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南传五部经:增支部经典四(七集) |
 
南传五部经:增支部经典四(七集)
IV.1归命彼世尊 应供正觉者 七 集 第一 之五十 第一 财品 一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诸比丘应诺世尊:“大德!”世尊曰: 二 “诸比丘!具足七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受、所喜、所尊重、所尊敬。以何 为七耶? 三 诸比丘!此处,比丘欲利养、欲尊敬、欲名誉、无惭、无愧而有恶意、邪见。 七 集 第一 财品 一九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一九六 诸比丘!具足此等七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受、所喜、所尊重、所尊敬。 四 诸比丘!具足七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受、所喜、所尊重、所尊敬。以何为 七耶? 2 五 诸比丘!此处,比丘不欲利养、不欲尊敬、不欲名誉、有惭、有愧、少欲而有 正见。 诸比丘!具足此等七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受、所喜、所尊重、所尊敬。” 一 “诸比丘!具足七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受、所喜、所尊重、所尊敬。以何 为七耶? 二 诸比丘!此处,比丘欲利养、欲尊敬、欲名誉、无惭、无愧而有嫉妒、有悭吝。 诸比丘!具足此等七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爱、所喜、所尊重、所尊敬。 三 诸比丘!具足七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爱、所喜、所尊重、所尊敬。以何为 七耶? 四 诸比丘!此处,比丘不欲利养、不欲尊敬、不欲名誉、有惭、有愧而不嫉妒, 不悭吝。 诸比丘!具足是等七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受、所喜、所尊重、所尊敬。”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力。以何为七耶? 二 即: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三昧力、慧力。此等是七力。” 信力精进力 惭力与愧力 念力及定力 第七是慧力 此等力比丘 贤者快乐活 如理检寻法 慧观察义利 灯火是灭熄 得心之解脱 四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力。以何为七耶? 二 即: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三昧力、慧力。诸比丘!以何为信力 耶? 七 集 第一 财品 一九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一九八 三 诸比丘!此处有具信之圣弟子,信如来之菩提,如是,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 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御、天人师、觉者、世尊。诸比丘! 此为信力。诸比丘!又,以何为精进力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发勤精进之圣弟子,为断诸不善法,又,为具足诸善法而住, 努力、勇猛坚固、荷负善法而不舍。诸比丘!此为精进力。诸比丘!又,以何为惭 力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具惭之圣弟子,惭身之恶行、语之恶行、意之恶行,惭恶不善 4 之诸法。诸比丘!此为惭力。诸比丘!又,以何为惭力耶? 六 诸比丘!此处有具愧之圣弟子,愧身之恶行、语之恶行、意之恶行,愧恶不善 之诸法。诸比丘!此为愧力。诸比丘!又,以何为念力耶? 七 诸比丘!此处有具念之圣弟子,具足最胜之念慧,忆念随念久远以前之所作, [亦忆念随念]久远以前之所说。诸比丘!此为念力。诸比丘!又,以何为三昧力 耶? 八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离欲……乃至……具足第四禅而住。诸比丘!此为三 昧力。诸比丘!又,以何为慧力耶? 九 诸比丘!此处有具慧之圣弟子,通达[五蕴之]生灭,善能决择,成就导正苦 尽之慧。诸比丘!此为慧力。 诸比丘!此等是七力。” 信力精进力 惭力与愧力 念力及定力 第七是慧力 此等力比丘 贤者快乐活 如理检寻法 慧观察义利 灯火是灭熄 得心之解脱 五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财。以何为七耶? 二 即: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舍财、慧财。 5 诸比丘!此等是七财。” 信财与戒财 惭财与愧财 七 集 第一 财品 一九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00 闻财与舍财 第七是慧财 此等之有财 男子或女人 称彼不贫穷 其生为不空 是故信与戒 清净与见法 是为诸佛教1 贤者忆念行 注1 原本继续buddhanasasanam应读为buddhana sasanam,下以仿此。 六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财。以何为七耶? 二 即: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舍财、慧财。诸比丘!以何为信财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具信之圣弟子,信如来之菩提,如是,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 ……乃至……觉者、世尊。诸比丘!此为信财。诸比丘!又,以何为戒财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离杀生……乃至……远离谷酒、木酒、酒精之放逸处。 诸比丘!此为戒财。诸比丘!又,以何为惭财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具惭之圣弟子,惭身之恶行、语之恶行、意之恶行,惭恶不善 之诸法。诸比丘!此为惭财。诸比丘!又,以何为愧财耶? 六 诸比丘!此处有具愧之圣弟子,愧身之恶行、语之恶行、意之恶行,愧恶不善 之诸法。诸比丘!此为愧财。诸比丘!又,以何为闻财耶? 6 七 诸比丘!此处有多闻之圣弟子,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彼说初善、中善、后善 及有义、有文之教法,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之宣示,彼多闻受持如是之诸法,于语 熟达,于意思惟,于见善通达。诸比丘!此为闻财。诸比丘!又,以何为舍财耶? 八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以心离悭吝垢而住家、放舍、伸手而施、欣于弃舍、 任其行乞、欣给施物。诸比丘!此为舍财。诸比丘!又,以何为慧财耶? 九 诸比丘!此处有具慧之圣弟子……乃至……[成就]导正苦尽之[慧]。诸比丘! 此云为慧财。 诸比丘!此等是七财。” 信财与戒财 惭财及愧财 七 集 第一 财品 二0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0二 闻财并舍财 第七是慧财 有此等之财 男子或女人 称彼不贫穷 其生为不空 是故信与戒 清净与见法 是为诸佛教 贤者忆念行 七 一 时,郁伽大臣往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郁伽大 臣白世尊言:“稀有,大德!未曾有,大德!此弥伽罗长者有如是之富、如是之大 7 财、如是之大受用。”“郁伽!弥伽罗长者有如何之富、如何之大财、如何之大受用 耶?”“大德!有金百百千,何况银耶?”“郁伽!实为财耶?我不云此为非存在之 财,郁伽!然而,所云财者,与火、水、王、贼、怨敌、相续者之共[容]通。郁 伽!此等七财,不与火、水、王、贼、怨敌、相续者共通,何等为七耶?即信财、 戒财、惭财、愧财、闻财、舍财、慧财。郁伽!此等七财,不与火、水、王、贼、 怨敌、相续者共通。” 信财与戒财 惭财及愧财 闻财并舍财 第七是慧财 有此等之财 男子或女人 彼者有大财 天界不征服 是故信与戒 清净与见法 是为诸佛教 贤者忆念行1 注1 原本有medhavi暹罗本之medhavi为正确。 八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结。以何为七耶? 二 即:随贪结、嗔结、见结、疑结、慢结、有贪结、无明结。 诸比丘!此等是七结。” 九 七 集 第一 财品 二0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0四 一 “诸比丘!为断七结,为断而修梵行。以何为七耶? 8 二 即:为断随贪结,为断而修梵行;为断嗔结……乃至……见结……疑结……慢 结……有贪结……无明结,为断而修梵行。 诸比丘!为断此等七结,为断而修梵行。诸比丘!从此,比丘之随贪结断,根 断如切多罗[树]头,不能再存,未来不生。嗔结……乃至……断见结……疑结…… 慢结……有贪结……无明结,根断如截多罗[树]头,不能再存,未来不生。诸比 丘!此比丘谓断渴爱、离结、正现观慢、作苦边。” 十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结。以何为七耶? 二 即:随贪结、嗔结、见结、疑结、慢结、嫉结、悭结。 诸比丘!此等是七结。” 摄句: 9 二爱、力、财之略与广等二 郁伽、结、断、悭等为十结 第二 随眠品 十一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随眠。以何为七耶? 二 即:欲贪随眠、嗔随眠、见随眠、疑随眠、慢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 诸比丘!此等是七随眠。” 十二 一 “诸比丘!为断七随眠,为断而修梵行。以何为七耶? 二 即:为断欲贪随眠,为断而修梵行;为断嗔随眠……乃至……见随眠……疑随 眠……慢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为断而修梵行。 诸比丘!为断此等七随眠,为断而修梵行。诸比丘!从此,比丘之欲贪随眠断, 断根如截多罗[树]头,不能再存,未来不生。断嗔随眠……乃至……见随眠…… 疑随眠……慢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断根如截多罗[树]头,不能再存, 七 集 第二 随眠品 二0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0六 未来不生。诸比丘!谓:此比丘断渴爱、退结、正现观慢、作苦边。” 10 十三 一 “诸比丘!具足七支之家族,未访时则不适访,或访已而不适坐。以何为七耶? 二 即:不喜迎,不喜问讯,不喜与座,彼秘藏真实,与多中之少,与优中之劣, 以不尊敬给与而不以尊敬。 诸比丘!具足此等七支之家族,未访时则不适访,或访已而不适坐。 三 诸比丘!具足七支之家族,未访时则适访,或访已而适坐。以何为七耶? 四 即:喜迎,喜问讯,喜与座,彼不秘真实,与多中之多,与优中之优,以尊敬 给与而不以不尊敬。 诸比丘!具足此等七支之家族,未访时则适访,或访已而适坐。” 十四 一 “诸比丘!此等七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 以何为七耶? 二 即:俱分解脱、慧解脱、身证、见至、信解、随法[行]、随信[行]。 