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正澄)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

内容提要: 任何浩博渊深的思想理论、巧妙精致的逻辑思辨都是要为现实服务的,没有现实人的需要就没有一切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佛教以其深邃的哲理、丰富的文化内涵、无所不至的人伦大爱和净化超脱的意境,在当代社会以它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吸引了营营碌碌的茫茫苍生。唐代以降,影响面最大的当数净土教。“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盛况,正说明了净土教在我国民间的普及性及对社会的影响力。净土教以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庄严、阿弥陀佛的宏愿悲心以及“功高易进”的修行法门,深深地融合到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处世心态中。在中国佛教各大派别中 , 净土教“最富有宗教精神 , 最能体现宗教情怀和理想”。 [1] 因为净土教的弥陀信仰,“不仅具有宗教哲学上所称的超越力量和理想世界,同时具有简易的实践方法和人类最高超的悲愿观念”。 [2] 净土教所表现的宗教性,正是它具普遍性的要求,也同时可以看出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假若我们基本认同上述观点 , 我们就有进一步地思索和认识净土教这一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文化的现代价值与作用的必要。本文则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点有益的尝试和抛砖引玉的初步工作。文中从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两个方面予以展开,分别就净土教与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科技发展、政治经济、环境保护、教育理念、临终关怀、和平对话以及在佛教信仰中特殊优越的地位等等层面的作用和意义作了简要论述,以期揭示净土在现代社会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 净土教 现代社会 阿弥陀佛 念佛 价值 简易 殊胜

作者 正澄,中国佛学院九九级本科毕业生。

一、引 言

在世界总人口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信仰宗教。从世界宗教及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源自古印度的佛教曾经极大地影响并规定了包括中国、朝鲜、日本等在内的整个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发展进程,使佛教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文化也因此而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在众多的佛教教派中,其他教派或昙花一现,或影响不大,而唯净土教等极少数派别,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饱受数次的法难而盛行不衰。如陈扬炯先生所云:

普及于佛门,深入民间以至明清时期形成‘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局

面,成为中国民众的宗教砥柱。其影响之大,为任何一种宗教所望尘莫及。 [3]

他又说:

至明清之时,可以说已是净土一家之天下。 [4]

这种有趣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作为佛弟子的人们的关注。净土教为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古老的净土教在科技辉煌、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存在的价值何在?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弘扬净土法门。由于修学浅薄,偏见和错漏之处一定不少,祈诸师长道友不吝赐教。

(一)“净土教”的概念 要探讨净土教的问题,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净土教。净土,梵语 ksetkra ,译为刹,就是清净世界。净土全称清净土、清净国土、清净佛刹,又称净刹、净界、净方、净域、净世界、净妙土、妙土等等。净土在佛教典籍中有许多描述,它是非常美妙、殊胜、快乐、幸福,脱离了一切恶行、烦恼、垢染和苦难的处所。净土是相对于浊土而言的。佛陀在经中把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称为五浊恶世: [5] 劫浊(随时间的转移变化会灾害不断),见浊(知见上的愚昧,略说有身见、边见、邪见、戒禁取见、见取见五种),烦恼浊(烦恼众多,燥动不安),众生浊(凡夫的五蕴报体,为众苦之本),命浊(息、暖、识等所成命根,刹那变化无常),是污浊之土;而净土则是远离垢染、纯属清净、无有痛苦烦恼、妙乐充满,依报正报庄严美妙的世界。根据佛陀在诸大乘经典中的指示,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净土、兜率净土、毗卢遮那佛的华藏净土以及唯心净土等等。本文的探讨,则限定在弥陀净土的范围之内。教,教育、教诲、教法。净土教,这里特指围绕《无量寿经》(叙述了阿弥陀佛因位愿行和果位功德,侧重说明了往生之因缘),《观无量寿佛经》(指示修十六观等往生净土的行业,侧重说明了观想念佛与往生品位),《阿弥陀经》(明净土庄严和持名念佛的利益,侧重说明了持名念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述的是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目的在于导人起信),《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说一门深入,都摄六根,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目的是开示方法),《往生论》(讲解五念门)等五经一论而说明念佛修行、往生极乐世界的教法和行门。

