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六十四天 |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六十四天
诸修行者于他身 何不如是执为我 如是亦于我自身 不难安立以为他 应观自身多过失 于他见为功德海 于己弃舍我执心 于他摄取当修习 修行的行者应该把别人的身体视作自己的一般,正如关爱自己一样,通过串习,可以对别人的身体产生关爱的心。对自身的我爱执则应舍弃,把执着自己的这种心执着到他人身上——把关爱自己的心丢弃,而去关爱他人、利乐他人。如果这样修,并不困难,也比较容易。执着自己是一切过失的源泉,只要执爱自己,就会产生很多的过失、很多的罪业。反过来,如果去执爱他人,和关爱自己一般无二地去关爱他人,这是一切美好、善果的源泉与出生处。一切美好的源泉是执爱他人,他爱执正如功德的大海。通过这样了知后,我们应该舍弃我爱执,而变成珍爱他人,在这方面去用功修持。 上面简单地开示了自他相换。 辛二、详释修法,分三:壬一、总示相换之理;壬二、特修对治差别;壬三、换已如何修。初者,分四:癸一、珍爱他人;癸二、舍弃我爱执;癸三、我爱执过患,他爱执功德;癸四、励力修持自他相换。 今初,珍爱他人: 在如何关爱他人方面,应发起好乐心。有七个颂文: 如何于彼手足等 许为人体之支分 而不如是许众生 为诸有情之支分 最初,我们可能会这样想:“有情的数量无量无边,如何把他们都当作自己去看待呢?这个非常困难。”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便这样回答:“就像我们的手、脚,这些不同的事物,我们将其当作自身的一部分,当然就能生起爱护它们的心。同样,一切有情,如果我们修习这种关爱他人的他爱执,一再去串习,有情虽然无量无边,但都是我们所关爱的众生的一部分,都是众生的一个支分,均属于众生。这一点是相同的,为何我们不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有情呢?” 此身本无主宰我 如是熏习起我想 于余有情亦练修 我想何不能生起 身体本没有一个自在的我来主宰,本来是无常变幻的。但对于这个本来便没有主人控制的身体,我们对其一直串习我爱、我执,如“这个身体是我的”这样的心便产生。虽然身体没有自性、并没有一个主宰物存在,但在长期串修下,还是能生起“此是我身”的心。同样,对于和自己心识不相同的其他有情,若像我爱执一般去执爱他,这样串修后也会很容易生起我想——将他们当作自己,如:我的有情、我的亲人、我的……当作自己一般去爱护有情。只要对其他有情串修这种执爱心,这种执爱心便会生起。 对自己的身体自然地生起“我”、“我的”,诸如此类的心,这种无始以来的串习太强烈了。哪怕是幼童,不用教导也能够自然产生这样的心。就真实的情况而言,人的身体其实只是父母的精血而已,但由于串习的力量,而生起“是我的身体”的心;同样,对于其他的有情,如果我们去串习,把他们当作自己来关爱、去慈悲利乐,一样会生起关爱他们如同关爱自己一样的心态。菩萨们一旦生起自他相换的心,便会把一切有情当成自己一样看待。如果用棍子打狗等动物,彼等就会感到痛,仿佛打在自己身上一样。如慈瑜伽士一样。他们将对方当作自己一样看待,对方受到什么对待,他们能设身处地地切身感受到,这就是串习的力量。只要串习,对他人也会生起视如己身之心,去慈悲、利乐他。 是故虽作利他事 不为稀有不自矜 如以饮馔奉自身 不希酬报索偿值 菩萨由于在他爱执上一再地去串习修行,虽然在利生事业上行持地非常广大,在他人眼中极为稀有难得,但菩萨本人却觉得不足为奇。他感觉这是很平常的事,毫无骄矜之心。因为,菩萨把这当作自己的事业,是荷担自己的家务。正如吃饭时自己拿碗、供养自己饮食、夹东西到自己嘴里,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任何希望回报的心;又正如左手与右手互相说明,不需要回报。同样,菩萨也是如此,他虽然在饶益有情方面有着广大的事业,却不需要任何回报,完全把利益有情当作自己的份内事。 诸佛菩萨最开始发心是为了利益有情,中间的菩萨大行、六度四摄也是在行持利生的事业,最终成佛还是为了利益有情。在初、中、后阶段,均以利益有情为目的。他们通过长久的修行,能够自然、任运地产生利益他人的心,而不是想得到好的果报。对于初业行人,刚开始会有些困难,但一旦长期串习,任运产生利益他人的心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如于轻微逆耳言 亦于自身善防护 亦应如是修大悲 思善防护诸众生 他爱执——执爱他人、利乐他人,能产生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一定要像保护自己一样保护、慈悲对待他人。就我们自身而言,即使别人稍微说一点不中听的话,都会尽力保护自己、自然而然地不欲令自己受到纤毫伤害。何况极其刺耳的语言。