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同学,诸位法师,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零四页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 「《会疏》云:等觉有二义,一、如来名等觉;二、一生补处位」,这是都称等觉。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我们接着看念老的注解,「于是注经家于此经文亦有两说。一谓,是住等觉位菩萨,于十方示现八相成道」。示现八相成道这桩事情,很多人都能示现,十信心满可以示现,十住的圆满、十行的圆满、十回向的圆满,他们都有能力示现。在什么条件之下才示现?不是随自己的意思,这个诸位要知道。初住,这是圆教,初住以上,他已经修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怎么会示现八相成道?那八相成道怎么示现?众生心,「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希望见到佛,他就现八相成道。这个是一个地区众生很多,缘都成熟了;如果一个、二个人,他用化身,他不用应身。应身,一定是这个地方很多人缘成熟了,那要示现来投胎、修道,做这种榜样,佛教里称为表法,八相成道来表法。一般最多的状况是等觉菩萨,像我们这个世界,现在这一位等觉菩萨,就是一生补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能够示现八相成道,这个世尊在《弥勒菩萨下生经》里头说得很清楚,将来龙华三会度生无量。在释迦牟尼佛这个阶段学佛而没有成就,很多人将来在弥勒佛下生的时候他们会成就,在那个时候成就,所以他会示现。另外一种,「此乃果佛」,这个情形很多,已经成佛了,遇到缘,也遇到这种缘,恒顺众生。像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观音菩萨久远劫已经成佛了,他就属于这一类的。「果佛,从果向因,示现八相」,这是成佛后的力用。「总之,大觉妙用不可思议」。如果我们细心在大乘经里面去阅读,你就会看到很多示现八相成道的,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所示现的,这很普遍。因此,这个后头做个总结,总之,大觉妙用不可思议,我们「不必于此二者强执一说」,没有这个必要,「不妨并存」,这两种情形常常有,很普遍。「盖因菩萨众多,境界不一也。」十信位圆满,这是讲圆教,十信圆满就证得初住,初住菩萨就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换句话说,实报土里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这个能力,何况成佛之后诸佛菩萨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看到有缘众生,应以佛身度化,他就现八相成道,自自然然的。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段,「己二、殊胜权德。分八」,这是把八相成道,在此地让我们再温习一遍,统统是表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段,八相成道分八段,小段,第一段,「下生」,从兜率天下生。你看: 【舍兜率。】 经文上就三个字。上一段末后,「入佛法藏,究竟彼岸」,这末后两句,「再赞大士之实德」。「今文及下文两段,则再赞菩萨普于十方示现八相成道之殊胜权德。」这都是善巧方便,度化众生。 经文:「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表八相成道。但其位不一,凡有五等」,细细去分。「《甄解》曰」,这是日本净宗的祖师,他把这五种都说出来了。第一个,「如《华严贤首品》及《起信论》。于十信满位,示现八相」。佛菩萨慈悲,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绝没有自己的意思,完全是众生,众生怎么样想,佛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十信心满之后,他没有想了,他不起心不动念。凡夫起心动念,六道叫内凡,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出了六道之后,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四法界都叫外凡。佛为什么也叫外凡?十法界里面的佛,他没有修圆满,他还是用第八识,用第八识,这就是凡夫。完全转八识成四智,这叫成佛,他就不是十信位,他是初住,圆教初住。圆教初住就是中国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见性了,他将无始无明烦恼放下了,也就是讲断掉了,真正的圣人,不是凡夫。所以在十法界里头,与他有缘的众生来求度脱,他就有能力现佛身。只要有缘的人,心里求佛来度我,他就现佛;求菩萨来度,他就现菩萨;求罗汉来度他,他就现罗汉,总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这是善巧方便到极处。下面举例子,「《占察经》」,《占察善恶业报经》,里面说四种作佛,第一种就是「信满作佛」,就是《起信论》、《华严经贤首品》里面所说的,这是信满,他就能示现。信满就离开十法界,就到一真法界,到一真法界地位最低,初住菩萨。 第二种,「如《大集经》中,灌顶住菩萨」,这是十住,「十住满位能于无佛世界示现八相」。这个世界众生缘成熟了,跟菩萨有缘,这个信息菩萨知道了,自自然然到这个地方来,示现八相成道。