11 诸比丘!此等七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 十五 一 “诸比丘!譬如此等七种于水中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一次沈于水,则沉下。诸比丘!复次,世间有 一类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再]沉下。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 [从水]浮出已,而住立。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 而观察省察。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而前进。诸比 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而达浅滩。诸比丘!复次,世间 有一类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而渡达彼岸,为住立陆上之婆罗门。诸比丘!如 何为补特伽罗,一次沈于[水],则沉下耶? 三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一向具足黑之不善法,诸比丘!如是之补特伽 罗,一次沈于[水],则沉下。诸比丘!如何为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再]沈 下耶? 四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谓:‘善哉!于诸善法有信。善哉!……有惭。 七 集 第二 随眠品 二0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0八 善哉!……有愧。善哉!……有精进。善哉!于诸善法有慧。’[从水]浮出,…… 其信于彼不住立,不增唯减。其惭于彼……乃至……其愧于彼……其精进于彼…… 其慧于彼不住立,不增唯减。诸比丘!如是之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是[再] 沉下。诸比丘!如何为补特伽罗[从水]浮出而住立耶? 12 五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谓:‘善哉!于诸善法有信。善哉!……有惭。 善哉!……有愧。善哉!……有精进。善哉!于诸善法有慧。’[从水]浮出,其信于 彼不减不增而住立。其惭于彼……乃至……其愧于彼……其精进于彼……其慧于彼 不减不增而住立。诸比丘!如是之补特伽罗,[从水]浮出而住立。诸比丘!如何为 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而观察省察耶? 六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谓:‘善哉!于诸善法有信。善哉!……有惭。 善哉!……有愧。善哉!……有精进。善哉!于诸善法有慧。’[从水]浮出,彼尽 三结而为预流者、不退堕者、决定者、趣向菩提者。诸比丘!如是之补特伽罗,[从 水]浮出已而观察省察。诸比丘!如何为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而前进耶? 七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谓:‘善哉!于诸善法有信。善哉!……有惭。 善哉!……有愧。善哉!……有精进。善哉!于诸善法有慧。’[从水]浮出,彼尽 三结,灭贪、嗔、痴为一来者,一次来此世而尽苦边。诸比丘!如是之补特伽罗, [从水]出已而前进。诸比丘!如何为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而达浅滩耶? 八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谓:‘善哉!于诸善法有信。善哉!……有惭。 善哉!……有愧。善哉!……有精进。善哉!于诸善法有慧。’[从水]浮出,彼尽 五顺下分结而为化生,于彼处般涅槃,自其世为不退转者。诸比丘!如是之补特伽 罗,[从水]浮出已而达浅滩。诸比丘!如何为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度达彼 岸,为住立于陆上之婆罗门耶? 13 九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谓:‘善哉!于诸善法有信。善哉!……有惭。 善哉!……有愧。善哉!……有精进。善哉!于诸善法有慧。’[从水]浮出,彼尽 诸漏,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了知、证、具足已而住。诸比丘!如是之补 特伽罗,[从水]浮出已,广达彼岸,为住立于陆上之婆罗门。 诸比丘!譬如是等七种水中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 十六 七 集 第二 随眠品 二0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一0 一 “诸比丘!此等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 田。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一切行观察无常,考想无常,知觉无常,常 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检察而住。彼尽诸漏,……乃至……作证,具足已而住。 三 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一切行观察无常,考想无常,知觉无 常,常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检察而住。彼漏长尽时即命长尽时,非前非后。诸 比丘!此为第二种补特伽罗,是应请……乃至……世间之无上福田。 四 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一切行观察无常,考想无常,知觉无 14 常,常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检察而住。彼尽五顺下分结,而有中间般涅槃…… 乃至……有损害般涅槃……有无行般涅槃……有有行般涅槃……为上流,趣向色究 竟者。诸比丘!此为第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之无 上福田。 诸比丘!此等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 田。” 十七 一 “诸比丘!此等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乃至……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七 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一切行观察苦而住,……乃至……于一切法 观察无我而住,……于涅槃观察乐,考想于乐,知觉于乐,常恒不绝,以心胜解, 依慧检察而住。彼尽诸漏,……乃至……作证,具足已而住。诸比丘!此为第一种 补特伽罗,是应请……乃至……世间之无上福田。 三 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涅槃不绝观察于乐,考想于乐,知觉 于乐,常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检察而住。彼漏长尽时即命长尽时,非前非后。 诸比丘!是为第二种补特伽罗,是应请……乃至……世间之无上福田。 四 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涅槃观察乐,考想于乐,知觉于乐, 常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检察而住。彼尽五顺下分结,而有中间般涅槃……乃至 15 ……有损害般涅槃……有无行般涅槃……有有行般涅槃,为上流,趣向色究竟。诸 比丘!此为第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乃至……世间之无上福田。 七 集 第二 随眠品 二一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一二 诸比丘!此等七补特伽罗,是应请……乃至……世间之无上福田。” 十八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种无十事1。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于受学有强欲,又,未来于受学不舍爱乐;于法察忍有 强欲,又,未来于法察忍不舍爱乐;于欲调伏有强欲,又,未来于欲调伏不舍爱乐; 于宴默有强欲,又,未来于宴默不舍爱乐;于发勤精进有赖欲,又,未来于发勤精 进不舍爱乐;于念慧有强欲,又,未来于念慧不舍爱乐;于见决择有强欲,又,未 来于见决择不舍爱乐。 诸比丘!此等是七种无十之事。” 注1 无十事(niddasa-vatthu)依注释无十事,有如是言:无十之事、无十之比丘、无二十、 无三十、无四十、无五十之(比丘)。依所传,此问题于外道众之间,其外道众十岁死之 尼干多(nigantha)说为无十。依所传,彼不再为十岁,不单不为十岁,亦不为九岁或一 岁。依此理由,二十岁死之尼干多,说无二十、无三十、无四十、无五十。具寿阿难陀于 村里游行,闻此说而回住而白世尊。世尊曰:阿难!此非外道之称,是我教中漏尽者之 称。其漏尽者若于十岁圆寂,不再成为十岁,又不单不成十岁,且不再为九岁、乃至一岁、 乃一个月、一须臾也。何以故?无再续生也。无二十等亦全同此理由(Monorathapuran i Siamese ed.Vol.III.P.183)。然niddasa是nirdasa(Skt.)nir是否认之义。依此 niddasa无十则涅槃之一称。而niddasa-vatthu“无十之事”为得涅槃之基础,为至涅槃 道程之义。 摄句: 二之随眠、族1、补特伽罗、水之譬喻 作无常、苦、无我、涅槃与无十事 注1 原本之kusalam依暹罗本kulam订正之。 七 集 第二 随眠品 二一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一四 16 第三 跋耆品 十九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毗舍离之萨兰达制多(塔)。尔时,诸多之离车人诣世 尊之住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彼等离车人作如是言: “离车人!我示汝等七不衰法,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彼等离车人应诺世尊: “唯然。大德!”世尊如是言: 二 “离车人!何等为七不衰法耶?离车人!跋耆人再三聚集,多次聚集;离车人! 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离车人!跋耆人和合而集,和合而立,跋耆人和合而尽 其所作;离车人!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离车人!跋耆人不施设未施设者,不 断已施设者,仅就前所施设跋耆之法,而尽其所行;离车人!跋耆人期待繁荣,非 衰减。离车人!跋耆之任何人,对跋耆之老人皆恭敬、尊重、尊敬、予供养,又尽 其所思,闻彼等之言;离车人!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离车人!跋耆之任何人, 不强将良家妇女与良家童女带离,亦不以暴力抑留;离车人!跋耆人期待繁荣,非 17 衰减。离车人!