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30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道原【原文】 

或问。道德经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则道之一言。自老子始。而万代遵之。佛经之所谓道者。亦莫之能违也。则何如。曰。著于易。则云履道坦坦。纪于书。则云必求诸道。咏于诗。则云周道如砥。五千言未出。道之名已先立矣。况彼之所谓道者。乃法乎自然。如其空无来原。自然生道。则清凉判为无因。如其本于自然。方乃生道。则清凉判为邪因。无因邪因。皆异计耳。非佛之所谓道也。佛道。则万法由乎自心。非自然。非不自然。经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无上正觉之大道也。尚非自然。何况法自然者。

道原【译文】 

有人问:“据《道德经》上说:‘吾不知其名,字之以道。’可见‘道’这个字的概念,是从老子开始的,然后后世万代的人们都遵从老子的这个说法。就连佛经中所说的‘道’,也不能违背老子的定义,是不是这样呢?”我说:“出现在《易经》【《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里,则言‘履道坦坦’;记载在《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中,则言‘必求诸道’;吟咏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中,则称‘周道如砥’。可见五千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所终。”后以“五千言”为 老子《道德经》的代称。】还未出,道的名词概念已经先确立了。况且老子所说的‘道’,是取法于自然。假如《道德经》中说的,空没有来的地方,自然当中生出的大道,清凉国师【福慧圆满,七帝之师:清凉国师,名澄观,别号大休,清凉为其封号。俗姓夏侯,越州会稽人。身长九尺四寸,双手过膝,齿有四十,声如洪钟,目光夜发,每日能记上万言之多,识者一见即知其非为常人。】判这是属于无所凭借、没有机缘。又比如《道德经》中说的是它是本来就有的,非自然产生的道,清凉国师判定这是属于不正确的的因缘。不管是无因还是邪因,都是属于不正确的机缘,都不是佛说的‘道’。佛所说的道,则是万事万物都是出自于自己的自性,既不是源于自然,也不是不源于自然。佛经中所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才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大道啊!此正觉之大道尚且不是自然可比的,何况取法于自然呢?”

一心顶礼云栖寺袾宏佛慧莲池大师

 

 

 
 
 
前五篇文章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五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六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七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八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九

 

后五篇文章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四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三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二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29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安静可增强六根能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