「《占察经》第二,解满作佛当之」,这是第二种。你看前面信满、解满,信解行证,这是佛教化众生四个阶段,当他每一个阶段,我们今天讲毕业,都有这个能力,有这种机缘来示现八相成道。第三种,「《仁王经菩萨教化品》,明初地八相」,初地菩萨。「《占察经》第三,证满作佛当之」。第四,「《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明究竟地」,究竟地就是等觉,「八相示现」。「《占察经》第四,一切功德行满成佛当之」。第五,「《华严不思议品》诸佛念念出生智。此明佛后得智,出生八相示现」。这是果后,已经成佛了,遇到这个缘也能示现。 前四种「因中示现」,因为是菩萨位,他没有成佛。第五种是成佛之后起的业用。由此可知,八相成道示佛是非常普遍的。我们业障重,习气太深,障碍了见性。如果见性的菩萨,他有能力,他的天眼可以看到十方诸佛刹土,看见这些菩萨们以善巧方便教化众生,示现八相成道,太多太多了,只要众生有这个念头,菩萨就有应。「斯经所明」,《华严不思议品》里面所说的,「若依诸师,多是第四(补处)作佛」。这是讲经的这些法师们,他们多半讲八相成道补处菩萨,像将来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也是八相成道,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到地球上来示现作佛亦如是。「若依今宗」,我们根据本宗,就是《无量寿经》上的说法,「此中无所属」,不像前面所说的有所属,净宗无所属。为什么?「以弥陀巧方便回向所作故,因果共不可思议。若强论之」,勉强说,勉强说或者是应该在第五,那就是佛后之中,这本经里所说的。 「由上可见,示现八相成道之人,阶位有五,一般只知补处成佛所现」,这是佛在经上讲得最多的,实际上,至少像前面所说的这五大类。「《甄解》则偏重为佛后」。种种说法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说「五位不妨齐有」,统统有。种种说法都有道理,不能说哪个对哪个错,统统都对,确实有这些事相发生,全是诸佛菩萨善巧方便,恒顺众生。这段经文里头最重要的意思,说出这五种,就是说要顺众生,不是顺菩萨,不是顺诸佛,诸佛菩萨没有起心动念,这一点一定要知道。如果诸佛菩萨起心动念,他退转了,佛起心动念,退转到菩萨;菩萨起心动念,退转到凡夫,没有这个道理,永远不退转的。所以做种种示现是众生的意思,众生想什么,他就示现什么。《法华经普门品》里面的三十二应,《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佛菩萨的化身。佛来示现的是果后,菩萨来示现的是在因位上示现的,因果都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读到这些经文,不能怀疑。看古大德的注解,古大德不管他怎么注法,说的都是正确的,没有说错,我们不怀疑,完全能相信,能信受奉行,我们有福。 所以在这个地方,末后这一句总结,「盖十方来会之菩萨无量无边,其阶位于平等中亦不碍于差别。」里面有十信菩萨、有十住菩萨、有十行菩萨、有十回向菩萨、有十地菩萨,也有诸佛如来,以菩萨身分来应化,这是事实真相,我们都要知道。这段最重要的意义,我们能体会到,给我们的启示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他做到了,什么众生都随喜,平等的随喜。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八个字你要学到了,你是世间大福德的人。为什么?你用平等心,你的心量拓开了,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所修行的跟普贤菩萨相应,无论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都是普贤行。我们要会用,记住这八个字,对人、对事、对物,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哪一种僧才会赞叹别的僧?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自然赞叹。用在家庭就家和万事兴,家庭要平等。平等从哪里平等?不是从相上,相上有差别,性上没有差别;事上有差别,理上没有差别,这个道理要懂。做父母有做父母的义务,要慈,要爱护,有养育的责任,养是把他养大,育是教育,把他教好。儿女有儿女的责任义务,要孝顺、要顺从,不能违逆。这五伦十义,义就是义务,必须要做到。 「又八相成道指本师释迦与一切诸佛示现成道之通途」,通是普通,都用这个方法为世间人表法。「但诸经论因开合不同,所说亦异」。八相成道,我们在经典上有看到有七相的、有九相的、有十相的,到底有多少相?这里就有开合了,有些一个相分成两个,有两个相合成一个。所以无论怎么个说法,我们现在在此地讲八相,「经论之多数」,有种种说法,但是说八相说得比较多,我们就采取八相。「再者八相之中,内容亦不尽同」,都必须要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世尊当时说法的时候,因人不一样,因时、因地、因事,随机说法,听众欢喜,听的人能听懂、能觉悟,这个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讲经的地方不同,听众不一样,所以总要应机。这个应机是以人(听众)为主,时、地、处、事这些条件统统要具足,说法才能帮助听众开悟。破迷开悟,自然就离苦得乐。 我们看看下面,《大乘起信论》里头所说的八相,第一个,「从兜率天下」,下生;第二个,「入胎」;第三个,「住胎」;第四个,「出胎」;第五个,「出家」;第六,「成道」;第七,「转法轮」;第八,「入涅盘」,《起信论》上说的。但是《四教仪》里头讲的就不一样,《四教仪》第一个,「从兜率天下」;第二个,「托胎」;第三个,「出生」;第四,「出家」;第五,「降魔」;第六,「成道」;第七,「转法轮」;第八,「入涅盘」。