同样,我们也应该用这样的心来保护众生、慈悲对待众生,希望他们都能够远离一切的痛苦及痛苦的因,希望他们都能得到一切安乐。以这样保护的心、慈悲的心来对待他人。 大悲依怙观世音 是故亦为诸众生 生死怖畏遣除故 以自名号为加持 怙主大悲观世音菩萨,希望能免除众生轮回中所有一切的痛苦,无论是总苦还是个别小小怖畏。观世音菩萨通过加持自己的名字,使得身陷种种痛苦的众生,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只要听闻这个名号,就可以免除轮回的恐怖。菩萨如此来发愿、加持自己的名字,通过这样广大的愿力来利益有情。 类似这样的名号、咒语,都是诸佛菩萨以自己的广大愿力来加持过。其上便有着救护的力量,只要是称颂、忆念,都会利益有情,让有情免除痛苦。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六字大明咒,乃至其他菩萨的名号、咒语等,均是诸佛菩萨悲愿的表现。 对诸佛菩萨,应“见闻忆念得益我敬礼”。“见”,指我等能见到诸佛菩萨、见到他们的身相,便会得到利益;“闻”,是听到他们的名号;“忆”,是指忆念他们。见闻、忆念都能对我们有所利益——诸佛菩萨倾尽一切方式来利乐有情。为什么诸佛菩萨有这样大的功德?也是由串习他爱执、串习利乐有情,长久修习才有这样的功德:见闻忆念都能让有情得到利益。 释迦牟尼佛已涅槃两千多年,涅槃后无论是印度,抑或藏地汉地,均涌现出许多高僧大德,利乐无数的有情,乃至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学习佛法,这都是佛菩萨悲心的作用。诸佛菩萨有这样的宏愿、这样的悲心,所以在这样长的时间里,还能够利益这么多有缘的众生。 在《华严经》中说,若有情能三番忆念我的名字,愿这样的有情在轮回中消除一切的怖畏、远离一切的怖畏。 诸佛菩萨就是这样加持自己的名号、加持自己的咒语、心咒来利益众生。见、闻、乃至接触,即使手能够碰到他的形象、能够忆念他的功德、忆念他的名号,都能够以此为因缘,来利益有情。 诸佛菩萨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利益有情。在藏地的寺院有一种嘛呢轮,俗称“转经筒”,还有印刷了许多经文的经幡挂在山头上。转动嘛呢轮,或是风吹动经幡,经幡飘舞的“哗哗”声被人听到,甚至掠过经幡的风吹过的地方,都可以利益有情。通过种种方式,使有情和诸佛菩萨结上缘,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经典里有依据,来证明佛菩萨的愿力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 修菩提心勿畏难 由于如是修行力 初时闻名生畏者 彼时无彼心不乐 我们因为有我爱执的心,生起他爱执便感到很困难。有点困难,我们也不要退缩。一切事情通过串习都可以变得很容易,不应畏难而退缩。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从前我们有一个仇人,我们听到他的名字便会生起恐惧和害怕,心里发堵;但时过境迁,仇人竟然成为好朋友,反而连一天见不到都会难受。从前闻名而生畏,现在不得见而心忧,这都是串习的力量。只要好好串习,任何奇迹都可以产生。 若人欲求自及他 远离怖畏得救护 应修自他相换法 秘密正士之所行 菩萨希望自己和一切有情都能尽快远离怖畏。此处之怖畏有两层含义:一是轮回的怖畏;一是寂灭边,即小乘涅槃的怖畏。菩萨应该远离这两边:一方面不要堕入轮回,一方面不要堕入小乘的寂灭涅槃。如果希望自己和一切的有情都能够从怖畏中摆脱出来,就应该在自他相换上励力修行。 这种自他相换为什么是秘密呢?对于声闻等小乘种姓,以及其余非器,均需要保守秘密——对他们无法开示,因为彼等发不起这样的大心。而且,这种秘密的自他相换修法又是大乘道的精华心要,是大乘菩萨所修行的内涵。所以对这种大乘道的精华,菩萨应该励力地去修行。菩萨,即菩提萨埵摩诃萨,是为有大心力的有情,也叫勇士。能够发起这样承担的心、能够舍己利他、能够救度自他一切的痛苦,有这样大的心力。所以菩萨便是大心力的有情。一般声闻的小乘,自己恐惧轮回,追求自己的解脱即可。而救助更多的有情、成就更大的功德,就没有这样的心力。因此大小乘的安立,就是在心力的强弱上,通过分判心力是广大还是狭小来作出分别。 癸二、舍弃我爱执: 有四个颂文: 为所贪爱之自身 少可怖处亦生怖 于此能生怖畏身 何不嗔之如寇仇 如前面所讲,我们应该舍弃我爱执。为什么要舍弃?由于我们执着贪恋身体,即使小小的恐怖,如在路上看到一条蛇,甚至只是看到一条毛毛虫,也惊慌失措地一下子蹦起来。由于贪着自身,一点点小事也让我们生起很大的怖畏;由于贪着自身,而产生无边的恐怖。真正有智慧的人,对待自己的身体应如对待仇人一般,不应产生执着而爱护,因为它只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恐惧和痛苦。