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三

 

  菩提品第十

  释曰。已说菩萨成熟众生。次说菩萨得一切种智。偈曰。

  一切难已行  一切善已集

  一切时已度  一切障已断

  释曰。此偈显一切种智因圆满。一切难已行者。由具足行无量百千种难行行未曾疲倦故。一切善已集者。由具足聚集诸波罗蜜自性善根故。一切时已度者。由具足经长时大劫阿僧祇故。一切障已断者。由具足断一切大乘障谓诸地所有微细障故。偈曰。

  成就一切种  此即为佛身

  譬如大箧开  众宝无不现

  释曰。此偈显一切种智果圆满有三义分别。一至得。二自性。三譬喻。成就一切种者。谓至得分别。从此已后成就一切种智故。此即为佛身者。谓自性分别。即说一切种智为佛身体故。譬如大箧开众宝无不现者。谓譬喻分别。不可思议菩提分宝皆现前故。已说一切种智为佛身。次说此身无二相。偈曰。

  白法为佛身  非无亦非有

  佛为法宝因  法则善根因

  释曰。白法为佛身者。转六波罗蜜等一切善法为佛体故。非无亦非有者。此体非无。何以故。真如无别故。亦复非有。何以故。自性不成就故。是名无二相。佛为法宝因者。佛说一切法故。及以神通力故。法则善根因者。众生为田善根为谷。如是法宝于所化众生田生长善根谷故。偈曰。

  具法亦离法  如藏亦如云

  生法雨法雨  故成如是譬

  释曰。此偈重显前义。具法亦离法者。诸佛具足一切善法故。远离一切不善法故。如藏亦如云者。佛宝如藏法宝如云。问此以何义。答生法雨法雨故成如是譬。佛宝能出生法宝。与大藏相似。法宝能生长一切众生善根。与大云相似。已说佛身无二相。次说是无上归依。偈曰。

  诸佛常救护  众生三染污

  诸惑诸恶行  及以生老死

  释曰。此偈略显救护义。诸佛常救护者。由毕竟救护故。问救护何法。答众生三染污。谓烦恼染污。业染污。生染污。诸惑者。即烦恼染污。诸恶行者。即业染污。及以生老死者。即生染污。问云何救护。答于此三种众生一切时救护不舍。即是毕竟义。偈曰。

  诸灾及恶趣  身见亦小乘

  如是诸众生  一切皆救护

  释曰。此偈广显救护义。诸灾者。谓盲聋喑哑狂乱形残等众生。由佛力故。盲者得视。聋者得听。哑者能言。狂者得正。乱者得定。形残者得具足。如是救护。恶趣者。谓地狱等众生放火照触。令得离苦不复更入。如是救护。身见者。谓着我众生令得人无我解入二乘涅槃。如是救护。小乘者。谓二乘性。不定众生方便引入大乘。如是救护。偈曰。

  佛为胜归处  无比故无上

  如前种种畏  无不令脱者

  释曰。此偈显归依胜。由佛无譬喻故为无上。是故如前所说三种染污众生及余灾等众生。一切皆能救护。偈曰。

  诸佛善满身  一切世间胜

  妙法化众生  以度悲海故

  释曰。此偈显归依胜因。诸佛善满身一切世间胜者。此由自利究竟。由力无畏等诸善功德自性满故。妙法化众生以度悲海故者。善解教化众生方便。及度大悲海岸究竟故。偈曰。

  尽于未来际  普及一切生

  恒时利益彼  是说归依大

  释曰。此偈显归依大。大有三义。一者时大。穷一切众生生死际故。二者境大。以一切众生为境故。三者事大。恒时作利益救脱其苦令出离故。已说无上归依。次说如来转依相。偈曰。

  二障种恒随  彼灭极广断

  白法圆满故  依转二道成

  释曰。此偈显示转依有离有得。二障种恒随彼灭极广断者。此明所治远离。谓烦恼障智障二种种子。无始已来恒时随逐。今得永灭极者。一切地广者。一切种此皆断故。白法圆满故。依转二道成者。此明能治成就。谓佛体与最上圆满白法相应。尔时依转得二道成就。一得极清净出世智。道二得无边所识境界智道。是名转依。偈曰。