跋耆人对于凡跋耆之塔庙,不论是境内,或是境外皆予恭敬、尊重、 尊敬、供养;又,对彼等以前所给予者,给予如法之供物,不尽其损灭;离车人! 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离车人!跋耆人对于诸阿罗汉,不论是未来之诸阿罗汉 欲来领土内,或是已来之诸阿罗汉于领土内安乐而住,皆尽其完备如法庇护;离车 人!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离车人!此等七不衰法,跋耆人现在[所有];又, 跋耆人对此等七不衰法遵从;离车人!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 二十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之耆阇崛山。尔时,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 欲袭击跋耆人。彼如斯言:“彼等如是大威德力,有如是大神力,我可击破彼等跋耆 人,当灭亡跋耆人,可令跋耆人至于不幸之灭亡。”其时,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 向摩揭陀之大臣禹舍婆罗门言:“来!汝婆罗门!当诣世尊之处。至已,作如是言 问:“顶礼世尊[两]足,为少病少恼、健康、强壮、安乐而住耶?大德!摩揭陀 王韦提希子阿阇世奉问:顶礼世尊[两]足,为少病少恼、健康、强壮、安乐而住 耶?”而且,又如是言:‘大德!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欲袭击跋耆人,彼如斯 七 集 第三 跋耆品 二一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一六 言:“彼等如是大威德力,有如是大神力,我可击破彼等跋耆人,当灭亡跋耆人,可 18 令跋耆人至于不幸之灭亡。”世尊所说示,完全如实摄受而告我,诸如来决不语不 实。’” “尊王!唯然。”摩揭陀大臣禹舍婆罗门,答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诣世尊 之处。至已,与世尊互相庆慰,交谈欢喜感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摩揭陀大 臣禹舍婆罗门向世尊如斯言:“尊者瞿昙!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奉问:‘顶礼尊 者瞿昙两足,为少病少恼、健康、强壮、安乐而住耶?’又如斯言:‘尊者瞿昙! 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欲袭击跋耆人,彼如斯言:“彼等如是大威德力,有如是大 神力,我可击破彼等跋耆人,当灭亡跋耆人,可令跋耆人至于不幸之灭亡。’” 二 尔时,复次,具寿阿难于世尊之后,扇风世尊而立。时,世尊对具寿阿难而言: “如何,阿难!汝闻耶:跋耆人再三聚集,有多次聚集?”“大德!我已闻,跋耆 人再三聚集,有多次聚集。”“阿难!跋耆人再三聚集,多次聚集:阿难!跋耆人期 待繁荣,非衰减。如何,阿难!汝闻耶:跋耆人和合而集,和合而立,和合而作跋 耆之所作?”“大德!我已闻,跋耆人和合而集,和合而立,和合而作跋耆之所作。” 19 “阿难!跋耆人和合而集,和合而立,和合而尽其跋耆之所作;阿难!跋耆人期待繁 荣,非衰减。如何,阿难!汝闻耶:跋耆人不施设未施设者,不断已施设者,就前 所施设跋耆之法如实而行?”“大德!我已闻。跋耆人不施设未施设者,不断已施设 者,就前所施设之法如实而行。”“阿难!跋耆人不施设未施设者,不断已施设者, 就前所施设跋耆之法如实尽其所行:阿难!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如何,阿难! 汝闻耶:跋耆人之任何人对跋耆之老人皆恭敬、尊重、尊敬、供养;又,思惟当闻 彼等之言?”“大德!我已闻。跋耆之任何人对跋耆之老人皆恭敬、尊重、尊敬、供 养;又思惟当闻彼等之言。”“阿难!跋耆之任何人对跋耆之老人皆恭敬、尊重、尊 敬、供养;又,尽其所思当闻彼等之言:阿难!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如何, 阿难!汝闻耶:跋耆之任何人不强将良家妇女与良家童女带离,亦不以暴力抑留?” “大德!我已闻。跋耆之任何人不强将良家妇女与良家童女带离,亦不以暴力抑留。” “阿难!跋耆之任何人不强将良家妇女与良家童女带离,亦不以暴力抑留;阿难!跋 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如何,阿难!汝闻耶:跋耆人对于凡跋耆之塔庙,不论于 境内或境外皆恭敬、尊重、尊敬、供养;又,对彼等以前所给予者,所给予如法之 七 集 第三 跋耆品 二一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一八 20 供物皆不损减?”“大德!我已闻。跋耆人对于凡跋耆之跋耆制多,不论于内部,或 外部皆恭敬、尊重、尊敬、供养;又,对彼等以前所给予者,给予如法之供物皆不 损减。”“阿难!跋耆人对于凡跋耆之塔庙,不论于境内或境外皆恭敬、尊重、尊敬、 供养;又,对彼等以前所给予者,给予如法之供物皆不损减;阿难!跋耆人期待繁 荣,非衰减。如何,阿难!汝闻耶:跋耆人对于诸阿罗汉,不管于未来之诸阿罗汉 欲来领土内,或已来之诸阿罗汉于领土内安乐而住,皆尽其完备如法庇护?”“大德! 我已闻。跋耆人对诸阿罗汉,不论于未来之诸阿罗汉欲来领土内,或已来之诸阿罗 汉于领土内安乐而住,皆尽其完备如法庇护。”“又,阿难!跋耆人对诸阿罗汉,不 论于未来之诸阿罗汉欲来领土内,或已来之诸阿罗汉于领土内安乐而住,皆尽其完 备如法庇护;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 三 时,世尊对摩揭陀之大臣禹舍婆罗门曰: “婆罗门!我一时住毗舍离之萨兰达制多(塔)。于是,我对跋耆人说此等七不 衰法。又,婆罗门!此等七不衰法乃现在于跋耆人;又,只要跋耆人乃尽其遵从此 等七不衰法。婆罗门!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 四 如是闻已,摩揭陀之大臣禹舍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者瞿昙!只有成就任何一不衰法之跋耆人皆期待繁荣,非衰减,况于[具足] 七不衰法耶?尊者瞿昙!确实,于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不能破跋耆。又,除 21 [自]破者外,战者无法成功。如今,尊者瞿昙!我等将行,我等多事务,为多所 作。”“婆罗门!如汝所思惟,今是其时。”时,摩揭陀之大臣禹舍婆罗门欢喜世尊之 所说,随喜从座起而去。 二十一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之耆阇崛山。于其处,世尊对诸比丘曰:“诸比 丘!我教示七不衰法,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彼等诸比丘应诺世尊言:“唯然, 大德!”世尊曰: 二 “诸比丘!如何为七不衰法耶?诸比丘!诸比丘再三聚集,多次聚集;诸比丘! 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和合而集,和合而立,和合而尽其僧伽 之所作;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诸比丘!又,不施设未施设者,不断 已施设者,就所施设之学处,而尽其所行;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诸 七 集 第三 跋耆品 二一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二0 比丘!任何比丘对于长老、久出家者、僧伽之长老、僧伽领导之比丘皆恭敬、尊重、 尊敬、供养;又,尽其所思当闻彼等之言;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诸 比丘!诸比丘若生起引生后有之渴爱,不被其所支配;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 22 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于阿兰若之床座,不贪著顾念;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 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对于未来之美好同梵行者欲来,或于已来之美好同梵行者 欲安乐而住,其尽顾念;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诸比丘!是等之七不衰法,存立于诸比丘;又,诸比丘尽其遵从是等之七不衰 法;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二十二 一 “诸比丘!我当示七不衰法于汝等……乃至…… 二 诸比丘!如何为七不衰法耶?诸比丘!诸比丘不以世俗事为喜,不以世俗事为 快,不以世俗之快尽其所贪;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 不以谈话尽其所好……不以睡眠尽其所好……不以杂众尽其所好……无恶意,不以 恶意尽其征服。……无恶友,无恶同僚,不尽其恶交际……仅证得殊胜,不半途而 舍。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诸比丘!是等之七不衰法,乃现于诸比丘;又,诸比丘尽其遵从是等之七不衰 法。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二十三 一 “诸比丘!我当示七不衰法于汝等……乃至…… 23 二 诸比丘!何等为七不衰法耶?诸比丘!诸比丘尽其有信;诸比丘!诸比丘之期 待繁荣,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尽其有惭……尽其有愧……尽其多闻……尽其发 勤精进……尽其具念……尽其具慧;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诸比丘!此等之七不衰法,乃现于诸比丘;又,诸比丘尽其遵从此等之七不衰 法。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二十四 一 “诸比丘!我当示七不衰法于汝等……乃至…… 二 诸比丘!何等为七不衰法耶?诸比丘!诸比丘尽其修习念觉支;诸比丘!诸比 丘期待繁荣,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尽其修习择法觉支……尽其修习精进觉支…… 七 集 第三 跋耆品 二二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二二 尽其修习喜觉支……尽其修习轻安觉支……尽其修习定觉支……尽其修习舍觉支; 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诸比丘!此等之七不衰法,乃现于诸比丘;又,诸比丘尽其遵从此等之七不衰 法;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24 二十五 一 “诸比丘!我当示七不衰法于汝等……乃至…… 二 诸比丘!如何为七不衰法?诸比丘!诸比丘尽其修习无常想;诸比丘!诸比丘 期待繁荣,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尽其修习无我想……尽其修习不净想……尽其 修习过患想……尽其修习断想……尽其修习离贪想……尽其修习灭想;诸比丘!诸 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诸比丘!