这两个对照,便知《四教仪》是开《起信论》里面成道为降魔与成道,两个合起来的,成道就降魔;合《起信论》里的入胎与住胎用一个托胎(投胎),《起信论》里头讲两个,入胎、住胎。「可见两者只是开合不同」,内容没有差别。 「《嘉祥疏》依《四教仪》判《魏译》之八相,甚合于今此会集本」。所以念老就采纳,这个会集本里头莲公大师采纳,黄念祖的注解就依《嘉祥疏》。「经中舍兜率是第一相。降王宫是第二与第三两相」,就是入胎跟住胎。「弃位出家、苦行学道是第四相。降伏魔怨是第五相。成最正觉是第六相」,就是成佛。「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及以下诸句,是第七相。下段文中之于此中下而现灭度,是第八相」。这是根据嘉祥大师,他是依《四教仪》判《魏译》本,就是康僧铠的本子,这个说法念老采取了。 下面介绍,『舍兜率』,「即第一相从兜率天降生」。「兜率」是梵语音译的,或者翻作「兜术、睹史多」,梵文是一个名字,翻译的人译音不一样,所以说「译音有异」。它的意思,兜率是什么意思?要从意思上翻,翻为「妙足、知足、喜足」,意思就是我们讲满足、知足,知足就常乐。通常用知足用得多,这个里头表法意思很深,知足就无求,中国古人所说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两句话用在兜率天完全相应,兜率天人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个意思,必须要有这种条件才能示现成佛。我们还不知足,还有求于世,还有争于人,跟人还要竞争,这就成不了佛,这个没有资格成佛。所以补处菩萨为什么要住兜率天?说明他知足了,表这个意思。真知足了,菩萨到知足,所以他有妙足、喜足。妙,善巧方便,神通妙用,统统具足。喜是欢喜,弥勒菩萨给我们示现的欢喜。 在中国,我们造弥勒菩萨的像是布袋和尚,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他是在宋朝,南宋高宗的时代,出现在浙江奉化。他姓什么,名字叫什么,生平没有详细记载。《高僧传》里头有他,有布袋和尚。不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在奉化一带,背了一个布袋常常出去化缘,人家供养他的,就往布袋一放,提了布袋就走,所以称他作布袋和尚。他的名讳没传,只传出布袋和尚。他临终的时候也是非常潇洒,临终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说完,他真就走了,这个是可以相信的。说他是什么人再来的,说了不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说了,就是身分暴露,他就走了,这是真的。没人知道他,他自己宣布他是弥勒菩萨,以后中国人塑弥勒菩萨就塑他的像。确实这个像跟弥勒这个名号相应,为什么?知足、常乐,常生欢喜心,肚皮大能包容,取这个意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不能包容的。中国人把他的塑像放在山门,门口,面对着山门,旁边是护法四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把他供在天王殿当中表法,意思是什么?必须有大肚量能包容,常生欢喜心,你才能入佛门。把他代表入佛门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好! 什么人能学佛?真诚、清净、恭敬,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能包容。佛法包容一切法,佛法里头找不到敌对的,找不到,进门就破掉了。敌对的是什么?叫边见,二边。对立的二边没有了,平等心现前;有相对就不平等,没有相对的。边见是二边,善恶是二边,邪正是二边,是非是二边,二边没有了,代表中道,这是我们要学的。所以进佛寺的山门,第一个看到弥勒菩萨,他就是教你生平等心,成就喜悦相。佛门弟子处事待人接物,心要公平,相貌要慈悲,满面笑容,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能示现这个相,你是真正佛弟子,让社会大众看到,对佛赞叹,佛的弟子好,不与人计较,不见世间过,对别人都能欢喜赞叹,隐恶扬善,没有人不欢喜。这是兜率的意思,兜率是生平等心。 从兜率天下降,下降来干什么?到这个世间教化众生。这个世间与佛的缘成熟了,大家都希望有佛来教化他,所以菩萨现佛的身分,八相成道来教化众生。所以兜率是「欲界中第四天,内院现为(现是现在)弥勒大士之净土,外院则为天众欲乐之处」。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圣人是弥勒菩萨,他的道场叫内院,内院之外的是兜率天人所居处的地方。这个要修大福报,还要修定,如果只有福没有定,到不了这个地方。只有福报,没有定功,是四王天、忉利天,他将来是生这个地方。如果有定功,就能够往上面,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个里头定功一层比一层高,欲没有断,愈往上面去,欲望是愈薄。如果欲断掉,他就不生欲界,他到色界去了。欲界有六层天,他是第四层。欲界是有乐的享受,第四天比第二天,不能比,第二天是忉利天。我们这个世间人,一般讲天都是讲忉利天,天上快乐,人间很痛苦,大家都希望将来生到天堂,这个天堂就是四王天堂跟忉利天堂,这是最普遍的。比忉利天更快乐的,夜摩天;比夜摩天更快乐的,兜率天,一层比一层殊胜。修大福报,还要修禅定,这个禅定没修成功,叫未到定。如果禅定修成功,他就到色界去了,四禅八定。他要修得初禅,他就到初禅天去了,他不在欲界了,福报大,寿命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