  彼处如来住  不动如山王

  尚悲乐灭人  况着诸有者

  释曰。此偈显示如来转依诸转中胜。何以故。如来转依住无漏界处。如山王镇地安住不动。如此转已见于声闻缘觉乐寂灭人尚生怜愍。何况远边下贱著有苦恼众生。偈曰。

  他利及无上  不转及不生

  广大与无二  无住亦平等

  殊胜与遍授  是说如来转

  显示十功德  差别义应知

  释曰。此二偈显示如来转依有十种功德差别。何等为十。一者他义转。谓转依已为利他故。二者无上转。谓转依已一切法中而得自在过二乘转故。三者不转转。谓转依已染污诸因不能转此依彼依转故。四者不生转。谓转依已一切染污法毕竟不起故。五者广大转。谓转依已示现得大菩提及般涅槃故。六者无二转。谓转依已生死涅槃无有二故。七者不住转。谓转依已有为无为俱不住故。八者平等转。谓转依已与声闻缘觉。同解脱烦恼障故。九者殊胜转。谓转依已力无畏等一切佛法无与等故。十者遍授转。谓转依已恒以一切乘而教授故。偈曰。

  如空遍一切  佛亦一切遍

  虚空遍诸色  诸佛遍众生

  释曰。此偈显示佛体一切遍与虚空相似。初二句直说。后二句释说。譬如虚空遍一切色聚。佛体亦尔遍一切众生聚。若以众生现非佛故。言佛体不遍者。是义不然。未成就故。偈曰。

  譬如水器坏  月像不现前

  如是众生过  佛像亦不现

  释曰。此偈显示佛体虽遍而众生不见。譬如水器破坏不见月像。如是众生过失不见佛像。此义得成。偈曰。

  譬如火聚性  或然或灭尽

  如是诸佛化  或出或涅槃

  释曰。此偈显示诸佛教化有出有没。譬如火性有时炽然有时灭尽。诸佛教化亦复如是。有时示现出世。有时示现涅槃。如是已说如来转依。次说如来事业恒无功用。偈曰。

  意珠及天鼓  自然成自事

  佛化及佛说  无思亦如是

  释曰。此偈显示佛事无功用。譬如如意宝珠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如来亦尔。虽复无功用心自然能起种种变化。譬如天鼓虽复无心自然能出种种音声。如来亦尔。虽复无功用心自然能说种种妙法。偈曰。

  依空业无间  而业有增减

  依界事不断  而事有生灭

  释曰。此偈显示佛事无间。譬如世间依空所作无时断绝。诸佛亦尔。依无漏界而作佛事亦无断绝。譬如世间依空所作有增有减。诸佛亦尔。依无漏界而作佛事亦有生灭。已说无功用心不舍佛事。次说无漏法界甚深。偈曰。

  如前后亦尔  及离一切障

  非净非不净  佛说名为如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清净相。如前后亦尔者。所谓非净。由自性不染故。及离一切障者。所谓非不净。由后时客尘离故。非净非不净佛说名为如者。是故佛说是如非净非不净。是名法界清净相。偈曰。

  清净空无我  佛说第一我

  诸佛我净故  故佛名大我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大我相。清净空无我者。此无漏界由第一无我为自性故。佛说第一我者。第一无我谓清净如。彼清净如即是诸佛我自性。诸佛我净故。故佛名大我者。由佛此我最得清净。是故号佛以为大我。由此义意。诸佛于无漏界建立第一我。是名法界大我相。偈曰。

  非体非非体  如是说佛体

  是故作是论  定是无记法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无记相。作体者。人法二相不可说故。非非体者。如相实有故。如是说佛体者。由此因缘故说佛体非体非非体。是故作是论定是无记法者。无记谓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亦有如来亦无如来。死后非有如来非无如来。如是四句不可记故。是故法界是无记相。偈曰。

  譬如铁热息  譬如眼翳除

  心智息亦尔  不说有无体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解脱相。譬如铁热息譬如眼翳除者。如是二物热息翳除可说非体非非体。何以故。非体者。由热翳无相故。非非体者。由息相有体故。心智息亦尔不说有无体者。诸佛心智以贪为热以无明为翳。彼二若息亦说非体非非体。何以故。非体者。由贪及无明息故。非非体者。由心慧解脱有故。是名法界解脱相。已说相甚深。次说处甚深。偈曰。

  诸佛无漏界  非一亦非多

  前身随顺故  非身如空故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处甚深。诸佛无漏。法界非一亦非多。何以故。非一者。由前身随顺故。非多者。由非身故。问云何非身。答如虚空故。是名法界处甚深。已说处甚深。次说业甚深。偈曰。