此等之七不衰法,乃现于诸比丘;又,诸比丘尽其遵从此等之七不衰 法;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二十六 一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有学比丘之衰减。以何为七耶? 二 即:好世俗事,好言说,好睡眠,好杂众,不守护诸根门,食不知量,又,于 僧伽有僧伽作务时,有学之比丘不如是思惟:‘于僧伽实则有出家既久之诸上座、 长老,彼等当务其职责’,而自行其事1。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有学比丘之衰减。 三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有学比丘之不衰减。以何为七耶? 25 四 即:不好世俗事,不好言说,不好睡眠,不好杂众,守护诸根门,食知量,又, 于僧伽有僧伽作务时,有学之比丘如是思惟:‘于僧伽实则有出家既久之诸上座、 长老,彼等当务其职责’,不自行其事。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有学比丘之不衰减。” 注1 于原本虽有vo yogam当读为voyogam。 二十七 一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优婆塞之衰减。以何为七耶? 七 集 第三 跋耆品 二二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二四 二 即:止见比丘,怠闻正法,不学增上戒,于长老及新比丘多不欢喜,有难诘心 求法之缺点,追求供养教(佛之教)外者,而且以彼为先。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优婆塞之衰减。 三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优婆塞之不衰减。以何为七耶? 四 即:不止见比丘,不怠闻正法,修学增上戒,于长老或新比丘多欢喜,无难诘 心、不求法之缺点,不求供养教(佛之教)外者,而且不以彼为先。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优婆塞之不衰减。” 26 优婆塞止见 于自修习人 又止闻圣法 不学增上戒 于诸比丘中 则越发无信 难诘心求法 乃欲想听闻 又追求供养 [佛之教]外者 而且优婆塞 故以彼为先 所示此等者 于七衰减法 行之优婆塞 令衰减正法 优婆塞不止 自见修习人 不止闻圣法 修学增上成 于诸比丘中 彼越发增信 无诘心求法 乃欲想听闻 不追求供养 [佛之教]外者 因此优婆塞 不以彼为先 所示之此等 于七不衰法 行之优婆塞 不衰减正法 二十八~三十 一 “诸比丘!是等为优婆塞之七种不幸……诸比丘!此等为优婆塞之七种幸…… 诸比丘!是等为优婆塞之七种破坏……诸比丘!此等为优婆塞之七种生起。以何为 七耶? 七 集 第三 跋耆品 二二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二六 二 即:不止见比丘,不怠闻正法,修学增上戒,于长老及新比丘中多欢喜,无难 诘心、不求法之缺点,不求供养教(佛之教)外者,而且不以彼为先。 诸比丘!是等七者,为优婆塞之生起。” 27 优婆塞止见 于自修习人 又止闻圣法 不学增上戒 于诸比丘中 则越发无信 难诘心求法 乃欲想听闻 又追求供养 [佛之教]外者 而且优婆塞 故以彼为先 所示此等者 于七衰中法 行之优婆塞 令衰减正法 优婆塞不止 自见修习人 不止闻圣法 修学增上戒 于诸比丘中 彼越发增信 无诘心求法 乃欲想听闻 不追求供养 [佛之教]外者 因此优婆塞 不以彼为先 所示之此等 于七不衰法 行之优婆塞 不衰减正法 摄句: 萨兰达、禹舍、比丘、世俗事、信 觉想、有学、衰不衰、不幸、破坏 第四 天品 三十一 一 时,有天人于后夜以绝妙之容色,偏照1只多林已,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 七 集 第四 天品 二二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二八 28 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彼天白世尊言:“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 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尊敬不放逸、 尊敬承迎。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彼天如斯言已,大师赞可。其时, 彼天思:“大师赞可我。”乃问讯世尊,右绕而消失。 二 尔时,世尊于其夜过后,向诸比丘曰: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于后夜以绝妙之容色,偏照只多林已,来诣我所。至 已,问讯于我,立于一面。诸比丘!立于一面之彼天对我如斯言:‘大德!此等七 法将导比丘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 三摩地、尊敬不放逸、尊敬承迎。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诸比丘! 彼天如斯言,如斯言已,乃问讯我,若绕随而消失。” 尊敬师与法 深尊敬僧伽 尊敬三摩地 热心尊敬学 尊敬不放逸 尊敬于承迎 比丘近涅槃 则为无衰退 注1 原本obhasetva依暹罗本订正为obhasetva。 三十二 一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于后夜以绝妙之容色,偏照只多林已,来诣我所, 29 至已,问讯于我,立于一面。诸比丘!立于一面之彼天,对我作如斯言:‘大德! 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 学、尊敬三摩地、尊敬惭、尊敬愧。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不衰退。诸比丘! 彼天如斯而言,如斯言已,乃问讯我,右绕随而消失。’ 尊敬师与法 深尊敬僧伽 尊敬三摩地 热心尊敬学 具足惭与愧 从顺尊敬者 比丘近涅槃 则为无衰退 三十三 七 集 第四 天品 二二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三0 一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乃至……对我如斯言:‘大德!此等七法,将导 比丘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 善言、善友。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诸比丘!彼天如斯言,如斯 言已,乃问讯我,右绕随而消失。” 尊敬师与法 深尊敬僧伽 尊敬三摩地 热心尊敬学 善友与善言 从顺尊敬者 比丘近涅槃 则为无衰退 30 三十四 一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乃至……对我如斯言:‘大德!此等七法,将导 比丘之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 地、善言、善友。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诸比丘!彼天如斯言, 如斯言已,乃问讯我,右绕随而消失。 二 如是而闻,具寿舍利弗向世尊作如斯言: 三 “大德!我依世尊所略说,方能如是广知此义。大德!世有比丘自尊敬师;又, 赞叹、尊敬师,而且劝导凡不尊敬师之其他诸比丘要尊敬师;又,对于凡尊敬师之 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又,自尊敬法……乃至……尊敬僧伽……尊敬学……尊 敬三摩地……善言……善友;又,为善友之赞叹者,而且劝导凡非善友之其他诸比 丘令为善友;又,对于凡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大德!我依世尊所 略说,乃能如是广知此义。” 四 “善哉,善哉!舍利弗!善哉,舍利弗!汝依我所略说,能如是广知此义。舍利 弗!世间有比丘自尊敬师;又,赞叹、尊敬师,而且劝导凡不尊敬师之其他诸比丘 31 尊敬师;又,对于凡尊敬师之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又,自尊敬法……乃至…… 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善言……善友;又,为善友之赞叹者,而 且劝导凡非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令为善友;又,对于凡为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作真实适 时之赞叹。舍利弗!依我所略说,此义应可如是广见。” 三十五 一 “诸比丘!成就七支之比丘,可作道友交际。以何为七耶? 七 集 第四 天品 二三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三二 二 即:难与而与,难作而作,难忍而忍,告白秘密于彼,守护彼之秘密,于不幸 而不舍,即使[财]尽皆不经蔑。 诸比丘!成就是等七支之比丘,可作道友交往。” 友难与而与 又难作而作 又对彼难忍 亦忍受恶言 告白彼秘密 守彼之秘密 于不幸不舍 财尽不轻蔑 此有是等理 凡补特伽罗 彼友情为友 如斯可交往 32 三十六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虽被拒绝亦应作道友应待、交往、尊敬。 二 即:为可爱、可意、尊重而有教养、有德、为语柔软、作甚深之谈者;又,不 引入不合理之事。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虽被拒绝亦应交为友,应尊敬。” 可爱尊重教养 有德与语柔软 作甚深之谈话 不引不合理事 此有是等之理 一切补特伽罗 彼如是而为友 哀愍义利之欲 即使蒙受损失 应以友情交际 三十七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不久而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如实知此心不动;于内有惛沉心,如实知于内有惛沉心; 于外有散心,如实知于外有散心;彼知受生,知住,知灭;知想生,知住,知灭; 33 知寻生,知住,知灭;而且,彼于适不适、劣胜、黑白相杂之诸法,依慧而善摄取, 善作意,善思惟,善知得。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不久而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 三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舍利弗,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以何为七耶? 四 诸比丘!于舍利弗如实知此心不动;于内有惛沉心,我如实知于内有惛沉心; 七 集 第四 天品 二三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三四 于外有散心,我如实知于外有散心;彼知受生,知[受]住,知[受]灭;知想生, 知[想]住,知[想]灭;知寻生,知[寻]住,知[寻]灭;而且彼于适不适、 劣胜、黑白相杂之诸法,依慧而善摄取,善作意,善思惟,善知得。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舍利弗,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 34 三十八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心欲则如意而转,而比丘心不欲则如实不转。