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法空恩师讲《广论》34讲 |
 
法空恩师讲《广论》34讲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到学习研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时间了,首先,在我们学习研讨之前,先做加行。(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今发心,为救度尽法界,遍虚空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予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愿广论昌明,正法久住! 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好:今天,我们又一次殊胜因缘聚在一起,学习听闻讲说《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叫我们祈请历代传承师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在听闻讲说中,破除内外一切障碍,使每个人能迅速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为利如母有情,速疾成佛。为使正法久住,发菩提心,学此广论。 上一讲已经简单的给大家讲述了《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和传承,对于我们各个教派来说,它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希望我们发心,恭敬顶礼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上师,本尊;恭敬礼敬,随喜一切如理事师的贤善大德们,愿我们也能如是发心去做。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一个完整成佛的次第,无论哪一教、哪一派,在家人、出家人,都是学佛起步的第一步;无论你受过什么样的传承,接过什么样的灌顶,黄教的大威德灌顶,红教的大圆满灌顶,白教的大手印等等,都不可以缺少如此殊胜至宝。从我们讲述的第一遍,第二遍一直到第三遍,都反复强调这些,并不是让大家从文字上认识就够了,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去实修。通过学习《广论》,认识到《广论》的四个殊胜,知道佛说的一切教法之间,各宗各派之间互不矛盾,没有冲突的地方,一切诸佛的教授,圣言皆为成佛解脱的妙药。 我们从道前基础就开始给大家一一讲解了:法的传承、听法说法的轨理、又讲述了如何抉择善知识、在学佛的道路上一个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具足哪些条件?我们都一一详细地给大家讲过了。在抉择善知识当中,要按法意教理的要求寻找善知识。 找到善知识后要做什么呢?听闻正法。就是要在善知识所如理听闻教授、学修正量的经验。 听经应该去掉三个缺点:也就是我们说的“断器三过”“依六种想”。每次听经的时候都必须反复地思维,必须把这三个缺点毛病去掉,安心地听讲。 “断器三过”我们也反复讲过: 1、杯子扣着什么都倒不进去;2、不扣着但碗底有漏洞,倒进去也就漏掉了,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法不入心。3、里面脏的很,你倒进去甘露也会变成毒药。 我们应当把这三个毛病去掉。 第二遍我们已经按原文详细地口授、总结了,第三遍作为实修的重要部分,在末法时期连《菩提道次第广论》名字都听不见的人很多,《广论》并不是很普及,就是宣讲了,有些人遇到了还要生邪执邪见:认为这个法是密法我们不需要。 佛说的八万四千法、三藏十二部都包括在《广论》里面了,你们能听到这三遍,都是有缘、有善根的众生,都是过去无量劫与法、与我结下了很深的因缘才能听到。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普及这个《广论》,虽然比以前是普及的很多了,但是普及面依然还是很窄,现在无论在家人、出家人来这里听经闻法的有几个呢?还是很有限的。整个地球几十亿人,真正听经闻法有善根的人能有多少?有些人皈依了、出家了,对法生敬信、依教奉行的人又有多少呢?依教奉行得解脱的人又有多少呢?可以说是寥若星辰,他们没有听、不喜欢、生烦恼,那是他没有这个善根和福报。任何人都要好好的祈请求加持,如果不祈请中间就会出现障碍,比如我们在讲第二遍的时候障碍就非常大,不要说大家,我本人刚讲没几天就吐血、网络断线等等种种魔障都出来了,希望大家好好祈请加持。 