  譬如大宝藏  众宝之所依

  净界亦如是  佛法之依止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依止业。由清净法界为力无畏等诸菩提分宝所依止故。偈曰。

  譬如密云布  洒雨成百谷

  净界亦如是  流善熟众生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成熟众生业。由从清净法界流诸善根成熟众生故。偈曰。

  譬如日月盈  皎净轮圆满

  净界亦如是  善根聚圆满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到究竟业聚。谓福智由清净法界。如此二聚得圆满故。偈曰。

  譬如日轮出  流光照一切

  净界亦如是  流说化群生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说正法业。偈曰。

  譬如日光合  同事照世间

  净界亦如是  佛合同业化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化所作业。譬如多日多光一时和合同作一事。谓干熟等。如是多佛多智一时和合同作一业。谓变化等。偈曰。

  譬如日光照  无限亦一时

  净界佛光照  二事亦如是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无分别业。譬如日光普照无有分限亦复一时。如是佛光普照无限一时亦复如是。偈曰。

  譬如诸日光  说有云等翳

  净界诸佛智  说有众生障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不作业。譬如日光云等为翳是故不照。如是佛光众生过失为障。五浊多故。是故不有所作。偈曰。

  譬如滋灰力  染衣种种色

  净界行愿力  解脱种种智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解脱智业。譬如别衣由滋灰力。有处得种种色。有处不得种种色。三乘净界亦尔。由行愿力诸佛解脱得种种智。二乘解脱不得种种智。偈曰。

  无漏界甚深  相处业三种

  诸佛如是说  譬如染画空

  释曰。此偈重显前甚深义。无漏界甚深相处业三种者。此无漏界世尊略说三种甚深。一者相甚深。二者处甚深。三者业甚深。相甚深有四种。一清净相。二大我相。三无记相。四解脱相。如其次第。由前四偈所显处甚深一种。谓一多不住故。由第五偈所显业甚深有八种。一宝依止业。二成熟众生业。三到究竟业。四说正法业。五化所作业。六无分别业。七智不作业。八解脱智业。如其次第。由后八偈所显。诸佛如是说。譬如染画空者。此无漏界无有戏论。譬如虚空是故甚深。如是甚深差别说者。譬如染于虚空画于虚空。是义应知。偈曰。

  一切无别故  得如清净故

  故说诸众生  名为如来藏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是如来藏。一切无别故者。一切众生一切诸佛等无差别。故名为如。得如清净故者。得清净如以为自性。故名如来。以是义故可说一切众生名为如来藏。已说无漏界甚深。次说诸佛变化。偈曰。

  声闻及缘觉  菩萨与如来

  初化退世间  至佛退菩萨

  释曰。此偈显示增上变化。一切世间变化声闻变化能退。一切声闻变化缘觉变化能退。一切缘觉变化菩萨变化能退。一切菩萨变化诸佛变化能退。无有一人变化能退诸佛变化。是故如来变化最得增上。偈曰。

  如是佛变化  无量不思议

  随人随世界  随时种种现

  释曰。此偈显示甚深变化。此甚深有二种。一者无量。二者不思议。问此事云何。答随何根人随何世界随何时节。如其差别。若多若少。种种变化。如是无量亦不思议。是故如来变化最为甚深。自下次说别转变化。偈曰。