以何 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善巧三摩地,善巧得三摩地,善巧住三摩地,善巧出三 摩地,善巧三摩地之喜悦,善巧三摩地之境,善巧三摩地之引发。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心欲则如意而转,而比丘心不欲则如实不转。 三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舍利弗,心欲则如意而转,而舍利弗心不欲则如实不转。 以何为七耶? 四 诸比丘!此舍利弗是善巧三摩地,善巧得三摩地,善巧住三摩地,善巧出三摩 地,善巧三摩地之喜悦,善巧三摩地之境,善巧三摩地之引发者。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舍利弗,心欲则如意而转,而心不欲则如实不转。” 三十九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具寿舍利弗于日前时分,著内 衣,取钵披衣,为[乞]食而入舍卫[城]。其时,具寿舍利弗如是思惟:“至舍卫 35 [城]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之园。”其时,具寿舍利弗乃往外道普行者 之园,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 二 而于其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 二年之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之比丘1。”其时,具寿舍利弗不喜 亦不咎彼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则从座而起,诣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彼 等所言之义。 三 尔时,具寿舍利弗于舍卫[城]乞食已,从乞食而归,食后,诣世尊之处。至 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于此, 我于日前时分,著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而入舍卫[城]。大德!此时我如是思惟: ‘至舍卫[城]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园。’大德!尔时,我往外道 七 集 第四 天品 二三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三六 普行者园,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 大德!尔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 36 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之比丘。’大德!尔时,我不喜亦不 咎彼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则从座而起离去,诣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此 所义。大德!于此法律,单依年之算数,得认为无十之比丘耶?”“舍利弗!于此法 律,单依年之算数,不能认作无十之比丘。舍利弗!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 证已而宣说。以何为七耶? 四 舍利弗!世间有比丘,于学有强欲,又,未来于学不舍爱乐;于法察忍而有强 欲,又,未来于法察忍而不舍爱乐;于欲调伏而有强欲,又,未来于欲调伏而不舍 爱乐;于宴默有强欲,又,未来于宴默不舍爱乐;于发动精进而有强欲,又,未来 于发勤精进不舍爱乐;于念慧有强欲,又,未来于念慧不舍爱乐;于见决择有强欲, 又,未来于见决择不舍爱乐。 舍利弗!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 五 舍利弗!成就此等七种无十事之比丘,既已满十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 可称之为无十比丘。既已满二十四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 37 既已满三十六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既已满四十八年间, 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 注1 “无十比丘”niddasa bhikkhu称至涅乐、漏尽之比丘。参照十八之注。 四十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憍赏弥之瞿私多园。尔时,具寿阿难于日前时分,著 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而入憍赏弥。尔时,具寿阿难如是思惟:“至憍赏弥乞食过 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园。”尔时,具寿阿难往外道普行者园。至已,与彼等 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 二 而于其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 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其时,具寿阿难不喜亦不咎彼 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乃从座而起,诣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此所言之义。 三 尔时,具寿阿难于憍赏弥乞食已,从乞食而归,食后,诣世尊之处,至已,问 七 集 第四 天品 二三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三八 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于此,我于日前 38 时分,著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入舍卫[城]。大德!此时,我如是思惟:‘至憍 赏弥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园。’大德!尔时,我往外道普行者园, 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大德!尔时, 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二年间,若行 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大德!尔时,我不喜亦不咎于彼等外道普 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乃从座而起,诣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此所言之义。大德! 于此之法律,单依年之算数,得认作无十比丘耶?“阿难!于此法律,单依年算数, 不能认作无十比丘。阿难!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以何为七耶? 四 阿难!世间有比丘有信、有惭、有愧、多闻、发动精进、具念、具慧。阿难! 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 39 五 阿难!成就此等七种无十之事比丘,既已满十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 称为无十比丘。既已满二十四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既已满 三十六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既已满四十八年间,若行清净 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 摄句: 不放逸、有惭、二之善言、二友 二之无碍解1、二意2、二无过失 注1 关于无碍解有二,于第三十七章中,虽分说二种,其实是一章 2 关于意有二,于第三十八章中,虽分说二种,其实是一章。 第五 大供牺品 四十一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识住1。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异、想异。譬如人、一分天、一分恶趣,是第一之识住。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三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四0 40 三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异、想异。譬如梵众天初起,是第二之识住。 四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一、想异。譬如极光净天,是第三之识住。 五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一、想一。譬如偏净天,是第四之识住。 六 诸比丘!有有情是超越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入无边空之空无 边处,是第五之识住。 七 诸比丘!有有情超越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之识无边处,是第六之识住。 八 诸比丘!有有情超越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之无所有处,是第七之识住。 诸比丘!此等为七识住。” 注1 集异门足论第十七(大正藏二六、四三七c)。 四十二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定之资粮。以何为七耶? 二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诸比丘!依此等七支, 而培养心一境性,诸比丘!称为有依或有资粮之圣正定。” 41 四十三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火。以何为七耶? 二 即:贪火、嗔火、痴火、应请火、长者火、应施火、薪火。 诸比丘!此等为七火。” 四十四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为大祭祀而 献供,五百之牡牛为牺牲而祭祀,五百牡犊为牺牲而祭祀,五百牝犊为牺牲而祭祀, 五百之牡羊为牺牲而祭祀,五百之牡山羊为牺牲而祭祀。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 诣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 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我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 可大加称赞。”“婆罗门!我亦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再 者,……三度,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我亦闻:点火者、建柱者, 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婆罗门!