很多人连《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名字都听不到,今天我们能听到第三遍真是不简单,这一辈子你不懂,下一辈子绝定能懂,只要你细细地去听,把这个完整的种子印到你的八识田中,会生生世世受用,我们要发心为了众生成佛学《广论》,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用功学和听。为了众生不但自己要解脱,一切如母有情都沉溺在三有苦海当中,所以我们要好好发愿,听完以后,把听经的功德回向给众生――如母有情,希望正法久住,大善知识长久住世。因此讲经的时候每次念加行、念回向文,大家应该全部跟着发心,跟着念,并安心听讲。 听四句的皈依经文,乃至你什么都没记住只听到加行、回向文念的这种音了,都要把他当师父看待。因为我们在《广论》上讲过听闻一四句偈的教授都是我们的善知识,要把他当师父来看,否则将来会托生为畜生到狗道当中。听经的时候更不能打瞌睡,要注意听,否则浪费暇满人身。 上一讲我们讲了广论来源于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阿底峡在西藏、印度度众生的情况已经都细细地讲过了,详细的大家可以看一下《阿底峡尊者传》(http://bookgb.bfnn.org/article2/1832.htm),网络上也有这个传记。 讲经文的意义:这个经文是显密共同的修行次第、教授,讲的是我们从凡夫到成佛的次第,如上台阶一样,一步一步向上走,如果你留一个台阶没走,那就上不去;学大乘佛法的人不学小乘不对;学密宗的人不学显宗不对,所以说是学修并重、显密亦如、本无内外,没有分别和差别。有些人总是这样想:“这是看的经文,这是修行的经文,这是密法的经文,那个经文是密法的,不是我们修的,我们不相应。”这说明你没有福报,哪一部经文哪一个法不是修行?经律论三藏都是度众生善巧方便的妙药,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去掉无知、无明烦恼的,成佛不是学这么一点就成佛了。 我们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有些人以为成佛很简单,学一点就够了,是不正确的。经文如大海一样,这辈子我们学不完,我们要发愿生生世世学修;另外一种是发愿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学,不学不修不会有成就。我们知道佛法的三藏十二部象大海一样深广,学习看经文就是修行,听闻思就是对治烦恼,不要学修分开,那样就错了。 学《菩提道次第广论》每天都要看一篇,一年365天坚持下去。比如现在在台湾有一个了不起的法师跟能海上师重名,叫能海法师,只有30多岁,学广论却20多年了,他对广论倒背如流,讲《广论》的时候是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都能背下来。我们就要象这种善知识学习,认真听,这就是修行。 有些人说:“我是大乘菩萨,声闻缘觉的经文我不学,小乘我不用学不用看。”这个罪过很大,是在谤法。不管是显教的、密教的只要是佛说的经文都要恭敬。所有的经文都是三藏,说这个经好那个经不好,这个罪业很大;说有些经是给菩萨讲的,有些是给阿罗汉讲的,这么说业障很大,罪过很大。 听经的意义?对讲经的如何恭敬?如何听经?听经文才知道,学广论才知道,你不学《广论》听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听,讲就更不用说了,听的时候也是在学讲,怎么样来听,怎么样来讲,什么样该做,什么样不该做,听闻了《广论》才能知道善恶取舍,不听能成佛吗?什么都不懂那是盲修瞎练。只有闻思修才能够解脱。 举例来说:盖一个黑房子里面没有光线,而且很脏,因为里面黑,有眼睛也看不见。学《广论》就有了智慧,有智慧就是有光明,有光明了里面什么都看的见,知道屋里脏了该收拾了,我们学习佛法有了智慧才知道哪个该做哪个不该做,学佛学教理就是要了知这种智慧,不听就不知道,就象你拿着蜡烛照亮全屋,什么都可以看见了,哪里脏你都看见了,知道这里该收拾了。如果你不听不学怎么会知道。 听经的意义即使是卖掉身子来听也值得,过去人为了求法如常啼菩萨,把肉割下来去卖,去供养,就是为了闻法,闻一四句偈。听闻有很大的殊胜功德,对我们了脱生死意义重大,小偷偷什么都能偷走,就是听的法偷不走,听经文的功德是自己的,别人拿不走,世间一切的名闻利养等等都能偷走,就是修行解脱的东西偷不走,有学问的人大家都会高看,再有钱人家不高看,有学问的活佛、仁波切、堪布、格西等等他们都是很谦虚的,从不贡高我慢。有些人有点钱有点地位就觉得不得了,那些有什么了不起呢?对了生死有多大的帮助?活佛喇嘛对没有学问的、穿好穿孬的都是平等对待。我们来听经不要去观察:他穿的怎么样?长的怎么样?听经关键在一颗恭敬虔诚的心,以什么发心来听经呢?又以什么动机来听经呢?