返观一下,我们亦会清楚:对自身的贪着,令我们为这样一个身体而造作形形色色的恶业;为了它,令现世很辛苦,来世则承受恶业的果报。对身体执着,不善加利用身体修持善法,只会是造更多的恶业。 此身常患饥渴病 为求疗治具方便 杀戮禽兽及虫鱼 伏道要人行劫掠 乃于杀害杀父母 盗取三宝清净财 能成无间焚烧业 何有智者于此身 贪爱守护作供养 不疾视之如寇仇 于之轻弃而诃谴 这个身体,恒常患有饥渴、寒冷、炎热、疾病等种种苦。此等苦均是依身体而产生。为了疗治这些苦处,便要造作各种各样不如法的事情:为了吃、喝,猎杀种种鸟类、鱼类、野兽;或为得到更多资财,而潜伏在道路上劫夺他人财物;为了照顾这个身体、满足自己的愿望,甚至对自己恩德极重的父母亦能杀害;为了自己,三宝的清净财产也会去偷盗。这些种种的恶业,悉皆是为了自己而造下的,导致未来陷入无间地狱中,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所以,有智慧的人谁会去执着这样的身体呢? 一旦以自身为中心,便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管自己的恩田父母、德田三宝,而造作形形色色的恶业,恶业又导致未来遭受极大的痛苦。一切的根源从哪里发生?便是贪着自身。真正有智慧的人,有谁会对这样的身体贪着、爱护?应该不去贪着它、不必保护它,也不要用衣服饮食供养它——它只会来伤害你。对于令自己产生诸多祸害根源的身体而言,我们应像对待仇人一样轻视。 此处讲述了对身体产生我爱执,执着自身的过患。以自己为中心,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会产生绵延不尽的痛苦。痛苦之所以产生,最深的根源便是执着自己、只关爱自己,以自己为中心,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通过这样思维,来断除执着的心。反之,以这种心态去对待有情:执着一切有情、利乐一切有情,这样反倒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令自己现前和未来均得享安乐。是故,应将我爱执舍弃,励力修持他爱执。 癸三、我爱执过患,他爱执功德: 有九个颂文: 若问施已何所用 是自利心魔事业 问受用已何以施 是利他心天人法 出于自己的悭贪,心想若把自己的财产、物品施予他人,那自己还能受用什么?如果怀有这样的心,那么此心便是魔的业、饿鬼的业。只有饿鬼才会这样想。反之,心想如果自己把财产都受用殆尽,如何行布施呢?这样想的结果完全不同。这是利他的思想,这种一心利他的心是天人法,是一切圆满善法的根源。这样的天人法是菩萨行的事业,前面那种自利的思想是轮回、饿鬼道痛苦的因。 如果自己决心布施他人,哪怕施物只是一点微劣、不好的东西,但后来由于悭贪的心而不去布施,这便造成饿鬼的因,因此而堕落为饿鬼;受用都给予他人,自己受用什么,这样的想法亦是造成饿鬼的因。 为己之故而损他 能成地狱等热恼 为他人故自受损 圆满资粮无不成 为了自己的安乐,对于其他有情不惜去杀害,抑或造作种种的伤害,这样只会令自己堕入地狱,惨遭种种的痛苦。相反,若为了他人的安乐,对于自己的受用、资财等有所损害(如将财物布施给他人),这样反而是一切圆满的因缘。布施不是让我们财产消失的因,而是更为圆满的因。 佛法完全是以慈悲为根本,发扬利他之心。即使我们不能广大地利乐他人,但也不能有所伤害。过去出家人喝水以滤网过滤,这是为了救助水中的虫子。哪怕是很微弱的生命,也希望不要伤害,希望能去利乐。所以作为佛门弟子、作为修行人,如果暂时对众生不能作出广大的利乐事业,最低限度也不要去伤害众生。 欲求自身高胜者 恶趣丑陋愚痴因 若即以此推及他 能成善趣享用乐 如果一心想着如何超越别人、压服别人,希望得到更高的名闻、更多的恭敬承事,这样的心会令未来堕入恶趣。即使再投生为人,种姓亦是非常低劣、形色也十分丑陋,甚至盲聋喑哑。相反,如果把希望自己高胜的心放到对方身上,希望对方比自己好、希望他人比自己快乐,怀着这样的心去串习,便会有完全不同的果报——来世不仅投生至善趣,种种圆满的名闻利养承事也会得到。两种发心,得到截然相反的果报。 若为自利使命他 当受果报为奴役 若为他利自劳作 当受果报为人君 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指使他人,仿佛驱役自己的仆人一般,让对方没有一点自在,完全为自己随心所欲地差遣指挥。那么在未来,自己也会投生为奴仆之属,种姓亦较为恶劣,今生自己让别人所感受的痛苦,彼时自己也会承受。相反,如果为了成办他人的利益,而驱役自己去行持各种各样的事业、繁忙地做种种工作。这些均是为了利益他人,在未来反而令自己成为一方的领袖——或是君主,或是人臣,或是一方长者。种姓非常高贵、形色非常圆满,得享诸多的幸福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