为什么称作净土教,而不叫作净土宗呢?因为严格地说来,净土法门不能称为宗,若强名曰“宗”,也只是学派意义的“寓宗”,它始终没有形成和建立起自己的法嗣传承制度。 [6] 太虚大师曾说过:

律为三乘共基,净为三乘共庇 。 [7]

印顺法师在其《净土新论》中也指出:

戒律与净土,不应独立成宗。 [8]

他的理由是:

净土为大小乘所共仰共趋的理想境界。 [9]

在佛教史上,中国佛教在本质上就没有十分强烈的宗派意识,强说有八宗或十宗的话,也仅仅是一种学派分法而已,是过去古德们为了方便教理的研究而进行的权巧作法,真正的宗派意识和教团之间的宗派观念是非常淡薄的,总体上来说诸宗派是融合的。 [10] 唐以后的净土信仰已融合入各宗派的修行实践中,其教派性十分淡化。 [11] 著名的佛教学者汤用彤也早就怀疑,“净土宗”从严格意义上讲,若作为一个佛教宗派是有问题的。 [12] 所以,本文在行文之中,姑且用“净土教”一词来表述。

(二)对现代价值的理解 现代,即现在这个时代。现代价值,本文分作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两个方面。一般价值,是指净土教法内容中,在社会的伦理道德、科技发展、政治经济、环境保护、教学理念及临终关怀等方面,对现实的积极引导与启发性的普遍意义。特殊价值,是指对净土教的信奉者来说,修学净土法门与其它法门相比较的殊胜之处,如简易、方便、稳妥、快捷、普适等等优胜的价值。既然是对现代价值进行讨论,故本文还先将对现代社会及人们的根性进行一番扫视,以便凸显净土教现代价值的征对性。

二、现代社会扫描

佛法讲契理契机,也只有契理契机才会对众生产生真实的受用和益处。讨论佛法中净土教的现代价值和功用,就必须对现代社会众生的依报和正报的状况有所审视和认知,才能放矢有的。

(一)社会状况 也许跨进新世纪的庆幸与欢呼余兴未尽,犹如一场成盛大的美宴刚刚结束,人们还在品评心头的愉悦与美味。可是,人们又不得不面对仍旧光怪陆离、扰攘不安的现实社会。尽管人们对明天会更好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这丝毫没有改变有识之士忧虑的目光,他们打量着这个林林总总的娑婆世界,企图找到更圆满的对治其流弊的方法。现代社会的主干是科技与市场经济,科技引发的力量日新月异地改造着自然,物质高度丰盛,交通便捷,知识爆炸。科技的高度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电子、原子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经济一体化、政治法治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已初见端倪,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的弊端消除或减少了。

早在 1990 年 10 月 15 日,身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托尔巴博士曾发表重要演说,他说:

几十年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一直依赖于短视的生态赤字式投资——资源掠夺和

污染剧增。 [13]

他还说:

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我们正在迅速接近不会有任何赢家的生态边缘。 [14]

托尔巴先生的这番话,是仅就生态危机而言的,已经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势态的严峻。 其实,生态危机里包括有环境污染(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酸雾,沙尘暴、有害气体、光化学烟雾,河流污染,土壤污染,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等等)、资源锐减(森林滥耗,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迅速减少,能源短缺,水资源紧张,粮食匮乏,物种消亡)和人口激增。仅仅生态危机这一项,人类社会岌岌可危之势就已经昭然若揭,绝非危言耸听。更别说战争不断,核战阴云未消,恐怖事件不绝于耳。这个世界真是佛所说的:

吾去世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

剧,不可悉说。 [15]

的真实写照。时值末法,去圣日遥,五浊之情愈演愈烈,诸多邪师外道利用人性弱点,蛊惑人心,时道已是十分险恶!