《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都有,如何发心来听都要学,要“断器三过、依六种想”去听经:像有病的人那样来听,自己有病要听大夫的话,按大夫说的话去做去吃药。听经时要想说法的人就是大夫,把他当佛来看待,是来给我们治病的,宗喀巴大师――佛来讲的有传承有次第的《广论》,恭敬经文,不是恭敬我是恭敬这个法,所以我要坐在这个法座上讲。不管师父是什么样,穿的什么样,长的如何,有水平有文化否,这些都不要去管,应当把法师当佛来看,是佛来讲经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三藏都包括了,因此这个经文这个论要把他当药来想,听经文听闻佛法就像吃药,病人不吃药病就好不了;把佛看成大夫,大夫再好看了病你不抓药,或把药方再口袋里不吃,那么病好不了;有些大病,一服两服药解决不了,要长期听闻,因为我们的习气毛病很重,因此要多闻思修,我们造的恶业无穷无尽,在六道当中辗转受苦,只有长期吃药你才能好,否则出不了轮回,要长期修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天两天就想成佛那是不可能的。不修行和不吃药是一样的,专门念药方有什么用?不抓药那没有用。举例说:脸上有黑,用镜子照才知道,听经也一样,跟他学了才知道那个对那个不对。不听经善恶都分不清楚,如何修? 讲经、听经的功德,要以什么样想法和动机来听经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我们不修行不用功怎么能出离生死,必须恭敬经文、法,释迦牟尼佛讲过:经书到处乱放,在经书上坐或者跨来跨去,罪业很大,看完经书以后要好好包起来放在高处,看经文之前要在头顶顶一下,对经文不恭敬不行。给什么人讲经,不给什么人讲经,都要明白:要给虔诚的人讲经,他就是虔诚来求法的;如果他是来辩论的、来显示自己傲慢的心等等这样的人不给他讲。 认师父:什么样的想法认师父,拜师:以什么样的想法来拜师?拜师的道理,什么样的是善知识,认识善知识的意义,当师父的是什么样子,善知识的标准?弟子是否具弟子相?是不是好孩子好弟子?善知识是不是好的老师好的父亲?孩子要听什么?这些都要明了。我们听法也是这样的,打个比方:在打狗的时候,你一打狗跑了,一会摇摇尾巴又回来了,但是不要烦恼,不要看到狗来了就又想拿石头丢它,这个都是要从微细的上面来要遮止身语意,对于恼害有情,损害有情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师父有什么错,不要观过失,不要记恨,必须要虔诚恭敬,师父的缺点再多,也是功大于过。如果缺点多功德少,则把缺点当成功德来看待,要观功念恩,不看过失,你就会成就;如果师父功德多缺点少,功德当缺点看,也不会成就。师父也有缺点,好的拿不好的不拿。每个人都有缺点,当功德看待,好的拿坏的不要,各种口业、身业、意业不造;说了师父的过失就会造口业,当时就要忏悔,当时就能消业,不忏悔的话不行的,那样做想要得到成就是不可能的。 我们有了人的暇满人身,为了吃喝拉撒睡活着,那就跟动物一样,不明白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人身难得要好好修行,六字大明咒要多念,《菩提道次第广论》念一遍有念一遍的意义,念两遍有念两遍的意义。 经文有加持力,小虫子从土里面爬出来都给佛磕头;山间有野马野骡子,有爬虫从山上掉下来,正好掉在野骡子身上,被这个野骡子驮着跑,人身难得也是这样。难得的人身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别光为吃喝拉撒睡、为吃喝玩乐、名闻利养过一辈子太可惜了。所以,我们要念死无常,我们什么时候死不知道。今天不死,准备东西,心就松了,明天死了什么都带不走,再贪也没用。总是想今天不会死,明天不会死,到死的时候,临时抱佛脚来不及了。修念死无常的人看什么东西都不欢喜。到死的人看什么都不高兴。宗喀巴大师讲的更是:上哪去你也躲不掉死,你上天入海都没用,有生必有死,人一出生就注定了死亡,我们都是来娑婆世界暂时居住的,下榻旅馆的。将来都要离开这个世界,都是来旅游的,什么时候离开都不知道,一出生就一步步走向死亡,念经念咒吃药都不行,死亡来临时想跑也是跑不掉的,到时间必须死,非常可怕。通过这些道理,我们知道人身的可贵,则必须认真发心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 前面我们讲了《广论》的传承体系,今天我们讲讲造论者的权威性。 前面说过,《广论》的内容来源是释迦牟尼佛,依据是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广论》本身是由宗喀巴大师所著作的,所以在说造论者权威性部分的时候应把释迦牟尼佛、阿底峡尊者以及宗喀巴大师的生平事迹详细的说一下,甚至最好是把从释迦牟尼佛到我现在这一条法脉的所有祖师的生平传记都说一遍,但我们这是讲《广论》不是讲传记,不能一一列举,我们今天依据《广论》的内容,只挑选阿底峡尊者的生平做一个简单扼要的讲解,《宗喀巴大师传》(http://bookgb.bfnn.org/article2/1831.htm)、《阿底峡尊者传》都可以从网络上查看,增加自己学习广论的信念,阿底峡尊者的传记以及其他祖师大德的传记大家都应该详细的阅读以生起大的信心。 