现在带这些病念佛,将来能往生极乐世界,不至于堕三恶道,不再搞六道轮回。所以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

这个里面的理很深很深,事情很复杂,总得要细心去反省、去观察,把这个病根、病源找出来。你能找到,很好,消业障,病就会好。找不到,你就念佛,你什么都不要怀疑,这一句佛号肯定把你所有的毛病、业障都能化解,完全在我们坚定的信心。决定不能有邪念,不能有邪思,一定要保持正念。念头最善的,无比的大善,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希望我们对这桩事情要真信,决定不能怀疑。如果有怀疑,把我们功夫就破坏掉了,法是不会破坏的,是把我们自己功夫破坏了。所以,对于佛菩萨的教诫一定要深信不疑,我们自己这一生才能得真实利益。

事一行三昧,专门讲一心念佛,真信、真愿,一句佛号念到底。真念佛的人我们都看见过,乡下老太太、老先生,不认识字,没有人瞧得起,他一天到晚就一句佛号念到底,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知道。他非常慈悲、非常和爱,见到人都笑咪咪的。你跟他讲什么话,他回答你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他什么话都不会说。这样的人一定要尊敬他,千万不要怠慢。那是了不起的人,那是佛菩萨在示现,在将一向专念做出来给我们看,一行三昧,一向专念。告诉我们念佛人,念佛要像他那个样子,真念佛。念到那种功夫,真的,他随时可以往生,他想去,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他。他念念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为什么?他没有障碍。我们跟阿弥陀佛感应不了,有障碍。什么障碍?杂念障碍,妄想障碍,有杂念、有妄想,功夫不纯。他的功夫纯一,什么障碍都没有。理要搞清楚,事上就不怀疑了。

《文殊般若经》下卷讲:「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你看这是教我们,这三昧怎么修?你要找个地方,空闲的地方,就是寂静的地方,没人找你。舍诸乱意,把心里面的妄念放下,万缘放下。不善的放下,善的也放下,叫不思善、不思恶,什么都不要想。「不取相貌」,不取相貌是外面所有境界不要去执着。执着什么?这个花我喜欢它,那一堆草我讨厌它,这你就是被外面境界转了。外面不管是什么境界,不要理它,根本就不分别、不执着。你看,「系心一佛」,把心就系在阿弥陀佛上,「专称名字」,专念这一句名号,心里头系念就是专想这一尊佛,专念这一尊佛。「随佛方所」,阿弥陀佛在西方,我们把方所搞清楚,我住在这个地方,东南西北搞清楚,我常常看着西方,常常想着西方。「端身正向」。最好我们供佛把佛像供在西方。可是我们房子如果是坐东向西的,那个门正好是西方,门这边是东方,也不要紧,也不必执着。我们还是照中国,佛供在上方。一个房子什么地方是上方?站在这里、坐在这里,所有的人进房间来你都能看到,这就是上方。所以你这个房间有几个门,你坐在这个地方,无论从哪个门进来,我先看到你,这是上方。所以面对着大门,这是上方。

「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这一句佛号不间断,真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它就起感应道交,你就能见到。但是见到要自然见到,不要天天想见佛,想见佛也能见到,但是有时候魔变佛的样子来,你不知道。就一直念下去,什么都不想,自然现前,那是佛现前。佛现相了,对我们来说是加持,增长我们的信心。这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讲过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现前见佛。当来,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在极乐世界见佛。临命终时佛来接引,是现前见佛,为什么?你没有断气,你的头脑很清醒,你见到佛相,告诉大家,佛来迎接我了,这属于现前见佛。这一段,《起信论义记》有,《安乐集》有,《往生礼赞》里头都有,说这个事一行,就是念佛三昧。

