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七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七集) 2012/8/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7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七十四页倒数第五行,从当中看起:

从《净影疏》云,从这里看起。「罪者归之,无人伴匹。故云茕忪当入其中。下云:古今有是,痛哉可伤!」隋朝慧远法师,他注的《无量寿经义疏》叫做《净影疏》。注解里头有说,罪者归之,造作这些罪业的人,归,归到什么地方?五道之中,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出不了六道轮回,五道里面肯定是三恶道。堕落到三恶道是独去独来,没有人陪伴,生前再亲爱的人,因为造的业不一样,所以就不可能遇到,故曰茕忪当入其中。茕忪是孤独的意思,是惊慌、恐怖,身心不安。古今有是,自古至今没有例外的,这是因果报应。善因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明眼人看到,叫痛哉可伤。「表三毒所作恶因,定感痛烧之恶果也」。这个文字,字字句句都非常肯定,没有丝毫怀疑,决定感得五痛五烧这个结果,都是指的三恶道。

「以上诫恶」,这是念老告诉我们,这以上的这些经、注解都是告诫,造恶应该要受三途苦报。向下的经文这是劝善,劝我们要断恶修善。

请看经文,下面「劝善」分三段,第一段「依教奉行免苦」。这对谁说的?就是作恶的,造作恶业的这些人。我们看经文: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

这段经文「乃如来普劝闻经之人专精修善」,我们先看这个文的大意。佛叫着大众,『汝等』,这个汝等包括我们现在在内,我们今天展开经卷读到经文,都是这一大会的听众。『得佛经语』,这专指《无量寿经》。得人身,闻佛法,能够听到《无量寿经》,这是无比殊胜的缘分。就像佛在《弥陀经》上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人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纵然像张善和那样的往生,他这一生当中没修善,杀牛为业,屠户,临命终时一念回心,你看,地狱相就消失了,看到佛来接引。好像这太容易了,世间哪有这等的事情?其实我们肉眼凡夫不知道,佛在大乘经上说过,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皆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只是这一生没有遇到佛缘。张善和在临终最后那一念遇到了,就把他无量劫的这个善根引发出来,还是得到无量诸佛的加持,生生世世修积的善根起作用了,他能往生。

我们今天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一定要『尊圣敬善』,这四个字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知道,佛经上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话,没有一个字是假话,我们要珍惜。对于这个经要『熟思惟之』,怎么「熟思惟」?多读,多读自然明白。不明白的地方不要去想,愈想都想错了。我们去想是自己的意思,不是如来真实义。我们不想它,只读它,一遍一遍的读,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那个意思自己跑出来了,这是真的。这是感应,我们用真诚心去读它就会有感应。从感应当中可以知道自己善根的厚薄,有人读三、四十遍就有悟处,意思就出现了;有人要读二、三百遍,意思才出来。这就是各人善根不一样,善根厚的,二、三十遍就明白了,善根薄的要念三、四百遍,都不错,都能把善根念出来。古人定的一般标准,普通人的标准,千遍。明白了,意思明白了,就要『各自端守』,这佛说每个人,每个人应当要端守,端是端正,把它守住,依教奉行,终身不能懈怠。

我们这一生决定求生净土,心态决定是尊圣敬善,所以孔夫子求学的心态是我们的榜样。夫子一生求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个态度好,这就是老实。你说什么叫老实?孔老夫子这就是老实。老实人守本分,没有创造、没有发明,这就老老实实。对古圣先贤东西信,这个信就是敬善,你要不尊敬,你就不会相信,你真正相信,一定是敬。内心有这敬,对人尊重,尊重圣贤,礼敬一切善行,看到人行善生欢喜心。

『仁慈博爱』,博爱这两个字出自《无量寿经》。仁者爱人,大乘佛法里头这些菩萨,不但爱人,爱动物、爱花草树木、爱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他不爱,真正叫博爱,名实完全相符。慈是慈悲,慈是与乐的意思。悲是拔苦,看到众生有苦难,帮助他化解,这叫悲;给众生安稳、快乐,这叫慈。『当求度世』,度世就是希望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个心一定要有。

