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二篇 第二章 印度佛教之原始佛教时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二篇 第二章 印度佛教之原始佛教时期

  第二节印度佛教

  所谓“印度佛教”,指由释迦牟尼在公元前五世纪创立,并在印度流传发展的佛教。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和密教时期。

  一、 原始佛教时期

  所谓“原始佛教时期”,指包括佛在世及去世后百年间的早期佛教。这一时期的佛教,主要流布于印度恒河中游一带。

  佛在证悟之后,对印度当时盛行的各种学说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认为世间一切诸法都是互相依赖、互为因果、缘起产生的。在分析问题时,佛始终采取避开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而得出符合中道的结论。佛在进行理论思辨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修证实践,并以此达到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生死烦恼,最终获得解脱的目的。早期佛教教义是以“缘起论”为中心,逐步发展出“三学、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一整套完备的修学体系,并由此奠定了佛教的基本理论框架。

  当时的佛教信众主要由“出家”与“在家”两部分组成。男性出家人称为“比丘”,女性出家人称为“比丘尼”;男性在家人称为“优婆塞”,女性在家人称为“优婆夷”。这也就确立了后世佛教“四众”弟子的基本构成。出家人是佛教信众的核心,他们平时不从事任何生产劳动,过着严持戒律、修行弘法的集体生活,日常饮食、用具全靠在家人的布施供养。佛教反对印度实行的种姓制度,宣扬奉行众生平等,所以对于信众不论种姓、出身皆可入教。

  在原始佛教时期,已经完成了佛教经典的“第一次结集”,形成的“经藏”主要集录了佛生前所说的教法,形成的“律藏”主要集录了佛生前为出家僧团制定的各种行止规则。早期佛教“经、律”二藏的内容,目前主要保存于南传巴利语系佛教和北传汉语系佛教的经典之中。
 

--------------------------------------------------------------------------------

更多王孺童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二篇 第三章 印度佛教之部派佛教时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二篇 第四章 印度佛教之大乘佛教时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二篇 第五章 印度佛教之后期大乘佛

僧肇:注维摩诘经卷第十

僧肇:宝藏论 广照空有品第一

 

后五篇文章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二篇 第一章 结集三藏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一篇 第六章 释迦牟尼佛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一篇 第五章 佛的性德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一篇 第四章 佛的相貌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一篇 第三章 佛的身体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