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三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三集) 2012/9/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3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四十九面,我们从第三行当中看起,第三行,「唐法照」,从这里看起:

唐朝法照禅师上五台山,「入大圣竹林寺,见文殊、普贤二大菩萨,问修行之要」。文殊菩萨告诉他,「诸修行门」,就是一切修行门,「无如念佛」,没有像念佛这个法门这样容易成就,所谓是稳当、快捷,成功无比的殊胜,真的是比不上。菩萨告诉他,「我于过去劫中」,这个我是文殊菩萨,「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就是成佛,就是妙觉如来。「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禅定,乃至诸佛正遍知海,皆从念佛而生」,这个话说得很深、说得很广。换句话说,宇宙之间世出世间一切法全包在其中,包在哪里?在一句佛号里头。是不是真的?是真的,没有人知道。太深了,连一些菩萨都不知道,法身菩萨都不知道。到什么时候知道?八地以上才知道。所以《华严经》上十地菩萨,从初地到法云地,没有不修念佛法门的。经上讲,「始终不离念佛」,始就是初地,终是法云地,地地都是修念佛法门,到那个时候真修了。可见这个法门真叫难信之法,是大圆满法。容易修,可是你要了解它很难,它太深,所以真正的深密无过于念佛。

法照禅师问他,怎么个念法?「当云何念?」怎么念法?文殊菩萨告诉他「此世界西」,此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西方「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弥陀的愿力深广无际,没有边际,这个愿力是什么?是自性;换句话说,弥陀愿力是从自性圆满流露出来的,不是别的。弥陀自性就是我们自己的自性,也就是一切众生的自性,一切众生、一切万物,整个宇宙都从自性流出来的。所以它太深了,真正明白的人不多。大经大论上,虽然佛讲清楚、讲明白了,我们看不懂,祖师注解也注得很好,我们还是看不懂。什么原因?我们跟佛、跟祖师用的不是一个心,所以你就看不懂。

佛祖用的是真心,菩提心上真诚心。我们也发菩提心了,也发了真诚心,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诚。真就不是假的,不是妄的,真是永恒存在的,妄是生灭法。我们用的心是生灭心,就是念头,前个念头灭了,后个念头生,它相续不断。断了?断了现象就没有了。像我们人生下来,心脏就跳动,心脏哪一天不跳了,这个人就宣布死亡。我们从生到死靠什么?靠心脏的波动。整个宇宙是个脉动的现象,这科学家提出的名词,确实就像心脏跳动一样,一念不觉,这就开始,这就是宇宙开始,到宇宙终了的时候,跳动就没有了。什么叫终了?证到常寂光就终了。在常寂光里面,波动现象没有了,纯真无妄,这叫妙觉果位。等觉还不行,等觉还在跳动,到妙觉就不动了。

这些道理,我们确实得力于现代量子力学家他们的研究报告,我们跟佛经合对着看,明白了。在我们上一代的佛门的大德,无论是出家在家,没有看到这个报告,为什么?没有发现。我们比他幸运,我们看到科学报告,他们没有看到。他们要看到科学报告,我相信比我们契入得更深,因为他们的底子比我们厚,他们的烦恼比我们轻,肯定比我们高明。我们比他们幸运,看到量子力学报告,这个报告对我们帮了很大的忙。

所以,文殊菩萨教他,念佛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定要知道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在这里建立坚定的信心、愿心,信愿是从这儿来的。「汝当继念」,念佛这个念头不断,最好能跟上脉动。跟上脉动我们做不到,它太快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动现象,我们无法赶上。老式的电影幻灯片,一秒钟二十四次脉动我们都赶不上,这是事实。你要不相信,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一秒钟能念几声?你就知道了,我们一秒钟念不到二十四声。念到二十四声,才等于过去电影的幻灯片的那个速度。一秒钟怎么可能念到一千六百兆?这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阿赖耶的脉动快,频率高,我们的脉动赶不上。医生给我们把脉,他要看着表,一分钟脉搏跳多少次,不是用一秒钟,是用一分钟来计算。这就是宇宙的奥秘我们很难理解的原因。

