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5 求那跋陀罗译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5 求那跋陀罗译师

 

  公元394年,求那跋陀罗生于中印度婆罗门家庭,自幼即学习五明诸论,广研天文、书算、医方、咒术等学。后读杂阿毘昙心论而出家。先习传统教法,博通三藏;后来转学大乘教法,宣讲大品般若经、华严经等,并劝化父母皈信大乘。

  公元435年,刘宋元嘉12年,译师由海路至广州。文帝遣使迎入建康祇洹寺,从事译经工作。当时刘宋正在翻译梵文的「杂阿含经」,这是法显于公元413年从印度经由锡兰无畏山寺取回的。通晓梵文的法显已经在公元422年间逝世,而又遭逢政局变动,东晋灭亡,宋武帝初起,译经工作延宕到文帝元嘉12年仍未定稿。求那跋陀罗译师精通梵文,乃与慧严、慧观招集义学僧完成了杂阿含经五十卷的翻译工作。为中国留下了「原始佛法」的写实记录,在大乘无边深邃的苍穹中闪耀着北极星的光芒,千秋万世永为出苦飞航的座标。

  译师陆续译出大法鼓经、胜鬘经、央掘魔罗经、过去现在因果经、愣伽经、小无量寿经…等。译师曾在荆州宣讲华严,广演大乘教法,世称摩诃衍。也曾在刘宋大明七年奉敕祈雨,感得甘霖普降,获赐甚丰。师历文帝、孝武帝、明帝三朝,皆得推崇。

  公元468年,译师示寂,时年75岁。传说临终之日见圣僧、天华而寂。

  求那跋陀罗译师因杂阿毘昙心论而出家,却又身处时代洪流中,随着人文风潮的推动而转学大乘,宏扬摩诃衍,令人怅然;又因帝王诏令而祈雨,不无小瑕;但由大乘的观点来说,为了利济众生是不在乎这一点的。译师临终的瑞相,当可传为天人善趣的表徵,也许是长年持戒、修慈或习定的感应,但却不能以此做为佛法的印证,因为外道中的修行人乃至世俗中的善行人,也会有类似的灵应现象。

  从佛教历史的角度来说,无论如何还是要感谢法显带回了「杂阿含经」的梵典,更要感谢求那跋陀罗译师与慧严、慧观及义学僧众,译出了震聋发瞶的经典。虽然千百年来,它一直隐没在大乘迷濛的烽烟中,很少人重视它,甚至也没有好好地保存它,以致于次序倒乱,章节脱落,甚至溷入了「阿育王譬喻」的内容;幸而在1983年,中国的印顺导师,在台湾台中,经过多年比对日译的南传大藏经和许许多多的研究资料,完成了「杂阿含经论会编」,才使得自公元435年以来,一直隐没在荒烟蔓草中的古圣道迹指示图,终于在台湾重见天日了。有多少正直、智慧、诚恳的学人,因此得以找到预流向,正向预流果乃至正向苦边尽。

  公元1990年的世界上,仍可在不同的国家找到这份珍贵的法宝。1918年泰国王室出版的巴利圣典,1930年英国巴利圣典学会出版的五部阿含,1935年日本出版的南传大藏经,这些版本都源自南传的巴利语系,是上座佛教中分别说系内赤铜谍部所传颂的圣典;而公元435年左右在中国译出的杂阿含经却是北传梵文语系,是传统佛教中说一切有部所传颂的圣典。梵文是印度古代官方、学界的高雅用语,也称雅语;巴利语则是阿育王时代的通俗用语。世尊住世时,有弟子曾经建议专用高贵的雅语来传颂圣典,世尊却主张要随各国方言来传诵佛法,当然也不会禁止雅语。语言只是一种工具,用来正确地指出解脱之道。正法不会因为雅语而更加尊贵,也不会因为俗语而减少尊贵。比丘僧的任务就是要透过自己对正法的修证经验来趋向解脱,并用时代的言音来指导真正心向解脱的后学;而不是博闻强记,词藻富丽,文思泉涌,辩才无碍,口若悬河地忙着讲经说法或妙笔生花,但凭主观的宏法热诚,全然不顾「法」的尊贵和听众的心态;甚至自创法门,溷淆法义,徒然扩张了末法的流传而已。要知道「法」是非卖品,不能用来博取名闻利养,也不能因为「三根普被」的想法就强迫赠送旳。圣弟子为了「敬法」的缘故,有时接受外道丰厚的供养之后,仍然不愿说法,默然而去,原因即是供养者对法的敬重并未出于真诚。正法只能由具足正见的人,因为真诚、智慧、正直之人的请求,才适宜向他说明的。只有自己依法实践,才是身教胜于言教的宏法方式。当阅读汉译杂阿含的时候,上列言教和身教的问题都出现了,一则是经文使用中国古代的学界文法和生疏的名相文字,而不是民间浅易的白话;一则是不受到历代学僧的重视,缺乏实践的体验;文辞的代差加上修证的贫乏,使得1990年的部份中文白话翻译难免偏向文学层面的表达,很难深入法义。因为「法」毕竟是要透过实践才能理解的,绝不是世智辩聪所能推理演绎的。至于巴利文的英译则较为容易理解,因为它一直以白话俗语传诵,同时受到南传比丘僧的重视与实践。中国学人如能英汉对读,应该会有许多领悟,提供修行的方便。不过,英文的字彙上也要下一些功夫才能对照中文,因为英译的巴利圣典(五部阿含)也是大部头的书,与汉译的次序、章节都不尽相同,不易对照。国内图书馆尚难找到巴利圣典,但台湾已有人从英国购入,正在比对日译南传大藏经进行翻译中。学人可以直接阅读日译本,亦可就杂阿含某一部份,选读南传英籍比丘的相应传述,或可突破时空人文的一些障碍。专家学者则可以从南、北传的差异中,看出部派佛教在历史流程中分裂的概要,以及辨别那些是部派的教法,那些是后人添附的段落、文辞、章节…等。从巴利英译中见到法的朴实简要,从梵文汉译中看到法的精纯严整。从此正见现前,度诸狐疑,不由他悟,不随他转。始知「已度,世尊!已度,善逝!」自信于佛得不坏淨,于法得不坏淨,于僧得不坏淨。但愿学人勤修圣戒,入于法流。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

  【引用及参考资料】

  1.杂阿含经。

  2.出三藏记集。

  3.高僧传。

  4.杂阿含经论会编(印顺,正闻出版社,1983)

  5.从觅读巴利转轮王经说起(呱博,海潮音第19卷第2号)

  6.佛教史年表(慈怡,佛光出版社,1987)

 
 
 
前五篇文章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6 竺法度尊者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7 昙鸾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8 梁武帝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9 菩提达摩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30 戒日王

 

后五篇文章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4 慧远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3 鸠摩罗什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2 无著与世亲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1 朱士行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0 龙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