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46 |
 
href="/wumin/2013/04/152748231094.html">
禅那者。此云思惟修。故称禅思比丘。是贵思也。经又言。有思惟心。终不能入如来大涅槃海。又言。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是病思也。所以者何。盖思有二。一正思惟。一邪思惟。无思之思。是正思惟也。有思之思。是邪思惟也。又思有二。一从外而思内。背尘合觉者也。一从内而思外。背觉合尘者也。从内思外者。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无尽而真弥远也。从外思内者。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尽而还源也。由思而入无思。即念佛者由念而入无念也。 思惟修【译文】 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翻译成我们国家的语言可以叫做思惟修,所以有的人就称呼修禅的人为禅思比丘,这是表示修禅的工夫着重在“思”上。但是有的经文中说:“如果有思惟的心思,终究不能够证入到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涅槃海当中。”还有的经典中说:“所有的法都不是思考、称量可以了解到,可以达到的。”这是批评“思”存在弊病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思有二种情况:一种是正确的思惟,一种是不正当的思惟。没有思量分别的“思”,是正确思惟;有所思量分别的“思”,是不正当的思惟。“思”还可以分有二种情况:一是把攀缘外境的思念转过来观察自己的内心,这是背离尘劳妄想趋向于觉悟自性;一是把观察自己的内心念头转移到攀缘外境上面,这就是背离自身本具的的如来藏性,而去迎合尘劳妄想的无明。由观照内心转而思量外境,不断地向外攀缘,这样的思维的念头越多,念头越思维越重,结果杂念越来越多没有尽头便离真心越来越远;反之把思索、称量尘劳妄想的思想意识用来观察自己的自性,不断的思考、求证,这样思索达到了极至,思维到了尽头,就能够找到本来的源头、明心见性了。这种从有“思”而达到无“思”的修养工夫,便是念佛的人由有念而进入无念的境界。 一心顶礼云栖寺袾宏佛慧莲池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