由此可知,修行人的定功,说定功,大家一定要知道,不是盘腿面壁才叫定,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定是什么?你的清净心,你的真心,真心不动的,妄心在动,妄心障碍了真心。这些大修行者他们厉害,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用妄心,用真心。妄心起作用没关系,不妨碍真心,真妄可以同时存在,本来就同时存在。凡夫的麻烦,他就偏在妄心之上,喜欢妄心,把真心忘掉了,所以他真心不能现前。真妄必须要有清楚的概念,然后诚。诚什么意思?曾国藩先生读书笔记,他的书房他命名为求阙斋,你看,人家都求圆满,他求缺。他说缺一点好,不要太满,满了就出麻烦。曾国藩先生一生求缺,什么都欠缺一点好。《求阙斋笔记》跟「诚」下了个定义,叫「一念不生是谓诚」。诚就是佛法里所说的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诚。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分别执着更没有,分别执着太粗。我们知道,不执着是阿罗汉,不分别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是佛。那个诚,只有佛才是真正的诚,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的诚,里头还有几分夹杂,不是纯正的。

由此可知,真诚心就是自性,用真诚心来接受佛法,你就全懂得了,明白了。为什么?佛说经是从真诚心里头流出来的,你要用真诚心,完全接受过去了。我们为什么听不懂?祖师大德给我们解释还是不懂,不是别的原因,那个心不一样。用真诚心的人,不认识字他也懂,不必看经他也明了。最明显的例子,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个最标准的例子。能大师不认识字,一生没有听过讲经,一堂课没听过。亲近五祖忍和尚,这禅宗道场,禅堂一次没去过。在黄梅住了八个月,五祖派他的工作是舂米、破柴,现在我们所说的义工,他在黄梅做义工做了八个月。这是祖师分配的,这是修什么?修福。成佛,福慧双修,福慧圆满,叫他去修福。慧他有了,第一次进门见面谈的些话,五祖心里就有数,这个人有智慧,多修福报,有慧没福不行。

我们天天念三皈,「皈依佛,二足尊」,那个二是什么?一个智慧,一个福德。智慧圆满,福德圆满,称为二足尊,足是满足,那个人是佛。我们要成佛,不修福怎么行?福是什么?福是无条件的利益一切众生,能大师给我们做出榜样。现在人修行怕吃苦,怕吃苦不能成就,阿弥陀佛来教你都没用。愈是怕吃苦,佛菩萨愈是叫你吃苦,要把这个错误观念从内心里头把它消灭掉,你才能成就无上道,它是障碍。教他「汝当继念」,这句话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净念相继,「命终之时,决定往生」。

前天我收到一个短信,刘素云居士宣布闭关,一心念佛,听经念佛,万缘放下。她闭关的地方没人知道,所以大家不要去找她了,她成就之后自然会出来。要度众生,先成就自己,自己没有成就,度众生是非常有限,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定要充实自己。充实自己充实什么?充实自己的戒定慧三学,这是真的。闭关也是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学。

话说完了,两位大菩萨,文殊、普贤,给法照法师授记,法照是我们净宗第四代的祖师。文殊菩萨传给他五会念佛,就是念佛的方法,这个方法他传下来了,但是现在失传了。民国初年有些法师编了个歌谱,就是用的五会念佛,但是这是自己编的,这不是法照禅师传下来的。这个谱我看过,我也听人家念过,像音乐一样,很好听。所以我觉得接引初机,喜欢唱歌的人,接引初机很好,真正念佛求往生不行。它有五线谱,有简谱,这个本子我当年在畅怀法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里头看到过,好像我还带了一本回台湾,在台湾印过,应该可以找得到。找到了,依照这个谱子、依照这个调念,念的时候可以录个光碟,去做水实验,测验测验看看,让刘医生做实验。这一实验就能看到它的可信度,当然它是好的,它不是坏的。我们觉得这种唱的,唱诵是很好听,不能摄心,摄心才能成就,我们是从这个角度上看,它不能摄心。

授记说,「汝以念佛不思议故,毕竟证无上觉」,这是菩萨给他授记,你念佛往生,一定成佛,就这个意思。「若善男女愿疾出离,应当念佛」。这句话说,诸位善男子善女人,你们如果是想很快脱离六道轮回,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念佛的方法能帮助你很快脱离,很快超过六道、超过十法界。再找不到一个法门比这个法门殊胜,比这个法门更快,找不到了。这是文殊、普贤菩萨说的。