  如是五根转  变化得增上

  诸义遍所作  功德千二百

  释曰。此偈显示转五根变化。此变化得二种增上。一者得诸义遍所作。谓一一根皆能互用一切境界故。二者得功德千二百。谓一一根各得千二百功德故。偈曰。

  如是意根转  变化得增上

  极净无分别  恒随变化行

  释曰。此偈显示转意根变化。意根谓染污识。由此转故得极净无分别智。恒与一切变化随行共所作故。偈曰。

  如是义受转  变化得增上

  净土如所欲  受用皆现前

  释曰。此偈显示转义受变化。义谓五尘受谓五识。由此二转刹土清净。所欲现前随意受用。偈曰。

  如是分别转  变化得增上

  诸智所作业  恒时无碍行

  释曰。此偈显示转分别变化。分别谓意识。由此转故诸智所作。一切时变化无有障碍。偈曰。

  如是安立转  变化得增上

  住佛不动句  不住于涅槃

  释曰。此偈显示转安立变化。安立谓器世界。由此转故。住佛不动无漏法界。得不般涅槃。恒起增上变化。偈曰。

  如是欲染转  变化得增上

  住佛无上乐  示现妻无染

  释曰。此偈显示转欲染变化。由此转故得二种变化。一者得无上乐住。二者得于妻无染。偈曰。

  如是空想转  变化得增上

  随欲一切得  所去皆无拥

  释曰。此偈显示转空想变化。由此转故得二种变化。一者所欲皆得。得虚空藏故。二者所去无拥。得虚空解故。偈曰。

  如是无量转  如是无量化

  不思议所作  诸佛依无垢

  释曰。此偈总结前义。由无量转故得无量变化。如是诸佛不思议业。一切皆依无漏法界。是义应知。已说诸佛变化。次说诸佛成熟众生。偈曰。

  令集亦令长  令熟亦令脱

  熟熟不无余  世间无尽故

  释曰。此偈显示次第成熟因。未集善根者令聚集。已集善根者令增长。已长善根者令成熟。已熟善根者令解脱。使得最极清净。如是十方诸佛各各善说。熟已复熟不般涅槃。何以故。由诸世间无有尽故。偈曰。

  难得已具得  处处为物归

  希有非希有  由得善方便

  释曰。此偈显示已熟菩萨行非希有相。难得已具得处处为物归者。无上菩提最上功德。此未曾有。今已具足相应。由此相应故能恒于十方世界为物归处。希有非希有者。如是处处成熟众生。是为希有。如此希有亦非希有。何以故。由得善方便故。善方便者。谓随机道即是清净行。偈曰。

  转法及法没  得道亦涅槃

  处处方便起  不动真法界

  释曰。此偈显示普遍成熟因。转法及法没得道亦涅槃者。谓于一刹那中有处示现转无量*轮。有处示现正法灭尽。有处示现得大菩提。有处示现入于涅槃。此由众生行不同故。处处方便起不动真法界者。若众生应可成熟。如来随彼住处处处教化。然于无漏法界亦复不动偈曰。

  不起分别意  成熟去来今

  处处化众生  三门常示现

  释曰。此偈显示自然成熟因。不起分别意成熟去来今者。一切诸佛不作是念。我曾成熟众生。我当成熟众生。我今成熟众生。何以故。由无分别故。处处化众生三门常示现者。虽无功用而一切时。以诸善根于十方世界。遍以三门成熟众生。三门者。谓三乘教门故。偈曰。

  如日自然光  照闇成百谷

  法日光亦尔  灭惑熟众生

  释曰。此偈譬显自然义。譬如日轮无勤方便自然放光处处破闇成熟百谷。诸佛亦尔。虽无功用以法日光处处灭惑成熟众生。偈曰。

  一灯燃众灯  极聚明无尽

  一熟化多熟  无尽化亦然

  释曰。此偈显示展转成熟因。譬如一灯。传然众灯。极大灯聚无量无数而一灯无尽。诸佛亦尔。一佛成熟化多成熟极大众生聚无量无数。然其化力亦复无尽。偈曰。

  巨海纳众流  无厌复无溢

  佛界摄众善  不满亦不增

  释曰。此偈显示无厌成熟因。譬如巨海广纳百川无有厌足亦无盈溢。为容受故。佛界亦尔。常摄无量清净善根。而不满足亦不增长。由希有故。已说诸佛成熟众生。次说诸佛法界清净。偈曰。

  二障已永除  法如得清净

  诸物及缘智  自在亦无尽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性义。二障已永除法如得清净者。谓清净相。由烦恼障及智障悉永尽故。诸物及缘智自在亦无尽者。谓自在相。由于诸物及缘彼智。二种自在永无尽故。偈曰。

  一切种如智  修净法界因

  利乐化众生  此果亦无尽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因义。一切种如智修净法界因者。谓为清净法界于一切时修一切种如门智以为因故。利乐化众生此果亦无尽者。谓为教化众生于一切时与一切众生利乐二果恒无尽故。偈曰。

  发起身口心  三业恒时化

  二门及二聚  方便悉圆满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业义。发起身口心三业恒时化者。谓起身业口业心业一切时教化众生故。二门及二聚方便悉圆满者。论具足二门二聚为方便故。二门谓三昧门陀罗尼门。二聚谓福德聚智慧聚。偈曰。