阿底峡尊者的汉文传记里面,有法尊法师所著的《阿底峡尊者传》,这本书我已经给大家发过,大家手里都有,应该详细的看一下。 在讲说阿底峡尊者生平传记的时候,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讲述。 一、 阿底峡尊者的出生;二、 修学的成就或经过; 三、 学成后为佛教所作的贡献。 其中第二个方面又分两个方面: 1、知见方面的成就;2、证悟方面的成就。 这两方面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认真看认真听。 从广论原文: 乙一 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分三 总: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现观庄严所有教授。 首先我们要明白两个讲法规理: 那兰陀寺说法听法的规律:1.谓轨范语净,规范师是指造论的师父。 2.规范师和所说的语清净,所说的法清净、教法圆满。 3.止迦摩罗室罗:就是迦斯弥罗。 4.谓正法造者殊胜:就是规范师的清净,说法方面、传承方面要认识。 为了显示发源的清净、造者殊胜和造者的权威。 原文:总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现观庄严所有教授。则此之教典·即是菩提道炬。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彼复即是大阿阇黎胜然灯智·别讳共称胜阿底峡。 教授就是从尊慈氏所造《现观庄严论》的教授。别的教典就是阿底峡尊者所著的《菩提道炬论》。因此造者就是大阿阇黎胜然灯智·别称阿底峡尊者。 在《掌中解脱》42页当中:由於《菩提道灯论》是此後《道次第》、《胜道》、《圣教次第》等一切相关著作的根本文,所以,阿底峡尊者实际上也是这些著作的作者。宗喀巴大师自己谦虚,不以造论功德来自居。宗喀巴大师也说:「故彼《菩提道灯论》之造者,亦即此(菩提道次第广论)之造者。」 下面我们讲述阿底峡生平事迹当中:1、知见方面的成就;2、正悟方面的成就。 《菩提道次第广论》原文上讲: 其殊胜分三 一.圆满种中受生事理 二.其身获得功德事理 三.得已于教所作事业。 这里就讲述了他的三种圆满: 一、圆满种中受生事理 原文:如拏错大译师所造八十赞云·「东萨贺胜境·其间有大城·谓次第聚落。其中有王都·名为有金幢。其宫极广博·1、受用位饶盛·等支那国王。其国王善胜·妃名吉祥光。父母有三子·2、名莲藏月藏。并其吉祥藏·太子莲华藏·有五妃九子。长子福吉祥·现时大善巧·3、称为陀那喜。幼子吉祥藏·4、苾芻精进月。次子月藏者·即现至尊师。」 1、受用位:受用是指财物,位就是指权势、地位,阿底峡尊者出生非常高贵。 2、莲藏:莲花藏 3、称为陀那喜:《略论释》16页有陀那喜之称尤今之博士,就是说陀那喜就是现在的博士。 4、苾芻精进月:就是善巧密法,得生起次第的三摩地。 二、获得功德事理 原文:获得功德事理分二·一 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二 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这两个方面就是知见方面的成就和证悟方面的成就。 有关阿底峡尊者的贡献我们分两部分来讲说: 1、祖师在印度为佛教所作的贡献 2、在藏地为佛法所作的贡献 以上分支规类称为科判,整部论是由许多章题和其他内容组成,而科判是他的骨干,因此要想把广论学好,无论在家人出家人都应该背科判,在藏地讲《广论》就要背科判,背会多少给你讲多少,背不会不往下讲,那象我们三遍三遍的讲,听不懂也讲,在藏地就得听懂,一点没吃透都不讲,像现在夏坝活佛在藏地教授弟子也是这样,弟子背一篇我讲一篇,背不下来不讲,我们也应该有善法意,好好发心背科判。学习广论的人应该努力熟悉科判,不熟悉科判听都费劲,因为整个科判就是骨干,原文是根据科判展开的。熟悉了科判才能对整个成佛之道的次第先后、各部分法的道理、相互的关系弄清楚。讲授《广论》或者其他佛法的导师更应该熟悉背诵科判,才不会漏掉或次序颠倒地来讲法。道次第的八大引导,他的科判都十分类似,但实际上有细微的分别,不允许有错乱,我们这里是顺便提一下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开始说阿底峡祖师的生平 首先说他的出生 刚才给大家读了一点《菩提道次第广论》原文上阿底峡尊者的出生,也简单的给大家讲了一下。 阿底峡尊者是在西元982年生于印度东部,现今称为孟加拉的国度,他的父亲是善胜王,母亲是吉祥光,祖师为三位太子中的次子,其兄是莲花藏太子,弟弟是吉祥藏太子,他的弟弟后来也出家为僧,阿底峡尊者俗家名为月藏,阿底峡的名字乃是后来入藏之后藏王所封之号。