(二)众生根性 科技和工业的高度发达一方面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一方面加剧了世界经济的竞争,加快了社会的节奏,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社会的紧张。另外,一方面它带给了人类丰富的物质财富,一方面又促使人们的欲望极剧膨胀。另一种更为深刻而严重的社会危机——刑事犯罪、道德堕落、精神空虚等恶性因素正在扩大。人们间相互冷漠,尔虞我诈,关系疏远,身心疲惫,惶惶不可终日。人类的精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度空虚和迷茫。在知识爆炸、资讯膨胀、竞争激烈和越来越快捷的生活节奏笼罩的心灵背后,产生的是传统信仰的淡薄、人欲的放纵、道德的堕落和精神的极度颓废,人的内心已被掏空,变成了工业技术、商业交易、产业竞争的玩偶,变成的被极端异化的工具。大量的新新邪教盛行,又为不甘于异化、企图寻找精神家园的人们设置了重重陷阱。人民圣殿教、奥姆真理教、*轮功等等这些已毁灭了很多人的身命和灵魂的精神毒弹的出现,显示出了人类寻求精神家园之危机重重,这迫使人们在信仰的选择和建立上更加保守和消极。

上述这些都是现代社会面临着的迫切问题,只有积极地疏导和化解才会有出路,净土教中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方式和答案,是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对当今净土教的信奉者来说,净土教的宗教信仰价值即它在诸多法门中的优越和殊胜性,在现代社会中仍是具足的。

三、净土教在现代社会的一般价值

净土教作为宗教的一支,它与整个宗教本身一样,首先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而且更是一种文化传统或文化习俗; [16] 是一种极其重要而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17] 是人类的创造,是人性的升华和放射,并客观化、对象化而形成的社会文化体系; [18] 它的信仰存在的价值,其本质和功能必然落实于文化, [19] 这些都是已被大家所公认的观点。既然如此,它理所当然不仅仅影响和作用于其信仰者,诚然它对其信仰者的影响和作用是最大的。它必然还会对社会的其他人群产生影响,也必会对社会产生作用,特别是其中对现实社会的问题和弊病有征对性的观点和内容,常常被非信仰领域的人们所重视、研究和汲取。它

为社会生活注入了一种自由的精神因素,引导着人类走向一种更高级、更宽

广的实在境界。 [20]

具体到净土教,它的内容之中,饱含着对治现代社会症结的良方,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开发。本章从净土教本身以及它作为宗教的大角度来对其一般价值试加探讨。

(一)伦理道德上的导正迁善功能 十九世纪未叶时,决定一个宗教的卓越与否,伦理道德观被视为最重要的一环。 [21] 十九世纪如此,二十世纪乃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亦然。佛教伦理道德是佛教思想和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中最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接受、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和教化作用的部分。 [22] 以佛教道德为基础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教法,对一切人机会均等无差,在意识上对社会各阶层具有同等的道德约束力, [23] 具有善世性和普适性。 [24] 作为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净土教,它的伦理道德与整个佛教的伦理道德是一脉相承的,内容可按道德理论、道德规范、道德践履的进路,关涉到了善恶观、戒律观、修行观、人生观、孝亲观等等方面的问题。按其道德的调节功能,可分为个体德行观、家庭伦理观、社会伦理观等。由于篇幅和论题的关系,在此不分别详作论述。净土教中含有相当多的关于世间伦理道德的表述,兹仅洞其一孔,足可窥测其精神全貌。

伦理是融洽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一个家庭里,即使亲如父母、兄弟、姊妹、伯叔、夫妻、妯娌等眷属,也要靠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上慈下爱的伦理关系来维系,才能保障彼此或家庭间的秩序与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净土教重视家庭伦理。如《观无量寿佛经》中要求我们: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 [25]