下面又举了个例子,「慧日」,我们这里有参考资料。唐朝慧日,这个人的缘分也非常难得,他看到义净三藏法师,这是在中国唐朝时候翻经的法师。玄奘、义净都是到印度求法,那个时候的交通工具只有骆驼跟马匹,非常辛苦。慧日法师看到这些大德,心里非常羡慕,于是他也发心到印度去求法。他是坐船去的,从海道过去的,经过三年才到达天竺,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现在交通便捷,你看那个时候航海,三年,从中国出发,三年才到印度。「礼如来圣迹」,释迦牟尼佛的遗迹他去礼拜,「寻求梵本」,这就是取经。慧日法师「既阅历艰苦」,他求法心切,千辛万苦,所以对于这个娑婆世界就产生厌离的念头。「思何国何方,有乐无苦」,他就想,能有这个世界吗?能有这个国家吗?只有乐,没有苦。用什么方法、怎样修行,能够很快见到佛?「遍问天竺三藏」,遇到当年的高僧大德,他都向他们请教,就请教这桩事情。而当时这些三藏法师,「皆劝修净土法门」。

这一段对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今天阅历这个地球的艰苦,对这个地球还喜欢吗?这个地球上,伦理的教育没有了,道德的教育没有了,圣贤的教育没有了,宗教的教育没有了。现在人生活苦不堪言,不论贫富贵贱,没有一个不苦。我们今天所阅历的,深度、广度超过慧日法师。慧日法师取经的时候尝到这个滋味。真正有修行的人、真正得道的人,都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只有净土法门能满你的大愿。这个国土有乐无苦,方法很简单,真信、真愿,肯念阿弥陀佛。如果是用真诚心念,念念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真的能够快速见佛。

慧日听到这些话、这些教诲,顶礼受持。「渐至」,这是走路,走到「北印度健驮罗国」,「王城」就是首都,这个国家的首都。「东北有大山,山有观世音像,有至诚祈请者,每见大士现身」。这个地方感应很多,观世音菩萨的道场,真正有至诚恳切的人去礼拜观音、求观音,观音菩萨会现身。慧日听到了,就到这个山磕头七天,这礼拜。「又断食,毕命为期」,一定要观音菩萨现身,不现身,至死也不休。到七日夜晚,满七天圆满,观音菩萨真现相了。「观音于空中现紫金身,长一丈余」,这个长要应该用高,观音像高一丈余,「坐宝莲华」。垂右手摩慧日的顶,摩顶,告诉他,「汝欲传法」,难得你发心传持如来正法,「自利利他」。告诉他,「唯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唯念这两个字重要,就是只要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行了,「发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我是观音菩萨自称,你要是到了极乐世界,你见到阿弥陀佛,你也见到我了,「得大利益」。

这个大利益,我们知道,经上所说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见阿弥陀佛、见观音菩萨,得佛菩萨的加持,你就圆满三不退。我说圆满,不说圆证,它不是你自己功夫证得的,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给你的。但是加持给你的,跟你自己证得的,在作用上完全相同,没有差别,佛力加持跟自己证得的无二无别。只要证得三不退,圆证三不退,就是经上常讲的入大般涅槃,也就是证得如来一切种智。这三种智,一切智是知法空,知一切法体空,阿罗汉的智慧。知一切法空,对一切法不执着了。第二种智慧叫道种智,菩萨所证得的。种是种种,无量无边,这一切法,这种种法。道是什么?它是什么个道理,搞明白了,这是阿罗汉不知道的。阿罗汉只知道当体即空,为什么会有这个相,这些相有什么作用,怎么来怎么去,阿罗汉不知道,菩萨知道。佛果地上叫一切种智,一切就是一切智,阿罗汉证的;种智,菩萨证的;到佛那个时候圆满了,道种智、一切智圆满了。这是佛的智慧,叫一切种智,梵文称萨婆若。就是大般涅槃,就是清净寂灭,就是常寂光土,名称很多,说的是一桩事情,真正达到究竟圆满。究竟圆满在极乐世界,究竟圆满就在这句佛号,所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