『拔断生死众恶之本』。「本」是一棵树的主干,这叫本,从根上生下这个主干叫本。从本分支,那叫干;干再分,这叫枝,愈分愈细,枝再分是条。所以,通常人讲根本,直接从根上那一段的,那叫做本。我们常常讲净业三福前面两句,孝养父母是根,奉事师长是本;换句话说,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不离这个根本。根本要没有了,根本就是孝亲尊师,这个没有,其他的就完了,全是假的,决定不是真的。假的到最后,一定弊病丛生,为什么?他会走向名闻利养、会走向自私自利,会变质。有根本就不会变质,所以这个根本,中国人叫它做扎根教育。这个教育决定是在三岁之前,就是这个小孩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这叫根本教育。三岁之后,根本已经坏掉了,他已经学坏了。你教他东西,他也很乖乖的学,他欺骗你,他不是真的,离开你,他的行为就变了。所以根本教育谁教?母亲教。一个尽责任的母亲那太伟大了,尽责任的母亲教出的孩子是圣贤。中国古谚语说的是有道理的,叫「三岁看八十」,三岁扎根教育扎得好,八十岁不会变节,不会改变。

人一定要求离,不仅是三途六道,要离十法界。十法界不究竟,四圣法界也有『忧怖苦痛之道』,他无明没破,八识没能转过来,这就是他的忧苦。必须转八识成四智,脱离十法界,往生到实报庄严土,这是世俗人讲成佛了,永远不会退落到十法界,永远不会退转。十法界他来不来?他来,他来去没有障碍,他来是来应化的,众生有感他来应。虽然来应化,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示现,住世八十年,应化。他这八十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有没有起心动念?给诸位说,决定没有。如果起心动念,他就退转了,他就变成凡夫了。人家高明在此地,跟大家和光同尘,不起心、不动念。但是跟人,你分不出来,他也有说有笑,也有高兴,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怎么没有起心动念?真没有起心动念。他高兴、发脾气那完全是真实智慧在起作用,是教化众生的。笑可以让众生开悟,生气也会叫一类众生开悟,没有一样不是他教学的工具,叫善巧方便。我们没办法做到,原因是什么?我们起心动念,不但起心动念,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这就不行。阿罗汉比我们强,阿罗汉有起心动念、有分别,他没有执着,我们还有执着,这他比我们强的,他没有执着。菩萨比阿罗汉又强,阿罗汉还有分别,菩萨没有分别。菩萨比不上佛,菩萨有起心动念,佛没有起心动念。

我们学佛学哪些?就学这个,练习,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练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跟大家在一起和光同尘,也挺热热闹闹的。这是大乘佛法,密宗里头是无上的密意,凡夫看不出来。凡夫学佛一定要按照顺序,不能躐等,躐等决定出毛病。净土宗的净就比不上密宗的净,净土的净是对染污远远的离开,这样得清净;密宗的清净,他根本不离开染污,他那个清净确实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那是真净,究竟圆满的净。财色名食睡他都不离,真的是功夫到家;功夫不到家,你要学他那个,果报在地狱。章嘉大师当年教我,密宗只有两条路,没有当中路线,一个就是成佛,一个下地狱,没有当中路线的。净土宗有当中的、有阶梯的,所以净土容易修,密太难了。

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金刚上师,他受过三昧耶戒。他告诉我,他说从今而后,禅跟密都没有了,修禅不但说没有开悟的,得定都不可能。民国以来,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的人口,学密宗真正成就的,他说只有六个人。你就晓得这个多难。所以他自己离开这个尘寰,他采取的是念佛求生净土,他没有用密、没有用禅。你看他走的那年,前半年,六个月,每天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半年他往生了。这是做给我们看的,真干!这个注解完成之后,再校、再补充,成为定本,他就一心念佛了,万缘放下,办自己的事。以这样大修行、大成就的人还要这样做,我们敢不念佛吗?还有时间去打妄想吗?