  自性及法食  变化位差别

  此由法界净  诸佛之所说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位义。自性及法食变化位差别者。谓自性身食身化身位差别故。此由法界净诸佛之所说者。若法界不清净此位不成故。已说诸佛法界清净。次说诸佛三身。偈曰。

  性身及食身  化身合三身

  应知第一身  余二之依止

  释曰。一切诸佛有三种身。一者自性身。由转依相故。二者食身。由于大集众中作法食故。三者化身。由作所化众生利益故。此中应知。自性身为食身化身依止。由是本故。偈曰。

  食身于诸界  受用有差别

  众土名身业  一切皆异故

  释曰。食身于一切世界中诸徒众诸刹土诸名号诸身诸业。如此诸受用事悉皆不同。偈曰。

  平等微细身  受用身相合

  应知受用身  得是化身因

  释曰。平等谓自性身。一切诸佛等无别故。微细者。由此身难知故。受用身谓食身。此身与平等身合由依起故。应知受用身复是化身因者。由所欲受用一切示现故。偈曰。

  化佛无量化  是故名化身

  二身二利成  一切种建立

  释曰。由化身诸佛于一切时化作无量差别。佛由此化故名为化身。二身者谓食身化身。二利者谓自利他利。食身以自利成就为相。化身以他利成就为相。如此二利。一切种成就故。次第建立食身及化身。偈曰。

  工巧及出生  得道般涅槃

  示此大方便  令他得解脱

  释曰。复次化身者。于一切时教化众生。或现工巧。或现出生。或现得菩提。或现般涅槃。如是种种示大方便。皆令众生而得解脱。此是他利成就相。偈曰。

  应知佛三身  是佛身皆摄

  自他利依止  示现悉三身

  释曰。应知此三身摄一切诸佛身。示现一切自利他利依止故。偈曰。

  由依心业故  三佛俱平等

  自性无间续  三佛俱常住

  释曰。彼三种身如其次第。一切诸佛悉皆平等。由依故。一切诸佛自性身平等。法界无别故。由心故。一切诸佛食身平等。佛心无别故。由业故。一切诸佛化身平等。同一所作故。复次一切诸佛悉同常住。由自性常故。一切诸佛自性身常住。毕竟无漏故。由无间常故。一切诸佛食身常住。说法无断绝故。由相续常故。一切诸佛化身常住。虽于此灭复彼现故。已说诸佛身。次说诸佛智。偈曰。

  四智镜不动  三智之所依

  八七六五识  次第转得故

  释曰。四智镜不动三智之所依者。一切诸佛有四种智。一者镜智。二者平等智。三者观智。四者作事智。彼镜智以不动为相。恒为余三智之所依止。何以故。三智动故。八七六五识次第转得故者。转第八识得镜智。转第七识得平等智。转第六识得观智。转前五识得作事智。是义应知。偈曰。

  镜智缘无分  相续恒不断

  不愚诸所识  诸相不现前

  释曰。此偈显示转第八识得镜智。镜智缘无分者。于一切境界不作分段缘故。相续恒不断者。于一切时常行不断绝故。不愚诸所识者。了知一切境界障永尽故。诸相不现前者。于诸境界离行相缘无分别故。偈曰。

  镜智诸智因  说是大智藏

  余身及余智  像现从此起

  释曰。此偈显示镜智用。镜智诸智因说是大智藏者。彼平等智等诸智一切种皆以镜智为因。是故此智譬如大藏。由是诸智藏故。余身及余智像现从此起者。余身谓受用身等。余智谓平等智等。由彼身像及彼智像。一切皆从此智出生。是故佛说此智以为镜智。偈曰。

  众生平等智  修净证菩提

  不住于涅槃  以无究竟故

  释曰。此偈显示转第七识得平等智。众生平等智修净证菩提者。若诸菩萨证法现前时。即得一切众生平等智。若修习此智最极清净。即得无上菩提。不住于涅槃。以无究竟故者。由众生无尽故无究竟。无究竟故不住涅槃。由此义故说为平等智。偈曰。

  大慈与大悲  是二恒无绝

  众生若有信  佛像即现前

  释曰。此偈显示平等智用。大慈与大悲是二恒无绝者。诸佛如来于一切时随逐众生。何以故。大慈大悲无断绝故。众生若有信佛像即现前者。如其所信随彼现故。是故或有众生见如来青色。或有众生见如来黄色。如是一切此前二智即是法身。偈曰。