《无量寿经》告诉我们应: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 ; [26]

平日相处要:

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 [27]

对资生日用要:

有无相通,无得贪惜 。 [28]

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中心,孝顺是人伦之始,是道德伦理实践的根本,所以在家庭的人伦眷属中,净土教首重孝道。《观无量寿佛经》说:

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29]

以父母师长的孝敬为基础,再进而用无分别的无缘大慈、清净大爱来处世待人,相互成就,社会的暴戾自会消殄,祥和倍增。

道德是人类应有的基本修养,它是调整人们的行为进而适应社会体系中人际和谐有序的关系的重要规范。道德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运作的解毒剂,是导引正确航向的指南针。 [30] 在市场经济,功利化倾斜,道德沦丧的今天,亟须张扬人的伦理道德,用以促成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道德实践一向被看作是宗教信仰的主要文化价值或社会功能。 [31] 以巨着《历史研究》而闻名于当代学术界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汤因比( Arnold Joseph Toynbee , 1889 — 1975 ),他在讨论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模式时,曾经指出宗教信仰是文明社会的生机源泉。 [32] 近代科学的发展向人类提出了一些异常重要的道德问题,但科学本身却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33]

道德是维系社会安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道德状况与该社会的文明程度密切相关。我国自古以来,强调以德立国,普遍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国人,诚意正心,博施济众,明因慎果,慎独自律,中国传统社会赖此得以良性运转数千年。降至现代,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无序状况。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漫延,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瞒诈骗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34] 难怪,最近党中央又不得不提出 “以德治国” 的方针政策。 [35] 导致我国道德滑坡的原因很多,其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现代中国人不信因果,甚至于嘲笑因果, [36] 认为诚实就是傻冒,作恶才是能干。由这种心态的支配,一部分人便滑入肆无忌惮、胡作非为邪道。即便有法律禁令,也会铤而走险。加之市场经济使得贪欲更加炽盛,物欲横流,更是冲击着本已脆弱的道德堤坝。针对国人道德心态的败坏,价值观念的颠倒,首先须明善恶因果报应思想。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云:

世间诸众生类……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

O 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

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37]

可见,净土教从宏观的时空维度,展示了因果的情状。在这个世界中,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五道的因果报应,种子现行互熏的复杂格局,清清楚楚。作善得福、造恶招祸,祸福相倚,苦乐相继,都是自作自受,无人可以替代。善人行善,能够从快乐进入更为殊胜的快乐,从智慧升入更为深广的智慧;恶人造恶,将会从苦痛堕入更为悲惨的苦痛,从愚痴滑向更幽暗的愚痴。这些善恶报应的复杂情形,净土教中处处明示。

净土教在阐明善恶因果真相的同时,教诲众生持戒修善,辗转影响净化他人。《观无量寿佛经》中劝进人们修持三福,云: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

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

业。 [38]

这三福中,把世间福放在第一位,说明了净土教对人世间的道德福业的强调,因为它是出世道业的基础。它明确了世间的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父母生养死葬,对于师长尊敬奉事,对于众生慈心不杀,修十种善行。十种善行,即:身不杀、盗、邪淫,口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志博大高远而不贪、不嗔、不痴。对于个人来说,行此十善,会心胸开阔宽广,身体也就健康。对于别人乃至整个社会而言,会带动他人,改善社会风气。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深恶痛绝的邪恶行径,大多不出杀盗淫之外,如果有更多的人奉持十善,我们的社会则会得到根本改善。所以《无量寿经》中强调说,在人世间修行

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39]

123456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西方净土往生释疑(释仁山)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七集

 

后五篇文章

《法华经》的净土思想(义慧法师)

净土探微 后记

净土探微 第十章 净土文化

净土探微 第九章 净土经论及著述

净土探微 第八章 中国净土教义的宏扬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