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23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栯堂山居诗【原文】 

永明。石屋。中峰诸大老。皆有山居诗。发明自性。响振千古。而兼之乎气格雄浑。句字精工。则栯堂四十咏尤为诸家绝唱。所以然者。以其皆自真参实悟。溢于中而扬于外。如微风过极乐之宝树。帝心感乾闼之瑶琴。不搏而声。不抚而鸣。是诗之极妙。而又不可以诗论也。不攻其本而拟其末。终世推敲。则何益矣。愿居山者学古人之道。毋学古人之诗。

栯堂山居诗【译文】 

永明【佛教唐末五代僧,自幼习儒,怀经世济国抱负,先后任库吏及镇将,悟得“世事无常”之理,三十岁依止令参禅师出家,后随德绍禅师学习禅定,于国清寺修行法华忏,有所感悟,朝晚施食鬼神,诵读法华,勤修净业。建隆二年(961)应吴越王钱叔之请,驻锡永明寺,倡禅净双修,指心为宗,四众钦服,被奉为净土宗六祖,开创的禅净双修,使净土宗普及于民间,著《万善同归集》、《四料简》等,为后世净土宗依据典籍】、石屋【石屋清珙禅师(1272—1352)元代高僧,临济宗第十九世禅师。江苏常熟人。俗姓温,字石屋,年寿81。湖州道场寺及庵信禅师之法嗣。幼依苏州兴教崇福寺之惟永法师出家。20岁落发后,23岁受具足戒。首参天目高峰原妙禅师,经三年。后嗣法于高峰和尚之法眷及庵信禅师,经六年。为及庵信禅师所器重,曾被誉为“法海中透网金鳞”。元顺宗至正年间,诏赐金襕袈裟。后频出入吴越,弘扬禅风,广结善缘。曾应请住当湖(今浙江平湖东门外)福源寺,后退居霅溪(浙江湖州别称)之西天湖,前后共四十余年。清珙于至正十二年(1352 年)患疾,一天半夜与众人诀别。其弟子请示如何办理后事,他当即吟一偈,偈曰:“青山不著臭尸骸,死了仍须掘地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临终偈》)】、中峰【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是元代最为杰出的高僧】等诸位大德长老,都曾经写过山居诗,用来表明自己的见性,其声名皆远扬千古。而这些山居诗中兼有气势格调雄壮浑厚,语句文字精良工整,那么只有元代栯堂【栯堂禅师,温州人,宋代高僧大慧宗杲的四世法孙,尝驻锡于奉化岳林寺,享寿83岁。他的这40首诗,皆为七律,题材其实颇为广泛。】禅师的四十咏是这类诗中的最高水平,堪称绝唱。之所以如此受推崇,是因为他的诗都是发自真参实悟,内在激情饱满而自然流露出来,就好像微风吹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行树所产生的微妙音乐;又如同忉利天主帝释内心感受天上乐神乾闼婆的瑶琴天乐,不用拍击而有声,不由抚弄而自鸣。这正是诗中的极妙上品,却又不可以将它们当作诗来鉴赏。如果不抓住根本而只注意枝末细节,就算推敲研究一辈子,又有什么益处呢?愿居山修行的人努力学习古人修行的道法,不要埋头只学古人的诗。

一心顶礼云栖寺袾宏佛慧莲池大师

 

 

 
 
 
前五篇文章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24

无著菩萨: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一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25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四大调和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26

 

后五篇文章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经行的功用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22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21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20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19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