在阿底峡尊者出生前后有许多神奇稀有的灵验。 一、阿峡尊者修行的成就和经过 说这部分的时候我们可以以两方面讲阿底峡尊者的功德和成就,一是依他的学而说,另外一个是依他的修而说。 1、阿底峡尊者学习的经过 在阿底峡尊者年仅一岁半的时候,他的母亲带他到寺院里面去拜佛,这是阿底峡尊者第一次出巡,国家的人民夹道迎接,年幼的阿底峡尊者便问他的母亲:“这些是什么人?”他母亲说:“这些是我们的国民。”当时才一岁半的阿底峡尊者就发愿:“愿这些人与我一样富足幸福,愿我能引导他们入遇佛法!”从这一点我们便可以看出阿底峡尊者并非凡夫,我们这些凡夫学佛这么多年了还不外乎是在祈愿自己发财、出名、名闻利养、自私自利、长寿、幸运等等,想想自己曾经是否真心为他人的福乐而发愿?阿底峡尊者当时才一岁半就已经发这样一种利他的愿,把当时的国民都吓呆了。 阿底峡尊者在三岁的时候便通达文学和诗词;在六岁的时候对大小二乘的佛法已经有一定的理解了,对我们凡夫来说这好像是在说神话故事,这是因为我们是凡夫,想象不出来这个非凡的圣人的智慧;在阿底峡尊者二十一岁的时候,已经能够通达文学、工巧、医学等四明,同时也开始寻找明师学法,舍弃了太子的地位,正式离家修持,到二十九岁的时候,阿底峡尊者依印度文明的那兰陀佛教大学大众部长老菩提贤受具足戒。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阿底峡的成就、智慧是我们不可想象的。作为一个凡夫来说,我们修行这么多年了,学法这么多年了,无非是不懂佛法的时候造业,懂佛法的时候还造业,出了家更在造业,所以我们应该生惭愧心,我们在修行当中跟祖师比一比,虽然我们不是祖师,但是我们应该效法祖师,这是模范应该学习。 阿底峡尊者受具足戒出家后的比丘名字为:吉祥燃灯智。随后阿底峡尊者先后依止大智鹃、小智鹃、戒护长老等等许多法师,学习显密佛法,并在一个称为黑山的地方居住了很多年。后来阿底峡尊者学问虽然很深,但是仍然未满足于现状,欲求最高的菩提心教法,当时印尼是一个佛教兴盛的地方,全教公认的菩提心之王--金洲大师,正住在这个地方,为了求最胜的菩提心法,阿底峡尊者便出海前往现在的印尼成为‘苏门达腊’的地方,这种海上长途旅程在古代是十分凶险的一回事,风浪一来就会卷入海里,古代没有现在交通那么发达,是很危险的,虽然阿底峡尊者早已经是名震一方的高僧,但是为了求法他仍然不畏艰险的出航求法,历经13个月,破除海上种种危险才到达了印尼。在印尼阿底峡尊者一共住了12年,得到了所有金洲大师的教法,然后便回到印度。 阿底峡尊者一生中总共依止过157位上师,但从未令任何一位上师生烦恼,而是以完美的恭敬师父的态度,侍奉恭敬各个上师,在100多位大师座前阿底峡尊者学得了广行、深观两派的一切教法,对显密大小乘的三藏正法无不通达了知。尤其是戒学方便,阿底峡尊者不但在自己所属的大众部戒学通达,还对18部派所有的戒学很多很多的微细分别也都通达无误。 在说一下阿底峡尊者的修持成就,刚才我们所讲的从正量来说他的身获得功德的事理:丁一 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 这个在原文上也有: 原文:如《赞》云:“二十一岁中,1、善巧六十四,技术及2、一切,工处善构言,及一切诸量。”谓于二十一岁以内,学习内外四共明处。声明、因明、工巧业明及医方明,善巧究竟。特如大卓龙巴云:十五岁时,仅闻一次《正理滴论》,与一黠慧戏论外道兴辩,令彼堕伏,美誉遍扬。 1、善巧六十四技术:二十一岁中,善巧六十四,技术;十五岁时,仅闻一次《正理滴论》,与一黠慧戏论外道兴辩,就折服他们了; 2、一切工处善构言,及一切诸量。诸量就是指现、比圣教量等,就是因明学,其著名者有陈那菩萨《集量论》、法称论师的《释量论》等七支论,七支论是以《释量论》、《量抉择论》、《正理滴论》三部为法称论师学说之中心。 刚才我们也给大家讲过了阿底峡尊者求法过程从原文上也给大家讲过了,我们在说一下他的修持成就 阿底峡尊者不但在学问方面广博多闻,在修持方面也是我们完美的模范,不论是对别解脱戒、菩萨戒或者密承戒阿底峡尊着从不违犯,即使对最细微的支戒就是很微细的威仪一类的戒,都仍然护持严守,如同我们保护自己的眼珠一样,如:常持三衣、衣钵锡杖都不离身,这些最小的、点点滴滴的支戒都不违犯,他宁舍生命都不肯违犯或者开许,故此阿底峡尊者被公认为“大持律长老”。 在定学和慧学上,阿底峡尊着也得证共与不共诸种成就,这些在《阿底峡尊传记》上有详细的讲说,在此我们就不一一的讲说了。 本师释迦牟尼佛原为太子,后来却依然舍弃王位出家,阿底峡尊者也是一位太子,同样也舍弃了王位出家,这样的大师对最细微的境界都不愿开许,我们当发心效法,他们的榜样是我们不可忽略的。 从这方面我们也可以了知阿底峡尊者他的瑜伽自在。 原文:于其黑山道场1、·瑜伽自在·亲见欢喜金刚尊身·获得金刚空行佛母授记之尊重。罗睺罗鞠多前·具足请受一切灌顶·立密讳为智密金刚。二十九岁以内·2、于多获得成就师前·习金刚乘教典教授·善巧无余。3、于诸密咒唯我善巧·作是念已·诸空行母于其梦中·陈示众多昔所未见密咒经函·摧其慢意。