又接着说,「汝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诸行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净土法门超过。「说已忽灭」,说完了,相就没有了。这是慧日诚心有感,观音菩萨就应,传这个法门给他。慧日这个时候「既困惫」,困惫就是很疲倦、很疲乏,感到很累。可是听到,因为他七天七夜没有睡觉,他在那里礼拜,七天七夜把观音菩萨拜来了,不容易!我们看看《净土圣贤录》里面莹珂法师,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拜来。慧日是大法师,到印度去取经,是戒律、禅定很严格的修行人。莹珂是破戒、是犯规,莹珂为什么三天三夜就把阿弥陀佛拜来了?莹珂拼命,他的心比慧日法师还要恳切。为什么?他知道,他不能往生就堕阿鼻地狱,这个压力压迫着他,那是真心,一点虚妄没有。所以慧日跟莹珂比就差这一点,他要七天七夜,观音菩萨才出现。七天七夜当然疲乏不堪,但是听菩萨这段开示之后,精神就提起来了,「精神顿壮」。「及登岭东归」,他爬到山顶,然后再回到中国,「计行七十余国」,那都是小国,不是大国,像玄奘大师一样。「阅一十八年」,真的不容易,十八年才回到中国。

「开元七年」,开元是唐明皇在位的时候,开元七年到达长安,那个时候唐朝的首都在长安,现在的西安。见到唐明皇,将从印度带来的佛像、带来的经书献给国家,由国家来翻译。皇上赐号慈愍三藏,慧日勤修净业,唱导一时,著作有《往生净土集》,天宝七年圆寂的。「将终,见莲华在前,状如日轮」,宋《高僧传》有记载。这个是慧日禅师的例子,这不是法照,慧日。举这些例子,都能增长我们的信心。

念老在这里所引的,跟传记里面所说的相同。你看,慧日他是从水路到印度。玄奘大师是从陆路,从丝绸之路,通过现在的新疆大戈壁沙漠到葱岭,越过葱岭之后就是伊朗,从这个路到印度。陆路艰难,但是海路也很危险,有风的时候船就能走,没有风的时候船都停下来,所以经历那么长的时间。这个地方也说,「健驮罗国,东北大山有观音像,日乃七日叩头,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忽见观音现紫金身,坐宝莲华,垂手摩顶」,说的话,「汝欲传法,自利利他,唯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可见净土法门,胜过诸行」,都是增长我们信心。

「他如天亲大士《无量寿论》」,《无量寿论》就是《往生论》,我们在前面学过。天亲菩萨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依报十七种庄严,正报,阿弥陀佛八种庄严,往生极乐世界菩萨四种庄严,总共二十九种庄严,无比殊胜。「马鸣大士《起信论》、智者大师《十疑论》,以及永明、天如、楚石、莲池诸大德,所有述作」,他们的著述,「莫不殷勤赞叹」,对西方世界的赞叹,「导往西方。决无欺世误人之事」。这一句我们得多念几遍。这些人不但是大修行、大成就的人,而且很多是古佛再来的。天亲、马鸣这是印度的,智者是释迦牟尼佛在中国示现的,应化身,永明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是历史上有记载,人所共知,善导也是阿弥陀佛再来的。

好像我们资料里头有「天如」,这个资料是《佛光大辞典》的「惟则」。「元代临济宗禅僧,又称维则」,我们常常看到天如则禅师,就是说的他,他「号天如。幼于禾山剃发,后游天目山,得法于中峰明本禅师,为其法嗣」。中峰明本禅师大家很熟悉,《三时系念》就是他作的。我们今天做三时系念的佛事,我都告诉主法和尚,前面一定要供一个中峰禅师的神位。我们礼请他来主法,这主法是代表,代表中峰禅师来主法,难得他们都能这样做法。他住的天目山就是现在的东天目山,齐居士把这个山,这个山是非常兴旺的佛教道场,但是后来完全破坏、毁灭了。齐居士与它有缘,千辛万苦把这个道场恢复起来。

元顺帝的时候,「至正元年(一三四一年)住苏州师子林」。第二年,建造菩提正宗寺。法师曾经注《楞严经》,集唐宋九种注解,再附以补注,称为《楞严经会解》二十卷,这也是学《楞严》的重要参考资料。他又造《楞严经圆通疏》十卷,这在学《楞严》的,都是很著名重要的参考资料。「复穷究天台永明之教旨,兼弘净土教,着净土或问」,《净土或问》收在《净土藏》里头,破除净土教的疑惑。此外,他还有禅宗语录、十方界图说这些著述。至正十四年圆寂,世寿不详。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二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