我亦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四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四二 42 大加称赞。”“尊者瞿昙!实则尊者瞿昙与我等即完全一致。” 二 如是闻之具寿阿难,对优竭提舍利婆罗门如是言:“婆罗门!向诸如来非应如是 问:‘尊者瞿昙!我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婆罗门! 诸如来实可如是问:‘大德!我欲点火,欲建柱,大德世尊!请教示我。大德世尊! 请教示我,即长时为我之义利安乐。’” 三 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我欲点火,欲建柱,尊者瞿昙! 请教示我。尊者瞿昙!请教示我,即长时为我之义利安乐。”“婆罗门!令点火,令 建柱,且于祭祀之前,为不善而生苦,则为苦异熟而建立三刀。以何为三耶? 四 即:身刀、语刀、意刀。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令建柱,如是心起: 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牛,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犊,为祭祀而杀此等牝犊,为祭祀而杀此 等牡羊,为祭祀而杀此等牡山羊。彼谓:我作功德,非作不功德;我作善,非作不 善;我求善趣之道,非求恶趣之道。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此为第 43 一之不善而生苦,则建立为苦异熟之意刀。 五 复次,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且如是语: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牛, 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犊,为祭祀而杀此等牝犊,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羊,为祭祀而杀此 等牡山羊。彼谓:我作功德,非作不功德;我作善,非作不善;我求善趣之道,非 求恶趣之道。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此为第二之不善而生苦,则建 立为苦异熟之语刀。 六 复次,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牛; 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牡犊: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牝犊;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 牡羊;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牡山羊。彼谓:我作功德,非作不功德;我作善,非 作不善;我求善趣之道,非求恶趣之道。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此 为第三之不善而生苦,则建立为苦异熟之身刀。 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为此等不善而生苦,则建立以苦为异熟 之三刀。 七 婆罗门!此等之三火应断、应避、不可用。以何等为三耶? 44 八 即:贪火、嗔火、痴火。婆罗门!何故此之贪火应断、应避、不可用耶? 九 婆罗门!因贪而爱染、被克服、心把捉者,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行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四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四四 恶行。彼以身行恶行已,以语行恶行已,以意行恶行已,身坏死后,生于恶处、恶 趣、险难、地狱。婆罗门!是故此之贪火应断、应避、不可用。又,婆罗门!何故 此之嗔火应断、应避、不可用耶? 一0 婆罗门!因嗔而有怒、被克服、心把捉者,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 行恶行。彼以身行恶行已,以语行恶行已,以意行恶行已,身坏死后,生于恶处、 恶趣、险难、地狱。婆罗门!是故此之嗔火应断、应避、不可用。又,婆罗门!何 故此之痴火应断、应避、不可用耶? 一一 婆罗门!因痴为愚痴、被克服、心把捉者,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 行恶行。彼以身行恶行已,以语行恶行已,以意行恶行已,身坏死后,生于恶处、 恶趣、险难、地狱。婆罗门!是故此之痴火应断、应避、不可用。 婆罗门!此等之三大应断、应避、不可用。 一二 婆罗门!此等之三火,尊敬已、尊重已、恭敬已、供养已,容易预告其幸福。 以何为三耶? 45 一三 即应请火、长者火、应施火。婆罗门!以何为应请火耶? 一四 婆罗门!此处有人有母或父,婆罗门!是称为应请火。何以故耶? 婆罗门!从彼等而请。是故,此应请火尊敬已、尊重已、恭敬已、供养已,容 易预告其幸福。又,婆罗门!以何为长者火耶? 一五 婆罗门!此处有人有儿子,或妻子,或奴仆,或遣使,或雇工,婆罗门!此 称为长者火。是故,此长者火尊敬已,尊重已、恭敬已、供养已,容易预告其幸福。 又,婆罗门!何者为应施火耶? 一六 婆罗门!此处凡沙门、婆罗门远离憍放逸,于忍辱、柔和而坚固,独自调御, 独自寂静,独自般涅槃,婆罗门!此称为应施火。是故,此应施火尊敬已、尊重已、 恭敬已、供养已,容易预告其幸福。 婆罗门!此等之三火,尊敬已、尊重已、恭敬已、供养已,容易预告其幸福。 又,婆罗门!此之薪火,常令燃娆,常令惜护,常令消灭,常令投置。” 一七 如是闻之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是明白。尊者瞿昙! 46 是明白。尊者瞿昙从今以后,我存念尽形寿归依而为优婆塞。尊者瞿昙!此时我欲 放五百之牡牛与命,放五百之牡犊与命,放五百之牝犊与命,放五百之牡羊与命,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四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四六 放五百之牡山羊与命,食青车,饮冷水,冷风吹与彼等。” 四十五 一 “诸比丘!此等之七想1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 竟于甘露。以何为七耶? 二 即:不净想、死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 我想。 诸比丘!此等七想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 甘露。” 注1 长阿含众集经(大正藏一、四九)。 四十六 一 “诸比丘!此等之七想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以何为七耶? 二 即:不净想、死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 我想。 三 诸比丘!不净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 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四 诸比丘!充满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行YIN欲而不著,厌离转出而 47 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而不著,厌离转出而不 进。诸比丘!如是,充满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行YIN欲而不著,厌离 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 行YIN欲而贪著,不厌离而持续,则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修习不净想,我于 以前成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又,若充满不净 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于行YIN欲而不著,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 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不净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 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不净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 浴于甘露,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四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四八 五 诸比丘!死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甘 48 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六 诸比丘!充满死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活命之希望,厌离转出 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而不著,厌离转出而 不进。诸比丘!如是充满死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活命之希望,厌 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死想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贪著 于活命之希望,持续不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修习死想,我于以前或 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又,若充满死想所积集 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活命之希望,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 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死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 49 是,乃生正智。诸比丘!死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 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七 诸比丘!食不净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八 诸比丘!