此后尊重及诸本尊·若寤若梦·随其所应·劝云若出家者·则于圣教及诸众生·起大饶益。依是劝已·如赞中云·「共称汝亲教·为加行道者。」随请4、大众部持律上座·得加行道一分真实三摩地者·5、厥号戒铠为亲教师·而正出家·其讳又名·胜然灯智。此后乃至三十一岁·习学6、相乘内明·7、上下诸藏。特于能飞聚落。法铠师前·8、十二年中听受大毗婆沙·极善9、根本四部教典·虽10、诸异部·作受食等·诸徽细分·互舍取处·遍知无杂。 1、瑜伽自在:在黑山道场参学瑜伽自在: 于其黑山道场·瑜伽自在·亲见欢喜金刚尊身·获得金刚空行佛母授记之尊重。罗睺罗鞠多,皆指的阿底峡尊者的师尊罗睺罗鞠多的内修功德。佛母授记之尊重:尊重既是师长,其名为罗睺罗鞠多 2、于多位成就的上师前获得教授:于多获得成就师前·多指多位,师就是上师, 3、对于密咒唯我善巧,自念于诸密咒唯我善巧· 4、大众部:佛智论师派就是指出师派。 5、厥号戒铠:或者翻译成戒护, 6、相:法相 7、上下诸藏:就是大小乘三藏。 8、十二年中听受大毗婆沙,精进律部七年就学完了。可以看看《阿底峡尊者传》第16页。 9、根本四部:上座部、大众部、正量部、一切有部这是根本四部。 10、诸异部:诸异部就是指十八部当中除前根本四部以外的诸部。 二 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就是刚才我们讲的阿底峡尊者在修持上面的证悟、正量 原文:获得证德事理者。总佛一切教法圣教·1、三藏宝摄·故证圣教亦须摄入三学宝中。其中戒学·2、至言及释数数赞为定慧学等·一切功德之所依处。故须先具戒学增上诸证功德。其中分三。 1、三藏:三藏就是宝,指的就是消业、持业、事业。 2、至言为经,释就是论。所以经律论都具足 在成就戒学上面我们也都说了,成就定学慧学上从广论原文上我们都能看出,这个都需要大家熟悉原文,因为第三遍我们就不能一一按原文给大家说了,只是随便捎带给大家提一下、总结一下。 如《赞》中云:“能舍自利以利他,为胜是即我师尊。” 谓心发起,爱他胜自菩提之心,以此愿心所引行心,受学菩萨广大妙行,学受随行所有学处,行贤妙故,能不违越诸胜者子所有制限。 1、为胜是既是我师尊 此颂标点应该是“能舍自利,以利他为胜,是即我师尊。”具足这个功德就是我师尊――金洲大师,他就是再有功德还是要去参学,那么大成就了还要找金洲大师求法,即使再有成就也不自居,还是赞叹他的师尊。 2、发愿行菩提心,《修行初篇》云:为利益一切诸有情故愿当成佛。起初希求是名愿心,受律仪以后也就是受戒修诸资粮视名行心,广论卷八里面就在谈,478页都讲了。 3、胜者子就是菩萨。所从这方面要了知包括密承戒严守,不论大小乘一切戒律都守护无犯。 1、自身献本尊:只成就了生起次第三摩地 2、具金刚心:具多种功德金刚心,指的就是成就圆满次第的三摩地。 3、瑜伽自在:随承瑜伽至尊,论中就赞为瑜伽中尊,把他称为瑜伽中尊。 4、修密护尽我敬礼在《略论释》26页云:守戒而详二次第者详俗监护诸根门生起次第舍去凡俗如本尊意,之此为守戒方便,圆满次第中之空乐禅定若能安住乃最大的守戒方便。5、qian:就是指本尊。 6.非戒:就是违戒的事。 7.犯罪不染不染毁戒之暇。 8.各个还出仪轨不小心错了,不小心错了要惭悔清净,三种律仪各个忏悔、还净、除罪仪轨都能懂,而且都能如法的去做。9.净传、作风、清净事仪。 10、修学、学习,成就定学这方面:第一点是得堪能心、心得自在。第二点极稳、极坚固。第三点就是:名进行。《略论释》27页。乃密承中的之不定行,及为定行名者驰名,禁止平凡庸俗之行为禁,奉行不共非常之约为行,又是禁戒。第四点就是飞行国:就是空行的佛国。以上都是成就定学方面的。 成就慧学方面: 1、得止观双运毗钵舍那三摩地。通达中观空性,就是已经达到加行。 2、得圆满次第的殊胜三摩地:就是已经得到了幻化身铁证。 3、如密咒教按照密承经典理论来修行。 所以在这里面得到了殊胜成就。 于圣教所作事中分二 ·一 于印度所作事理·二 藏中所作事理。 下面我们说一下阿底峡尊者为佛教所做的贡献,这一个章题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来讲:一个是阿底峡尊者在印度时所作的贡献;第二是他入藏以后对正教所作的贡献。 一、在印度为佛教所作的贡献 阿底峡尊者由印尼回到印度以后,曾住在印度中部佛陀成道之处――菩提伽叶,就是今天的比哈省这一带,在大觉寺住着,在此居住时期,曾三次把前来挑战的外道师辩论倒,令他们皈依正法,维护了正法的地位,此后印度王把超觉寺奉献给阿底峡尊者,迎请他为寺主。 这在广论原文当中也说:于胜金刚座大菩提寺·曾经三次1、以法战败外道恶论住持佛教。即于2、自部·3、上下圣教·所有未达·邪解疑惑·诸恶垢秽·亦善除遣·而弘圣教。故一切部·不分党类奉为顶严。如赞中云·「于大菩提寺,一切集会中,自部及他部,诸恶宗敌者,以狮吼声语·一切脑浆崩。」又云·「能飞聚落中·出家二百半·能映覆戒中·出家不满百。四本部全住·尊部4、无傲举·摩羯陀境内·一切寺无余成大师四众·一切5.顶上珠·6、尊居十八部·一切顶中时·一切皆受教。」 