尤其是社会上大家都在讲二0一二马雅灾难预言,十二月二十一号,日子愈来愈近了,现在进入倒数计时。你要问我,用什么方法?用黄念祖老居士的方法,你一天没有办法念十四万声,念十万声;没有法子念十万声,你至少也念五万声,你能往生,真有把握。灾难对你不是灾难,你不遭灾难,你到极乐世界去了,你不会受灾难。佛如果不来接引你,把你留在这个世间,那你有任务,你的任务是救苦救难。凭什么本事?凭你念佛的本事,你就能救苦救难。一天决定不能少过一万声佛号,这是最低的。一定要用念珠,要老老实实计数,一串念珠一百零八声,就算一百声,算整数,认真去念一百串,最低数。能够念三万声最好,古来的大德,一般给人的标准是三万声,三万到五万,人常修的,十万也挺多,真精进!

我们现在看黄念老的注解。「佛经语」,这是经文上「汝等得佛经语」,叫佛经语,「通指舍恶修善、背尘合觉之一切法门」,广义的就是一切经教,这都是佛说的。佛所说的一定是教我们舍恶修善,我们常讲断恶修善。背尘合觉,尘是六尘。六尘是什么?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六根所缘的境界。眼见的是色,耳闻的是声,鼻嗅的是香,舌尝的是味,身体是接触的,念头想象的是法,这六样东西统统染污我们的心性。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平等的,现在为什么不清净、不平等,就是因为六尘障碍了。六尘为什么会有障碍?因为你有执着、你有分别,它就起障碍的作用。

声闻、缘觉、菩萨他们有本事,六根接触六尘不执着、不分别,那就不产生障碍。不产生障碍他产生什么?他产生智慧。产生障碍,他就产生烦恼,烦恼是什么?贪瞋痴慢疑,他产生这些东西。产生智慧好,于一切法他真明了。明了什么样子?明了相是幻有、是假有,性是真空,他真正明了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他在这些虚妄相上,虚妄相包括今天讲的三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他都如如不动,在这些现象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而这些现象他又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一点都不含糊,这个难得,这叫智慧。如如不动,这是禅定。不执着,阿罗汉的定功;不分别,菩萨的定功;不起心不动念,佛的定功。所以,他有定他就有慧,慧是了了分明。绝对不是鬼神、天神、魔神他们的神通能比的,因为他神通里头他没有真实智慧,他没有定、没有慧,那些神通多半是报得的。我们要背尘,不能随顺它,要跟它相背,要合觉。凡夫是合尘背觉,这凡夫。现在佛教我们,我们要背尘、要合觉,要跟觉相应。这个觉,就是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觉是佛知佛见。这个舍恶修善、背尘合觉,这一切法门就是佛经语,这就是佛法。

「别则专指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净土三经。其中第一,即本经」。这是特别的,对修净土宗的同修来讲,这个佛经语就是指的这部《无量寿经》,就是指的这个会集本。这部经里面专讲弥陀一乘愿海,一乘是成佛的道路。学这个法门,不是成小乘,不是成就小乘,也不是成就菩萨,决定让你一生成佛。成什么样的佛?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今天成佛是依阿弥陀佛为模范、为典型、为样子,我们要学得跟他完全一样,做弥陀弟子,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六字洪名,这是阿弥陀佛度一切众生的方法,就用名号。名号要不算南无两个字,实际上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就四个字,这名号,就用这个东西。所以净土三经,其中第一就是本经,希望我们深入、专修、悟入,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活学活用。

「熟思惟之,从闻而思也。端守不怠,从思起修也。端守者,正守。如教奉行也」。从闻而思,这个地方有一点参考资料,从思而修,这是菩萨的三慧,闻思修三慧。小乘有戒定慧三学。菩萨三慧从哪里来的?就是三学里头戒定慧,就这个慧,这个慧有闻慧、思慧、修慧,菩萨有的。但是这个地方所节录的参考资料是《三藏法数》,三慧这一条出《成实论》的,《成实论》是小乘论,这不是大乘。看看小乘怎么个讲法。第一个「闻慧:闻慧者,由于听闻而生智慧」。我们听经,经听多了,慢慢就有智慧了。这是「从经论中闻,或从善知识处闻,以因闻故,能生无漏圣慧」,这智慧来的。第二种「思慧:思慧者,由于思惟而生智慧也。谓若能思惟经论中及善知识处所闻法义」,你去想,你常常去想它,「能生于无漏圣慧」,想的时候你有悟处。第三是「修慧:由于修习而生智慧。谓既已闻法,思惟义趣,即当随顺修习,因此修习,能生无漏圣慧」。这个地方讲的无漏统统是小乘无漏,《成实论》的标准,不是大乘。所以这是小乘里面这三种,这三种我们都能做到。