念老引用的这个,就是讲的事一行三昧。「一行三昧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也。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根本智而生起的差别智。「今则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故云行超普贤也」,这把「行超普贤」这句话解释开了。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系心一佛,系是系念,我们讲挂念,心里头常常挂念佛,不要挂念人。再亲的人都不能挂念,再喜欢、再爱的人不可以。为什么?这叫情执,有这个挂念,就去不了极乐世界。的确,有念佛念得功夫很好,最后不能往生,什么原因?情执没放下。临命终时他不想佛,他想挂念那个人,他还没看见,这是念佛人最大的忌讳。挂念有什么用?一口气不来,各人到各人的地方去,不会再见面,这个道理一定要想通。你所亲爱的人,要劝他念佛,心里要想佛,别想人,将来到极乐世界不就永远在一起吗?到极乐世界,人皆无量寿,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人在晚年,愈是到晚年情执愈重,对儿子情执淡了,对孙子情执很重,儿子放下了,孙子放不下,真有。所以要真放下,我们要真的是一心一意,我们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会合,这个有意思。此地志同道合,将来到极乐世界,我们在一起依然是一个和合僧团,这就对了。所以,把我们世间所有一切关系,统统变成极乐世界的同修、同伴,要有这个念头。我们亲密的朋友,问他,你喜不喜欢我?喜欢我,到极乐世界我们就常常在一起。不到极乐世界就很痛苦,这个痛苦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十法界里面事情全解决了,全都没有了。

念老底下这几句话说得好,「故知持名一法」,就是信愿持名,「直是醍醐」。醍醐是比喻,古时候印度最好的饮料叫醍醐。这经上常讲,醍醐是味中第一,舌尝味,味道里头是第一。到底是什么?我受戒的时候,戒和尚是道源法师,道源法师也是讲经的法师,他跟旅行团到印度去朝圣。到印度他就问两桩事情,问印度人,庵摩罗果是什么?人家把它拿来了,他一看,台湾也有,叫芭乐,台湾叫芭乐,庵摩罗果。再问醍醐是什么?端过来,沙拉,醍醐就是沙拉,奶制品。端来才豁然大悟,总是几十年没搞清楚,现在看到了,亲眼看到了,原来台湾都有。常常吃,不知道那个叫做庵摩罗果、叫做醍醐,不晓得。古人饮料当中最好的。

广摄众妙,醍醐,你看经多少次的提炼,从奶炼成酪,从酪再炼成酥,生酥、熟酥,再提炼,成为醍醐。经过很多次的提炼,这是奶制品里头的精制的,用这个做比喻。「广含众妙」,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讲经教学,微妙法门,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这一句佛号全包了。没有一尊佛说的妙法是在阿弥陀佛这个佛号之外的,说还有一个法比这个更妙,没听说过了。你要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你得到这一句佛号,你不会改变,你的心就定了,不会再想学其他的,一门深入,决定往生。亲近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成佛,而且成佛都跟阿弥陀佛平等,这个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你在阿弥陀佛那里毕业了,你也戴上这个皇冠,佛中之王,戴上这个皇冠,非常不可思议。

「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从根本智起的差别智,用在哪里?用在生活上,这个生活就是华藏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成就,就是文殊的根本智、普贤的差别智,合起来就是阿弥陀佛的佛智,一切种智,弥陀的一切种智。「今则广摄愿王」,今天释迦牟尼佛为大众宣讲这部《无量寿经》,今就是指的这个。我们今天看到中文的翻译本,夏莲居会集的本子,也是今的意思。广摄愿王,普贤十大愿,愿愿都在这部经经文之中,愿愿都在字字之中。不但每一句里头都圆满的十大愿王,每一个字里头也圆满广摄十大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提倡,唯独提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十大愿王是差别智,十条,阿弥陀佛是根本智。十大愿王每一愿王都归阿弥陀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十大愿王你都修了,都在其中,这不可思议。

我们净宗提倡的修学的纲目只有五科,不麻烦。你看,净业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就是这五科。这五科就在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里头圆圆满满都包了这五科,这是我们从纲领上说。从更广大的差别智里头说,这一句佛号包括了净宗五经一论,包括《华严》、《法华》,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一句阿弥陀佛全包括了。再给你扩大一点,包括了华藏世界,包括了一切诸佛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在其中,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这一句佛号全包了,没有一样东西在这个佛号之外的。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能不念佛吗?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一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四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