1、以法战败外道恶论住持佛教。:在金刚座处每一年内外聚会大辩论,只要辩胜的人,寺院和人都归胜者所有。 2、自部:内中。 3、上下圣教:诸部。 4、无傲举:看《阿底峡尊者传》35页三次辩败外道另他们皈依正法,维护了佛教的地位以后,印度王就把寺院给他了,迎请他做寺主,做住持。《阿底峡尊者传》35页原文:止迦摩罗尸罗寺者就是戒香寺,常供四部大德,每部二十七人,共百八数。又有客比丘位十二,以备游谒圣迹者住止。另有学习声明因明等院,共约二百僧侣,悉是三藏五明俊彦。其最著名於当时者,五十有七也,彼皆恭敬顶戴者,则为阿底峡尊者尔。 5.顶上珠摩尼宝,赞叹阿底峡尊者的。 6、尊居十八部·一切顶中时·一切皆受教。:尊者虽以大众部为主,对其他所有的部派都极为善巧一视同仁,不分亲疏。 这是印度当中的事理,我们简单的说一下。 二、西藏中所作事理 原文:藏中所作事理者。1、天尊师长叔侄·如其次第起大殷勤·数数遣使洛拶缚贾精进狮子·及挐错戒胜往印迎请。菩提光时·请至2、哦日铎·启请治理佛陀圣教。依是因缘·总集一切经咒要义·束为修行次第·遂造菩提炬论等·而兴教法。此复住于哦日三载·聂塘九岁·3、卫藏余处·五年之中·为诸5、善士·开示经咒教典教授·罄尽无余。圣教规模·诸已没者·从新建树。诸略存轨倍令增广·诸被邪解垢秽染者皆善治除·令圣教宝悉离垢染。总之雪山聚中前弘圣教·谓圣静命及莲华生·建圣教轨。然由支那和尚堪布·解了空性未达扼要。以是因缘·谤方便分·遮止一切作意思惟·损减教法·为莲华戒大阿阇黎善破灭已·决择胜者所有密意·为恩极重。于后宏圣教·则有一类妄自矜为善巧智者及瑜伽师·由其倒执相续部义·于教根本清净梵行·作大损害·为此善士·善为破除。复能殄灭诸邪执著·弘盛增广无倒圣教·故其深恩普遍雪山一切众生。 这是阿底峡尊者为西藏的佛教所作的贡献,西藏的佛教主要分三大弘扬期,始弘期乃是由印度莲花生和敬命二位祖师入藏传法开始的,中间始阿底峡尊者把一度衰败的正法重弘起来,后来就是宗喀巴大师复兴正法,分这三个时期,故此我们今天在西藏、在汉地闻到如此的正法要拜这几位祖师的大恩德慈悲,要感恩。 在阿底峡尊者入西藏弘法的时间,藏地的佛法处于极为衰败的状态,这中状态除现在以外在西藏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不信佛法的琅达玛灭佛法,第二次是阿底峡尊者入藏的前夕;第三次是宗喀巴大师弘法前的年代。在阿底峡尊者入藏前时期,西藏有许多密法的修行者,他们轻视戒律动不动就说:“比丘为小乘根器,持律者为低等修行者。”动不动就说:“只有他们这些不拘外相的密法大师才是大根器。”由于这种情况当时密法与戒律几乎是相互矛盾的,不少人以密法为借口,纵情饮酒作乐,所修的也只是被染污的密法传承,还有许多冒牌的密法大师,从印度入藏,以弘法为名,实际上是为了赚钱、求名求利。 阿底峡尊者在西藏重弘清净的戒风,整顿肃清了当时不良风气和种种的邪见与假密法等等,他总共在西藏住了十七年,最后圆寂在西藏,再没有回印度,这个历史我们不能一一都讲了,再讲就没头了,我们就不说了,如果想知道详细情况大家去看历史传记,祖师阿底峡尊者在藏地的弘法经过我们就不详细说了。 总之如果没有阿底峡尊者入藏,藏传佛教早就灭亡了,在阿底峡尊者的弘扬下,佛教再度在西藏大为弘扬,成为当时佛教史上一个黄金时期,大家日后有机会去西藏朝圣,应该去离拉萨机场不远的度母寺参拜一下,这个寺院就是阿底峡尊者当年经常讲经的地方,至今尚保存着他当年说法所坐的法座,还有当年由他随身由印度带入西藏的度母像与他的钵,这个寺院在近代的动荡时期,因为印度孟加拉政府一再强烈要求得于免于浩劫,至今尚保存的很好,寺院当中本来供奉了阿底峡尊者的骨灰,但后来由印度孟加拉政府请回,在他的出生地建塔供奉。寺前的两座小塔,其中一座里面供着阿底峡尊者的袈裟,有机会的话可以到西藏去拜一拜。 阿底峡尊者在西藏的时候著成一批论著,其中最大贡献的莫过于他的《菩提道灯论》,这部论也就是后来宗喀巴大师的《广论》依据,也是其他道次第大师论著的雏形依据,在佛教上如果以好名或求慢心来造论的话,就是所造的论文字再优美内容言之有误,未必能对读者有利,现今不少所谓的佛教学者,以慢心造论,为了充作毕业论著或者对佛教初学者作一点点的引导,还说的过去,但是与古代的论师他们的著作相比较,那就未免太天真了。今天很多有名的上师也有一些著作,这也是为了诠意、作为初学者出门的引导而已,不可与古代的论师著作相提并论,真正的论著必须具备三种条件。 阿底峡尊者在西藏的事迹 1、天尊师长叔侄:《掌中解脱》61页:藏人的隔代关系,均以叔侄相称,所以此二人实为祖孙关系。所以这两个人是为祖孙关系。 2、哦日铎:就是上哦日,铎就是上部的意思。 3、卫藏:就是《略论释》35页桑叶叶巴藏,就是指后藏。 4、圣者就是佛陀。 5、善士:阿底峡尊者 造论从四点来讲 原文:如是造论·光显能仁所有密意。复有三种圆满胜因·谓善所知五种明处及具教授·谓从1、正遍知展转传来·2、于其中间善士未断修持彼义扼要教授·并得谒见本尊天颜·获言3、开许。此等随一虽能造论·然三齐4、具极为圆满·此大阿阇黎三皆备具。 造论要具备三个条件: 1、造论者要通达五明,不通达五明不能造论。 