可是大乘里面的菩萨三慧我们做不到,大乘菩萨这个智慧就是以阿罗汉的慧为基础,戒定慧的慧。你看,因戒得定,大乘的修法,因定开慧。所以,修定是手段,不是目的。为什么要修定?是为了要开智慧。定了就有智慧吗?没错,只要定了,智慧就现前。什么原因?因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你的心本来清净,你的心本来平等,所以清净是定,平等是大定,清净是菩萨定,平等是如来定。平等,决定没有分别了,众生跟佛是平等的。不但跟一切有情众生平等,一切无情众生也平等,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大是太空,小是一微尘,完全平等,无二无别,这是如来的大定。

菩萨的三慧,闻是什么?闻是接触,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个接触叫闻,用闻来代表。眼看见、耳听到、鼻闻到,都用闻字来代表,闻是接触,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思慧是什么?思慧就是明了,一接触就明了,一看,明白了,一听,明白了,这叫思慧。不是真正去想一想,想一下那不行。不想你没有智慧,想怎么会有智慧?所以回去去研究研究,那是凡夫、那是声闻,他需要去研究研究,菩萨没有。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了,还要研究吗?不需要。什么叫修慧?修慧就是不迷。从不迷来说叫修慧,从明了来说叫思慧,从接触叫闻慧。所以它这个闻思修是一体的,不是阶段的,不是先闻再思,不是的。小乘是这样的,大乘不是的,大乘是一次完成,一刹那他就完成,菩萨比二乘高明多了。这是什么?真正开慧、开悟的人才行,不是真正开悟的人,这做不到。所以,菩萨的三慧是谁有?法身菩萨,也就是明心见性就有,就有这三慧。这个三慧,《华严经》上所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具备的,不接触的时候他不知道,一接触全知道了。你跟菩萨在一起,你不问他,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心里头空空如也,一法都没有。你这一问,他万法就生起来,他什么都知道;你再不问的时候,他又没有了,真正得大自在。

所以自性的妙用不可思议,每个人都平等,没有哪个比哪个多,哪个比哪个少,没这种现象,决定是平等的。所以,佛就平等,因为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没有一切法可得。这个声闻的三学跟菩萨的三慧,这个意思一定要懂。从闻而思,从思而修,这是对初学,用小乘,佛法的修学确实要从小乘扎根。现在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根本没有了,这是真正困难地方。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孝亲尊师,现在找不到这样的人,人都没有学过。换句话说,今天学佛再用功、再努力、再聪明,都像什么?没有根的树插在地上,它能长出根出来吗?能长出根出来,它就活了,那他就是真的善知识。不能长出根出来的时候,那就是今天所讲的佛学家,佛门的专家学者,就这个,就这种称呼了。像我们在伦敦汉学院所看到的,他们拿着佛经去写博士论文,可以拿到博士学位,将来可以做个名教授、做个汉学家,他不能往生,他不能离开六道轮回。他把佛经做为世间一种学术来研究,佛法里头的真实利益他没有得到。

传统文化亦如是,研究儒家的伦理道德,自己没有落实,讲得头头是道,没得受用。父子有亲,我们是不是还像婴儿那样对父母的真诚亲爱?没有了,丢得干干净净。但是天性有,不管中国人、外国人,你要去看,你看那个婴儿,三、四个月的婴儿,你就能看出来,没人教他,这是天性。你看他对父母的那种爱,他不会说话,你看他的眼睛、看他的神态、看他的表情,你就真能看到。中国老祖宗有智慧,就看出了这一点,就想到这样的亲爱是天性,不是人教的。如何能让他保持一生都不变,这是受用,这是父子之亲,这里头有真乐,无法形容的。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四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九集

西方净土往生释疑(释仁山)

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正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