充满食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贪著于味渴爱,……乃 至……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而不著,厌离转出而不 进。诸比丘!如是,充满食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味渴爱,…… 乃至……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食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贪 著于味渴爱,或持续不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修习食不净想,我于以 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又,若充满不净想 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味渴爱,……乃至……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 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食不净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 50 是,方生正智。诸比丘!食不净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 甘露,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九 诸比丘!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 露,究竟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一0 诸比丘!充满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世间, 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不著,厌离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四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五0 转出而不进。诸比丘!如是,充满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 不著于世间,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贪著于世间,持续不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 我非修习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 生正智。诸比丘!又,若充满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贪 51 著于世间,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一 切世间不可乐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 比丘!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 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一一 诸比丘!无常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一二 诸比丘!充满无常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利养尊敬名声,厌 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不著,厌离转 出而不进。诸比丘!如是,充满无常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利养尊 敬名声,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无常想所积集之心而住 之比丘,其心贪著于利养尊敬名声,或持续不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 修习无常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 52 若又充满无常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利养尊敬名声,厌离转出而不 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无常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 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无常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 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一三 诸比丘!无常苦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 竟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一四 诸比丘!充满无常苦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懒惰、懈怠、奔 放、放逸、不勤行、不观察,譬如于拔刀之杀人者,激烈之怖畏想现前。诸比丘! 若充满无常苦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著于懒惰、懈怠、奔放、放逸、不勤 行、不观察,譬如拔刀之杀人者,激烈之怖畏想不现前,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 我非修习无常苦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五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五二 诸比丘!若充满无常苦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懒惰、懈怠、奔放、 放逸、不勤行、不观察,譬如拔刀之杀人者,激烈之布畏想现前,诸比丘!应如是 知:我有修习无常苦想,我于以前成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 53 智。诸比丘!无常苦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一五 诸比丘!苦无我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 竟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一六 诸比丘!充满苦无我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于此有识之身及于外部 之一切相,远离我我所慢,超越偏见,寂静而有妙解脱。诸比丘!若充满苦无我想 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于此有识之身及于外部之一切相,不离我我所慢,不 超越偏见,不为寂静,无有妙解脱,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修习苦无我想, 我于以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若充满苦无 我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于此有识之身及于外部之一切相,远离我我所慢, 超越偏见,寂静而有妙解脱,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苦无我想,我于以 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苦无我想之修习, 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 而言。 诸比丘!此等七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 54 四十七 一 尔时,生闻婆罗门诣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俱相互庆慰……乃至……白世尊 言:“实则大德瞿昙宣说梵行者之事耶?”“婆罗门!凡正语之人,彼若欲语:行无 缺、无隙、无染污、无秽、圆满,是清净之梵行,婆罗门!于我方应予正语。婆罗 门!我则行无缺、无隙、无染污、无秽、圆满,是清净之梵行。”“尊者瞿昙!何者 为梵行之缺、隙、染污、秽耶?” 二 “婆罗门!世间有一类之沙门或婆罗门,一面宣称是正梵行者,一面与妇女俱为 两两之遇合,又味乐于妇女之摩擦、揉磨、洗浴、拭磨。彼味乐之,希望之,依彼 而生喜。婆罗门!是为梵行之缺、隙、染污、秽者。婆罗门!此称之为行不净之梵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五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五四 行,行YIN欲之偶合。故我云:生、老死、忧悲苦愁恼不得解脱,依苦不得解脱。 55 三 婆罗门!复次,世间有一类之沙门或婆罗门,宣称是正梵行者,且不与妇女为 两两之遇合,亦不味乐妇女之摩擦、揉摩、洗浴、拭磨;然与妇女俱嬉戏,游戏, 自娱……乃至……亦不与妇女共嬉戏,不游戏,不自娱;然观察、瞻视妇女之…… 亦不观察、不瞻视妇女之眼;然越壁越垣,听闻谈笑唱泣某妇女之声……不越壁越 垣而听闻谈笑唱泣某妇女之声;然随忆念凡前与妇女共谈笑嬉戏之事……不随意念 凡前与妇女俱谈笑嬉戏之事;然见具备具有五妙欲而令乐之居士或居士子……不见 具备具有五妙欲而令乐之居士或居士子;然愿某天众行梵行,我依此戒、或禁、或 苦行、或梵行而成为天、或天之随一。彼味乐之,希欲之,依彼而生喜。婆罗门! 56 此为梵行之缺、隙、染污、秽者。婆罗门!此称之为行不净梵行,行YIN欲之偶合。 故我云:生、老死、忧、悲、苦、愁恼者不得解脱,依苦不得解脱。婆罗门!又, 我观察不断此等七YIN欲偶合之各各YIN欲偶合之间,婆罗门!我与天、魔、梵天俱于 世间,与沙门、婆罗门、天人俱于众中,不公言正自觉无上正等觉。婆罗门!然而, 我观察自断此等七YIN欲偶合之各各YIN欲偶合之时,婆罗门!我与天、魔、梵天俱于 世间,与沙门、婆罗门、天人俱于众中,公言正自觉无上等正觉。复次,我之智、 见生,我之心解脱不动,此最后之生,不受后有。” 如是闻之生闻婆罗门白世尊言:“是明白,尊者瞿昙!……乃至……尊者瞿昙从 今以后,存念我为终生归依之优婆塞!” 57 四十八 一 “诸比丘!我示汝等系、离系法门,闻之……乃至……诸比丘!如何为系、离系 法门耶? 二 诸比丘!妇女内则思惟女根、女行、女衣服、女类、女欲、女声、女饰,彼女 于是欢喜,于是喜悦;于是欢喜、喜悦之彼女,外则思惟男根、男行、男衣服、男 类、男欲、男声、男饰,彼女于是欢喜,喜悦。于是欢喜、喜悦之彼女,外则希望 偶合。彼女偶合故,希望令起所乐、喜之偶合。诸比丘!于妇女性喜悦而著,于男 子有系。诸比丘!如是之妇女不征伏妇女性。 三 诸比丘!男子内则思惟男根、男行、男衣服、男类、男欲、男声、男饰,彼于 是欢喜,于是喜悦;于是欢喜、喜悦之彼,外则思惟女根、女行、女衣服,女类、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五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五六 女欲、女声、女饰,彼于是欢喜、喜悦。