2、具有来源从释迦牟尼佛未曾受染污或者中断的清净无误的传承。要有清净的传承、没有断、没有染污这才行。 3、得到本尊许可来著论。 阿底峡尊者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我们在《广论》原文上都可以看出来。 1、正遍知:释迦牟尼佛展转传来 2、于其中间善士未断没有间断修持彼义扼要教授师师相授,当中没有断缺的教授。 3、开许:认可。 4、具:就是完备。 为:一、善知五明;二、具教授;三、亲见本尊获言开许。这三圣因悉皆完备为最圆满,这是造论最圆满的三种条件。这三者具一或二也可以造论,但阿底峡尊者三者都具备,而且是以纯正的悲心来写这部论,毫不沾染世俗的名利心,不是为了名利心写这部论。 阿底峡尊者圆寂以后,他的法与事业由他的弟子继承,这个派系就成为“嘎当派”。在其弟子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仲敦巴祖师,我们格鲁派也称“新嘎当派”,就是阿底峡尊者教法的继承者。 以上略略讲述了菩提道次第祖师的殊胜功德,有关阿底峡尊者完整的生平事迹和宗喀巴大师、历代菩提道次第祖师的生平事迹大家可以看各种传记,在这里我们就没有办法详细说。有许多人在研究学习《广论》的时候都不太注重读论著者功德这部分,其实我们应该细细地读这部分,因为只有读了这部分才会明白所学论的可靠性。而可靠性从哪认识呢?首先要了解传承怎么来的,他是有依据的,不是随便编下来的,因此我们要细细的读这部分,要从这里好好用功,好好学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解脱。所以希望大家从这认真去学、去看、去思维,这样才会受用。因此我们在这里也再一次按广论的次序把阿底峡的生平事迹按他圆满的种姓、成就的功德、从家庭圆满到他修行戒定慧的圆满,从世俗到出世间的修行功德圆满等等都详细的给大家解说了。 下面再讲就是进入菩提道次第教授的特点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课我们会讲菩提道次第教法的特点是什么,你了解特点了你的信心就生起来了,知道传承了,就好好发心听闻、学修。今天就讲到这里。 回向...... 寒冬恭敬整理 起始页数:第2页 起始行数:第8行 停止页数:第8页 停止行数:第6行 科判: 甲二 次开为四门 乙一 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分三 丙一 圆满种中受生事理 丙二 其身获得功德事理分二 丁一 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 丁二 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丙三 得已于教所作事业分二 丁一 于印度所作事理 丁二 藏中所作事理 造论最圆满的三种条件:一、善知五明;二、具教授;三、亲见本尊获言开许。这三圣因悉皆完备为最圆满。这三者具一或二也可以造论,但阿底峡尊者三者都具备,而且是毫不沾染世俗的名利心,以纯正的悲心来写这部论。 34.20030210讲义原文中的赞偈: 圆满种中受生事理: “东萨贺胜境,其间有大城,谓次第聚落。其中有王都,名为有金幢。其宫极广博,受用位饶盛,等支那国王。其国王善胜,妃名吉祥光。父母有三子,名莲藏月藏,并其吉祥藏。太子莲华藏,有五妃九子。长子福吉祥,现时大善巧,称为陀那喜。幼子吉祥藏,苾刍精进月。次子月藏者,即现至尊师。” [科]丙二 其身获得功德事理分二 丁一 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 1、“二十一岁中,善巧六十四,技术及一切,工处善构言,及一切诸量。” 2、“共称汝亲教,为加行道者。” 丁二 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1、成就最胜别解脱律仪事理:“尊入声闻乘门已,护戒如牦牛爱尾,具妙梵行胜苾刍,持律上座我敬礼。” 2、成就菩萨律仪: (1)“尊入度彼岸门已,增上意乐善清净,觉心不舍诸众生,具慧大悲我敬礼。”(2)“能舍自利以利他,为胜是即我师尊。” 3、成就金刚乘律仪: (1)“尊入金刚乘门已,自见天具金刚心,瑜伽自在获中者,修密护禁我敬礼。”(2)“由具念正知,不作意非戒,慎念无谄诳,犯罪不染尊。” [科]丙三 得已于教所作事业分二 丁一 于印度所作事理 “于大菩提寺,一切集会中,自部及他部,诸恶宗敌者,以狮吼声语,一切脑浆崩。”又云:“能飞聚落中,出家二百半,能映覆戒中,出家不满百。四本部全住,尊部无(左忄右敖)举,摩羯陀境内,一切寺无余,成大师四众,一切顶上珠,尊居十八部,一切顶中时,一切皆受教。” 丁二 藏中所作事理 1、“胜欢喜金刚,立三昧耶王,雄猛世自在,主尊度母等,谒颜得许故,或梦或现前,常闻最甚深,及广大正法。” 2、“恒亲近尊重,谓寂静金洲,觉贤吉祥智,多得成就者。尊又特具足,从龙猛展转,传来最甚深,及广大教授。”
|