  观智识所识  恒时无有碍

  此智如大藏  总持三昧依

  释曰。此偈显示转第六识得观智。观智于所识一切境界恒无障碍。譬如大藏。与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昧门而为依止。何以故。如是二门皆从此智生故。偈曰。

  恒在大众中  种种皆示现

  能断诸疑网  雨大法雨故

  释曰。此偈显示观智用义如偈说。此观智即是食身。偈曰。

  事智于诸界  种种化事起

  无量不思议  为利群生故

  释曰。此偈显示转前五识得作事智。彼作事智于一切世界中作种种变化事。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如此等业。皆为利益一切众生故。此作事智即是化身。偈曰。

  摄持及等心  开法亦作事

  如是依四义  次第四智起

  释曰。摄持者。谓闻法摄持故。等心者。谓于一切众生得自他平等故。开法者。谓演说正法故。作事者。谓起种种化业故。依第一义镜智起。依第二义平等智起。依第三义观智起。依第四义作事智起。偈曰。

  性别及不虚  一切亦无始

  无别故不一  依同故不多

  释曰。此偈显示诸佛不一不多。不一者。由性别故。不虚故。一切故。无始故。无别故。性别者。由无边诸佛性别。若言唯有一佛而有当得菩提者。是义不然。故佛不一。不虚者。若福智聚虚则应余菩萨不得菩提。由二聚不虚故。是义不然。故佛不一。一切者。若言唯有一佛则应是佛不利益一切众生。由佛建立一切众生作佛故。是义不然。故佛不一。无始者。若言唯有最初一佛。是佛应无福智二聚而得成佛。是义不然。故佛不一。无别者。若言有别佛无福智二聚。是义不然。故佛不一。不多者。由依同故。一切诸佛法身由依无漏界故。已说诸佛智。次说入佛方便。偈曰。

  分别若恒有  真实则永无

  分别若永无  真实则恒有

  释曰。若分别自性是恒有。则真实自性是永无。由不可得故。若分别自性是永无。则真实自性是恒有。由可得故偈曰。

  欲修最上修  不见一切修

  欲得最上得  不见一切得

  释曰。彼如是最上修。彼修不可得。彼如是最上得。彼得不可得。偈曰。

  尊重及长时  观佛希有法

  缘此速得佛  去佛菩提远

  释曰。若有菩萨于佛世尊极生尊重及长时正勤观佛未曾有法。缘此观心及长时精进。而谓我当速得无上菩提。应知如是菩萨去佛菩提则为甚远。何以故。彼有慢故。偈曰。

  观法唯分别  此义如前知

  菩萨无分别  说彼速成佛

  释曰。若菩萨观一切诸法唯是分别。观彼分别亦无分别。即得入彼无生忍位。由如此义说得菩提。已说入佛方便。次说诸佛同事。偈曰。

  应知诸河水  别依亦别事

  水少虫用少  未入大海故

  一切入大海  一依亦一事

  水大虫用大  亦复常无尽

  如是诸别解  别意亦别业

  解少利益少  未入佛体故

  一切入佛体  一解亦一意

  解大利益大  极聚亦无尽

  释曰。别水譬诸菩萨别解。别依譬诸菩萨别意。一水譬诸如来一解。一依譬诸如来一意。由诸河水别故水事业亦别。由水少故水虫受用亦少。何以故。未得同入大海故。诸菩萨亦尔。由解别故作业亦别。由解少故利益众生亦少。何以故。未得同入佛体故。诸水若入大海。即同一依。即同一体。由水一故事业亦一。由水大故水虫受用亦大。若诸菩萨同入佛体。即同一意。即同一解。由解一故作业亦一。由解大故利益亦大。极一切众生聚亦无有尽。如是已说诸佛体用次说一偈劝进悕求。偈曰。

  无比圆白法  众生利乐因

  乐住无尽藏  智者应求发

  释曰。无比圆白法者。由佛自利成就故。众生利乐因者。由佛利他成就故。乐住无尽藏者。由佛善根无过无上是无尽乐藏故。智者应求发者。有智之人应求如此最胜乐住而发大菩提心故。菩提品究竟。

----------------------------------------------------------------------------------------------------------------

更多无著菩萨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四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30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五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六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七

 

后五篇文章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二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29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安静可增强六根能量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28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27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