于是欢喜、喜悦之彼,外则希望偶合。彼 偶合故,希望令起所乐、喜之偶合。诸比丘!于男子性喜悦而著,于扫女有系。诸 58 比丘!如是之男子不征伏男子性。诸比丘!系者如是。诸比丘!如何为离系耶? 四 诸比丘!妇女内则不思惟女根、女行、女衣服、女类、女欲、女声、女饰,彼 女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之彼女,外则不思惟男根、男行、男 衣服、男类、男欲、男声、男饰,彼女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于是不欢喜、不喜悦 之彼女,外则不希望偶合。彼女不偶合故,不希望令生所乐、喜之偶合。诸比丘! 于妇女性不喜悦而不著者,于男子得离系。诸比丘!如是之妇女征伏妇女性。 五 诸比丘!男子内则不思惟男根、男行、男衣服、男类、男欲、男声、男饰,彼 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不欢喜、不喜悦之彼,外则不思惟女根、女行、女衣服、女 类、女欲、女声、女饰,彼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不欢喜、不喜悦之彼,外则不希 望偶合。彼不偶合故,不希望令生所乐、喜之偶合。诸比丘!于男子性不喜悦而不 59 著者,于妇女得离系。诸比丘!如是之男子征服男子性。诸比丘!离系者如是。 诸比丘!此为系、离系之法门。” 四十九 一 一时,世尊住瞻波揭伽池岸。尔时,众多之瞻波优婆塞,诣具寿舍利弗之处, 至已,问讯具寿舍利弗,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等瞻波优婆塞,向具寿舍利弗如 是言:“大德!我等于世尊之面前,自闻说法已久。大德!我等于世尊之面前,得闻 说法。”“善哉!然而,诸贤!于此之斋日汝等应来,确实汝等于世尊之面前,可得 闻说法。”彼等瞻波之优婆塞,从座而起回答具寿舍利弗:“大德!唯然。”问讯具寿 舍利弗,右绕而去。尔时,彼等瞻波之优婆塞,于其斋日诣具寿舍利弗之处,至已, 问讯具寿舍利弗,坐于一面。尔时,具寿舍利弗与瞻波优婆塞,俱诣世尊之处,至 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白世尊言: 60 二 “大德!此处有人如是施,所与而无大果1、无大称赞耶?又,大德!此处有人 如是施,所与而有大果,有大称赞耶?” “舍利弗!此处或者如是施,所与而无大果、无大称赞。又,舍利弗!此处有人 如是施,所与而有大果,有大称赞。” 三 “大德!有何因、何缘,此处有人如是施,所与而无大果,无大称赞耶?又,人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五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五八 德!有何因、何缘,此处或者如是施,所与而有大果,有大称赞耶?” “舍利弗!此处有人给与有所待望之施、给与心所系缚之施、给与期望贮蓄之 施、给与后是我应受用之施,彼将其所施之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 住处、灯具给与沙门或婆罗门。舍利弗!汝如何思惟耶?此处有人应给与如是之施 耶?” “大德!唯然。” “舍利弗!此中,给与彼所期待之施、给与心所系缚之施、给与期望贮蓄之施、 给与后是我应受用之施,彼给与其施已,身坏死后,生为四大王天众之同僚,彼尽 61 其业而得其神通、其名誉、其王权,为还来者而来现在之世。 四 舍利弗!又,此处有人不给与所待望之施、不给与心系缚之施、不给与期望贮 蓄之施、不给与后我应受用之施,然而,布施给与善哉之施……乃至……亦,不布 施给与善哉之施,而自祖先以前所施,以前所作,我给与非可损减往昔家系之施…… 亦自祖先以前所施,以前所作,我不给与非可损减往昔家系之施,然而,我成熟, 彼等不成熟,成熟者不给与非成熟者之施,乃给与不可有我之施……又,我成熟, 彼等不成熟,成熟者不给与非成熟者之施,乃不给与不可有我之施,但是,彼等昔 之圣者,譬如对于阿吒摩、婆莫迦、婆摩提婆、鼻沙密多、耶婆提伽、应疑罗沙、 跋罗堕阇、婆悉陀、迦叶波、仆虞哥而有彼之大祭祀,如是我给与此应予分配之施, ……亦彼等昔之圣者,譬如对于阿吒摩、婆莫迦、婆摩提婆、鼻沙密多、耶婆提伽、 62 应疑罗沙、跋罗堕阇、婆悉陀、迦叶波、仆虞哥而有彼之大祭祀,然我不给与此应 有分配之施,而给与此心满足、生悦喜之施……亦,不给与此心满足、生喜悦之施, 但是给与为心庄严、心严饰之施。彼将其施之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 住处、灯具给与沙门或婆罗门。舍利弗!如何思惟耶?此处有人应给与如是之施 耶?” “大德!唯然。” “舍利弗!此中,不给与彼所期待望之施、不给与心所系缚之施、不给与期望贮 蓄之施、不给与后我应受用之施;并亦,布施者不给与善哉之施;亦,自祖先以前 所施,以前所作,我不给与不损减昔家系之施;亦,我成熟,彼等不成熟,成熟者 不给与非成熟者之施,乃至不给与不可有我之施;亦,彼等昔之圣者,譬如对于阿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五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六0 吒摩、婆莫迦、婆摩提婆、鼻沙密多、耶婆提伽、应疑罗沙、跋罗堕阇、婆悉陀、 迦叶波、仆虞哥而有彼之大祭祀,不给与此应有分配之施,……不给与此心满足、 生悦喜之施,然而给与为心庄严、心严饰之施,彼给与其施已,身坏死后生为梵众 63 天之同僚,彼尽其业而得其神通、其名誉、其王权,为不还来者,是不来于现在之 世。 舍利弗!此因,此缘,依彼此处有人给与如是之施,无有大果,无有大称赞。 舍利弗!又,此因,此缘,依彼此处有人给与如是之施,有大果,有大称赞。” 注1 原本na参照以下有时除去。 五十 一 如是我闻。一时,具寿舍利弗与具寿摩诃目犍连,与大比丘僧伽俱游行于特榇 那只梨。尔时,毗楼犍塔奇难陀母优婆夷,于夜明之时起身读诵波罗延。尔时,为 某事之毗沙门大王从北方行至南方,毗沙门大王闻难陀母优婆夷读诵波罗延,闻已 静待读诵之终而立,而难陀母优婆夷读诵波罗延已而默然。尔时,毗沙门大王知难 陀何优婆夷读诵之终而欢喜:“善哉姊妹!善哉姊妹!”“贤友!卿者为谁耶?”“姊 妹!我乃汝兄弟毗沙门大王。”“善哉贤友!依我所诵之法门,是为送卿之礼物。”“善 哉姊妹!此乃给我之礼物。明日以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未食朝食而 64 将来毗努建达伽村,供养其比丘僧伽已,即称为我之布施,而此乃为给我之礼物。” 二 尔时,难陀母优婆夷过是夜时,自于住处,准备殊胜之嚼食、啖食。尔时,以 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未食朝食而往毗努建达伽村。尔时,难陀母优婆 夷向某男子言:“来,汝男子!去园向比丘僧伽告[食事之]时,‘是时矣,大德! 于难陀母之住处作供食之准备。’”“然,圣女!”彼之男子回答难陀母优婆夷而去园, 向比丘僧伽告[食事之]时:“时也,大德!于圣难陀母之住处作供食之准备。”其 时,以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于日之前分,著内衣,取钵披衣而往难陀 母优婆夷之住处,至已坐所设座。尔时,难陀母优婆夷从自已之手中将殊胜之嚼食、 啖食给与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令其满足。尔时,难陀母优婆夷坐于食 已离钵具寿舍利弗之一面,具寿舍利弗向坐于一面之难陀母优婆夷如是言:“难陀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六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六二 母!谁告汝比丘僧伽之到达耶?”“大德!此处我于夜明之时而起,读诵波罗延已而 65 默然。大德!尔时,毗沙门大王知我读诵终了而欢喜:‘善哉姊妹!善哉姊妹!’ ‘贤友!卿者为谁耶?’‘姊妹!我乃汝之兄弟毗沙门大王也。’‘善哉贤友!依我 所读诵之法门,为送卿之礼物。’‘善哉姊妹!乃给我之礼物。明日以舍利弗、目犍 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未食朝食而将来毗努建达伽村,供养其比丘僧伽已,即称为我 之布施,此乃为给我之礼物。’大德!施之一切福与利应为毗沙门大王之安乐也。” 三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实有如是大神力,如是大威力之天子毗 沙门大王,于面前交谈。”“大德!对我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 未曾有法。大德!此处我有名为难陀之可爱、悦意之一子,彼为诸王依某因带去以 暴力夺其命。大德!实我于其童子被捕之时、或正捕之时、或被杀之时、或正杀之 时、或被伤之时、或正伤之时,我不知心之变异1。” 四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汝清净汝起伏变异之心。”“大德!对 66 我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此处,死后而生于 某夜叉界之主人(丈夫),彼对我显现昔之身体。大德!然而,依此因缘而我不知心 之变异。” 五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汝清净汝起伏变异之心。”“大德!对我 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我自从与年轻主人作 为年轻妇而嫁以来,对于主人即使是心亦不知所犯,况于身耶?” 六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汝清净汝心。”“大德!对我此非唯稀奇 未曾有法,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我作为优婆夷时,我知如何之学 处亦不故意而犯。” 七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大德!对我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对 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此处我若意欲,则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 伺,自离而生喜乐,我具足初静虑而住;以寻、伺寂静放,内之等净,心之一趣, 67 无寻无伺,由定而生喜乐,我具足第二静虑而住;以离喜贪故,以舍而住,以正念 正知而受乐于身,圣者宣说于舍,有念,是乐住,我具足第三静虑而住;以断乐故, 断苦故,先已灭喜、忧故,不苦不乐舍念之清净,我具足第四静虑而住。” 八 “稀奇哉,难陀母!是未曾有哉,难陀母!”“大德!对我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六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六四 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此等依世尊所说之五顺下分结,于我乃见 彼等之任何之一亦非不断。”“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其时,具寿舍 利弗对难陀母优婆夷述说法要,令使信受、激励、欢喜已,从座而起离去。 注1 原本虽有annathathan但暹罗本有annathattan,而取之。 摄句: 住、资具、二火、殊胜之二想 YIN、偶合、施、难陀母等为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